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82份蚕豆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梅 钟小娟 +3 位作者 范元芳 李欣 王娴淑 项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4-1317,共14页
四川省是蚕豆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本研究以82份四川省蚕豆地方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鉴定评价四川蚕豆地方资源的多样性水平,并筛选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 四川省是蚕豆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本研究以82份四川省蚕豆地方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鉴定评价四川蚕豆地方资源的多样性水平,并筛选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82份蚕豆种质资源的叶形、鲜茎色、赤斑病抗性与褐斑病抗性遗传多样性丰富;除荚宽和生育日数外的11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在11.70%~38.39%之间,每荚粒数、结荚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的变异系数较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株高、百粒重、有效分枝、结荚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均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82份蚕豆种质资源分为四类,其中第Ⅰ、Ⅳ类资源的与产量正相关的性状表现较好。主成分分析提取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9.858%,有效分枝、结荚节数、单株荚数对主成分1贡献较大,为优异资源评价的关键农艺性状,进一步筛选了主成分因子加权得分大于1的7份种质资源作为优异资源。本研究结果反映了四川省蚕豆地方种质资源的综合表现,为优异资源保护、挖掘和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种质资源 鉴定评价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现状、问题和管理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海涛 张雄 +4 位作者 周小刚 陈德西 陈晓娟 李建伟 潘海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59-63,共5页
外来入侵物种严重威胁我国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严重影响定殖地区生态环境,损害当地农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四川省是全国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重点防控区域,目前已发现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超过300种,其中确认发现的列入《重点管... 外来入侵物种严重威胁我国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严重影响定殖地区生态环境,损害当地农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四川省是全国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重点防控区域,目前已发现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超过300种,其中确认发现的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的有32种,占整个名录的54.24%。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马铃薯晚疫病、美洲斑潜蝇等外来入侵重点防控物种都有发现,对四川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危害。但四川省外来入侵物种管理中存在法规体系不完善、专门管理机构不健全、外来入侵物种监测和预警体系未有效运行等问题。切实加强四川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预警和监控、完善省级法规体系、加大科研投入、提升防治水平,强化高新技术在外来入侵物种管理中的支撑作用、加强公众宣传引导等,是当前应对四川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外来入侵物种 生物安全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真核翻译起始因子OseIF6.2调控粒型的功能研究
3
作者 马顺婷 胡运高 +8 位作者 高方远 刘利平 牟昌铃 吕建群 苏相文 刘松 梁毓玉 任光俊 郭鸿鸣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1-342,共1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反向遗传学策略,深入探究水稻真核翻译起始因子OseIF6.2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具体功能,以期为OseIF6.2功能的进一步解析奠定基础。【方法】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及进化树的构建,以分析OseIF6.2...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反向遗传学策略,深入探究水稻真核翻译起始因子OseIF6.2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具体功能,以期为OseIF6.2功能的进一步解析奠定基础。【方法】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及进化树的构建,以分析OseIF6.2与其他真核生物中eIF6蛋白的系统发育关系;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水稻(日本晴)中的OseIF6.2基因进行精准编辑。其次,通过qRT-PCR技术,检测OseIF6.2在水稻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OseIF6.2在细胞内的精确定位。然后对野生型与oseif6.2突变体的粒长、粒宽、粒厚及千粒重等关键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通过酵母双杂交(Y2H)及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实验,验证OseIF6.2与其潜在互作蛋白OseIF6.1的相互作用。【结果】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OseIF6.2与其他真核生物中的eIF6蛋白具有高度保守性,凸显了其在真核生物翻译调控中的普遍重要性。qRT-PCR结果显示,OseIF6.2在水稻茎中的表达水平较高。通过将OseIF6.2蛋白与GFP融合后注入本氏烟叶片细胞,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OseIF6.2在细胞核及细胞质区域均有荧光信号分布,明确了其亚细胞定位。此外,与野生型相比,oseif6.2突变体在粒长、粒厚及千粒重等性状上均表现为显著降低。Y2H及BiFC实验均成功验证了OseIF6.2与OseIF6.1蛋白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结论】综上所述,OseIF6.2作为水稻真核翻译起始因子,其功能异常显著影响水稻的粒型特征,进一步揭示了该因子在水稻生长发育及粒型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OseIF6.2 水稻 粒型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麦区骨干亲本川麦42重要基因组区段的确定及其对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泽厚 万洪深 +5 位作者 杨凡 王琴 唐豪 杨宁 杨武云 李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7-912,共16页
【目的】川麦42是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选育出的高产、广适的优异小麦品种,是西南麦区重要的骨干亲本,本研究通过明确川麦42重要基因组区段及其对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为西南麦区突破性品种培育提供分子设计依据。【方法】利用170个SSR... 【目的】川麦42是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选育出的高产、广适的优异小麦品种,是西南麦区重要的骨干亲本,本研究通过明确川麦42重要基因组区段及其对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为西南麦区突破性品种培育提供分子设计依据。【方法】利用170个SSR和2268个DArT标记分析川麦42遗传组分在7个衍生品种中的分布与传递情况;根据已构建的遗传图谱和定位到的产量性状QTL,明确川麦42遗传组分对各个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结果】川麦42遗传组分在7个一代衍生品种中分布与传递频率不同,其中川麦56、川麦58、川麦64、川麦104、川麦90和川麦91继承了50%以上的川麦42的遗传组分,平均为64%,高于理论值,而川麦92则低于25%。17条小麦染色体上的92个等位位点在川麦42衍生品种中具有较高的分布频率,得到稳定传递;对比已构建的川麦42遗传连锁图谱及其定位到的QTLs,发现位于2A、2B、4A、4D、5B、5D、5A、6D、7A和7D染色体上11个基因组区段与重要农艺性状QTL紧密连锁,其中4A、4D、5B、5D和7D染色体上川麦42单倍型可提高衍生品种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小区产量;位于5B染色体Xgwm234~Xgwm371区段携带千粒重QTL,川麦42单倍型最高可增加千粒重2.21 g;位于4D、5D和7D染色体区段携带小区产量QTL,川麦42单倍型最高增产率分别为8.92%、6.33%、4.79%。【结论】携带产量性状增效QTL并且在衍生品种中能够高频传递的基因组区段是川麦42能够成为西南麦区骨干亲本的重要遗传基础,川麦42重要基因组区段的确定为西南麦区小麦骨干亲本选择及突破性品种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麦42 骨干亲本 重要基因组区段 遗传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抗病优质多穗型小麦新品种川麦919的选育
5
作者 张浙峰 李俊 +7 位作者 万洪深 唐豪 王琴 杨凡 杨宁 李杨 杨武云 刘泽厚 《中国种业》 2025年第6期139-141,共3页
川麦919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选育的多穗型、高产、稳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系谱为间26-30/川麦104//15PL7191。2年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6133.88kg,较对照川农32增产4.32%,增产点率81.25%;生产试验产... 川麦919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选育的多穗型、高产、稳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系谱为间26-30/川麦104//15PL7191。2年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6133.88kg,较对照川农32增产4.32%,增产点率81.25%;生产试验产量6439.65kg,较对照川农32增产9.11%,增产点率100%;2年16点区域试验平均有效穗数367.58万穗,平均穗粒数44.48粒,平均千粒重45.91g;容重804g/L,粗蛋白质含量14.91%,湿面筋含量30.9%,面团稳定时间5min,降落数值212s,达四川省优质中筋小麦标准;中抗条锈病,中感-中抗白粉病,中感赤霉病。2025年2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240005。对川麦919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科研工作者及种植农户提供参考,助力小麦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川麦919 多穗型 高产 抗病 优质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高效利用小麦新品种‘川麦614’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6
作者 郑建敏 蒲宗君 +5 位作者 吕季娟 刘学安 罗江陶 邓清燕 刘培勋 李朝苏 《农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为了充分挖掘养分高效利用小麦新品种‘川麦614’的潜力,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及应用,本研究对其产量表现进行了剖析。利用3 a区域试验数据,采用多年多点品比试验方法和GGE双标图模型对‘川麦614’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展开分析。结果表... 为了充分挖掘养分高效利用小麦新品种‘川麦614’的潜力,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及应用,本研究对其产量表现进行了剖析。利用3 a区域试验数据,采用多年多点品比试验方法和GGE双标图模型对‘川麦614’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川麦614’小区平均产量6031.50 kg/hm^(2),位居第二,稳定性好,适应多环境。大区生产中‘川麦614’产量7031.55 kg/hm^(2),居第一,增产达8.79%。双标图模型中,“哪个赢在哪里”功能图指明‘川麦614’在达州、内江、南部、双流和中江的产量高,适应性好;“高产性和稳产性”功能图显示其产量最高,稳定性好;具同心圆的GGE双标图表明‘川麦614’是丰产性和稳产性很好的品种。综合比较,‘川麦614’是一个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表现良好的养分高效利用新品种,推广应用潜力大,育种利用与基础研究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高效利用 川麦 GGE双标图模型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份玉米自交系籽粒品质性状配合力及育种潜力分析
7
作者 李燕 何平 +5 位作者 韩光煜 杨荣志 赵后娟 夏馨雨 周玉泉 唐海涛 《中国种业》 2025年第8期89-94,共6页
以12份西南生态区应用较广的外引玉米自交系和4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的玉米自育系为亲本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8×8)组配64个杂交组合,分析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淀粉含量和容重4个... 以12份西南生态区应用较广的外引玉米自交系和4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的玉米自育系为亲本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8×8)组配64个杂交组合,分析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淀粉含量和容重4个品质性状的相关性、配合力和遗传参数,以期为优质玉米品种的定向选育和改良提供理论支撑。相关性研究表明,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容重正相关但不显著,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脂肪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容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一般配合力分析表明,SH1070蛋白质含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突出,其他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综合表现较好;DT297蛋白质含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但淀粉含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不佳,SH1070和DT297作为亲本有助于提高杂交组合籽粒蛋白质含量;ZHO4和ST32的脂肪含量与容重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在改良杂交种脂肪含量和容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初步鉴定出SH1070具有较高的玉米籽粒品质育种价值,其次是DT297、ZHO4和ST32。特殊配合力分析表明,SH1070×DT297、ZHO4×DT297和ZHO4×SCML0849分别在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容重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较高,具有较大的育种利用价值。遗传参数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淀粉含量和容重4个品质性状遗传均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相互作用,其中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品质 特殊配合力 一般配合力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花—油兼用彩花油菜杂交种天彩油1号的选育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新锐 冯林 +5 位作者 蒲晓斌 蒋学飞 刘玉平 袁莹 肖睿 卓世海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0期162-164,共3页
将偶然发现的红色花瓣单株经大量有性杂交转育,自主创制出橘红花色材料紫金花;以紫金花为杂交亲本,与现有甘蓝型油菜新胞质不育源和恢复源材料大量杂交转育,创制出桃红花色不育系TC943A和深红花色恢复系M1119R,并育成玫瑰红花色的彩花... 将偶然发现的红色花瓣单株经大量有性杂交转育,自主创制出橘红花色材料紫金花;以紫金花为杂交亲本,与现有甘蓝型油菜新胞质不育源和恢复源材料大量杂交转育,创制出桃红花色不育系TC943A和深红花色恢复系M1119R,并育成玫瑰红花色的彩花油菜杂交新品种天彩油1号。该品种花色为极艳丽的玫瑰红花色,产量高、含油量高、抗倒和抗寒性强、抗裂果性强,于2024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4)510208,适宜在四川省平坝区、丘陵区、山区及长江流域类似生态区秋播种植。天彩油1号为世界首例玫瑰红花色的彩花油菜杂交种,其成功选育为油菜产业兴旺、农旅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产业化推广应用前景广阔。主要介绍了该品种亲本、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花—油兼用 彩花 杂交种 天彩油1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