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37
1
作者 蒲红 付凯 +6 位作者 白林 周瀚 陶客言 高燕 张晓军 黄红云 杨靖逸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3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三维成像(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层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3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三维成像(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层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显示(VR)和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MIP),并对照手术或介入栓塞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A共发现24例28个动脉瘤,其中22例为单个动脉瘤,2例为两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7mm,最大35mm。MS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轴指向、载瘤动脉及其动脉瘤与临近血管分支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23例与手术/DSA结果一致。结论: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可部分取代DSA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脑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评估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祥荣 郭富强 +6 位作者 陶克言 韦永胜 余能伟 李晓佳 黄雨兰 董凌琳 汪瑾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54-58,共5页
目的采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经CT确诊的幕上脑出血患者41例,于发病5h^14d行双层脑CTP检查,按发病到检查时间将患者分为≤12h,>12~24h,>24~48h,>48~72h,>72h^2周。采用... 目的采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经CT确诊的幕上脑出血患者41例,于发病5h^14d行双层脑CTP检查,按发病到检查时间将患者分为≤12h,>12~24h,>24~48h,>48~72h,>72h^2周。采用非去卷积模型斜率法计算血肿中心、血肿周围水肿带、水肿带外(距离水肿边缘1cm)以及远隔皮质区不同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olood flow,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达峰值时间(peak time,PT)及各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TDC)。以CBF≤20ml.100g-1.min-1为脑灌注损伤。结果所有患者灌注参数图从血肿中心到正常区色差呈阶梯状分布;血肿中心、血肿周围水肿带、水肿带外及远隔皮质区的平均CBF[(2.5±1.9)、(19.8±10.1)、(42.2±9.2)、(54.8±8.8)ml.100g-1.min-1]、rCBV[(2.9±1.7)、(7.1±4.3)、(25.8±5.1)、(37.9±4.5)%]及PT[血肿中心无峰值,(9.0±1.7),(8.0±1.1),(8.0±1.3)s]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15)。②CTP灌注参数图所示的灌注损伤为(11±5)cm2,CT平扫显示的平均血肿范围为(6±3)cm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9,P=0.000)。③血肿≥10ml的患者26例,15例CBF≤20ml.100g-1.min-1;血肿<10ml的患者14例,2例CBF≤20ml.100g-1.min-1。水肿带CBF与血肿体积呈直线相关(r=-0.501,P=0.001)。④血肿周围以上各区的CBF在不同时间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⑤脑积水患者的CBF和rCBV明显降低,而PT明显延长。结论CTP能够很好地反映脑出血后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肿周边存在与血肿大小有关的缺血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缺血 CT灌注成像 血液动力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在髋臼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蒲红 白林 +2 位作者 付凯 赵世煜 陶克言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43-45,51,共4页
目的:分析髋臼骨折 CT及三维重建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50例髋臼骨折均摄 X线平片及 CT横断扫描,其中 45例采用 SSD(表现遮盖法 )或 MPR(多平面重建 )技术作三维重建。分析 50例髋臼骨折的横断及三维重建 CT表现,... 目的:分析髋臼骨折 CT及三维重建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50例髋臼骨折均摄 X线平片及 CT横断扫描,其中 45例采用 SSD(表现遮盖法 )或 MPR(多平面重建 )技术作三维重建。分析 50例髋臼骨折的横断及三维重建 CT表现,根据 Letournel分型将其分类,重点探讨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结果: 50例髋臼骨折中,①简单骨折 22例,其中前壁骨折 5例,前柱骨折 3例,后壁骨折 6例,后柱骨折 4例,横行骨折 4例, X线平片仅显示 19例骨折。②复杂骨折 28例,其中双柱骨折 9例, T型骨折 4例,后柱伴后壁骨折 6例,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 4例,横行伴后壁骨折 5例。 CT横断扫描共显示关节腔内骨折碎片 54块, X线平片仅显示关节腔内骨折碎片 32块,并清楚显示软组织损伤情况。三维重建图像多角度、立体显示骨折及移位情况。 50例髋臼骨折中, 38例行手术治疗, 12例保守治疗。手术中所见与 CT扫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髋臼骨折 CT扫描能准确对骨折分型,三维重建可弥补横断影像的不足,有助于骨折的立体定位,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CT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蒲红 黄红云 +1 位作者 赵源 陶客言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63-565,共3页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作为无创冠脉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易受心脏博动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还存在时间及空间分辨率较低、运动性伪影干扰、心率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大等缺陷^[1]。双源CT(Double—source CT,DSCT)...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作为无创冠脉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易受心脏博动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还存在时间及空间分辨率较低、运动性伪影干扰、心率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大等缺陷^[1]。双源CT(Double—source CT,DSCT)作为目前新一代CT扫描技术,由于同时使用两套放射源及探测器进行扫描,明显提高时空分辨率,在临床应用中,尤其在心脏及冠脉CT造影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应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机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探讨DSCT对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胰周区域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及解剖和病理基础 被引量:2
5
作者 蒲红 宋彬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4期450-452,共3页
关键词 区域淋巴结转移 早期胰腺癌 解剖分布 病理基础 CT表现 胰周 临床预后 5年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减影法与双能量减影法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蒲红 白林 +2 位作者 赵原 黄红云 陶克言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71-1174,共4页
目的比较双能量减影法与时间减影法CT脑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扫描剂量,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怀疑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采用双能量程序,即A球管采用80kV,B球管采... 目的比较双能量减影法与时间减影法CT脑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扫描剂量,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怀疑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采用双能量程序,即A球管采用80kV,B球管采用140kV,一次性扫描采集两个不同能量的数据。数据后处理:①用平扫+80kV增强数据行传统去骨数字减影(时间减影法);②用80kV及140kV两个不同能量的数据行直接去骨减影(双能量减影法)。保存减影后数据,完成容积显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将MIP及VR图像质量分为4级,比较两种处理方法的图像质量和患者所接受的平均有效放射剂量。全部病变结果均经手术或介入证实。结果①两种方法均清晰显示所有患者的颈内动脉颅内主干及主要分支,Willis环显示清楚;两种方法总体质量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种方法均清晰显示24例动脉瘤大小、形态、与载瘤动脉关系、瘤颈及瘤轴指向;4例血管畸形病例均清晰显示异常血管团的形态和范围,动静脉畸形较好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③时间减影法CTA患者受到的平均有效放射剂量为(26.60±0.50)mSv,双能量CTA的平均有效放射剂量为(22.40±0.50)mSv。结论时间减影法与双能量减影法CT血管成像均能清晰显示正常颅内血管及血管性病变;双能量减影法患者受到的放射剂量更低。对扫描中不配合患者,双能量减影法去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量CT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