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光老化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媛 李福民 +1 位作者 廖金凤 段西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9-481,共3页
皮肤光老化主要是长期紫外线照射诱导皮肤老化损伤的叠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皮肤光老化与多种皮肤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如日光性雀斑样痣、脂溢性角化、色素斑等,甚至与部分皮肤肿瘤有关,因此了解皮肤光老化机制很有必要。该文就... 皮肤光老化主要是长期紫外线照射诱导皮肤老化损伤的叠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皮肤光老化与多种皮肤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如日光性雀斑样痣、脂溢性角化、色素斑等,甚至与部分皮肤肿瘤有关,因此了解皮肤光老化机制很有必要。该文就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光老化 紫外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提高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手术精度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谭丽 陈琴 +2 位作者 陈明懿 陈凯 全杰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273-227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提高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手术精度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皮肤科收治的23例经病理证实为DFSP的CEUS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灌注特征;术前利用传统超声和CEUS评估每一肿瘤的手术切缘,测量大小(长×...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提高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手术精度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皮肤科收治的23例经病理证实为DFSP的CEUS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灌注特征;术前利用传统超声和CEUS评估每一肿瘤的手术切缘,测量大小(长×宽×厚,cm),将传统超声与术后病理测量的差值和CEUS与病理测量的差值进行比较分析,评价CEUS对提高DFSP手术切缘精度的价值。结果 23例DFSP与周围正常皮下组织的增强时间对照,造影剂整体呈快进慢退型。其中17例为快进弥漫性均匀性高增强; 4例为快进弥漫性非均匀性高增强,内部伴充盈缺损; 2例为快进均匀性等增强。增强后肿瘤边界清晰,范围均增大。传统超声和CEUS测量肿瘤的长、宽、厚值与病理测量的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CEUS与病理的测量差距更接近。结论 CEUS可显示DFSP内部及周缘的微循环,清晰显示造影后肿瘤扩大的边缘,对提高DFSP手术精度具有显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皮肤纤维肉瘤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疗霉舒治疗甲癣及皮肤癣菌病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郭在培 周光平 +2 位作者 刘德操 王尚兰 唐素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04-305,共2页
关键词 甲癣 皮肤癣菌病 疗霉舒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地区汉族寻常痤疮患者白细胞介素-1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颖 林新瑜 +3 位作者 程石 邓秋 熊梦媛 罗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94-596,共3页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汉族寻常痤疮患者白细胞介素(IL)-1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方法:选取467例研究对象,其中寻常痤疮组263例及正常对照组204例。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提取白细胞DNA,采用SNaPshot分型技术检测IL-1α rs1800587位点基因...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汉族寻常痤疮患者白细胞介素(IL)-1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方法:选取467例研究对象,其中寻常痤疮组263例及正常对照组204例。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提取白细胞DNA,采用SNaPshot分型技术检测IL-1α rs1800587位点基因SNP。结果:寻常痤疮组IL-1α rs1800587位点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4.40%、14.80%和0.80%;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2.60%、7.40%和0%,2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痤疮组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1.80%和8.20%;正常对照组为96.30%和3.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α rs1800587位点T等位基因会增加寻常痤疮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白细胞介素-1Α 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草素对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及新生血管形成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3
5
作者 谢军 毛玉洁 +2 位作者 王思宇 刘伟 刘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及新生血管形成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其中50只构建慢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造模成功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紫草素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余10只设为对...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及新生血管形成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其中50只构建慢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造模成功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紫草素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余10只设为对照组。紫草素低、高剂量组分别用4、8 mg/cm;紫草素混悬液均匀涂抹创面,阳性对照组用1890 U/cm;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涂抹创面,模型组与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外敷。干预第3、7、14天观察大鼠皮肤溃疡创面愈合情况。干预结束后,取大鼠腹主动脉血和溃疡创面肉芽组织,HE染色观察溃疡创面肉芽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创面肉芽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情况;水解法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Notch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各组大鼠皮肤溃疡创面愈合率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呈时间依赖性(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紫草素低、高剂量组干预第3、7、14天的皮肤溃疡创面愈合率降低(P<0.05);与紫草素低剂量组比较,紫草素高剂量组干预第3、7、14天的皮肤溃疡创面愈合率增高(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可见新生肉芽组织,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紫草素低、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可见陈旧性肉芽组织,炎性细胞浸润依次减轻。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紫草素低、高剂量组溃疡创面肉芽组织IOD值降低(104 725.45±2062.45 vs. 197 585.23±2478.42,P<0.05;149 752.54±2441.86vs. 197 585.23±2478.42,P<0.05),HyP含量降低[(3.62±0.12)μg/mg vs.(6.48±0.14)μg/mg,P<0.05;(4.94±0.15)μg/mg vs.(6.48±0.14)μg/mg,P<0.05];与紫草素低剂量组比较,紫草素高剂量组溃疡创面肉芽组织IOD值、HyP含量增高(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紫草素低、高剂量组溃疡创面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蛋白相对表达量增高,Notch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紫草素低剂量组比较,紫草素高剂量组溃疡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增高,Notch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紫草素低、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8、TNF-α水平降低(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紫草素低、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8、TNF-α水平增高(P<0.05);与紫草素低剂量组比较,紫草素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8、TNF-α水平降低(P<0.05)。结论紫草素可能通过调节Notch1信号通路促进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NOTCH1 慢性皮肤溃疡 创面愈合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患者血清白介素-1α、白介素-6、白介素-8和α-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46
6
作者 林新瑜 罗旭松 +4 位作者 董巍 王尚兰 段西凌 陈学军 杨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5-336,共2页
关键词 痤疮 白介素—1α 白介素—6 白介素—8 α—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曲康唑在中国应用近十年的临床经验回顾 被引量:24
7
作者 林新瑜 王尚兰 +4 位作者 段西凌 兰长贵 陈学军 薛竞 杨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29-430,共2页
伊曲康唑在中国上市近10年来被广泛用于多种浅部及深部真菌病,在临床应用中不断地积累了经验。笔者复习了1993~2002年4月我国3本皮肤科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治疗浅部及深部真菌病的相关文章共279篇,且将文章中的治疗方案、疗效及不良... 伊曲康唑在中国上市近10年来被广泛用于多种浅部及深部真菌病,在临床应用中不断地积累了经验。笔者复习了1993~2002年4月我国3本皮肤科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治疗浅部及深部真菌病的相关文章共279篇,且将文章中的治疗方案、疗效及不良反应作一全面综述,为更好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曲康唑 浅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免疫功能测定 被引量:13
8
作者 段西凌 董巍 +4 位作者 邱练芬 杨雁 陈晓霞 林新瑜 王尚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20-520,共1页
为探讨带状疱疹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笔者检测了52例带状疱疹患者血清和水疱中白介素(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γ-干扰素(IFN-γ)水平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IgG抗体,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白介素-2 白介素-2受体 γ-干扰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IGG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黄褐斑患者的血清酶学及血液流变学初步分析 被引量:70
9
作者 林新瑜 周光平 李利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59-361,共3页
为了了解黄褐斑与氧自由基、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本研究对48例女性黄褐斑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 为了了解黄褐斑与氧自由基、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本研究对48例女性黄褐斑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血液流变学进行了检测。发现病例组全血CAT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LPO水平、红细胞SOD活性,全血GSH-Px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日晒对血清酶学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液流变学有一定影响(P<0.05);病例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除HCT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血清酶学 血液流变学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黄褐斑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检测 被引量:48
10
作者 林新瑜 周光平 李利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85-287,共3页
检测了48例女性黄褐斑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发现病例组血清雌二醇、促卵泡素、促黄体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雄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孕激素、泌乳素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 检测了48例女性黄褐斑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发现病例组血清雌二醇、促卵泡素、促黄体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雄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孕激素、泌乳素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及口服避孕药对雌二醇的水平有影响(P<0.05);血清性激素水平在月经是否紊乱的两组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睡眠、情绪不佳者雄激素水平显著低下(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性激素 女性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血清抗EB病毒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7
11
作者 段西凌 邱练芬 +4 位作者 胡开华 林新瑜 薛竟 王尚兰 吴良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免疫法检测53例银屑病患者血清EB病毒抗壳抗原/IgG、IgM抗体,抗早期抗原-D/IgG抗体,抗核心抗原-1/IgG抗体。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抗EB病毒早期抗原-D/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免疫法检测53例银屑病患者血清EB病毒抗壳抗原/IgG、IgM抗体,抗早期抗原-D/IgG抗体,抗核心抗原-1/IgG抗体。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抗EB病毒早期抗原-D/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银屑病患者体内EB病毒可能处于激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EB病毒 抗EB病毒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对小鼠湿疹肥大细胞及其STAT5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熊健 钟振东 +1 位作者 傅荣 熊巍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2期1584-1587,共4页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对小鼠湿疹肥大细胞及其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蛋白5(STAT5)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被动皮肤变态反应复制小鼠湿疹模型,致敏后分离腹腔肥大细胞,采用卵蛋白诱发肥大细胞过敏,致敏后的肥大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蛇...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对小鼠湿疹肥大细胞及其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蛋白5(STAT5)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被动皮肤变态反应复制小鼠湿疹模型,致敏后分离腹腔肥大细胞,采用卵蛋白诱发肥大细胞过敏,致敏后的肥大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蛇床子素大剂量组及小剂量组。药物干预24 h后,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3组肥大细胞形态,噻唑蓝法检测药物对肥大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TAT5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组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体积明显缩小,细胞核体积缩小,部分细胞凋亡;细胞抑制率随药物浓度显著上升(P<0.01);与空白对照组(2.16±0.57)比较,蛇床子素大剂量组(0.59±0.12)和小剂量组(0.82±0.13)STAT5基因表达水平均有极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蛇床子素大剂量组及小剂量组STAT5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蛇床子素可抑制致敏肥大细胞的增殖,并下调STAT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湿疹 肥大细胞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蛋白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酒渣鼻、慢性荨麻疹 被引量:6
13
作者 段西凌 林新瑜 +4 位作者 李乐平 黄际远 史克剑 钟兴华 王尚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酒渣鼻 幽门螺杆菌 尿素呼吸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痤霜治疗寻常性痤疮126例对照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尚兰 曾明辉 +1 位作者 徐孝麟 夏邦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2-32,共1页
灭痤霜治疗寻常性痤疮126例对照观察王尚兰,曾明辉,徐孝麟,夏邦志我们采用自制的灭痤霜治疗寻常性痤疮126例,取得较好疗效,并用肤螨灵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治疗组:126例中,男44例,女82例,年龄最... 灭痤霜治疗寻常性痤疮126例对照观察王尚兰,曾明辉,徐孝麟,夏邦志我们采用自制的灭痤霜治疗寻常性痤疮126例,取得较好疗效,并用肤螨灵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治疗组:126例中,男44例,女82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34岁,平均年龄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灭痤霜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林新瑜 罗旭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75-476,共2页
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参与因素众多,目前并未完全清楚,本文将近几年来国内外在细胞因子、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及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等方面有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报告和分析,希望能为下一步研究和治疗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发病机制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因子 成纤维细胞活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G及IgG亚类水平的测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段西凌 李乐平 +2 位作者 叶长宁 林新瑜 王尚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56-456,共1页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免疫球蛋白G 免疫球蛋白G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水痘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雁 王尚兰 薛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4-274,共1页
关键词 水痘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检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段西凌 叶长宁 +2 位作者 李乐平 杨雁 王尚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疱疹 带状 免疫球蚩白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及治疗前后血清白三烯水平检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新瑜 段西凌 +2 位作者 董巍 杨雁 王尚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56-857,共2页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咪唑斯汀 白三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阴汗管瘤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兰长贵 徐钢 +4 位作者 杨红 李灵 王尚兰 冉玉平 周光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10-311,共2页
报告1例26岁女阴汗管瘤患者 ,双侧大阴唇可见绿豆大结节、丘疹 ,部分融合 ,会阴部针尖大丘疹 ,伴有瘙痒。皮损受月经周期影响。组织病理改变示典型汗管瘤。
关键词 汗管瘤 女阴 病理学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