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医学影像技术在淋巴瘤诊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高海燕 宋文忠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5期481-484,共4页
近年来,功能性显像技术在淋巴瘤诊疗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用于淋巴瘤诊疗的核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包括单光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SPECT)、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PET)、正电子发射型断层/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67Ga-枸橼酸较早用于诊... 近年来,功能性显像技术在淋巴瘤诊疗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用于淋巴瘤诊疗的核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包括单光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SPECT)、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PET)、正电子发射型断层/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67Ga-枸橼酸较早用于诊断淋巴瘤的功能性显像,后逐渐被18F-FDG取代。PET/CT的应用实现了功能影像与解剖影像有机结合及优势互补,对淋巴瘤的定位、定性及分期更准确,在淋巴瘤的诊疗方面显示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18F-FDG PET及PET/CT在淋巴瘤诊疗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 SUV_(max)值、核抗原Ki-67与淋巴瘤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高海燕 宋文忠 +2 位作者 谢红军 刘浩 刘兆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PET/CT SUVmax值、核抗原Ki-67与淋巴瘤分期间的相互关系。材料与方法:对39例具有18F-FDG PET/CT资料和免疫组化资料(Ki-67)但未行治疗的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综合评价对所有患者进行Ann Arbor分期,由计算机工... 目的:探讨PET/CT SUVmax值、核抗原Ki-67与淋巴瘤分期间的相互关系。材料与方法:对39例具有18F-FDG PET/CT资料和免疫组化资料(Ki-67)但未行治疗的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综合评价对所有患者进行Ann Arbor分期,由计算机工作站获得每个病灶的SUVmax,随访时间6~41个月。为扩大样本量,本文将Ⅰ、Ⅱ、Ⅲ、Ⅳ期合为早期(Ⅰ期~Ⅱ期)、晚期(Ⅲ期~Ⅳ期)两组,通过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UVmax值、Ki-67指数与早晚分期之间的关系,以Spearman相关分析观察SUVmax值和Ki-67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密切程度。结果: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Vmax值与淋巴瘤分期无关(P=0.163);Ki-67指数与淋巴瘤早、晚分期显著相关(P<0.001),且Ki-67指数越高,分期越趋向晚期。②由相关分析得出,SUVmax值和Ki-67指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1),但关系不密切(相关系数为0.251)。结论:Ki-67指数与淋巴瘤临床分期之间、SUVmax与Ki-67指数之间均成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KI-67抗原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标准化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核素骨显像诊断鼻咽癌骨转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际远 宋文忠 +3 位作者 黄劲 钟兴华 周爱群 刘世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290-1291,共2页
鼻咽癌(NPC)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颅底受侵及全身远处转移是影响NPC临床分期和治疗计划的重要因素,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病灶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为探讨NPC全身骨显像的临床特点及应用价值,现将我院318例患者骨显像报告如下。
关键词 鼻咽癌 骨显像 颅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治疗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 实践与经验
4
作者 雷蕾 杜涛 +3 位作者 欧霞 朱艳 张瑜 张伟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2期199-202,共4页
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PRRT)可缓解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耐受性良好,是NENs目前先进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该治疗在国内刚起步,如何... 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PRRT)可缓解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耐受性良好,是NENs目前先进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该治疗在国内刚起步,如何为PRRT患者提供规范、高效、优质的治疗服务尚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本文在参考国外指南和临床规范的基础之上,结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展^(177)Lu⁃DOTATATE治疗NENs的实践经验,总结相关治疗要点、常见不良反应预防及患者心理干预措施,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7)Lu⁃DOTATATE 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 神经内分泌肿瘤 生长抑素受体 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成都市城区771例健康人骨密度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际远 宋文忠 +3 位作者 陈明曦 史克俭 黄劲 钟兴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观察成都市城区健康人群骨密度变化规律,建立该型骨密度仪成都地区骨密度正常值,为骨质疏松诊断、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①采用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 LUNAR公司生产)测定成都市城区健康体检者771例,其中男性300例,女性471... 目的观察成都市城区健康人群骨密度变化规律,建立该型骨密度仪成都地区骨密度正常值,为骨质疏松诊断、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①采用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 LUNAR公司生产)测定成都市城区健康体检者771例,其中男性300例,女性471例,测量部位包括腰椎1~4和髋部;②按年龄、性别分别输入数据,以10岁为一年龄组,分别计算各组骨密度值,结果以x-±s表示。结果男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39岁,女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峰值出现在20~29岁,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逐渐降低,男性在70岁后腰椎骨密度有反弹,而女性在50~59岁间骨密度下降迅速。结论本组健康人群骨密度数据将为成都地区骨质疏松诊断、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男性腰椎骨密度时应结合股骨近端骨密度;女性50岁后应注意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男性骨质疏松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骨密度仪 成都市 城区 测定 骨密度峰值 腰椎骨密度 股骨近端 男性骨质疏松 健康人群 成都地区 参考依据 健康体检者 骨密度下降 变化规律 测量部位 输入数据 骨密度值 女性 正常值 年龄组 70岁 50岁 诊断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Tetrofosmin显像对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宋文忠 周蕾蕾 +4 位作者 陈明曦 谢红军 黄劲 刘锦平 罗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531-1533,共3页
目的 评价99Tcm Tetrofosmin乳腺显像对乳腺肿块及腋窝淋巴结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盲法对 5 1例原发性乳腺癌和 43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术前进行99Tcm Tetrofosmin乳腺和腋窝淋巴结平面显像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 目的 评价99Tcm Tetrofosmin乳腺显像对乳腺肿块及腋窝淋巴结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盲法对 5 1例原发性乳腺癌和 43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术前进行99Tcm Tetrofosmin乳腺和腋窝淋巴结平面显像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评价该方法常规读片分析对病灶性质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99Tcm Tetrofosmin乳腺平面显像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 88.2 % ,特异性为 88.4% ,准确率为 88.3 %。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诊断分别为 5 3 .9% ,94.1%和 69.8%。结论 99Tcm Tetrofosmin乳腺显像作为一种非创性和简便的方法 ,对乳腺肿块及腋窝淋巴节性质的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采用断层显像并结合其他诊断方法 ,能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83例2型糖尿病人骨密度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黄际远 宋文忠 +1 位作者 陈明曦 史克俭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及髋部骨矿物密度的变化。方法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 2型糖尿病病人共 83例 (年龄 40~ 79岁 ) ,其中男性 43例 ,女性 40例 ;健康对照组 71例 (年龄 40~ 79岁 ) ,男性 38例 ,女性 33例。对比分析糖尿病...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及髋部骨矿物密度的变化。方法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 2型糖尿病病人共 83例 (年龄 40~ 79岁 ) ,其中男性 43例 ,女性 40例 ;健康对照组 71例 (年龄 40~ 79岁 ) ,男性 38例 ,女性 33例。对比分析糖尿病组与同性别同龄正常组的测量结果 ,另根据病程将糖尿病组分为大于 5年及小于 5年组 ,并对 2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 ;②病程大于 5年与小于 5年的 2型糖尿病患者间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骨密度仪 测定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指数、体表面积对中老年女性股骨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黄际远 宋文忠 +3 位作者 陈明曦 史克俭 黄劲 钟兴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5-47,54,共4页
目的 了解体重指数(BMI)、体表面积(BS)对中老年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①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成都地区女性健康体检者421例,按年龄分成两组:40~59岁、60~80岁组;测量部位包括股骨颈(Neck... 目的 了解体重指数(BMI)、体表面积(BS)对中老年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①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成都地区女性健康体检者421例,按年龄分成两组:40~59岁、60~80岁组;测量部位包括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区、股骨干(shaft)、全髋(total).②不同年龄组分别按BMI大小分成3组:BMI≤20 kg/m^2,(20~25)kg/m^2,≥25kg/m^2;BS大小分成3组:大体表面积组(LBSG),中体表面积组(IBSG),小体表面积组(SBSG).③结果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体重指数、体表面积与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用s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BMI、BS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结果 ①体重指数、体表面积与股骨骨密度呈正相关,r=0.122~0.424(P<0.005);②不同年龄组股骨近端骨密度均为:BMI≤20 kg/m^2组<BMI=(20~25)kg/m^2组<BMI≥25 kg/m^2组;③不同年龄组不同BS组间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比较为:LBSG>IBSG>SBS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重指数(BMI)、体表面积(BS)均是影响股骨近端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低BMI、BS中老年女性应注意骨质疏松诊断、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体表面积 中老年女性 股骨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酒渣鼻、慢性荨麻疹 被引量:6
9
作者 段西凌 林新瑜 +4 位作者 李乐平 黄际远 史克剑 钟兴华 王尚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酒渣鼻 幽门螺杆菌 尿素呼吸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的变化及不同T-score截断值对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际远 宋文忠 +2 位作者 郑洪银 黄梅 冯峡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25-1429,1434,共6页
目的观察成都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的变化及不同T-score截断值对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影响。方法用美国GE 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 advance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成都地区15273例健康人群骨密度,其中男7117例,女8156例,年龄20-96岁。测... 目的观察成都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的变化及不同T-score截断值对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影响。方法用美国GE 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 advance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成都地区15273例健康人群骨密度,其中男7117例,女8156例,年龄20-96岁。测量部位包括腰椎(L1-L4)、左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区、股骨干(Shaft)、全髋(Total)。按年龄、性别分别输入数据,以10岁为一年龄组,分别计算各组骨密度值。对比以T-score≤-2.5SD及T-score≤-2.0SD为骨质疏松诊断截断值的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结果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1.男性腰椎、股骨各部位骨密度峰值出现在20-29岁,女性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39岁,随年龄增加骨密度逐渐降低。同年龄组女性骨密度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男性.2.男、女随增龄骨质疏松检出率增加,女性50岁组以后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高。同年龄组女性骨质疏松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3.以T-score≤-2.0SD为截断值,骨质疏松检出率均明显高于T-score≤-2.5SD。腰椎+股骨联合检测提高骨质疏松检出率。结论 1.本组健康人群腰椎、股骨骨密度为成都地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参考依据。2.随年龄增长伴随骨密度丢失,以女性更为明显。3.腰椎+股骨联合检测提高骨质疏松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群 T-score截断值 骨矿物密度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区健康人群髋部骨密度及几何参数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际远 宋文忠 +3 位作者 史克俭 黄梅 冯峡玉 温群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98-802,共5页
目的观察成都地区健康人群股骨近端骨密度及几何参数的变化。方法用美国GE 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 advance测定成都地区健康人群4121例,其中男例2271例,女1850例,年龄20~96岁。测量部位包括左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区、... 目的观察成都地区健康人群股骨近端骨密度及几何参数的变化。方法用美国GE 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 advance测定成都地区健康人群4121例,其中男例2271例,女1850例,年龄20~96岁。测量部位包括左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区、股骨干(Shaft)、全髋(Total)骨密度,并计算几何参数:髋轴长度(HAL)、横断面转动惯量(CSMI)、横截面积(CSA)、颈干角(NSA)、髋部强度指数(FSI)。按年龄、性别分别输入数据,以10岁为一年龄组,分别计算各组骨密度及几何参数值;结果用spss14.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1.男性髋部骨密度峰值出现在20~29岁,女性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39岁。同年龄组女性骨密度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男性。2.男性CSMI峰值在30~39岁,CSA峰值在20~29岁,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女性CSMI、CSA、SI峰值在20~29岁,随着年龄增加逐渐降低。3.男、女HAL与年龄、BMI、股骨各部位骨密度呈弱相关性,与身高、体重呈正相关。男、女CSMI、CSA与身高、体重、股骨骨密度呈正相关。男、女NSA、SI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1.本组健康人群股骨骨密度、几何参数为成都地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参考依据;2.随年龄增长伴随骨密度丢失和几何参数变化,以女性更为明显;3.女性更应注意骨质疏松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群 股骨 骨密度 几何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K1、TPOAb和TgAb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2
作者 程田 唐振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764-376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检测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32例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144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以及50例健康者。检测血清TK1、TPOAb及TgAb水平...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检测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32例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144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以及50例健康者。检测血清TK1、TPOAb及TgAb水平,比较在各组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评价三者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价值。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组TK1、TPOAb和TgAb水平高于良性结节组和健康对照组(P <0.05)。单项检测TK1、TPOAb和TgAb的Cut-off值分别为2.65 pmol/L、28.63 IU/mL和96.12 IU/mL;TK1的特异性、诊断符合率以及曲线下面积(AUC)高于TPOAb和TgAb(P <0.05)。联检阳性预期值Y的Cut-off值为0.683,在灵敏度、特异性、诊断符合率和AUC上均高于各单项(P <0.05)。结论单项TK1检测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上优于TPOAb和TgAb;三者联检可提高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激酶1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危险评价工具在成都地区绝经后妇女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平 黄际远 +1 位作者 孙勤 宋文忠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评价骨质疏松症危险评价工具(SCORE、OSTA、ORAI、OSIRIS)在成都地区绝经后妇女的筛检效果。方法采用诊断性研究,比较腰椎(L1-L4)DXA BMD值及上述各险评价工具危险评分,分别计算各量表的敏感度(Sens)、特异度(Spec)、准确度(Accu)... 目的评价骨质疏松症危险评价工具(SCORE、OSTA、ORAI、OSIRIS)在成都地区绝经后妇女的筛检效果。方法采用诊断性研究,比较腰椎(L1-L4)DXA BMD值及上述各险评价工具危险评分,分别计算各量表的敏感度(Sens)、特异度(Spec)、准确度(Accu)。结果当T≤-2.5,SCORE的Sens、Spec、Accu分别为81.3%、65.5%、70.3%;OSTA的Sens、Spec、Accu分别为81.6%、75%、80.5%;ORAI的Sens、Spec、Accu分别为93.8%、36.8%、32.2%;OSIRIS的Sens、Spec、Accu分别为80.5%、71.9%、80.5%。结论这些危险评价工具均有一定的筛检效果,在成都地区OSTA及OSIRIS均具有较好的筛检效果,能够较准确的识别大部分骨质疏松症病人,实际操作中,OSTA更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妇女 骨质疏松症危险评价工具 诊断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对成都地区部分中老年妇女筛检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际远 宋文忠 +3 位作者 史克俭 冯峡玉 黄梅 温群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3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观察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OSTA)对成都地区部分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OP)、低骨量(osteopenia)的筛查效果及不同部位筛查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5293名年龄40~96岁的成都地区健康女性骨密度。测量部位包... 目的观察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OSTA)对成都地区部分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OP)、低骨量(osteopenia)的筛查效果及不同部位筛查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5293名年龄40~96岁的成都地区健康女性骨密度。测量部位包括腰椎1-4(L1-4)、左股骨颈、大转子、Wards区、股骨干和全髋的骨密度。根据公式计算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OSTA)得分,按OSTA≥0、-5<OSTA<0、OSTA≤-5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中、高危险性3个级别或按OSTA≥0、OSTA<0分为低、中高危险2级。与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的不同部位T-score进行对比,通过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ROC曲线下面积等指标进行评价。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腰椎、股骨颈、全髋OP检出率分别为:26.9%、16.6%、9.5%,低骨量检出率分别为33.6%、44.2%、34.9%。OSTA指数低、中、高危险者分别为:49.4%、43.0%、7.6%,低、中高危险者分别为49.4%和50.6%。腰椎+股骨检测OP、骨密度异常率分别为:31.1%和72.2%,高于腰椎或股骨检出率。OSTA对不同骨骼部位筛查(T-score<-1)灵敏度为61.9%~77.4%,特异度为70.9%~80.2%;对OP筛查(T-score≤-2.5)灵敏度为75.7%~95.6%,特异度为57.0%~62.6%。低、中、高危险性分类中OSTA与T-score一致性Kappa值为0.176~0.398(P<0.001)。低、中高危险分类OSTA与T-score一致性提高,Kappa值为0.323~0.488(P<0.001)。T-score<-1、≤-2.5不同部位筛查ROC曲线下面积为0.760~0.819和0.749~0.887(P<0.001)。结论 OSTA对筛查中老年妇女OP具有一定价值;不同部位、不同T-score截断值OSTA筛查效果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低骨量 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 筛查 中老年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局部脑血流量、脑水肿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 被引量:18
15
作者 郭富强 杨友松 +7 位作者 宋文忠 董为伟 余能伟 陈明曦 周波 谢红军 代红源 许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02-105,F003,共5页
动态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量、脑水肿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 10 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 ,行光单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及临床疗效的动态观察。并随机从对照组和治疗组中... 动态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量、脑水肿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 10 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 ,行光单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及临床疗效的动态观察。并随机从对照组和治疗组中分别抽出 10例患者行SPECT、CT的动态观察。图像的处理和临床疗效的评定采用盲法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SPECT、水肿带和临床疗效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尼莫地平不仅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后局部脑血流量和临床疗效 ,而且可减轻血肿周围水肿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尼莫地平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腰椎投影骨面积对骨密度及骨质疏松诊断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际远 宋文忠 +2 位作者 史克俭 黄劲 钟兴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730-732,共3页
目的观察健康女性腰椎投影骨面积(projective bone area,BA)对面积骨密度(areal bonemineral density,aBMD)和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诊断的影响。方法 1.成都地区健康女性824例,年龄20~80岁,用GE LUNAR公司生产的EXPERT-XL双能X线... 目的观察健康女性腰椎投影骨面积(projective bone area,BA)对面积骨密度(areal bonemineral density,aBMD)和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诊断的影响。方法 1.成都地区健康女性824例,年龄20~80岁,用GE LUNAR公司生产的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正位1-4投射骨面积(BA)、骨矿物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面积骨密度(aBMD)。按照WHO推荐的诊断标准:aBMD低于峰值骨2.5个标准差为OP。2.按年龄分为20~39岁、40~59岁、60~80岁3个年龄组。各年龄组按BA大小分成大(large BA group,LBAG)、中(intermediate BA group,IBAG)、小(small BA group,SBAG)3组。3.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统计软件,BA与BMC和aBMD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BA组腰椎BMC、aBMD比较用方差分析,OP检出率差异比较用卡方检验。结果 1.BA与BMC(r=0.768P<0.01)和aBMD呈正相关(r=0.171P<0.01);2.20~39岁、40~59岁、60~80岁不同BA组BMC、BMD比较均为:LBAG>IBAG>SB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39岁不同BA组均无OP检出;40~59岁LBAG、IBAG、SBAG组OP检出率分别为:5.0%、13.5%、18.9%,BA越大,OP检出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80岁LBAG、IBAG、SBAG组OP检出率分别为:45.2%、55.8%、64.3%,BA越大,OP检出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地区健康女性腰椎BA大者aBMD、BMC较高,OP检出率较低;反之腰椎BA小者,aBMD、BMC较低,OP检出率高。女性40岁后应注意骨质疏松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投影骨面积 面积骨密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性惊厥患儿血浆精氨酸加压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母发光 黄际远 +1 位作者 张剑波 黄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624-1626,共3页
目的探讨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在热性惊厥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24例复杂型热性惊厥和32例单纯型热性惊厥以及20例上呼吸道感染和18例正常对照儿童的AVP水平,并同时测定血钠和血浆渗透... 目的探讨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在热性惊厥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24例复杂型热性惊厥和32例单纯型热性惊厥以及20例上呼吸道感染和18例正常对照儿童的AVP水平,并同时测定血钠和血浆渗透压水平。结果复杂型热性惊厥组和单纯型热性惊厥组血浆AVP水平显著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其中复杂型热性惊厥组显著高于单纯型热性惊厥组(P<0.05)。血钠和血浆渗透压水平均表现为复杂型热性惊厥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AVP水平与体温水平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测定血浆精氨酸加压素水平有助于鉴别热性惊厥的类型。精氨酸加压素可降低热性惊厥的阈值,提高惊厥的易感性,在热性惊厥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精氨酸加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Ga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与18F标记氟化钠PET/CT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瘤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安波 冯丽佳 +3 位作者 倪萍萍 何丽萌 李红梅 张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4-639,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68)Ga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68)Ga-PSMA-11)与^(18)F标记氟化钠(^(18)F-NaF)PET/CT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的检出效能。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行^(68)Ga-PSMA-11 PET/CT且于1周内行^(18)F-NaF PET/CT检查的已确... 目的对比分析^(68)Ga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68)Ga-PSMA-11)与^(18)F标记氟化钠(^(18)F-NaF)PET/CT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的检出效能。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行^(68)Ga-PSMA-11 PET/CT且于1周内行^(18)F-NaF PET/CT检查的已确诊为前列腺癌并怀疑有骨转移的患者,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病灶数、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肿瘤/背景(T/B)比值。结果^(18)F-NaF PET/CT检出的骨转移灶(310个)显著高于^(68)Ga-PSMA-11 PET/CT(264个)(P<0.001);^(18)F-NaF PET检出的SUVmax[23.2(16.4,33.4)]及T/B值[7.0(4.9,9.9)]显著高于^(68)Ga-PSMA-11 PET[SUVmax:4.1(2.5,5.6);T/B:6.7(3.7,9.6)](P均<0.001)。以病灶数作为统计对象,^(18)F-NaF PET/CT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92.0%、92.0%、98.7%、100.0%;^(68)Ga-PSMA-11 PET/CT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2%、94.0%、79.2%、98.9%、50.5%。结论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检测中,^(18)F-NaF PET/CT比^(68)Ga-PSMA-11 PET/CT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氟化钠 前列腺癌 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群腰椎aBMD和vBMD检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际远 宋文忠 +2 位作者 史克俭 黄劲 钟兴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27-329,321,共4页
目的观察成都地区健康人群腰椎面积骨密度(aBMD)、体积骨密度(vBMD)的变化规律;探讨体重指数(BMI)、体表面积(BS)与腰椎aBMD、vBMD的关系。方法①用LUNAR公司生产的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按常规的骨密度检测方法,测定成都... 目的观察成都地区健康人群腰椎面积骨密度(aBMD)、体积骨密度(vBMD)的变化规律;探讨体重指数(BMI)、体表面积(BS)与腰椎aBMD、vBMD的关系。方法①用LUNAR公司生产的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按常规的骨密度检测方法,测定成都地区健康体检者636例(男性247例,女性389例),年龄20~90岁,测定部位包括腰椎正位、侧位L2-4。计算出体积骨密度。②统计学处理:用SPSS 13.0统计软件,按年龄、性别分别输入数据,以10岁为一年龄组,分别计算各组骨密度值,结果以-x±s表示。BMI、BS与aBMD、vBMD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男性腰椎aBMD、vBMD峰值骨密度出现在30~39岁;女性腰椎aBMD、vBMD峰值骨密度出现在20~29岁;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逐渐降低。②男女腰椎aBMD累积最高丢失率分别为11.2%、30.1%,女性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腰椎vBMD累积最高丢失率分别为14.2%、30.4%,女性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男性。③男性BMI、BS与aBMD骨密度呈正相关,r=0.241~0.371(P〈0.01);与vBMD L2-4无明显相关性(P〉0.05)。女性BMI、BS与aBMD呈正相关,r=0.143~0.425(P〈0.01);与vBMD L2-4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①男、女腰椎aBMD、vBMD分别在30~39岁,20~29岁达峰值;女性更应注意预防骨质疏松。②健康人群BMI、BS与腰椎aBMD呈正相关,与vBMD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面积骨密度 体积骨密度 体重指数 体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评价衰老心肌葡萄糖代谢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文艳 钟萍 +5 位作者 谢红军 宋文忠 周晓芳 汤夏莲 金静 卢青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评估增龄对心肌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入选40例健康者,按照年龄分为成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79岁),每组20例。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静息心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 目的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评估增龄对心肌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入选40例健康者,按照年龄分为成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79岁),每组20例。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静息心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和静息心肌PET,测定2组SPECT的左心室17节段静息总评分和各节段评分,与SPECT相匹配的各节段心肌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结果老年组与成年组左心室心肌SPECT的平均静息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前间隔基底部、下间隔中份、尖前壁和尖下壁静息评分较成年组明显增高(P<0.05);老年组左心室各节段心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的总SUV_(max)较成年组明显增高(P<0.01);老年组左心室多个节段的SUV_(max)较成年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衰老可导致心肌对缺血敏感性加重的趋势;增龄可使心肌对^(18)F-FDP摄取和利用增加,可能是对衰老所致心肌缺血的自然保护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心肌 衰老 葡萄糖 脂肪酸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