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外科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应用状况 被引量:35
1
作者 余雪梅 曾凯宏 +1 位作者 刘力 杨咏涛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8-240,共3页
目的:调查普通外科住院病人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和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方法(NRS2002)对普通外科625例住院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统计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率,并调查病人2周内(或至出院时)的营养支持... 目的:调查普通外科住院病人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和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方法(NRS2002)对普通外科625例住院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统计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率,并调查病人2周内(或至出院时)的营养支持状况。结果:NRS2002完全适用率为92.5%,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5.5%,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30.4%。以胃肠外科病人多见(P<0.01)。190例有营养风险的病人中,有93例(48.9%)接受了营养支持;在无营养风险的338例病人中,有61例(18%)接受了营养支持。所有病人肠外和肠内营养的应用比例为4.4∶1。结论:NRS2002适用于普通外科住院病人的营养筛查。普通外科有一定量的住院病人存在营养风险,特别是胃肠外科病人营养风险较高。临床营养支持普遍不足,营养支持应用还存在某些不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外科 营养风险筛查2002 营养不良 营养风险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营养健康作用的系统评价研究论述 被引量:1
2
作者 和智坚 李毓萍 +5 位作者 卜凡 崔佳 毕馨文 崔远捷 郭智源 李鸣 《茶叶学报》 2024年第1期67-82,共16页
茶作为一种传统的营养健康经济作物,具有降低心血管、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风险,以及调节和促进人体健康水平的积极作用。近几十年来,有关茶营养健康作用探究的动物及人群试验数量成果丰硕,但基于试验数据分析归纳的系统评价研究结果... 茶作为一种传统的营养健康经济作物,具有降低心血管、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风险,以及调节和促进人体健康水平的积极作用。近几十年来,有关茶营养健康作用探究的动物及人群试验数量成果丰硕,但基于试验数据分析归纳的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因此,文章系统回顾并评价近十年茶营养健康作用探究的人群干预试验,以综述的方式归纳茶的各项营养健康作用。结果显示,茶在抗氧化作用、调节血压血脂、降低血糖水平、预防超重与肥胖及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健康效益,说明茶在预防心血管疾病、调节和控制糖脂代谢性疾病发生及维持机体正常免疫水平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健康作用 系统评价 研究论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糖脂代谢的探讨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静 曾凯宏 +3 位作者 林赟 杨咏涛 赵蓉 罗晓丽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39,41,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00例糖尿病病人制订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方案,包括专题讲座、小组讨论、个体化指导、发放宣传手册以及营养专业评价,分别检测干预前后病人体重指数(BMI)、腰围、肱...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00例糖尿病病人制订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方案,包括专题讲座、小组讨论、个体化指导、发放宣传手册以及营养专业评价,分别检测干预前后病人体重指数(BMI)、腰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舒张压以及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以及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病人BMI、腰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亦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人C肽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干预后病人的高胰岛素血症得到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P﹤0.05),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个体化的营养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糖尿病病人的糖脂代谢,临床应加强营养护理的建设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营养护理管理 葡萄糖耐量试验 血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的建立与解读 被引量:23
4
作者 陈伟 江华 +1 位作者 陶晔璇 舒晓亮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3-256,共4页
营养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然而由于缺乏科学标准,使得这一治疗手段难以正确执行与坚持。为此,国内糖尿病和临床营养领域的学者根据近年来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科学研究进展,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证据分级系统,结合... 营养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然而由于缺乏科学标准,使得这一治疗手段难以正确执行与坚持。为此,国内糖尿病和临床营养领域的学者根据近年来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科学研究进展,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证据分级系统,结合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营养现状,共同起草了首个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该指南涉及糖尿病营养预防、治疗及并发症防治,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技术等诸多领域,坚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科学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宗旨,提出规范、持久营养治疗,使之成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负担的必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医学营养治疗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 被引量:18
5
作者 吴晓娜 崔越 杨咏涛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应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价老年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并比较不同营养状况三组病人间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34例老年住院病人,采用MNA-SF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同时测定传统营养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老年... 目的:应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价老年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并比较不同营养状况三组病人间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34例老年住院病人,采用MNA-SF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同时测定传统营养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住院病人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12.39%和46.58%,而营养正常的病人仅占40.03%。对三种不同营养状况病人的传统营养指标分析后发现,三组病人的体重指数(BMI)、上臂围(AMC)、小腿围(CC)、握力、体力活动水平(ADL)、总蛋白(TP)、清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等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人之间两两比较后,BMI、AMC、CC、握力、ADL、AL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营养正常组病人TP和Hb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组(P<0.05),但与营养不良风险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营养不良风险组病人Hb也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组(P<0.05)。结论:老年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较高,其类型多为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营养评价精法 老年人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评价老年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 被引量:17
6
作者 吴晓娜 黄承钰 邓波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59-361,共3页
目的:应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价老年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并比较不同营养状况病人间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753例老年住院病人,采用MNA-SF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同时测定传统营养指标进行分析。再根据病人牙齿状... 目的:应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价老年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并比较不同营养状况病人间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753例老年住院病人,采用MNA-SF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同时测定传统营养指标进行分析。再根据病人牙齿状况进行分组,并对各组营养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分别为19.39%和39.71%,营养正常率仅为40.90%。三组病人的体重指数(BMI)、上臂围(AMC)、小腿围(CC)、握力和体力活动水平(ADL)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营养正常组>营养不良风险组>营养不良组。义齿组与牙齿正常组病人BMI、CC、AMC、握力、ADL和MNA评分明显高于缺齿组病人(P<0.05)。结论:老年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较高,牙齿状况也将对病人营养状态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营养评价精法 老年人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晓娜 张培利 崔越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8年第3期188-188,190,共2页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肠内营养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Ku及其他高频抗原抗体的鉴定思路
8
作者 张飞飞 李婧薇 +4 位作者 沈伟 何屹 袁红 田力 叶志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5-882,共8页
目的:通过对一例女性高频抗原抗体(抗-Ku)病例进行血清学鉴定及血型基因测序分析,为高频抗原抗体的鉴定提供一定思路。方法:运用血型鉴定、患者红细胞抗原鉴定、抗体筛选、抗体鉴定等方式检测该患者的血型及抗体。以巯基试剂处理后的血... 目的:通过对一例女性高频抗原抗体(抗-Ku)病例进行血清学鉴定及血型基因测序分析,为高频抗原抗体的鉴定提供一定思路。方法:运用血型鉴定、患者红细胞抗原鉴定、抗体筛选、抗体鉴定等方式检测该患者的血型及抗体。以巯基试剂处理后的血清与筛选细胞反应、患者血清与酶或巯基试剂处理的筛选细胞反应的方式来判断该抗体的类型及特点,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确定患者血型的基因型。结果:该患者血型为O型RhD^(+),其血清与抗体筛选细胞及抗体鉴定细胞在间接抗人球及盐水介质中的反应呈强反应性,且强度一致,自身阴性,直接抗人球蛋白弱阳性;其他血型为CcEe、Jk(a+b-)、P1-、Le(a-b-)、Lu(a-b+)、K-、k-、Kp(a-b-)。血清经2-ME处理后,在间接抗人球介质中仍与3组筛选细胞反应;血清与经木瓜酶、菠萝酶修饰后的筛选细胞反应强度不变,与巯基试剂DTT、2-ME处理后的筛选细胞反应为阴性。基因测序显示该患者KEL基因型为KEL*02N.24,为罕见的K0表型。结论:血清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鉴定出该患者为罕见的Kell-null血型(又称K0),该患者体内产生了IgG及IgM性质的高频抗原抗体抗-Ku。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此类稀有血型及高频抗原抗体的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抗原抗体 K0 抗-Ku 血清学实验 基因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素通过调控miR-29b的高表达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
9
作者 王元 曾凯宏 +1 位作者 余雪梅 邓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3-1428,共6页
目的 探讨柚皮素(Nar)调控微小RNA-29b(miR-29b)的高表达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为研究Nar对糖尿病的防治作用机制做铺垫。方法 用100 nmol/L胰岛素刺激HepG2细胞建立HepG2细胞IR模型(IR-HepG2),分别用不同浓度(0... 目的 探讨柚皮素(Nar)调控微小RNA-29b(miR-29b)的高表达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为研究Nar对糖尿病的防治作用机制做铺垫。方法 用100 nmol/L胰岛素刺激HepG2细胞建立HepG2细胞IR模型(IR-HepG2),分别用不同浓度(0、25、50、100μg/ml)的Nar干预IR-HepG2细胞;用葡萄糖试剂盒测定Nar对IR-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对50μg/ml Nar干预组IR-HepG2细胞转染miR-29b mimic和miR-29b inhibitor,分别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激酶B/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p-Akt)、葡萄糖转运子4(GLUT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IR-HepG2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Nar干预组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升高(P<0.01),其中50μg/ml Nar干预IR组最明显(P<0.001),不同浓度Nar干预组IRS-1、Akt的mRNA表达增加(P<0.05),其中50μg/ml Nar干预组IRS-1、Akt的mRNA表达增加最明显(P<0.001),且50μg/ml Nar干预组GLUT4的mRNA表达增加(P<0.05),同时,不同浓度Nar干预组IRS-1、p-Akt的蛋白表达增加(P<0.001)。与IR-HepG2模型组相比,miR-29b mimic转染组细胞中IRS-1、Akt、GLUT4的mRNA表达和IRS-1、p-Akt蛋白表达降低(P<0.001),miR-29b inhibitor转染组中IRS-1、Akt、GLUT4的mRNA表达量和IRS-1、p-Akt蛋白表达无差异,Nar干预模型组和Nar干预转染miR-29b mimic组IRS-1、Akt、GLUT4的mRNA表达增加(P<0.001),IRS-1、p-Akt的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Nar干预模型组比较,Nar干预转染miR-29b mimic组IRS-1、Akt、GLUT4的mRNA表达无变化,IRS-1、p-Akt蛋白表达增加(P<0.05),Nar干预转染miR-29b inhibitor组IRS-1、Akt、GLUT4的mRNA表达和IRS-1、p-Akt的蛋白表达下降(P<0.001)。结论 Nar干预可增加IR-HepG2细胞葡萄糖的消耗,提高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中IRS-1、Akt、GLUT4基因的表达量,增加IRS-1、p-Akt蛋白的表达量,Nar通过抑制miR-29b高表达增加IR-HepG2细胞IRS-1、p-Akt蛋白的表达,改善HepG2细胞IR,Nar有望作为糖尿病有效防治前景的植物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胰岛素抵抗 微小RNA-29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素通过抑制miR-29b的过表达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元 曾凯宏 +4 位作者 邓波 余雪梅 周雪 宋怡 黄璐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66,84,共8页
目的 探讨柚皮素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和miR-29b过表达在柚皮素与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效应中的关系,进一步研究阐述柚皮素对糖尿病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地塞米松诱导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并建立胰岛素抵抗... 目的 探讨柚皮素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和miR-29b过表达在柚皮素与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效应中的关系,进一步研究阐述柚皮素对糖尿病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地塞米松诱导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并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用不同浓度柚皮素进行分组干预胰岛素抵抗模型细胞和被miR-29b mimic和inhibitor转染的胰岛素抵抗模型细胞,分别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IRS-1、Akt/p-Akt、GLUT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柚皮素干预可逆转3T3-L1胰岛素抵抗模型细胞中IRS-1、Akt/p-Akt、GLUT4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降低;柚皮素通过抑制miR-29b高表达增加3T3-L1胰岛素抵抗模型细胞IRS-1、Akt/p-Akt、GLUT4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柚皮素具有改善3T3-L1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通过抑制miR-29b的高表达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胰岛素抵抗 微小RNA-29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