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赤霉酸和噻苯隆复配的室内活性测定及葡萄田间试验效果研究
被引量:
9
1
作者
夏丽娟
陈浩
侯勇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8-104,共7页
探讨赤霉酸和噻苯隆不同摩尔浓度配比对葡萄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采用Gowing法测定赤霉酸、噻苯隆9种浓度配比对葡萄生长的联合作用;制备3.4%噻苯隆·赤霉酸可溶液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对葡萄果纵径、果横径等品质的影响.噻苯...
探讨赤霉酸和噻苯隆不同摩尔浓度配比对葡萄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采用Gowing法测定赤霉酸、噻苯隆9种浓度配比对葡萄生长的联合作用;制备3.4%噻苯隆·赤霉酸可溶液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对葡萄果纵径、果横径等品质的影响.噻苯隆与赤霉酸的摩尔浓度比在1∶2~1∶3时实测单果重增长率与理论单果重增长率的差值为10.79%~11.41%,增效明显.当第1次施用浓度+第2次施用浓度为5.7 mg·L^-1+11.3 mg·L^-1,8.5 mg·L^-1+17.0 mg·L^-1,11.3 mg·L^-1+22.5 mg·L^-1,17.0 mg·L^-1+34.0 mg·L^-1时,对夏黑葡萄果纵径调节率为16.2%~21.8%,果横径调节率为10.6%~15.2%,增产率为65.8%~120.5%;对巨峰葡萄果纵径调节率为2.5%~6.2%,果横径调节率为12.0%~17.0%,增产率为21.5%~35.1%.在品质方面,葡萄中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略降低,但未达显著性差异.噻苯隆与赤霉酸摩尔浓度比为1∶2~1∶3复配,在葡萄谢花后生理落果初期和谢花后15 d浸泡果穗2次,使用3.4%噻苯隆·赤霉酸可溶液剂摩尔浓度5.7~8.5 mg·L^-1和11.3~17.0 mg·L^-1可有效调节葡萄生长,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酸
噻苯隆
葡萄
室内活性测定
调节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印楝素对亚洲玉米螟的毒力与防效及对寄主作物高粱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
5
2
作者
夏丽娟
李靖
+4 位作者
梁竟宇
王学贵
朱新成
李彬
李涌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9-544,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测定印楝素对亚洲玉米螟的室内毒力,通过3地田间药效试验测定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并采用盆栽法测定印楝素对3个品种高粱植株...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测定印楝素对亚洲玉米螟的室内毒力,通过3地田间药效试验测定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并采用盆栽法测定印楝素对3个品种高粱植株的安全性。[结果]印楝素对亚洲玉米螟2龄幼虫的LC_(50)为6.44 mg·L^(-1),室内活性较强;3地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株防效和虫防效分别为80.07%~89.26%和73.51%~87.31%,与对照药剂相比防效更好;0.3%印楝素乳油有效成分18 g·hm^(-2)处理对3个品种高粱生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有效成分4.5、9 g·hm^(-2)处理;药后14 d,0.3%印楝素乳油有效成分18 g·hm^(-2)处理时3个品种高粱均有1株出现边缘褪绿现象,0.3%印楝素乳油有效成分9 g·hm^(-2)处理时高粱‘赤杂16号’有1株出现边缘褪绿现象,但3个高粱品种生长均正常,对高粱安全。[结论]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有较好的室内活性与田间防治效果,对高粱植株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高粱
植物源杀虫剂
印楝素
毒力
安全性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赤霉酸和噻苯隆复配的室内活性测定及葡萄田间试验效果研究
被引量:
9
1
作者
夏丽娟
陈浩
侯勇
机构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农药检定所
四川省
兰月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省
农业
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8-104,共7页
文摘
探讨赤霉酸和噻苯隆不同摩尔浓度配比对葡萄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采用Gowing法测定赤霉酸、噻苯隆9种浓度配比对葡萄生长的联合作用;制备3.4%噻苯隆·赤霉酸可溶液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对葡萄果纵径、果横径等品质的影响.噻苯隆与赤霉酸的摩尔浓度比在1∶2~1∶3时实测单果重增长率与理论单果重增长率的差值为10.79%~11.41%,增效明显.当第1次施用浓度+第2次施用浓度为5.7 mg·L^-1+11.3 mg·L^-1,8.5 mg·L^-1+17.0 mg·L^-1,11.3 mg·L^-1+22.5 mg·L^-1,17.0 mg·L^-1+34.0 mg·L^-1时,对夏黑葡萄果纵径调节率为16.2%~21.8%,果横径调节率为10.6%~15.2%,增产率为65.8%~120.5%;对巨峰葡萄果纵径调节率为2.5%~6.2%,果横径调节率为12.0%~17.0%,增产率为21.5%~35.1%.在品质方面,葡萄中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略降低,但未达显著性差异.噻苯隆与赤霉酸摩尔浓度比为1∶2~1∶3复配,在葡萄谢花后生理落果初期和谢花后15 d浸泡果穗2次,使用3.4%噻苯隆·赤霉酸可溶液剂摩尔浓度5.7~8.5 mg·L^-1和11.3~17.0 mg·L^-1可有效调节葡萄生长,提高产量.
关键词
赤霉酸
噻苯隆
葡萄
室内活性测定
调节效果
Keywords
gibberellin acid
thidiazuron
grape
laboratory bioactivity test
control effect
分类号
S482.2 [农业科学—农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印楝素对亚洲玉米螟的毒力与防效及对寄主作物高粱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
5
2
作者
夏丽娟
李靖
梁竟宇
王学贵
朱新成
李彬
李涌泉
机构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农药检定所
四川
农业
大学
农
学院
成都绿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9-544,共6页
文摘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测定印楝素对亚洲玉米螟的室内毒力,通过3地田间药效试验测定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并采用盆栽法测定印楝素对3个品种高粱植株的安全性。[结果]印楝素对亚洲玉米螟2龄幼虫的LC_(50)为6.44 mg·L^(-1),室内活性较强;3地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株防效和虫防效分别为80.07%~89.26%和73.51%~87.31%,与对照药剂相比防效更好;0.3%印楝素乳油有效成分18 g·hm^(-2)处理对3个品种高粱生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有效成分4.5、9 g·hm^(-2)处理;药后14 d,0.3%印楝素乳油有效成分18 g·hm^(-2)处理时3个品种高粱均有1株出现边缘褪绿现象,0.3%印楝素乳油有效成分9 g·hm^(-2)处理时高粱‘赤杂16号’有1株出现边缘褪绿现象,但3个高粱品种生长均正常,对高粱安全。[结论]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有较好的室内活性与田间防治效果,对高粱植株相对安全。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高粱
植物源杀虫剂
印楝素
毒力
安全性
田间防效
Keywords
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
sorghum
botanical pesticide
azadirachtin
toxicity
safety
field effect
分类号
S435.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赤霉酸和噻苯隆复配的室内活性测定及葡萄田间试验效果研究
夏丽娟
陈浩
侯勇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印楝素对亚洲玉米螟的毒力与防效及对寄主作物高粱的安全性评价
夏丽娟
李靖
梁竟宇
王学贵
朱新成
李彬
李涌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