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对减少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的思考——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章文 肖莉 +2 位作者 彭志忠 宋炜 贺曦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3年第1期14-16,50,共4页
四川省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带,分布了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等四种地貌,地形地貌组成多样。近年来,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逐布向高寒高海拔区和深切峡谷区推进,工程地质条件、工程结构极其复杂,土石方量极其巨大。基于工程... 四川省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带,分布了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等四种地貌,地形地貌组成多样。近年来,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逐布向高寒高海拔区和深切峡谷区推进,工程地质条件、工程结构极其复杂,土石方量极其巨大。基于工程可行性研究深度的水土保持方案,在后续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频繁出现水土保持方案变更问题,如何减少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是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四川艰险山区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变更为例,分析导致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的主要原因是以主体可行性研究阶段作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依据,提出了将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阶段推迟至初步设计阶段或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减少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的主要对策之一,可为今后减少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水土保持方案变更 新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火灾流域侵蚀泥沙来源指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梁晨 肖莉 +1 位作者 史忠林 文安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18,共10页
指纹识别技术是量化流域侵蚀泥沙来源的有效手段,如何应用于火烧流域,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总结森林火灾通过植被、土壤和灰烬加剧土壤侵蚀的机制,介绍应用指纹技术研究火烧流域泥沙来源的案例,重点分析放射性核素... 指纹识别技术是量化流域侵蚀泥沙来源的有效手段,如何应用于火烧流域,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总结森林火灾通过植被、土壤和灰烬加剧土壤侵蚀的机制,介绍应用指纹技术研究火烧流域泥沙来源的案例,重点分析放射性核素、矿物磁性、物理性质、地球化学元素和有机组分等指纹因子在火烧迹地的含量和性质变化,论述各类指纹因子在火烧流域泥沙来源研究中的适用性,并提出未来应重点关注指纹技术的物理基础、火灾后土壤性质的时空变化规律、指纹因子稳定性验证、燃烧灰烬的影响以及大粒径泥沙的识别等问题。为促进火烧迹地指纹识别技术的研究、理解森林火灾对于流域产沙格局的影响、提升火灾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火烧迹地 土壤侵蚀 泥沙来源 指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公路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12
3
作者 肖莉 杨拥军 +2 位作者 谭昌明 张廷龙 卜崇峰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3年第1期11-15,共5页
公路施工期间工程组成复杂、土石方挖填动态变化大,传统的水土保持地面人工监测手段由于识别工程类型效率低下,难以高效、直观地获取工程点位开挖扰动面挖填变化、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动态变化等情况,无法满足公路水土保持监测的需要。低... 公路施工期间工程组成复杂、土石方挖填动态变化大,传统的水土保持地面人工监测手段由于识别工程类型效率低下,难以高效、直观地获取工程点位开挖扰动面挖填变化、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动态变化等情况,无法满足公路水土保持监测的需要。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因其辨识度高,为精准、高效、直观地判识复杂地物提供了方法。本文以四川山区某隧道掘进施工现场为对象,实施了两期低空无人机遥感监测,运用空间信息处理技术进行遥感影像处理,精准识别了临建工区各项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和挖填方量变化情况,有效弥补了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为规范公路水土保持低空遥感监测技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 公路水土保持监测 应用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腹地地形因子空间差异及其对CSLE模型结果的影响
4
作者 杨建和 肖莉 +2 位作者 黄川雄 严冬春 文安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0,共11页
解析三峡库区腹地地形因子空间分布差异,为进一步加强土壤侵蚀模型在三峡地区应用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30、12.5和5.0 m分辨率DEM数据,采用多流向法、汇流面积法和分段坡长法,结合GIS平台分析地形因子,利用CSLE模型探讨... 解析三峡库区腹地地形因子空间分布差异,为进一步加强土壤侵蚀模型在三峡地区应用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30、12.5和5.0 m分辨率DEM数据,采用多流向法、汇流面积法和分段坡长法,结合GIS平台分析地形因子,利用CSLE模型探讨土壤侵蚀信息差异。结果表明:1)3种分辨率下,3种方法的地形因子都表现为最大值较高,平均值很低,分辨率越高,平均值变高。基于30和12.5 m分辨率DEM提取计算的地形因子出现大量0值栅格,不足以表征具体的地形因子,评价区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时建议采用>5 m分辨率的地形因子。2)基于DEM采用3种算法计算的地形因子在各坡段上普遍高于经实测坡度坡长取得的地形因子,坡度>25°的地形因子相对误差较大。3)基于3种地形因子算法下运行CSLE模型评价的区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无明显差别,但具体分析侵蚀强度、各坡段侵蚀模数或侵蚀量时存在差异。三峡库区地形因子采用分段坡长法相对合理,但仍需斟酌细沟与沟间侵蚀比率对模型评价该区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地区应用经验模型准确评价土壤侵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模型 地形因子 空间差异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