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农业技术推广难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代银 朱旭霞 《四川农业科技》 2008年第7期15-16,共2页
农技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没有有效的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就无法真正进入生产领域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关键是要推进科技进步,重中之重在于加快技术推广。四川是一个农... 农技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没有有效的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就无法真正进入生产领域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关键是要推进科技进步,重中之重在于加快技术推广。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技推广对农业的发展举足轻重。如何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技推广工作,是每一个农技推广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 四川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技推广工作 现实生产力 原因 现代农业 现代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阳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现状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3
2
作者 蒋艺 庄娟 +6 位作者 邓朝扬 叶文伟 刘然金 廖映秀 汪直华 程彬 敬树忠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5-18,共4页
围绕资阳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推广策略与建议。推广现状:一是推广力度大,主要体现在政府组织有保障、政策支持有方向、技术培训有力度和试点示范有成效上。二是应用面积广,2022... 围绕资阳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推广策略与建议。推广现状:一是推广力度大,主要体现在政府组织有保障、政策支持有方向、技术培训有力度和试点示范有成效上。二是应用面积广,2022年全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面积6300hm^(2),2023年达1.93×104hm^(2)。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关键技术落实还不够到位,主要表现为:品种选择不合理、田间配置不合理、种植密度偏低、田间管理不到位和收获时期偏晚等;二是极端天气频发,无正确应对措施。提出推广策略与建议: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二是引进并推广专用机具及配套技术;三是合理选配品种+药剂拌种;四是选择适宜的模式配比;五是加强关键技术的培训指导;六是建立极端天气预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阳市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现状分析 推广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示范推广水稻免耕抛秧的经验及成效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代银 《中国稻米》 2006年第1期54-55,共2页
本文简述了近年四川水稻生产上重点推广的四种免耕抛秧技术模式;分析了不同抛秧育秧方式免耕抛栽的经济效益;介绍了示范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主要经验及成效。
关键词 水稻 免耕 抛栽技术 效益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秋马铃薯稻田免耕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梁南山 郑顺林 卢学兰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期129-129,共1页
为促进四川省秋马铃薯的发展,在田间试验和广泛调研基础上,总结出了适合四川生态区秋马铃薯高产高效优化集成技术,即选好稻田,免耕开厢;严格播期,整薯作种;种薯处理,带芽播种;合理密植,施足基肥;备足稻草,均匀覆盖;加强管理,分批采收;... 为促进四川省秋马铃薯的发展,在田间试验和广泛调研基础上,总结出了适合四川生态区秋马铃薯高产高效优化集成技术,即选好稻田,免耕开厢;严格播期,整薯作种;种薯处理,带芽播种;合理密植,施足基肥;备足稻草,均匀覆盖;加强管理,分批采收;并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马铃薯 高产 高效 栽培技术 稻田免耕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高寒山区玉米地膜覆盖规范化栽培技术
5
作者 肖小余 《四川农业科技》 1997年第1期5-6,共2页
四川盆周山区和川西南山地土多田少,历来都以玉米作为粮食生产的主体,在整个山区1000万亩左右玉米面积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占400多万亩。由于生态环境恶劣.立体气候明显.春迟秋早,低温冷害严重,玉米'早播不得苗,迟播不得收&... 四川盆周山区和川西南山地土多田少,历来都以玉米作为粮食生产的主体,在整个山区1000万亩左右玉米面积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占400多万亩。由于生态环境恶劣.立体气候明显.春迟秋早,低温冷害严重,玉米'早播不得苗,迟播不得收';加之偏僻山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种田技术落后.投入少。广种薄收.一般亩产仅100公斤左右.有的只有40—50公斤.重灾年基本无收。为提高这一区域玉米产量,解决群众温饱问题,针对低温冷害等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膜覆盖 规范化 栽培 高寒山区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油菜全程机械化分段收获生产技术要点 被引量:7
6
作者 覃海燕 薛晓斌 +1 位作者 郑本川 李浩杰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5期5-7,11,共4页
为了提高四川油菜生产效益,缓解供需矛盾,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团队和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长期开展油菜全程机械化分段收获技术研究,通过品种及配套技术研究形成了“四川省油菜全程机械化分段收获技术”。该技术规范了机... 为了提高四川油菜生产效益,缓解供需矛盾,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团队和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长期开展油菜全程机械化分段收获技术研究,通过品种及配套技术研究形成了“四川省油菜全程机械化分段收获技术”。该技术规范了机械化生产和收获过程,有效降低了油菜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缓解了供需矛盾,保障了“天府菜油”优质原料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全程机械化 分段收获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稻田油菜抗逆丰产高效生产技术要点 被引量:4
7
作者 薛晓斌 覃海燕 +2 位作者 郑本川 李浩杰 郑元勋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6期4-6,共3页
近年来,稻田油菜播期多雨和冬干等逆境对于稳定四川油菜播种面积和产量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为了稳定四川油菜播栽面积,进一步满足“天府菜油”对优质油菜籽原料的需求,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团队和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开展... 近年来,稻田油菜播期多雨和冬干等逆境对于稳定四川油菜播种面积和产量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为了稳定四川油菜播栽面积,进一步满足“天府菜油”对优质油菜籽原料的需求,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团队和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开展稻田油菜抗逆丰产高效生产技术研究,通过品种及配套技术研究形成了“稻田油菜抗逆丰产高效生产技术”,该技术对于解决稻田油菜播期湿害机械无法下田、迟播冬干、稻茬还田影响油菜出苗成苗等问题具有显著效果,对于稳定四川油菜播栽面积,缓解供需矛盾,保障“天府菜油”优质菜油籽原料的供应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油菜 抗逆丰产 高效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浅丘区净作夏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文安 乔善宝 +2 位作者 崔阔澍 邓先志 王玖平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1年第1期55-56,共2页
玉米是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总产和面积都仅次于水稻,位列全省第二。近年来,依托重大项目实施,狠抓关键技术落实,四川省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总产屡创新高。为探索适合不同生态区推广的玉米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及配套推广机制,绵... 玉米是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总产和面积都仅次于水稻,位列全省第二。近年来,依托重大项目实施,狠抓关键技术落实,四川省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总产屡创新高。为探索适合不同生态区推广的玉米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及配套推广机制,绵阳市三台县等地区进行了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示范推广,形成了四川省浅丘区净作夏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作 夏玉米 化肥农药 减施增效 推广机制 浅丘区 示范推广 主要粮食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被引量:6
9
作者 《农机科技推广》 2022年第5期21-22,36,共3页
今年,农业农村部下达四川省31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任务。为札实抓好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参照《2022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方案。一、种植模式种植模式原则上要求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今年,农业农村部下达四川省31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任务。为札实抓好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参照《2022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方案。一、种植模式种植模式原则上要求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包括大豆玉米带状套作和大豆玉米带状间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发展大豆高粱带状套作、幼果林间作大豆等不与主粮争地的新模式,多模并举扩大大豆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推广工作 带状间作 大豆面积 种植模式 带状套作 带状复合种植 大豆玉米 间作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资中血橙产业面临的问题及提档升级对策建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震宇 林玲 +6 位作者 张娇娇 苏伦 宋伟 陈亮 赖永辉 唐杰 金鑫 《中国果树》 2025年第5期135-139,共5页
资中血橙是知名“川果”品牌之一,其品质优良、种植优势明显,是资中县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支柱产业,当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血橙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血橙之乡”。在全国果业发展新形势下,资中血橙存在供过于求、结构不平衡等... 资中血橙是知名“川果”品牌之一,其品质优良、种植优势明显,是资中县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支柱产业,当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血橙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血橙之乡”。在全国果业发展新形势下,资中血橙存在供过于求、结构不平衡等共性问题,为推动资中血橙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强“资中血橙”品牌,通过系统分析资中血橙产业现状、优势和存在问题,并从种植生产、加工及营销、科技创新与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为资中血橙产业提档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资中 血橙 产业 提档升级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管部门视角下农业项目绩效管理的探讨
11
作者 张晨 陈姣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173-176,共4页
本文主要对农业项目绩效管理展开深入研究。主要阐述了农业项目绩效管理对于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增强项目决策科学性的重要意义。而主管部门在农业项目绩效管理工作中担任诸多角色,本文从主管部门角度出发,对当前... 本文主要对农业项目绩效管理展开深入研究。主要阐述了农业项目绩效管理对于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增强项目决策科学性的重要意义。而主管部门在农业项目绩效管理工作中担任诸多角色,本文从主管部门角度出发,对当前农业项目绩效管理存在的若干薄弱之处进行分析,比如绩效指标设定缺乏科学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评价结果应用程度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推动农业项目绩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绩效管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马铃薯生产与种薯需求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卢学兰 谢开云 +2 位作者 梁南山 何卫 胡建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2-86,共5页
我国西南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40%左右,年种植面积达200多万hm2。受立体气候的影响,马铃薯在该地区内一年四季都有种植和收获。自留种薯仍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种薯来源。不同生产季节马铃薯种植面积、种薯需要量和种薯来源各不相... 我国西南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40%左右,年种植面积达200多万hm2。受立体气候的影响,马铃薯在该地区内一年四季都有种植和收获。自留种薯仍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种薯来源。不同生产季节马铃薯种植面积、种薯需要量和种薯来源各不相同。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四川省马铃薯生产方式、种薯需要和种薯供应的特点,为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者和种薯供应者合理安排生产和贮运种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西南地区 四川省 种薯 自留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冬水田区杂交稻抛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熊洪 徐富贤 +4 位作者 洪松 冉茂林 熊远俸 雷达 刘代银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3期55-60,共6页
本文根据目前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青壮年劳力短缺的实际,研究了冬水田区杂交稻抛秧栽培的育秧方式、本田技术等。肯定了冬水田区杂交稻抛栽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中苗秧的标准和相应的高产技术,可供指导该项技术在省内推广。
关键词 抛秧栽培 高产技术 杂交稻 冬水田区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马铃薯种薯体系现状、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7
14
作者 谢开云 卢学兰 +2 位作者 梁南山 何卫 胡建军 《中国马铃薯》 2010年第4期242-248,共7页
受立体气候条件影响,四川省不同地区一年四季均有马铃薯种植和收获。自2006年来全省马铃薯年种植面积已达到60万hm^2以上,2009年达到了73.3万hm^2。全省需要种薯量达到了近150万t,其中来自农民自留种的比例约为70%,外购种薯约占30%。虽... 受立体气候条件影响,四川省不同地区一年四季均有马铃薯种植和收获。自2006年来全省马铃薯年种植面积已达到60万hm^2以上,2009年达到了73.3万hm^2。全省需要种薯量达到了近150万t,其中来自农民自留种的比例约为70%,外购种薯约占30%。虽然各级部门正想方设法改进种薯体系,但存在着优质种薯供应量不足、三代种薯体系尚未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尚未健全和种薯质量较差等问题,造成全省马铃薯产量长期徘徊在每公顷16.5-17.9 t之间。通过建立省级基础脱毒种苗供应中心、建立三代种薯体系、增加各级种薯生产能力、改进种薯贮藏条件、提高自留种薯质量和规范种薯繁供体系,将迅速提高全省种薯质量,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薯 三代种薯体系 基础种苗供应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水稻丰产科技工程主推技术模式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5
作者 喻春莲 任光俊 +5 位作者 池忠志 郑家国 杨文钰 刘代银 陶诗顺 任万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6-640,共5页
针对四川水稻生产突出问题,通过品种优化和综合技术配套集成,分区构建了"四川盆地麦(油)茬杂交中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盆地丘陵杂交中稻抗逆稳产栽培技术模式"、"两熟制稻田水稻轻简高效生产技术模式"三大主推技术模式,... 针对四川水稻生产突出问题,通过品种优化和综合技术配套集成,分区构建了"四川盆地麦(油)茬杂交中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盆地丘陵杂交中稻抗逆稳产栽培技术模式"、"两熟制稻田水稻轻简高效生产技术模式"三大主推技术模式,在项目区应用效果显著。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产量11 733.6 kg/hm2,连续3年超过11 550 kg/hm2的目标产量,并创造了12 802.65 kg/hm2的成都平原高产纪录。2004~2008年,项目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累计新增稻谷223 840万kg,新增产值35.61亿元,节支13.83亿元,新增效益49.44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栽培 技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旱地宽带改制多熟种植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牟锦毅 赵玉庭 刘述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43-46,共4页
通过 1996~ 1997两年多点对旱地改制带距带比及配套种植模式的试验研究表明 ,宽带 (4m)对半多熟套种轮作 ,因带距行比增大 ,不仅耕种方便 ,而且有利实行粮经、粮饲、粮肥间套 ,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增长 60 %以上 ,实现稳粮增收和用地、养... 通过 1996~ 1997两年多点对旱地改制带距带比及配套种植模式的试验研究表明 ,宽带 (4m)对半多熟套种轮作 ,因带距行比增大 ,不仅耕种方便 ,而且有利实行粮经、粮饲、粮肥间套 ,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增长 60 %以上 ,实现稳粮增收和用地、养地结合。在城市郊区、粮经混作区和夏旱常发区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 0 0 1年四川已推广 6万多公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熟种植技术 旱地 宽带改制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间作 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在四川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梁南山 马均 《中国稻米》 2005年第4期22-23,共2页
本文在总结近年四川省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研究成果和生产示范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四川省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特点、增产机理、应用效果和栽培技术规程。
关键词 栽培技术体系 超高产 水稻 应用 强化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规程 生产示范 研究成果 增产机理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机插杂交稻无纺布育秧技术 被引量:7
18
作者 陶有凤 刘金丹 +3 位作者 何连华 钟晓媛 陈勇 任万军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第8期8-9,共2页
随着四川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小麦/油菜与水稻水旱轮作模式面积加大,由于该茬口育秧时多遇高温天气,用传统的育秧方法培育秧苗难度大。本文根据近年试验示范结果,无纺布育秧有降温保湿、秧苗出苗整齐、生长均匀、盘根力强、... 随着四川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小麦/油菜与水稻水旱轮作模式面积加大,由于该茬口育秧时多遇高温天气,用传统的育秧方法培育秧苗难度大。本文根据近年试验示范结果,无纺布育秧有降温保湿、秧苗出苗整齐、生长均匀、盘根力强、节省用工及农资成本、去除塑料薄膜污染环境等优势,现将其育秧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为四川机插杂交稻育秧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 杂交稻 无纺布 育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水稻中大苗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9
作者 任万军 刘代银 +1 位作者 刘基敏 杨文钰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第7期19-19,共1页
精确定量栽培是由我国著名水稻栽培专家凌启鸿教授等在阐明了水稻形态建成与产量形成的相关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水稻生育进程的叶龄模式和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形成的栽培与调控技术。我省自2008年引进该技术以来,四川农... 精确定量栽培是由我国著名水稻栽培专家凌启鸿教授等在阐明了水稻形态建成与产量形成的相关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水稻生育进程的叶龄模式和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形成的栽培与调控技术。我省自2008年引进该技术以来,四川农业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定量栽培 四川农业大学 水稻栽培 调控技术 大苗 群体质量指标 产量形成 形态建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马均 吕世华 +3 位作者 梁南山 刘代银 刘志彬 徐富贤 《农业与技术》 2004年第3期89-90,共2页
论述在SRI技术体系创新,生产示范及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形成了四川稻作生态区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新 体系,并说明其技术体系要点。
关键词 四川 水稻 强化栽培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