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大豆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范元芳 王娴淑 +2 位作者 杨梅 钟小娟 项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1-944,共14页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中,调查和收集了四川省大豆地方种质资源,鉴定了192份大豆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和主要农艺性状。收集的大豆种质资源来自四川省16个市(州)的41个县(区),集中分布在雅安市、乐山市、广元...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中,调查和收集了四川省大豆地方种质资源,鉴定了192份大豆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和主要农艺性状。收集的大豆种质资源来自四川省16个市(州)的41个县(区),集中分布在雅安市、乐山市、广元市、巴中市和泸州市。结果表明,大豆种质资源12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在10.11%~57.62%之间,单株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的变异系数最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分枝数和单株荚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到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6.29%,能够反映大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将192份大豆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分别具有高百粒重、多荚、高SPAD值和叶柄长等不同的特征,筛选出7份优异大豆种质资源。此外,四川省大豆种质资源籽粒颜色和籽粒类型丰富。本研究揭示了四川省大豆种质资源表型的遗传多样性,为高产大豆的亲本选择以及专用、特用大豆种质资源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大豆 种质资源 调查收集 鉴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大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鉴定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范元芳 王娴淑 +5 位作者 何芳 吕季娟 陶磊 刘波 郭佳 项超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5-302,共8页
为有效利用四川大豆种质资源,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新收集的216份大豆种质资源的12个表型性状进行鉴定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川大豆种质资源表型变异丰富,9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043~1.59... 为有效利用四川大豆种质资源,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新收集的216份大豆种质资源的12个表型性状进行鉴定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川大豆种质资源表型变异丰富,9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043~1.596之间,大豆种子粒色的多样性指数最高(1.596),子叶色的多样性指数最低(0.043)。3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的分布为2.581~2.812,百粒重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81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72.85%。216份大豆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D值范围在0.002~0.278之间。聚类分析将216份大豆资源划分为4类,第I类群百粒重最高(31份),第Ⅱ类群株高最高(52份),第Ⅲ类群生育期最短(57份),第Ⅳ类群百粒重较小、株高适宜(76份)。本研究为四川省大豆种质创新利用和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酿酒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现状初步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建敏 蒲宗君 +8 位作者 吕季娟 杜小英 甯顺腙 罗江陶 邓清燕 刘培勋 万洪深 李式昭 杨漫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6-1064,共9页
【目的】为了解四川省酿酒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现状,梳理痛点卡点,明确育种方向与重心。【方法】利用2021—2022年度四川省酿酒小麦区域试验3个试验点近红外品质检测结果及农艺性状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参试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目的】为了解四川省酿酒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现状,梳理痛点卡点,明确育种方向与重心。【方法】利用2021—2022年度四川省酿酒小麦区域试验3个试验点近红外品质检测结果及农艺性状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参试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个品种粗蛋白含量均值为11.63%,淀粉含量均值为68.17%,湿面筋含量均值为28.10%,Zeleny沉降值均值为31.66 mL;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Zeleny沉降值三者相互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淀粉含量均为极显著负相关。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个品质指标在地点间、品种间、地点×品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地点影响大于品种。地点间比较结果,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Zeleny沉降值3个指标高低顺序均为崇州>绵阳>新都,而淀粉含量高低为新都>绵阳>崇州。品种间4个品质指标也存在规律性的差异,与相关分析结果一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品种可分为4类,数量最多的两类均与高产有关;类型丰富,但缺少聚焦。【结论】酿酒小麦育种与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建立针对性的筛选体系,未来仍有较长的探索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小麦 区域试验 品质指标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稻田油菜抗逆丰产高效生产技术要点 被引量:4
4
作者 薛晓斌 覃海燕 +2 位作者 郑本川 李浩杰 郑元勋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6期4-6,共3页
近年来,稻田油菜播期多雨和冬干等逆境对于稳定四川油菜播种面积和产量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为了稳定四川油菜播栽面积,进一步满足“天府菜油”对优质油菜籽原料的需求,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团队和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开展... 近年来,稻田油菜播期多雨和冬干等逆境对于稳定四川油菜播种面积和产量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为了稳定四川油菜播栽面积,进一步满足“天府菜油”对优质油菜籽原料的需求,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团队和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开展稻田油菜抗逆丰产高效生产技术研究,通过品种及配套技术研究形成了“稻田油菜抗逆丰产高效生产技术”,该技术对于解决稻田油菜播期湿害机械无法下田、迟播冬干、稻茬还田影响油菜出苗成苗等问题具有显著效果,对于稳定四川油菜播栽面积,缓解供需矛盾,保障“天府菜油”优质菜油籽原料的供应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油菜 抗逆丰产 高效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农作物冬季南繁气候特征及玉米南繁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2
5
作者 杜林 岩罕温龙 +9 位作者 李红梅 周婷婷 李继章 罗曦 马孝玲 李晓叶 赵后娟 夏馨雨 李燕 唐海涛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7期15-18,共4页
南繁不仅能够加快农作物基础材料的选育速度,还能缩短育种周期,推进品种审定或登记时效。西双版纳农作物冬季南繁作为全国南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农业发展和种业振兴具有重要的作用。西双版纳冬季丰富的光、热自然资源条件具备完成... 南繁不仅能够加快农作物基础材料的选育速度,还能缩短育种周期,推进品种审定或登记时效。西双版纳农作物冬季南繁作为全国南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农业发展和种业振兴具有重要的作用。西双版纳冬季丰富的光、热自然资源条件具备完成农作物南繁试验任务的必要条件。文章针对西双版纳冬季南繁气候特征、农作物南繁育种的优势、存在问题以及玉米南繁的关键栽培技术作了简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玉米 南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高产小麦品种川麦1247的灌浆特性和功能基因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式昭 涂洋 +6 位作者 朱华忠 郑建敏 刘泽厚 王琴 罗江陶 万洪深 伍玲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69-1377,共9页
【目的】研究早熟小麦品种川麦1247的灌浆特性和功能基因,为今后四川盆地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盆地目前推广种植的早、中、晚3种熟性的高产小麦品种为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推导出一... 【目的】研究早熟小麦品种川麦1247的灌浆特性和功能基因,为今后四川盆地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盆地目前推广种植的早、中、晚3种熟性的高产小麦品种为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推导出一系列灌浆参数,通过相关分析对籽粒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利用小麦50K SNP基因芯片对川麦1247的功能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川麦1247全生育期较四川大面积推广中熟品种提早4~5 d,较晚熟品种提早7 d。与其他品种相比,川麦1247的抽穗期较早,灌浆持续时间较短,且平均灌浆速率较高。从灌浆3个阶段来看,川麦1247的灌浆快增期、缓增期持续时间较短,而灌浆渐增期、缓增期的灌浆速率较高。从不同熟性小麦品种籽粒灌浆速率变化动态来看,早熟品种能持续保持较快的灌浆速度,且灌浆高峰的峰值高。利用50K SNP基因芯片对川麦1247的功能基因进行分型表明,川麦1247含光周期基因Ppd-D1a、春化基因vrn-A1、Vrn-D1a以及正向控制千粒重基因(TaSus2-2A、TaGASR-7A、TaGW2-6B、TaSus1-7B、TaGS1a和TaGS-D1a)的聚合效应可能是川麦1247在早熟、高产性状上表现优良的重要原因。【结论】川麦1247灌浆速率高,可以弥补灌浆期缩短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聚合早熟、高产相关优异功能基因资源。因此,川麦1247在当前生产上和早熟小麦育种中均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水稻轮作 灌浆特性 籽粒灌浆参数 功能基因 小麦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新品种川薯234
7
作者 乔帅 谭文芳 +3 位作者 王芳 宋伟 廖安忠 杨松涛 《中国种业》 2025年第1期148-150,共3页
川薯234是以川薯221为母本、川薯218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淀粉型甘薯新品种,2023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甘薯(2023)510029。植株半直立,结薯较集中,薯块纺锤形,薯皮浅红色,薯肉浅黄色,单株结薯数5~6个,干物... 川薯234是以川薯221为母本、川薯218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淀粉型甘薯新品种,2023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甘薯(2023)510029。植株半直立,结薯较集中,薯块纺锤形,薯皮浅红色,薯肉浅黄色,单株结薯数5~6个,干物率26.20%;抗根腐病,中抗蔓割病和茎线虫病;每667m2鲜薯产量2100kg左右,薯干产量600kg左右,适宜在四川地区春、夏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川薯234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菌核病抗病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卡 李浩杰 +7 位作者 张锦芳 崔成 柴靓 郑本川 蒋俊 戴成 涂金星 蒋梁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5-1102,共8页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食用植物油来源,在保障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油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遭受多种病原菌的侵害,其中由核盘菌侵染引起的菌核病是最常见、危害最大、被研究最多、被研究时间最长的病害。本文结合相关研究结...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食用植物油来源,在保障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油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遭受多种病原菌的侵害,其中由核盘菌侵染引起的菌核病是最常见、危害最大、被研究最多、被研究时间最长的病害。本文结合相关研究结果,从病原菌角度阐述核盘菌的病害循环和致病机理,从植物角度对抗性种质的创制、抗性基因挖掘、抗性机理解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新发现的SsCP1等与致病相关的分泌蛋白,通过远缘杂交聚合来源于甘蓝的抗性位点、创制抗病材料方面取得的突破,多个研究指出控制油菜开花时间与菌核病抗性的遗传位点存在共定位,揭示了油菜在受到核盘菌侵染后WRKY28-WRKY33模块精细调控抗性强度的分子机制。本文还对油菜菌核病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重点以挖掘抗病种质为主,以期为我国油菜菌核病抗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菌核病 抗性相关位点 抗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硬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培勋 蒲宗君 +3 位作者 李晓叶 邓皓然 冉冬梅 马孝玲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2期6-8,共3页
小麦籽粒硬度是小麦品质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小麦分类、分级、定价和加工的重要评价指标。本文综述了小麦籽粒硬度的主效基因、Puroindoline基因型与籽粒硬度的关系、小麦籽粒硬度与地理位置的关系等。同时,从分子机制、抗菌功能等几方面... 小麦籽粒硬度是小麦品质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小麦分类、分级、定价和加工的重要评价指标。本文综述了小麦籽粒硬度的主效基因、Puroindoline基因型与籽粒硬度的关系、小麦籽粒硬度与地理位置的关系等。同时,从分子机制、抗菌功能等几方面对该领域的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阐明其分子机制及专用小麦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硬度 PUROINDOLINE 基因型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中筋抗病小麦新品种-川麦618
10
作者 郑建敏 蒲宗君 +3 位作者 罗江陶 邓清燕 王德君 李成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川麦618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优质材料34756为母本、自育品系SW9262为父本杂交,其后以该组合F_(1)为母本、抗病材料20828为父本配置三交组合,通过混合选择法和系谱选择法选育出的优质中筋抗病小麦新品种。
关键词 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混合选择法 小麦新品种 系谱选择法 抗病材料 优质材料 母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硒肥对彩色小麦种子活力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泽厚 李阳 +5 位作者 彭欣媛 李执 伍雨 姜华于 覃鹏 蒲至恩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295,共11页
【目的】彩色小麦是通过远缘杂交等方式培育出的营养组分的含量优于普通小麦的一种优质的功能性小麦,提升彩色小麦种子活力对于提高彩色小麦产量,推动彩色小麦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选取蓝粒小麦品系蜀蓝麦2001和紫粒小麦... 【目的】彩色小麦是通过远缘杂交等方式培育出的营养组分的含量优于普通小麦的一种优质的功能性小麦,提升彩色小麦种子活力对于提高彩色小麦产量,推动彩色小麦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选取蓝粒小麦品系蜀蓝麦2001和紫粒小麦品系蜀紫麦1801为研究对象,以白皮小麦蜀麦691为对照,设置3种亚硒酸钠浓度进行喷施,通过测定彩色小麦活力相关性状明确硒对彩麦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Se2处理使白皮小麦和蓝粒小麦的发芽势、发芽率、SOD酶活显著提高了12.66%、6.90%、14.07%、7.13%、68.70%和12.82%、9.76%、22.13%、42.00%、37.14%,老化发芽率降幅和电导率显著降低32.43%、12.92%和70.83%、14.00%;Se3处理使紫粒小麦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SOD酶活显著提高了29.17%、14.46%、32.87%、36.97%和46.38%,老化发芽率降幅和电导率显著降低了31.67%、22.70%,种子的活力与耐藏性增强;Se2使白皮小麦和蓝粒小麦的幼苗根长、苗长增长了8.73%、8.83%和71.20%、14.86%;Se1使紫粒小麦幼苗根长增长了2.00%,Se3使紫粒小麦苗长增长了3.72%;Se2处理使小麦幼苗干重显著提高了9.71%~28.25%;小麦花后各时期的4种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量发生不同程度提高,其中Fe-SOD和Mn-SOD基因在灌浆前期、Cu/Zn-SOD和GR基因在灌浆中期的相对表达量上调幅度最大,彩色小麦的SOD相关基因和GR基因表达量在整个灌浆时期高于白皮小麦。【结论】喷施硒肥能够引起种子活力相关的抗氧化酶相关基因上调表达,增强抗氧化系统的活力,最终显著提高彩色小麦种子活力和耐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活力 彩色小麦 基因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高抗裂角品种川油90的选育与应用
12
作者 张卡 张锦芳 +5 位作者 崔成 柴靓 郑本川 蒋俊 蒋梁材 李浩杰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7-10,共4页
“川油90”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自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A951”与高配合力、优质恢复系“JR11”组配而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连续2年鉴定为高抗裂角。2019—2021参加长江上游区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178.08kg/667m^(2),比... “川油90”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自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A951”与高配合力、优质恢复系“JR11”组配而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连续2年鉴定为高抗裂角。2019—2021参加长江上游区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178.08kg/667m^(2),比对照增产2.6%,芥酸含量0.115%、硫苷含量26.04μmol/g(饼)、含油量46.96%,抗倒性较强。2024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4)510088,适宜在四川、贵州、重庆冬油菜产区秋播种植。该品种的选育旨在为国内抗裂角宜机收油菜育种提供有价值的遗传改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川油90 抗裂角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川薯22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13
作者 乔帅 杨松涛 +3 位作者 王芳 宋伟 廖安忠 谭文芳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9期189-192,共4页
川薯223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川薯218为母本、西成薯007为父本,经过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淀粉型甘薯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四川省甘薯区域试验,2年平均薯干产量626.1 kg/亩,比南薯88(CK)增产12.6%;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薯干产... 川薯223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川薯218为母本、西成薯007为父本,经过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淀粉型甘薯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四川省甘薯区域试验,2年平均薯干产量626.1 kg/亩,比南薯88(CK)增产12.6%;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薯干产量609.3 kg/亩,比南薯88(CK)增产12.8%。川薯223具有高产稳产、淀粉率高、适应性广、抗黑斑病、茎腐病和蔓割病等特点,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本文作者介绍了川薯223的选育过程、特性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川薯223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川麦618产量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建敏 蒲宗君 +4 位作者 吕季娟 罗江陶 邓清燕 刘培勋 李式昭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2-1037,共6页
【目的】为保障小麦生产安全,促进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在进入市场前对品种特性的分析,可为广大用户提供生产所需信息,为良种良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数据,采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等对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川麦... 【目的】为保障小麦生产安全,促进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在进入市场前对品种特性的分析,可为广大用户提供生产所需信息,为良种良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数据,采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等对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川麦618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2年区域试验AMMI模型分析表明,川麦618产量处于中等水平,稳定性好。大区生产试验中,川麦618平均每666.7 m^(2)产量450.52 kg,有效穗23.57万穗/666.7 m^(2),千粒重47.93 g,穗粒数47.28粒;根据AMMI分析排序图比较品种特性优劣:中科麦1816>川麦618>蜀麦1958>川育42>绵麦367>西科麦5518;GGE图分析表明,川麦618具有比较优势。【结论】小麦新品种川麦618是一个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表现较好的优质抗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麦618 优质 抗病 AMMI模型 丰产性 稳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抗菌核病高产高油油蔬两用油菜新品种川油81的选育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成 郑本川 +5 位作者 柴靓 张卡 蒋俊 张锦芳 李浩杰 蒋梁材 《中国种业》 2023年第10期161-163,共3页
川油81实现了抗病(抗菌核病和病毒病)、高产、双低、高含油量、高多酚、油蔬两用等性状的聚合,具有中抗菌核病、抗病毒病,品质优良,含油量高,丰产性突出,富含多酚,菜油兼丰等优点,该品种2018-2020年参加四川省天府油菜高产试验,平均产量... 川油81实现了抗病(抗菌核病和病毒病)、高产、双低、高含油量、高多酚、油蔬两用等性状的聚合,具有中抗菌核病、抗病毒病,品质优良,含油量高,丰产性突出,富含多酚,菜油兼丰等优点,该品种2018-2020年参加四川省天府油菜高产试验,平均产量3379.05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19.43%。全生育期215d,平均株高202.0cm,一次有效分枝数7.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11.8个,每角粒数15.2粒,千粒重3.97g。种子籽粒芥酸含量0.896%,商品籽硫苷含量25.32μmol/g(饼),含油量49.86%。菜籽毛油总酚含量1906.96mg/kg,canolol含量1616.34mg/kg。菜薹维生素C 1100mg/kg,钙1350mg/kg,锌6.51mg/kg,可溶性糖含量1.83%,氨基酸总量2.71g/100g。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510174,是一个极具推广应用前景的突破性多功能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选育 川油81 油蔬两用 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抗病高产小麦新品种川麦614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建敏 蒲宗君 +2 位作者 罗江陶 邓清燕 王德君 《中国种业》 2023年第11期160-161,共2页
川麦614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组合为Ta1/02-3987,抗条锈病、白粉病,耐赤霉病。其籽粒均匀度高,膨化效果好;茎秆壁厚,具有耐低温特性。2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402.10kg,较对照绵麦367增产5.1%;生... 川麦614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组合为Ta1/02-3987,抗条锈病、白粉病,耐赤霉病。其籽粒均匀度高,膨化效果好;茎秆壁厚,具有耐低温特性。2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402.10kg,较对照绵麦367增产5.1%;生产试验产量468.77kg,比对照绵麦367增产8.8%。2023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220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麦614 优质中筋 抗病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加工型甘薯新品种川薯228
17
作者 乔帅 杨松涛 +3 位作者 王芳 宋伟 廖安忠 谭文芳 《中国种业》 2023年第3期129-131,共3页
为更好地满足市场对甘薯加工食品日渐增长的需求,培育适宜四川省甘薯主栽区种植的优质食用加工型甘薯新品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用湘薯15为母本,在其集团杂交后代中经过实生苗选育圃、复选圃、品比复选圃、省区域试验等系统... 为更好地满足市场对甘薯加工食品日渐增长的需求,培育适宜四川省甘薯主栽区种植的优质食用加工型甘薯新品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用湘薯15为母本,在其集团杂交后代中经过实生苗选育圃、复选圃、品比复选圃、省区域试验等系统选育法,围绕适宜四川省甘薯主栽区生态条件和优质、高产、抗逆等育种目标开展品种选育。经2017-2018年四川省甘薯区域试验鉴定,川薯228鲜薯平均产量为32463.6kg/hm^(2),比南薯88(对照)增产24.30%,食味评分高于对照。川薯228于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该品种高产稳产、食用品质优、中抗茎线虫病和蔓割病,适宜在四川省甘薯主栽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品种选育 川薯228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