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麻醉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 被引量:62
1
作者 黄晓波 陈江山 +2 位作者 姚文建 万永灵 齐国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38-540,共3页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可行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2 80例ASAⅠ~Ⅲ级患者分为无痛肠镜组 (Ⅰ组 ,n =2 0 0 ) ,常规肠镜组 (Ⅱ组 ,n =80 )。Ⅰ组从静脉缓慢注入芬太尼 0 4 μg/kg和丙泊酚 0 5~ ...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可行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2 80例ASAⅠ~Ⅲ级患者分为无痛肠镜组 (Ⅰ组 ,n =2 0 0 ) ,常规肠镜组 (Ⅱ组 ,n =80 )。Ⅰ组从静脉缓慢注入芬太尼 0 4 μg/kg和丙泊酚 0 5~ 2mg/kg ,直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即可插入肠镜 ;Ⅱ组按常规方法进行肠镜检查 ;专人评估患者的术中和术毕恢复情况及术后调查。结果 肠镜检查完成率Ⅰ组高于Ⅱ组 (10 0 % :92 6 0 % )。在检查 5min时Ⅰ组的SBP、MAP、HR比检查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Ⅱ组的SBP、MAP比检查前明显增加 (P <0 0 5 ) ,术毕均恢复至术前水平。患者术毕至清醒、计算能力恢复正常和离开观察室的时间分别为 (1 90± 1 4 0 )min、(4 30± 2 90 )min、(18 30± 5 6 0 )min ;Ⅰ组的患者、检查者、记录者满意度评分和再次检查接受率明显高于Ⅱ组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芬太尼 复合麻醉 无痛结肠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2
作者 闵卫翔 张鹏 +2 位作者 王瑜 李祥奎 胡云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3-696,共4页
目的:观察单次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混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麻醉的效果,探寻一种用于无痛人流的理想麻醉方式。方法:ASAⅠ~Ⅱ级自愿接受无痛人流的早孕女性3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 目的:观察单次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混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麻醉的效果,探寻一种用于无痛人流的理想麻醉方式。方法:ASAⅠ~Ⅱ级自愿接受无痛人流的早孕女性3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和依托咪酯混合丙泊酚组(EP组),记录每组麻醉前(T0)、麻醉后1 min(T1)、操作开始后1min(T2)和术后1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2);记录整个过程注射痛、肌阵挛、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别对妇产科医生和患者本人进行麻醉效果满意度的评定。结果:在T0和T3,3组患者的MAP、HR、Sp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2,E组和EP组患者的MAP、HR、SpO2均高于P组(P<0.05);P组患者在注射痛、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方面要高于E组和EP组(P<0.05),E组患者在肌阵挛发生率方面要高于P组和EP组(P<0.05)。3组患者术中体动、追加药物、恶心呕吐、低氧饱和度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满意度方面,妇产科医生对P组和EP组的满意度较高(P<0.05),患者本人对E组和EP组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单次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复合EP混合液用于无痛人流麻醉,在提高术中循环呼吸稳定性,减少注射痛、肌阵挛,提高医患双方满意度方面更优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人流 丙泊酚 依托咪酯 瑞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帕瑞昔布钠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瑜 蒋蓉 +2 位作者 邓佳 苏文杰 徐广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帕瑞昔布钠用于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女性患者100例。按照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四组:对照组(C 组)、帕瑞昔布钠组(P 组)、右美托咪定组(D 组)、右美...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帕瑞昔布钠用于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女性患者100例。按照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四组:对照组(C 组)、帕瑞昔布钠组(P 组)、右美托咪定组(D 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帕瑞昔布钠组(DP 组)。患者入室后行常规监测,所有患者均行静脉麻醉,静脉泵注丙泊酚4~12 mg·kg^-1·h^-1和瑞芬太尼0.2μg· kg^-1· min^-1,P 组手术结束前30 min 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D 组诱导后以0.6μg·kg^-1·min^-1的剂量静脉恒速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30 min;DP 组诱导后以0.6μg·kg^-1·min^-1的剂量静脉恒速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30 min 并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记录术后1、2、6、12、24 h 的 VAS 评分;以及术后发生躁动、寒颤、恶心呕吐和24 h 内追加镇痛药物的例数。结果与C 组比较,P 组、D 组、DP 组术后各时点 VAS 评分明显降低(P<0.05),DP 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 VAS 评分明显低于 P 组和 D 组(P<0.05)。D 组和 DP 组术后躁动和寒颤发生率明显低于 C 组(P<0.05)。DP 组术后24 h 镇痛药物的追加明显低于 C 组、P 组和 D 组(P<0.05)。结论麻醉诱导后以0.6μg·kg^-1·min^-1静脉恒速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30 min 并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 能够减少瑞芬太尼停药后导致的痛觉过敏,并减少术后躁动和寒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麻醉暴露与1岁神经发育状况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学均 万永灵 +3 位作者 温开兰 梁涛 林涛 李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34-1238,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麻醉暴露与1岁时的神经发育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行心脏手术的新生儿115例,纳入队列研究,于术前和术后7 d行大脑磁共振(MRI),记录围手术期挥发性麻醉药、苯二氮卓类与阿片类药物使...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麻醉暴露与1岁时的神经发育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行心脏手术的新生儿115例,纳入队列研究,于术前和术后7 d行大脑磁共振(MRI),记录围手术期挥发性麻醉药、苯二氮卓类与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患儿1岁时应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估患儿的认知、语言和运动情况,在矫正其他协变量基础上分析它们的相关性。结果:共有92例患儿被纳入研究,患儿1岁时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认知、语言和运动的分值分别为104.2±14.7,85.6±11.3和86.9±13.5;术前MRI显示颅脑损伤17例,术后MRI显示颅脑损伤25例。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1岁神经发育结果相关的因素包括MRI显示术后脑损伤、挥发性麻醉药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芬太尼总质量浓度、苯二氮卓类总质量浓度、ICU住院时间、术前平均区域脑氧饱和度和染色体异常。结论:挥发性麻醉药暴露、术后MRI显示脑损伤以及长ICU住院时间是患儿1岁时神经发育预后差的影响因素。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围手术期致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全身麻醉 心脏手术 神经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麻醉医师在全身麻醉中七氟醚使用习惯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罗艳 姚尚龙 +5 位作者 杨拔贤 李恩有 兰志勋 祝胜美 古妙宁 于布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调查中国麻醉医师在全身麻醉中七氟醚的使用习惯,并探讨吸入麻醉实践与患者预后及麻醉药费用间的相关性。方法开放、多中心、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中国8个城市40家医院的400位麻醉医师,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了解每位麻醉医... 目的调查中国麻醉医师在全身麻醉中七氟醚的使用习惯,并探讨吸入麻醉实践与患者预后及麻醉药费用间的相关性。方法开放、多中心、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中国8个城市40家医院的400位麻醉医师,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了解每位麻醉医师10例使用七氟醚进行全身麻醉的病例,共4 000例择期手术(包括普通外科、骨科、妇产科、心脏外科及其他手术)患者。麻醉医师根据其习惯选择七氟醚维持,或联合丙泊酚用于维持。观察指标包括诱导期(七氟醚吸入诱导所占百分比,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维持期(麻醉用药类型,新鲜气流量,挥发罐设置浓度),苏醒期(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滴定法苏醒技术所占百分比),麻醉药费用,总体情况[患者的人口统计学,麻醉医师/患者满意度数字模拟量表(NAS)评分,麻醉医师的教育背景,培训经历和吸入麻醉临床经验]以及安全性。结果 4 000例患者中3例因不符研究方案而排除,共3 997例纳入统计分析。190例患者(4.75%)接受了七氟醚吸入诱导,3 807例患者(95.25%)接受了静脉诱导。当7%<挥发罐浓度≤8%,6L/min<新鲜气流量≤8L/min时,吸入诱导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略短于静脉诱导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180例患者(54.54%)单用七氟醚维持麻醉,1 817例患者(45.46%)七氟醚-丙泊酚合用维持麻醉。979例患者(24.49%)接受了滴定法苏醒技术,其睁眼时间(13.29±7.66)min、拔管时间(15.4±8.84)min均明显短于未接受滴定患者的睁眼时间(14.27±8.55)min、拔管时间(16.63±9.80)min(P<0.05)。麻醉药(包括七氟醚、丙泊酚、肌松药和镇痛药)费用为(353.06±164.13)元/h。根据新鲜气流量分层统计,七氟醚单用组费用明显低于七氟醚-丙泊酚合用组(P<0.05)。麻醉医师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的NAS评分分别为(8.85±0.96)、(8.88±0.93)分,其与麻醉医师的吸入麻醉临床经验年限无显著相关性。1.08%患者至少发生一次不良事件,没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患者、麻醉医师的满意度与麻醉医师吸入麻醉药物的临床经验年限无显著相关性。与七氟醚-丙泊酚合用维持麻醉比较,七氟醚单用维持麻醉的麻醉药费用较低。该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故未对手术类型加以限定或分层,并且麻醉医师的临床操作尚未完全统一或标准化,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七氟醚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rcotrend指导下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林大勇 刘晏辛 李倩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8期2213-2216,共4页
目的:探讨Narcotrend指导下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住院行腹部手术的普外科老年患者15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不同的麻醉深度,检测... 目的:探讨Narcotrend指导下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住院行腹部手术的普外科老年患者15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不同的麻醉深度,检测麻醉前、术后1 h、术后1 d应激反应指标:COR、ACTH、CRP、ET-1,炎性因子:IL-6、TNF-α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发现D0组、D2组、E2组3组患者Cor、ACTH、CRP、E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时间点的Cor、ACTH、CRP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D0组、D2组Cor在术后1 h、术后1 d均显著升高(均P〈0.05),D0组、D2组、E2组ACTH在术后1 h、术后1 d均显著升高(均P〈0.05),D0组CRP在术后1 h、术后1 d均显著升高(均P〈0.05);D0组、D2组不同时间点Cor升高幅度大于E2组(P〈0.05),D2组不同时间点ACTH升高幅度小于D0组、E2组(P〈0.05),D0组不同时间点CRP在升高幅度大于D2组、E2组(P〈0.05),D0组、D2组不同时间点ET-1变化不大,E2组不同时间点ET-1降低幅度均显著大于D0组、D2组(P〈0.05)。D0组、D2组、E2组三组患者IL-6、TNF-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时间点的IL-6、TNF-α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D0组IL-6、TNF-α在术后1 h、术后1 d均显著升高(P〈0.05);D0组不同时间点IL-6、TNF-α升高幅度大于D2组、E2组(P〈0.05)。结论:在Narcotrend指导下,不同麻醉深度的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不同,以D2为最优,可以有效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COTREND 全身麻醉 老年人 应激反应 炎性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尔硫在围手术麻醉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晓波 蔡兵 +1 位作者 兰志勋 齐国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59-661,共3页
目的 了解静脉注射地尔硫 艹卓 在围手术麻醉期控制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和防治心肌缺血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 0例围手术麻醉期发生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或者心肌缺血的患者 ,静注地尔硫 艹卓0 1~ 0 3mg/kg,于给药前、给药后 5、1... 目的 了解静脉注射地尔硫 艹卓 在围手术麻醉期控制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和防治心肌缺血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 0例围手术麻醉期发生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或者心肌缺血的患者 ,静注地尔硫 艹卓0 1~ 0 3mg/kg,于给药前、给药后 5、10、30、6 0min监测HR、NIBP、ECG ST ,记录地尔硫艹卓 的总用量。结果 根据围术期出现的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的情况分为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组 (Ⅰ组 ,n =4 0 )和心肌缺血组 (Ⅱ组 ,n =10 )。两组患者给药后 5min心室率开始减慢 ,10~ 30min达到最大效应 ,Ⅰ组心室率平均减慢 34次 /分 (P <0 0 5 ) ,Ⅱ组心室率平均减慢 2 2次 /分 (P <0 0 5 ) ,ST段在给药后 30min有 6例患者完全恢复正常 ,4例明显改善。两组患者血压在用药早期有轻度下降趋势 ,在用药后 30~ 6 0min基本接近基础值。两组患者地尔硫 艹卓 平均用量约 0 12mg/kg。结论 静脉注射地尔硫 艹卓0 1~ 0 3mg/kg能有效、快速地控制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心室率及防治心肌缺血 ,且不致引起循环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ZHUO 心肌缺血 患者 麻醉期 围手术 临床应用 心室率 给药 房性快速心律失常 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症患者麻醉管理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谢敏 黄建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31-931,共1页
患者,男,53岁,身高131cm,体重51kg,ASAⅡ级,凶双侧输尿管结石入院。术前访视患者为侏儒体型,头颅大小、躯干长度均似成人,四肢短小,下半身显著短于上半身,脊柱腰段前凸,间隙不清晰。
关键词 术前访视患者 软骨发育不全 侏儒症 麻醉管理 双侧输尿管结石 四肢短小 脊柱腰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肾切除手术的麻醉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牟玲 兰志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肾切除术20例的麻醉经验。方法:对四川省人民医院2014年8—11月入院的20例达芬奇机器人肾切除术麻醉过程进行分析,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气腹时间及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2...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肾切除术20例的麻醉经验。方法:对四川省人民医院2014年8—11月入院的20例达芬奇机器人肾切除术麻醉过程进行分析,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气腹时间及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20例机器人手术麻醉,麻醉时间为(220±14)min,手术时间为(187±11)min,CO2气腹时间为(180±13)min;Pa CO2和PETCO2在手术开始1.5 h后明显高于基线(气腹建立前)时(P<0.05);p H在手术开始后2.5 h后与基线时相比明显降低(P<0.05);吸气时气道峰压在CO2气腹建立后0.5 h明显高于基线时(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肾切除术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但气腹时间明显延长,患者气道阻力相比气腹前明显增高,且容易发生酸碱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肾切除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芬太尼麻醉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改良面罩通气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曹德钧 陈玉培 杨孟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44-746,共3页
目的评价丙泊酚-芬太尼麻醉下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术改良面罩通气的效果。方法择期行FOB检查术患者86例,ASAⅠ或Ⅱ级,男女不限,年龄(60.6±10.3)岁。所有患者分为三组: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组(A组,n=20),丙泊酚-芬太尼麻醉组(B组,n=36... 目的评价丙泊酚-芬太尼麻醉下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术改良面罩通气的效果。方法择期行FOB检查术患者86例,ASAⅠ或Ⅱ级,男女不限,年龄(60.6±10.3)岁。所有患者分为三组: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组(A组,n=20),丙泊酚-芬太尼麻醉组(B组,n=36)和丙泊酚-芬太尼麻醉联合改良面罩组(C组,n=30)。监测和记录检查前(T1)、FOB刚进入声门时(T2)、FOB触碰气管隆突时(T3)、拔出FOB后即刻(T4)和患者清醒后5 min时(A组检查结束后10 min,T5)的SBP、DBP、HR和SpO2;于T1、T3、T5时采集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测定PaO2、PaCO2和pH;于T1、T5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结果 T3、T4时A组SBP、DBP明显高于C组,HR明显快于C组(P<0.05)。T3时B组PaO2明显低于A、C组,PaCO2明显高于A、C组(P<0.05)。T5时A组皮质醇和血糖均显著高于B、C组和T1时(P<0.05)。结论 FOB检查术患者丙泊酚-芬太尼麻醉下改良面罩通气效果良好,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面罩 丙泊酚 芬太尼 纤维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重度脊柱侧弯行超声引导下硬膜外麻醉一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梦雪 刘霞 许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9-220,共2页
产妇,女,22岁,110 cm,29 kg。因“停经33+1周,发现胎儿生长发育差2月余”入院。既往因胎儿发育滞后,于孕24周、30周两次入院治疗。产妇身材矮小,脊柱严重右侧后凸,胸腹腔狭小,腹围74 cm。气道评估:颈短,头后仰稍困难,小下颌。门齿间距3.... 产妇,女,22岁,110 cm,29 kg。因“停经33+1周,发现胎儿生长发育差2月余”入院。既往因胎儿发育滞后,于孕24周、30周两次入院治疗。产妇身材矮小,脊柱严重右侧后凸,胸腹腔狭小,腹围74 cm。气道评估:颈短,头后仰稍困难,小下颌。门齿间距3.2 cm,甲颏距离6.5 cm,胸颏距离7.5 cm,MallampatiⅢ级,牙列整齐。产妇血常规:Hb 105 g/L,Plt 162×10^(9)/L。凝血功能、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肺功能检查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术前诊断:(1)G1P0宫内妊娠33+1周单活胎;(2)重度脊柱畸形;(3)营养不良。因胎儿宫内窘迫,胎心减慢急诊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宫内窘迫 胎儿生长发育 肺功能检查 身材矮小 宫内妊娠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胸腹腔 术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比较 被引量:47
12
作者 胡云霞 王瑜 +1 位作者 卢静 李祥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联合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联合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ESPB组(E组)和TPVB组(T组),每组30例。E组术前0.4%罗哌卡因25 ml行超声引导下单次ESPB,T组术前0.4%罗哌卡因25 ml行单次TPVB。罗哌卡因注入20 min后用冰块测定阻滞平面。术毕两组均给予PCIA至术后48 h。记录穿刺时间、深度;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记录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补救例数;记录胸闷、皮肤瘙痒等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E组穿刺时间明显缩短(P<0.05),穿刺深度明显变浅(P<0.05),术中去氧肾上腺素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补救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较TPVB操作更简单快捷,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更低,术后两种阻滞联合PCIA均能为胸腔镜肺叶切术患者提供有效的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保温对老年患者全麻BIS恢复时间及苏醒期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2
13
作者 苏文杰 牟玲 兰志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70-772,共3页
目的观察术中保温对老年患者全麻BIS恢复时间及苏醒期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以上全麻下行开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44例,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术中保温组采用输入液体、腹腔冲洗液体加温以及暖风毯覆盖等... 目的观察术中保温对老年患者全麻BIS恢复时间及苏醒期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以上全麻下行开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44例,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术中保温组采用输入液体、腹腔冲洗液体加温以及暖风毯覆盖等保温措施;对照组采用室温液体输入与铺巾覆盖。记录麻醉开始时(T0)、麻醉后30 min(T1)、60 min(T2)、90 min(T3)、120min(T4)、150min(T5)、术毕(T6)的食管温度和MAP。记录停药到BIS≥80的恢复时间、BIS≥80时丙泊酚Ce。结果T2~T6时对照组食管温度明显低于保温组(P<0.05)。不同时点两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温组患者停药到BIS≥80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Ce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体温会延长老年患者BIS恢复时间,影响丙泊酚Ce的降低,术中保温有利于防止此类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老年 胃肠手术 体温 恢复时间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奥美拉唑预防高血压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应激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范丹 蒋蓉 +2 位作者 谢先丰 许婷 兰志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63-865,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早期预防性应用奥美拉唑对胃液pH值的影响以及对应激性溃疡(SU)的疗效。方法 30例急诊高血压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于麻醉诱导前予以奥美拉唑40mg,B组和...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早期预防性应用奥美拉唑对胃液pH值的影响以及对应激性溃疡(SU)的疗效。方法 30例急诊高血压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于麻醉诱导前予以奥美拉唑40mg,B组和C组在手术后分别予以奥美拉唑40mg、西咪替丁800mg,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0)、手术2h(T1)、术毕(T2)及术后ICU第1天(T3)、第2天(T4)、第3天(T5)各时点胃液pH值、胃液红细胞计数及潜血阳性率变化、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结果 A组胃液pH值在T1~T3时均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血浆ACTH和Cor浓度T1~T3时均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无一例发生SU,B组1例、C组2例发生SU。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术期尽早应用奥美拉唑可以有效的预防SU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高血压脑出血 重型颅脑损伤 应激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胸椎旁阻滞联合持续胸椎旁阻滞在开胸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12
15
作者 卢静 蔡兵 +2 位作者 兰志勋 胡云霞 苏文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6-758,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单次胸椎旁阻滞(TPVB)联合持续TPVB在肺癌开胸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术前均给予0.5%罗哌卡因20ml行单次TPVB,SC组术中以0.2%罗哌卡因5ml/h持续泵注行TP...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单次胸椎旁阻滞(TPVB)联合持续TPVB在肺癌开胸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术前均给予0.5%罗哌卡因20ml行单次TPVB,SC组术中以0.2%罗哌卡因5ml/h持续泵注行TPVB,SP组术后行舒芬太尼PCIA。记录术后1、6、12、18、24、48h的VAS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8、24、48h,SP组VAS评分明显高于SC组(P<0.01)。SC组患者镇痛效果满意率为87%,明显高于SP组的63%(P<0.05)。SC组和SP组各有1例(3.3%)呕吐。SP组有1例嗜睡。两组均无一例呼吸抑制发生。结论与单次TPVB联合PCIA相比,超声引导下单次TPVB联合持续TPVB在开胸肺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阻滞 镇痛 开胸肺叶切除术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裸鼠人结肠癌皮下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高聪 林大勇 +1 位作者 韩勇 刘兵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8-563,共6页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罗哌卡因处理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性,确定用药浓度;肿瘤成球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凋亡标记蛋白及细胞周期标记蛋白的表...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罗哌卡因处理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性,确定用药浓度;肿瘤成球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凋亡标记蛋白及细胞周期标记蛋白的表达。复制结肠癌Xenograft模型,统计肿瘤生长情况及裸鼠存活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根据CCK8实验结果确定罗哌卡因给药浓度分别为20、50、100μg/ml。罗哌卡因能显著抑制癌细胞集落形成(17.80±0.51,P<0.001)和增殖标记蛋白Ki67(0.32±0.68,P<0.01)、PCNA(0.14±0.24,P<0.01)的表达,并体现量效关系。罗哌卡因还可明显促进癌细胞凋亡(12.80±1.24,P<0.01)和凋亡标记蛋白caspase-3(1.76±1.43,P<0.001)、caspase-9(1.61±1.26,P<0.001)的表达。同时,罗哌卡因能诱导细胞发生G2期阻滞(40.5%,P<0.01),促进周期标记蛋白p53的表达(1.16±0.65,P<0.01),抑制Cyclin A的表达(0.12±0.12,P<0.05)。此外,罗哌卡因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1 247.60±1.37,P<0.01),提高结肠癌裸鼠的生存率及诱导肿瘤组织细胞凋亡(78.00±1.45,P<0.001),且具有量效关系。结论:罗哌卡因能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结肠癌皮下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结肠癌 细胞增殖 肿瘤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和咪唑安定在口腔种植手术中的镇静效果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鹏 廖娟 +1 位作者 杨孟昌 郭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啶与咪唑安定在口腔种植手术患者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60例需行口腔种植牙的健康患者,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例。1组(G1)单独使用高剂量咪唑安定;2组(G2)低剂量咪唑安定复合低剂量右美托咪啶;3组(G...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啶与咪唑安定在口腔种植手术患者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60例需行口腔种植牙的健康患者,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例。1组(G1)单独使用高剂量咪唑安定;2组(G2)低剂量咪唑安定复合低剂量右美托咪啶;3组(G3)高剂量咪唑安定复合高剂量右美托咪啶;4组(G4)为低剂量咪唑安定复合高剂量右美托咪啶;5组(G5)为高剂量咪唑安定复合低剂量右美托咪啶;6组(G6)单独使用高剂量右美托咪啶。记录各组镇静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时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并比较各组局部麻醉(T1)、切开(T2)、备洞(T3)、缝合(T4)时患者Ramsay镇静评分(RSS)以及对T1~T4的记忆情况,离院前进行手术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G3组收缩压在T1~T4时均低于G1、G2组(P<0.05);G1组收缩压在T3、T4时高于G6组(P<0.05)。G3组术中心率低于术前(P<0.05)。T1~T4时G1组RSS评分最低;G2组多为2~3分;G3组镇静较深,多例达到5分;G4组以3~4分居多;G5组在T2时开始有部分达到5分;G6组在T1、T2时低于G3、G4、G5组,在T2时接近G4组。各组疼痛评分及麻醉手术满意度比较未见差异。结论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啶和咪唑安定镇静优于单独使用,低剂量咪唑安定联合高剂量右美托咪啶镇静效果及程度最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咪唑安定 麻醉 镇静 种植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两种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7
18
作者 李鹏 蔡兵 李美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4-646,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喙突入路与锁骨中点下入路在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拟行前臂及手外科择期手术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6例,分别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喙突入路(A组)或锁骨中点下入路(B组)锁骨下... 目的比较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喙突入路与锁骨中点下入路在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拟行前臂及手外科择期手术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6例,分别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喙突入路(A组)或锁骨中点下入路(B组)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将远端运动反应(手腕或手指屈曲或伸展)作为目标运动反应。记录患者前臂痛觉阻滞情况、穿刺成功率、试穿次数、上肢运动阻滞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 A组有3例因5次调整穿刺针位置均未引出目标运动反应,改为腋路阻滞,被排除出本研究。与A组比较,B组1次、2次穿刺成功率明显增加,进针深度明显加深,环指状包绕腋动脉明显增多,腋路追加局麻药明显减少,所有肌皮神经阻滞明显增多(P<0.05)。两组上肢运动阻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无一例气胸、穿刺部位血肿、局麻药中毒等。结论喙突入路或锁骨中点下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均可安全地用于区域阻滞,而锁骨中点下入路更容易定位到目标神经,麻醉阻滞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喙突 锁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罗库溴铵用于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范丹 谢滨蓉 兰志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01-702,共2页
关键词 罗库溴铵 不同剂量 临床观察 气管插管 非去极化肌松药 全麻诱导插管 血液动力学 对比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不同给药途径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闵卫翔 张鹏 +3 位作者 刘宇 王瑜 史梦曦 刘书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0-744,共5页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时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CHE)在静脉滴注与雾化吸入不同给药途径时对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静脉滴注组、雾化吸入组、空白对...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时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CHE)在静脉滴注与雾化吸入不同给药途径时对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静脉滴注组、雾化吸入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50例。3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静脉滴注PCHE 1 mL、雾化吸入PCHE 1 mL和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 mL。收集人工气腹前(T_(1))、气腹后30 min(T_(2))、气腹后60 min(T_(3))、拔管后10 min(T_(4))呼吸力学指标[气道峰压、气道阻力、气道平台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_(2))]、循环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血压(blood pressure,BP)]及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氧合指数(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fractional concentration of inspiratory oxygen,oxygenation index,PaO_(2)/FiO_(2))]。结果:在T_(2)和T_(3)时刻,静脉滴注组和雾化吸入组的气道峰压、气道阻力、气道平台压值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雾化吸入组呼吸力学指标值均明显低于静脉滴注组(P<0.05)。在T_(2)、T_(3)和T_(4)时刻,雾化吸入组和静脉滴注组PaO_(2)、PaO_(2)/FiO_(2)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T_(2)、T_(3)时刻雾化吸入组PaO_(2)、PaO_(2)/FiO_(2)值明显高于静脉滴注组(P<0.05);T_(2)、T_(3)和T_(4)时刻雾化吸入组和静脉滴注组PaCO_(2)值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雾化吸入组与静脉滴注组PaCO_(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HR、B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改变前后,3组间呼吸力学指标值、循环力学指标值及血气分析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时人工气腹可引起呼吸道力学和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应用PCHE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气道压力和呼吸内环境,为临床给药和麻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盐酸戊乙奎醚 给药途径 呼吸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