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植物篱对石灰性紫色土坡耕地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玉川 陈强 +1 位作者 林超文 李浩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7,共5页
以资阳市长期定位试验(10年)小区土壤为材料,研究了种植香根草植物篱、紫穗槐植物篱处理对紫色土坡耕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土壤氨化强度、亚硝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强度、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 以资阳市长期定位试验(10年)小区土壤为材料,研究了种植香根草植物篱、紫穗槐植物篱处理对紫色土坡耕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土壤氨化强度、亚硝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强度、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香根草和紫穗槐植物篱处理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土壤增加了63.43%和36.63%,47.87%和71.89%,74.60%和43.65%;SMBC和SMBN分别增加了90.02%和83.32%,24.97%和45.04%;土壤脲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了45.20%和61.86%,26.68%和38.95%;土壤氨化作用强度分别增加了73.28%和75.65%,而土壤硝化和亚硝化强度则分别降低了26.97%和52.96%,6.46%和22.19%。植物篱处理能够较好地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数量、SMBC和SMBN,提高土壤氮素和磷素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坡耕地 微生物特性 土壤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黄胞内多糖免疫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谢丽源 张勇 +1 位作者 彭卫红 甘炳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6-281,共6页
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动物模型,考察桑黄粗多糖(SH)、纯化多糖组分(P-47000、P-8700)对增强免疫及抗氧化水平的变化情况,明确不同纯度多糖组分生物活性间的差异。结果表明:S H、P-47000、P-8700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功... 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动物模型,考察桑黄粗多糖(SH)、纯化多糖组分(P-47000、P-8700)对增强免疫及抗氧化水平的变化情况,明确不同纯度多糖组分生物活性间的差异。结果表明:S H、P-47000、P-8700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促进作用,其顺序为:P-8700>SH>P-47000;P-47000的还原能力低于SH和P-8700,SH和P-8700还原能力相差不大;P-47000几乎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没有清除效果,P-8700和SH的清除率比较低,且P-8700略大于SH;P-8700对羟自由基(.OH)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清除率达到53.421%,且P-8700的清除率高于SH和P-47000,P-47000清除率最低;不同纯度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均较高,SH达到93.221%;P-8700清除效果最低,为66.4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胞内多糖 免疫活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季土壤抗冲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郑子成 张锡洲 +2 位作者 李廷轩 金伟 林超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0-186,共7页
采用野外原状土冲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玉米各生育期土壤抗冲性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度条件下,玉米各生育期土壤冲刷过程中含沙量随冲刷时间延长呈先下降后趋于平稳的变化,在15°坡度下含沙量... 采用野外原状土冲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玉米各生育期土壤抗冲性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度条件下,玉米各生育期土壤冲刷过程中含沙量随冲刷时间延长呈先下降后趋于平稳的变化,在15°坡度下含沙量最高。土壤抗冲性和增强效应随生育期推进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于成熟期达最大。随冲刷坡度的增加,玉米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增强效应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抗冲性与土壤容重、有机质和2 mm以上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0~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抗冲性与含根量、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总根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采用增施有机肥促进有机质和水稳性团聚体的提高,以及筛选根径0~0.5 mm根系发达的玉米品种对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玉米 抗冲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季横垄坡面土壤剥蚀率与径流含沙量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莹 吴漩 +3 位作者 郑子成 李廷轩 何淑勤 林超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44,66,共6页
为明确玉米全生育期横垄坡面土壤剥蚀率与径流含沙量之间的关系,以川中丘陵紫色土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开展玉米全生育期土壤剥蚀率和径流含沙量变化特征研究,并分析土壤剥蚀率与径流含沙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 为明确玉米全生育期横垄坡面土壤剥蚀率与径流含沙量之间的关系,以川中丘陵紫色土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开展玉米全生育期土壤剥蚀率和径流含沙量变化特征研究,并分析土壤剥蚀率与径流含沙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玉米全生育期土壤剥蚀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2.0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土壤剥蚀率分别为1.5,1.0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的1.87,4.59倍;同一降雨强度条件下,土壤剥蚀率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先降低后增加,苗期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2)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产沙量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先降低后增加,苗期最大(306.6g),抽雄期最小(64.6g);除玉米抽雄期外,其他各生育期产沙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逐渐增加,且苗期和拔节期产沙量在降雨强度间差异显著;玉米各生育期径流含沙量在降雨过程中呈波动变化的趋势,降雨强度越大,其波动幅度越强。(3)玉米全生育期土壤剥蚀率与径流含沙量呈幂函数关系,且两者间达到极显著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揭示紫色土区坡耕地水蚀机理和区域水蚀预测预报模型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坡垄作 土壤剥蚀率 玉米生育期 径流含沙量 产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措施下成熟期玉米对径流及侵蚀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郑子成 林代杰 +3 位作者 李廷轩 何淑勤 张锡洲 林超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8,共5页
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开展不同耕作措施下成熟期玉米对坡面产流及产沙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雨强下,种植玉米各措施径流量和产流强度都要小于相应的对照。在雨强为1.0,2.0mm/min下,平作措施径流量最小;在雨强为1.5mm/min下... 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开展不同耕作措施下成熟期玉米对坡面产流及产沙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雨强下,种植玉米各措施径流量和产流强度都要小于相应的对照。在雨强为1.0,2.0mm/min下,平作措施径流量最小;在雨强为1.5mm/min下横坡措施径流量最小;在雨强为1.5mm/min下,平作措施和顺坡措施径流量达最大。在雨强为1.0mm/min下各措施含沙量均最小;在雨强为1.5mm/min下平作措施含沙量达最大;在雨强为2.0mm/min下横坡和顺坡措施含沙量最大。不同雨强下,平作、顺坡耕作、横坡耕作和对照小区产流产沙过程均呈波动变化,平作、顺坡耕作和横坡耕作的产流时间均较对照小区延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玉米 雨强 含沙量 径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DNA ITS序列分析的桑黄真菌菌株分子鉴定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丽源 张勇 +3 位作者 邓科君 彭卫红 甘炳成 李洪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2-186,共5页
对6份桑黄真菌菌株的rDNA ITS区段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特征比较分析,并与GenBank中获得的桑黄基源物种相关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进一步将从GenBank检索获得的桑黄基源物种的ITS序列、复合外组ITS序列连同6份桑黄菌ITS序列一起作系统发育... 对6份桑黄真菌菌株的rDNA ITS区段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特征比较分析,并与GenBank中获得的桑黄基源物种相关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进一步将从GenBank检索获得的桑黄基源物种的ITS序列、复合外组ITS序列连同6份桑黄菌ITS序列一起作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Sh-03、04、05、06与Phellinus linteus亲缘关系最近,Sh-01与Phellinus baumii亲缘关系最近,Sh-02与Phellinus baumii、Phellinus linteus、Phellinus igniarius的亲缘关系相差甚远,为一错误菌种。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可以提供一种准确可靠且简单易行的桑黄真菌分子鉴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PHELLINUS baumii PHELLINUS linteus PHELLINUS igniarius RDNA ITS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植株冠层截留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7
作者 郑子成 李廷轩 +2 位作者 张锡洲 王永东 林超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8-211,215,共5页
基于研究区实际降雨频率,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法对玉米全生育期冠层截留量、茎秆流量和穿透雨量进行测定,分析叶面积和降雨强度对玉米植株冠层截留分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玉米冠层截留率平均为8.42%,茎秆流率平均为35.38%,... 基于研究区实际降雨频率,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法对玉米全生育期冠层截留量、茎秆流量和穿透雨量进行测定,分析叶面积和降雨强度对玉米植株冠层截留分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玉米冠层截留率平均为8.42%,茎秆流率平均为35.38%,穿透雨率平均为56.19%;不同降雨强度,玉米冠层截留率平均为7.53%,茎秆流率平均为26.79%,穿透雨率平均为65.68%。冠层截留量、茎秆流量和穿透雨量与雨强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冠层截留量和茎秆流量与叶面积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直线关系,而穿透雨量与叶面积之间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全生育期 降雨强度 截留分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雨条件下玉米植株对降雨再分配的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子成 李廷轩 +2 位作者 张锡洲 何淑勤 林超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76,共5页
为了辨明成熟期玉米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有效地防治区域水土流失,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就川西低山丘陵区成熟期玉米植株对降雨的冠层截留量、茎秆流量和穿透雨量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冠层截留率平均为7.5%,茎秆流率平均为28.... 为了辨明成熟期玉米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有效地防治区域水土流失,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就川西低山丘陵区成熟期玉米植株对降雨的冠层截留量、茎秆流量和穿透雨量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冠层截留率平均为7.5%,茎秆流率平均为28.8%,穿透雨率平均为63.7%。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单位时间内玉米冠层的截留量呈增加趋势,但随着玉米植株的叶面积增大,有效截留量却呈减少趋势,株高和角度对它的影响较小。随着叶面积和降雨强度的增加,茎秆流量呈增加趋势,角度影响较小。随着叶面积的增加,穿透雨量呈减少趋势;而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单位时间内穿透雨的数量呈增加的变化趋势,株高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模拟降雨 冠层截留 茎秆流 穿透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鉴定桑黄真菌的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谢丽源 张勇 +1 位作者 彭卫红 甘炳成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3-800,共8页
作者从形态、rDNA ITS分子标记和成分HPLC指纹图谱分析鉴定供试桑黄真菌,从不同水平相互验证鉴定结果。结果表明,形态差异不能作为有效的鉴定证据,成分的HPLC指纹分析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基于rDNA ITS序列构建的发育树得到结果基本相符,... 作者从形态、rDNA ITS分子标记和成分HPLC指纹图谱分析鉴定供试桑黄真菌,从不同水平相互验证鉴定结果。结果表明,形态差异不能作为有效的鉴定证据,成分的HPLC指纹分析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基于rDNA ITS序列构建的发育树得到结果基本相符,均淘汰一混淆菌株,而分子标记还将其余菌株鉴定为2类,P.baumii和P.linteus,成分分析没有明显聚类倾向,说明成分分析可以作为菌种(株)鉴定的一种辅助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作用,相对核酸分析而言,不是一个准确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形态 RDNA ITS 指纹图谱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