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省级农业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建议——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景晓卫 汪鑫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第11期66-68,共3页
文章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为例,通过分析其“十二五”以来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找出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致力创新环境营造、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 文章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为例,通过分析其“十二五”以来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找出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致力创新环境营造、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科研人才 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的思考——以四川省为例
2
作者 古稳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161-163,共3页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阶段,农业科技人才已成为撬动农业生产效率变革的关键力量。本文针对四川省农业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存在结构性矛盾、农业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和激励手段单一、社会化评价程度不高、动态管理体系缺...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阶段,农业科技人才已成为撬动农业生产效率变革的关键力量。本文针对四川省农业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存在结构性矛盾、农业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和激励手段单一、社会化评价程度不高、动态管理体系缺乏等问题,提出构建“赛道化”分类、“立体化”激励、“多元化”评价、“动态化”考核的农业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的建议,以激发农业科技人才的创新潜能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人才分类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调查分析及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邱敦莲 刘本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1407-1410,共4页
本文对自中国恢复专利申请制度以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各年度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各研究所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以及专利申请和授权的人员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在专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促进创新与提高四川省农业... 本文对自中国恢复专利申请制度以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各年度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各研究所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以及专利申请和授权的人员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在专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促进创新与提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申请 授权专利 调查与分析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获奖科技成果分析与培育途径对策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蔡臣 王自鹏 +1 位作者 刘雅琴 刘宗敏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3期115-117,124,共4页
获奖科技成果的数量与级别是衡量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实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为例,以该院10年间(2009~2018年)分别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数量、等级为基础数据,分析了该院不同年份获奖成果数量、等级变... 获奖科技成果的数量与级别是衡量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实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为例,以该院10年间(2009~2018年)分别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数量、等级为基础数据,分析了该院不同年份获奖成果数量、等级变化趋势和学科分布情况,找出了该院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不足、各研究所之间所获成果奖励差异较大、不同年份获奖总数有较大差异等问题,从而针对科技成果培育,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强化人才团队建设、推进协同创新、强化前端介入、狠抓重大项目争取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获奖成果 现状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推广网络直播应用探索——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曲波 熊晶晶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第12期75-76,共2页
本文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通过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研条件和信息平台等优势,以互联网直播形式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分析农业科研单位在网络直播服务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推广服务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科技推广 网络直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度与耦合协调度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正源 郭耀辉 +2 位作者 杨万宝 杜兴端 刘宗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17-127,共11页
基于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构建了四川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该省及其21个市(州)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水平偏低,农村现代化实现度普遍... 基于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构建了四川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该省及其21个市(州)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水平偏低,农村现代化实现度普遍高于农业现代化实现度,成都和攀枝花两市进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实现阶段,绵阳等11个市(州)处于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升级阶段,达州等8个市(州)处于农业农村现代化起步阶段。(2)四川省平均协调程度处于初级协调水平,攀枝花市达到高度协调水平,成都和雅安市处于中级协调水平,达州和巴中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其他16个市(州)处于初级协调或勉强协调水平。(3)农业产业体系整体效率仍显不足,农产品加工产值相对滞后;农业生产体系科技活动人员仍未充分发挥作用,农机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农业经营体系中的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发展较慢,农业服务机构尚未得到有效落实。鉴于此,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相关规划的落地落实;加强农业农村协同发展,以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村现代化;加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协同发展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指标体系 耦合协调度 标准值法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蔡臣 李晓 +1 位作者 赵颖文 陈春燕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5年第3期58-65,共8页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然而,农业资源偏紧和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制约日益凸显,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立足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走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然而,农业资源偏紧和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制约日益凸显,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立足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走农业现代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道路。基于此背景,以2013年四川省21个市(州)农业、农村发展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耦合协调度模型,并通过Arc GIS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可视化输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四川省21个市(州)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存在很大差异,成都市、雅安市属于高效协同发展型,广安市、达州市、巴中市属于失调发展型,其余16个市州属于低效协同发展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农业现代化 农村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区域农业经济空间特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林正雨 何鹏 +1 位作者 李晓 赵颖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33-436,共4页
区域农业经济空间结构是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等要素空间格局在一定地域上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等要素的综合特征的研究,可以较为精确地反映出区域农业经济空间格局。构建基于指标的空间地带性和空间独立性特征的... 区域农业经济空间结构是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等要素空间格局在一定地域上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等要素的综合特征的研究,可以较为精确地反映出区域农业经济空间格局。构建基于指标的空间地带性和空间独立性特征的指标体系,在ArcGIS平台上,以四川省为例,进行区域农业经济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并利用GIS技术实现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之间的关联,使区域农业经济的空间结构以图形清晰直观地表现出来,增强其可视性,从而为优化区域农业经济格局,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层次分析法 区域农业发展 空间格局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国家级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现状、问题与路径探索——以眉山天府新区为例
9
作者 曲波 龙京局 +1 位作者 古稳 刘小英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189-192,共4页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而国家级新区作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载体,其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笔者以眉山天府新区为研究对象,探索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国家级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而国家级新区作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载体,其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笔者以眉山天府新区为研究对象,探索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国家级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分析显示,作为国家级新区农业板块重要承载地,新区通过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1+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及城乡融合治理范式,在保地稳粮、产业强链、和美乡村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但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集聚不足、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据此提出基础迭代升级、产业建圈强链、乡村塑形铸魂三大策略,为国家级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全面振兴 国家级新区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
10
作者 汤海英 古乐 +2 位作者 王兰惜 刘娜 陈挚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4年第6期10-11,共2页
近年来,四川省在农业信息化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国内领先区域相比,仍显现出一定的差距。本研究实地调研并以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为基础,系统性地梳理了全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当前的态势,剖析了其面临的挑战与现存不足,同时... 近年来,四川省在农业信息化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国内领先区域相比,仍显现出一定的差距。本研究实地调研并以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为基础,系统性地梳理了全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当前的态势,剖析了其面临的挑战与现存不足,同时,从顶层设计、数字基础、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了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发展建议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技期刊助力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四川农业科技》为例
11
作者 黄颖 杨红 +1 位作者 傅慧杰 陈章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5年第3期10-12,共3页
本文以四川省内典型农业科技期刊——《四川农业科技》为例,阐述了农业科技期刊在成果转化中的具体实践,包括聚焦特色农业、精心选题策划,加强合作对接、促进成果转化,提升服务效能、促进成果转化。同时,分析了期刊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 本文以四川省内典型农业科技期刊——《四川农业科技》为例,阐述了农业科技期刊在成果转化中的具体实践,包括聚焦特色农业、精心选题策划,加强合作对接、促进成果转化,提升服务效能、促进成果转化。同时,分析了期刊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财政和政策支持不足、期刊发展存在人才短板、优质稿源匮乏和编委职能发挥不充分等,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期刊与农业科技创新之间建立更多良性互动,提升期刊影响力和质量,促进成果转化和更好地服务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期刊 农业科技创新 成果转化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2
作者 谢卓琳 林正雨 赵剑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173-176,共4页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的建设旨在响应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决策部署,推动农业产业化,突破资源限制,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并提高农业科技管理效率。回顾其发展历程,四川创新团队在农业科技进步、新品种选育和科技成果转化等...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的建设旨在响应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决策部署,推动农业产业化,突破资源限制,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并提高农业科技管理效率。回顾其发展历程,四川创新团队在农业科技进步、新品种选育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促进四川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总结了四川创新团队服务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模式,探索了四川创新团队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并针对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提高资金投入、优化团队结构、制定多元化考核机制和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等进一步优化和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创新团队 农业高质量发展 经验与模式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利益分配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四川省的调研 被引量:8
13
作者 熊鹰 黄东南 +1 位作者 唐江云 李晓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2-1120,共9页
【目的】为推进农业科技成果更有效地转化,构建稳定的转化模式及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的相关主体,总结典型的转化模式,综合考虑参与主体的风险承担、技术创新、合作程度等因素,构建... 【目的】为推进农业科技成果更有效地转化,构建稳定的转化模式及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的相关主体,总结典型的转化模式,综合考虑参与主体的风险承担、技术创新、合作程度等因素,构建修正Shapley值法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模型,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各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1)政府、科研单位、农业企业、经销商/零售商、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之间已形成了包括公益性、经营性和扶贫性等多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不同模式下各合作主体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专业分工效率、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创造出更高的整体收益和个体收益。(2)构建以农业企业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可以形成更高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3)修正后的利益分配方法由于纳入了参与主体风险承担、技术创新和合作程度的影响,更符合实际且有利于合作的长期稳定。【结论】通过加大对农业企业主导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增强不同主体间合作创新的协同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企业主导 利益分配机制 修正Shapley值法 合作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四川省川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蔡臣 李晓 +1 位作者 赵颖文 陈春燕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24-128,共5页
通过借鉴物理学中关于容量耦合的理论,以2009~2013年川西地区经济与农业发展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了川西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并通过ArcGIS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可视化输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雅安市与凉山州的农... 通过借鉴物理学中关于容量耦合的理论,以2009~2013年川西地区经济与农业发展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了川西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并通过ArcGIS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可视化输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雅安市与凉山州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要明显优于甘孜州与阿坝州,其中,截至2013年雅安市与凉山州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已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程度,而甘孜州与阿坝州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农业现代化 城镇化 耦合协调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70年四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经验与愿景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颖文 吕火明 卢波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1,共3页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四川农业农村现代化成就瞩目,在促进农产品增产、农业结构优化、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引进来走出去和领跑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成就突出。但要实现四川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发展,还需着力解决...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四川农业农村现代化成就瞩目,在促进农产品增产、农业结构优化、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引进来走出去和领跑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成就突出。但要实现四川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发展,还需着力解决农村要素市场发育迟缓、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滞后、贫困山区绿色资源开发难等发展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 发展成就 经验 愿景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空间面板STIRPAT模型 被引量:20
16
作者 熊鹰 许钰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34-1146,共13页
环境友好型农业顺应了当前农业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但现有针对环境友好型农业的研究缺乏从生产效率提升角度展开分析。四川是我国的农业大省,针对四川省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可为四川省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 环境友好型农业顺应了当前农业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但现有针对环境友好型农业的研究缺乏从生产效率提升角度展开分析。四川是我国的农业大省,针对四川省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可为四川省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丰富基于生产效率视角下的环境友好型农业研究。本文基于2006—2016年四川省21个市州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方法对四川省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基于STIRPAT理论模型,构建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模型,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6年四川省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保持先降后升的态势,自2006年的0.708降至2009年的0.667,而后逐渐升高到2016年的0.805;四川省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11年间的均值为0.705,总体水平较低且各地区存在显著差异,雅安市和阿坝州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均值最高(0.981),广元市最低(0.458);泸州市、绵阳市、乐山市、宜宾市、广安市、巴中市、南充市、眉山市和广元市的效率均值都低于0.6,导致这些地区生产效率较低的原因是化肥、农药和农膜使用等过量的投入,未来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农业劳动生产率、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对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影响系数分别为0.158和0.506,其中粮食所占比重的影响最大。人口密度、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对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间接效应,影响系数分别为0.988和1.366。邻近地区人口密度在地区间具有溢出效应,从而对本地区有限的农业资源形成竞争,导致间接效应为负;邻近地区种植结构的变化同向影响着本地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导致种植结构的间接效应为负。鉴于四川省各地区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不仅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地区间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四川省各地区在进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时,既需要关注地区内部因素的直接影响,也需要考虑地区间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友好型农业 农业生产效率 超效率DEA模型 STIRPAT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绿色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鹰 刘强 胡旭 《农业展望》 2022年第6期46-52,共7页
粮食主产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是保障国家粮食数量和质量双安全的现实需要。四川集农业大省、产粮大省、人口大省于一体,推动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绿色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改进的熵值... 粮食主产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是保障国家粮食数量和质量双安全的现实需要。四川集农业大省、产粮大省、人口大省于一体,推动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绿色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对2010—2018年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聚类分析进一步识别四川省各粮食主产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逐年稳步提升,4个分项指数中,农民收入指数增长最为明显,依次分别是产出效益指数、资源利用指数和产地环境指数;农业绿色发展处于中高水平的地区在资源利用、产出效益、农民收入方面具有优势,农业绿色发展处于偏低水平的地区虽然产地环境优势突出,但在资源利用、产出效益、农民收入方面均比较落后。基于此,四川省各粮食主产县应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着力弥补农业绿色发展短板,农业绿色发展处于中高水平的地区应更加注重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农业绿色发展处于偏低水平的地区应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带动产出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评价 改进的熵值法 聚类分析 粮食主产县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四川省东北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雅琴 蔡臣 +2 位作者 彭建华 王自鹏 刘宗敏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第6期5-10,共6页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然而,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失调发展现象日益凸显,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走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道路。文章...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然而,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失调发展现象日益凸显,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走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道路。文章通过借鉴物理学中关于容量耦合的理论,以2011~2015年川东北地区经济与农业发展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了川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达州市与南充市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要明显优于巴中市与广元市。其中,2014年达州市与南充市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已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程度,而巴中市与广元市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农业现代化 城镇化 耦合协调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农业科技基础研究 支撑四川农业现代化建设
19
作者 况嘉欣 杜兴端 +2 位作者 谢蕾 常洁 郭耀辉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5-7,共3页
近年来四川省在部署落实农业强省、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过程中将农业科技现代化作为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而农学学科为农业科技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科技支撑。文章结合四川省近年来农业发展特征,梳... 近年来四川省在部署落实农业强省、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过程中将农业科技现代化作为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而农学学科为农业科技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科技支撑。文章结合四川省近年来农业发展特征,梳理了重点农学学科的发展趋势与需求,提出四川农学学科发展战略和重点研发任务,建议通过加强学科优化调整、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特色学科品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措施推进四川农业科技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学科 农业科技现代化 农业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大豆生产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常洁 林正雨 +1 位作者 高文波 杜兴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6-489,共14页
四川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大豆种植的新兴地区和西南产区的重要组成,研究大豆生产格局对四川省落实粮食安全战略、推动西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区市县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 四川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大豆种植的新兴地区和西南产区的重要组成,研究大豆生产格局对四川省落实粮食安全战略、推动西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区市县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指数、地理集中度系数、空间转移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最优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大豆生产的时空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2000—2020年,四川省大豆产能波动上升,空间分布极不均衡,聚集水平逐步上升,并逐步向川中丘陵区集中;2)大豆生产存在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总体表现为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3)资源要素、比较收益、地理气候、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大豆生产格局变化的影响均高度显著,且呈现非线性增强、双因子增强的交互效应。资源要素投入、比较收益、海拔高程长期以来对大豆生产格局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呈波动上升趋势,气温、乡村家庭规模的影响力提升较快,交通条件、地区GDP的影响力则总体呈下降趋势,耕作制度长期以来驱动力最弱。基于此,四川省大豆生产应着力破解耕地资源细碎化与劳动力短缺等资源环境约束,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大豆生产机械化水平。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川豆单产,并进一步优化大豆生产、农机、服务、保险等环节的政策保障。同时,应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等自然风险,健全农业领域自然灾害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以进一步强化大豆产业的综合风险抵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产量 粮食安全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