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汁酸受体FXR和TGR5在骨代谢调控中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邓婕 尚萌萌 +3 位作者 魏素虹 张陆燕 米生燕 田利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9-1023,1061,共6页
胆汁酸受体作为关键的代谢调节因子,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类受体不仅参与糖脂代谢的精细调控,还广泛影响多种生理过程。近期研究揭示了胆汁酸受体与骨代谢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值得关注的是,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 胆汁酸受体作为关键的代谢调节因子,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类受体不仅参与糖脂代谢的精细调控,还广泛影响多种生理过程。近期研究揭示了胆汁酸受体与骨代谢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值得关注的是,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和武田G蛋白偶联受体5(taked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TGR5)在骨组织中的广泛表达,这一现象提示它们可能在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FXR与TGR5调控骨代谢的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文通过总结FXR和TGR5在骨代谢调控作用中的研究现状,旨在为骨代谢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尼醇X受体 武田G蛋白偶联受体5 骨代谢 胆汁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院内血糖团队化管理对手术科室高血糖患者血糖水平及卫生经济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颖 杨淼 +5 位作者 夏伟 周卉 唐镍 朱显军 李蓬秋 杨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77-981,988,共6页
背景由于手术科室医师血糖管理知识相对不足,因此手术科室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常不够理想。而传统会诊的血糖管理模式有着效率低、不易随访的弊端。目的为了让患者的血糖得到更高效地管理,本研究探讨基于互联网的院内血糖团队化管理对... 背景由于手术科室医师血糖管理知识相对不足,因此手术科室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常不够理想。而传统会诊的血糖管理模式有着效率低、不易随访的弊端。目的为了让患者的血糖得到更高效地管理,本研究探讨基于互联网的院内血糖团队化管理对手术科室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以及对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01-01至06-30入院的非重症手术科室高血糖患者703例,由院内血糖管理团队联合网络血糖监测系统对高血糖进行主动干预(团队管理组);2017-01-01至06-30入院的非重症手术科室高血糖患者635例,采用常规会诊模式进行管理(常规会诊组)。比较两种管理方式血糖控制水平,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高血糖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团队管理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率、平均每人每天血糖检测次数、住院期间使用基础胰岛素患者比例、住院期间静脉滴注胰岛素患者比例均高于常规会诊组(P<0.05)。团队管理组的平均血糖值、高血糖发生率、严重高血糖发生率低于常规会诊组,目标血糖达标率高于常规会诊组(P<0.01)。团队管理组的血糖漂移度、血糖变异系数及最大血糖波动幅度低于常规会诊组(P<0.01)。院内感染发生率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常规会诊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有血糖漂移度(B=0.506,t=5.360,P<0.01)和是否发生院内感染(B=10.694,t=32.281,P<0.01);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有最大血糖波动幅度(B=0.008,t=2.731,P=0.006)和住院时间(B=0.112,t=37.501,P<0.01)。结论基于互联网的院内血糖团队化管理有效改善了手术科室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波动水平,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症 网络血糖监测系统 院内血糖管理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和依降钙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艳 李蓬秋 +7 位作者 朱显军 张磊 包明晶 张学军 鲜杨 吴冀川 刘丽梅 杨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41,155,共6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hPTH(1-34)]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依降钙素进行对比。方法 60例原发性OP患者按3:1被随机分入rhPTH(1-34)组(PTH组)和依降钙素组(CT组)。PTH组予rhPTH(1-34)20μg每日1次皮下... 目的评价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hPTH(1-34)]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依降钙素进行对比。方法 60例原发性OP患者按3:1被随机分入rhPTH(1-34)组(PTH组)和依降钙素组(CT组)。PTH组予rhPTH(1-34)20μg每日1次皮下注射,连续用药18月。CT组予益钙宁20U每周1次肌肉注射,连续用药12月。受试前检测腰2-4椎体(L2-4)和股骨颈骨密度(BMD)、血钙、血磷、尿钙、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SAP)、尿Ⅰ型胶原交基C端肽(CTX-I),治疗后6、12、18月复查上述指标。结果与基线时比较,PTH组L2-4BMD在治疗6、12、18月时显著升高,股骨颈BMD在18月时显著升高,BSAP在6、12月时均显著升高,CTX-I校正值在6、12、18月时均显著升高;CT组L2-4BMD在治疗12月前升高,股骨颈BMD在12、18月时升高,BSAP12、18月时均显著下降,CTX-I校正值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比较,PTH组患者在6、12月和18月时L2-4的BMD增长值和增长率均高于CT组。但CT组在治疗12月时股骨颈BMD增长值高于PTH组,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H组有一过性高钙血症。结论 rhPTH(1-34)治疗原发性OP安全有效,对改善椎体BMD起效时间、增长速度和增长幅度均优于依降钙素,但改善股骨颈BMD较依降钙素起效更慢,增长幅度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 降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所致急性发热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毅 李蓬秋 +7 位作者 鲜杨 张学军 包明晶 张磊 杨艳 朱显军 曹旭 刘丽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分析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引起的急性发热反应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使用静脉用唑来膦酸5mg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共63人。观察急性期发热出现比例。按是否出现发热症状分... 目的分析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引起的急性发热反应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使用静脉用唑来膦酸5mg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共63人。观察急性期发热出现比例。按是否出现发热症状分为发热组与无发热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前骨质疏松严重程度、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差异,及治疗前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差异。结果 63例患者中共观察到21例发热,占33.3%。71%(15/21)的患者治疗当天出现发热,于患者均为次日出现发热。66.7%(14/21)的患者发热持续1天,5例发热持续2天,发热时平均体温(38.8±0.5)℃。发热组与无发热组比较,发热组治疗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无发热组(P值<0.05);骨质疏松严重程度、血清钙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时出现急性期发热反应并不少见,但均为一过性。治疗前PTH水平与发热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 急性期发热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50例的疼痛缓解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利 杨毅 +9 位作者 张学军 鲜杨 吴冀川 杨艳 包明晶 张磊 朱显军 曹旭 刘丽梅 李蓬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092-1094,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疼痛缓解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0年8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50例,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后,观察其疼痛缓解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及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情况明显缓解(92.0%)...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疼痛缓解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0年8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50例,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后,观察其疼痛缓解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及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情况明显缓解(92.0%),治疗后6个月内无新发骨折。用药后不良反应以发热为主要表现(46.0%),患者均可耐受。结论静脉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给药方便、依从性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合并无症状肾结石/肾钙沉着症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曹旭 朱显军 +8 位作者 杨艳 唐镍 刘丽梅 周卉 张磊 朱颖 杨毅 夏伟 刘佑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635-2639,2645,共6页
背景目前关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与泌尿系结石间相关性研究几乎仅见于个案报告,且大多数报道与肾钙沉着症相关,检索既往文献,PA合并无症状肾结石/肾钙沉着症的患病率、临床特点及致病危险因素研究目前罕有报道。目的探讨四川地区PA... 背景目前关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与泌尿系结石间相关性研究几乎仅见于个案报告,且大多数报道与肾钙沉着症相关,检索既往文献,PA合并无症状肾结石/肾钙沉着症的患病率、临床特点及致病危险因素研究目前罕有报道。目的探讨四川地区PA患者合并无症状肾结石/肾钙质沉着症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147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低钾血症病程、病史中最低血钾值、糖代谢异常、吸烟史、饮酒史、入院时收缩压(SBP)、入院时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腰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酸(UA)、总蛋白(TP)、白蛋白(Alb)、空腹血糖(FBG)、血钾(K)、血钠(Na)、血钙(Ca)、血镁(Mg)、血磷(P)、血二氧化碳(CO;)、血pH值、血碳酸氢盐(HCO;)、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HbA;)、立位醛固酮(PAC)、立位肾素(DRC)、立位PAC/DRC比值(ARR)、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24 h尿电解质(K、Na、Ca、Mg、P)、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尿pH值。147例PA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无症状肾结石/肾钙沉着症分为PA合并无症状肾结石/肾钙沉着症组34例和单纯PA组113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A合并无症状肾结石/肾钙沉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单纯PA组相比,PA合并无症状肾结石/肾钙沉着症组男性比例、吸烟史、饮酒史、血pH、血HCO;、血PTH水平高,高血压病程长,eGFR水平低(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PTH水平〔OR=1.009,95%CI(1.001,1.017),P=0.034〕是PA合并无症状肾结石/肾钙沉着症的影响因素。结论合并无症状肾结石/肾钙沉着症的PA患者有以下临床特征:男性居多、高血压病程更长、更高的吸烟及饮酒比例、更高的血pH、HCO;和PTH水平,其中血PTH水平升高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可能是PA患者发生无症状肾结石/肾钙沉着症风险增加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增多症 肾结石 肾钙盐沉着 疾病特征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连续2年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毅 李蓬秋 +8 位作者 鲜杨 张学军 吴冀川 包明晶 张磊 杨艳 朱显军 刘丽梅 曹旭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35-1438,共4页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连续2年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疗效、急性发热反应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连续2年静脉使用唑来膦酸5mg滴注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共46人。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6...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连续2年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疗效、急性发热反应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连续2年静脉使用唑来膦酸5mg滴注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共46人。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6.87±6.77)岁。观察每次急性期发热出现比例及每例患者前后2次药物输注后发热出现情况。比较治疗第1年、第2年骨质疏松差异及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差异。结果46例患者中第1次输注唑来膦酸共观察到20人发热,占43.4%,次年输注唑来膦酸仅1例出现发热,发热组治疗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无发热组( P<0.05)。第2次输注前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较第1年输注前均无显著差异( P>0.05),第2次输注前骨密度监测腰椎及全髋T值较第1次有所改善(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连续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对骨密度有改善,首次治疗出现急性期发热反应并不少见,但均为一过性,次年均可耐受。治疗前PTH水平可能与发热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唑来膦酸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瘦素与绝经后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磊 杨艳 +2 位作者 曹旭 包明晶 李蓬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20-1323,共4页
目的探索血清瘦素与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98名2型糖尿病女性进行分析,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受试者髋部BMD进行检查,并测定T评分,按照骨密度检测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症组(PMOPW)以及非骨质疏松组(PMW)。对照组按... 目的探索血清瘦素与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98名2型糖尿病女性进行分析,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受试者髋部BMD进行检查,并测定T评分,按照骨密度检测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症组(PMOPW)以及非骨质疏松组(PMW)。对照组按照BMI与骨质疏松症受试者匹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结果两组血清瘦素和BM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瘦素,(18.23±8.56)ng/mL vs(22.44±9.56)ng/mL,P<0.05)和(BMD,(-0.74±0.13)vs(-3.127±0.55),P<0.05)。在PMOPW中,血清瘦素和BMD与体重、BMI、腰围、臀围显著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MW和PMOPW的体重和BMI是BMD的独立预测因子。未发现血清瘦素水平是两组BMD的预测因子。结论体重和BMI对2型糖尿病患者BMD影响显著,但是未发现血清瘦素与PMW和PMOPW的BMD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BMI 骨质疏松症 血清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HbA1c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 被引量:4
9
作者 曹旭 吴冀川 +6 位作者 李蓬秋 张学军 鲜杨 包明晶 杨艳 邓君 房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969-2971,共3页
目的:评价GA/Hb A1c比值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54例患者,相关分析显示GA/Hb A1c比值与体质指数、血尿酸呈负相关;与年龄、同型... 目的:评价GA/Hb A1c比值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54例患者,相关分析显示GA/Hb A1c比值与体质指数、血尿酸呈负相关;与年龄、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左和右侧颈动脉中层厚度呈正相关。其中颈动脉斑块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GA、GA/Hb A1c比值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前者显著高于后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A/Hb A1c比值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8)。结论:GA/Hb A1c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层厚度呈正相关。这提示GA/Hb A1c比值能作为预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潜在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中层厚度 糖化血清白蛋白 GA/Hb A1c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8b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凋亡及免疫抑制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汤夏莲 陈平 +2 位作者 唐义平 张敏 曹晓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94-1797,1803,共5页
目的:探讨miR-148b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凋亡及免疫抑制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MCs)分三组处理,即低糖+miR-148b scramble组(LG组)、高糖+miR-148b scramble组(HG组)和高糖+miR-148b inhibi... 目的:探讨miR-148b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凋亡及免疫抑制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MCs)分三组处理,即低糖+miR-148b scramble组(LG组)、高糖+miR-148b scramble组(HG组)和高糖+miR-148b inhibitor组(HG+miR-148b inhibitor组),其中miR-148b scramble和miR-148b inhibitor的转染参照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说明进行瞬时转染,收集转染48 h的细胞,通过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148b的mRNA表达;CCK8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免疫抑制因子TGF-β1及NF-κB信号通路p-IκBα及下游相关基因cyclin D1和Bax的蛋白表达。结果:高糖可上调miR-148b的表达,转染miR-148b inhibitor后miR-148b的表达明显降低;与LG组比较,HG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TGF-β1、p-IκBα、cyclin D1和Bax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与HG组比较,HG+miR-148b inhibitor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TGF-β1、p-IκBα、cyclin D1和Bax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 05)。结论: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miR-148b基因表达可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活力、凋亡率及免疫抑制因子TGF-β1表达的增加,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8b基因 肾小球系膜细胞 高糖 凋亡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显军 魏松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在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防治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60只3月龄健康雌性Wistar大鼠被分为6组:假手术组(S组);模型对照组(OVX组);低剂量槲皮素(50mgkg·d)、中剂量槲皮素(100mgkg·d)和高剂量槲皮素(200mgk... 目的探讨槲皮素在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防治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60只3月龄健康雌性Wistar大鼠被分为6组:假手术组(S组);模型对照组(OVX组);低剂量槲皮素(50mgkg·d)、中剂量槲皮素(100mgkg·d)和高剂量槲皮素(200mgkg·d)组(分别称L、M、H组);尼尔雌醇(1.5mgkg·w)组(E组)。术后第2d开始每天灌胃给药,S和OVX组则灌胃生理盐水。3个月后处死大鼠,留取血清测定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雌二醇(E2)水平;分离子宫测定其重量;分离右股骨测定其生物力学性能;分离左股骨测定其骨密度。结果槲皮素对大鼠体重、子宫重量、ALP活性和E2均无明显影响,能抑制ACP活性,提高大鼠股骨骨密度,对其生物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其作用与尼尔雌醇相似。结论槲皮素能预防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发生,在体内无明显促进子宫增长的活性,其可能通过抑制骨吸收起作用,而对成骨代谢无明显影响,有望用于临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卵巢切除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生物力学 大鼠 骨量丢失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骨量改变与钙代谢调节激素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蓬秋 张学军 +2 位作者 吴冀川 陈平 吕月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17-418,共2页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钙调节激素 钙代谢 骨量改变 双能X线吸收仪 糖尿病患 同时测定 甲状旁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胰岛素受体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刚 陈旸 周广朋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人群血清胰岛素受体(InsR)α、β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抽签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门诊及住院人群中CHD患者120例及非CHD对照组118例,并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T2DM)分为:(1)... 目的通过分析人群血清胰岛素受体(InsR)α、β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抽签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门诊及住院人群中CHD患者120例及非CHD对照组118例,并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T2DM)分为:(1)CHD合并T2DM组61例;(2)CHD非T2DM组59例;(3)非CHD单纯T2DM组60例;(4)非CHD非T2DM组58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以上4组人群血清InsR-α、β表达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CHD患者中,合并T2DM组血清InsR-α、β水平均较非T2DM组降低[(0.21±0.02)U/L比(0.35±0.06)U/L,(0.25±0.01)U/L比(0.39±0.02)U/L,均为P<0.05];对照组中,单纯T2DM组血清InsR-α、β水平均较非T2DM组降低[(0.32±0.03)U/L比(0.43±0.01)U/L;(0.40±0.04)U/L比(0.49±0.05)U/L,均为P<0.05]。而CHD合并T2DM组血清InsR-α、β水平较单纯T2DM组降低,CHD非T2DM组患者血清InsR-α、β水平较非CHD非T2DM组降低(均为P<0.05)。结论 InsR表达水平改变可能协同参与了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的形成过程,而与CHD的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 2型 受体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与胆囊结石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磊 李秀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胆囊结石 高胰岛素血症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PARP-1/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晓红 徐勇 陈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25-1433,共9页
目的:通过构建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模型探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DPN大鼠坐骨神经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激活核因子-κB(poly ADP-ribose polymera... 目的:通过构建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模型探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DPN大鼠坐骨神经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激活核因子-κB(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nuclear factor kappa-B,PARP/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84只,随机选12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均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DPN模型。建模成功后,抽取7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胰岛素组,甲钴胺组,利拉鲁肽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胰岛素组给予胰岛素治疗,甲钴胺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给药组给予不同剂量利拉鲁肽治疗,共治疗8周。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和血糖,测定神经反应速度,ELISA检测炎症因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ARP-1、NF-κB蛋白表达,EMSA检测NF-κB转录活性。选择RSC96细胞建立高糖环境下细胞损伤模型,应用基因芯片预测PARP-靶基因,并通过转染PARP-1进行检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利拉鲁肽治疗后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血糖显著降低,神经反应速度提高(P<0.05);大鼠实验和细胞实验显示利拉鲁肽给药后细胞炎症因子含量及PARP和NF-κB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高剂量组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利拉鲁肽抑制了NF-κB的转录活性;PARP-1转染组炎症因子和PARP-1、NF-κ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中剂量组(P<0.05),PARP-1/NF-κB是GLP-1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抗炎症作用的重要靶点。结论:利拉鲁肽可以降低DPN大鼠坐骨神经PARP-1和NF-κB的表达水平,从而降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起到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坐骨神经损伤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训练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曾秀华 黄光玉 贺吉林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8年第5期265-266,共2页
对73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腹部肌肉收缩和体位前倾锻炼,腹部膀胱区按摩及诱导定时排尿等训练,结果:训练后膀胱残余尿量减少,排尿障碍好转。训练前后比较,经x2检验,P<0.005,具有极显著性差异。提示加强排尿功能的训练,... 对73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腹部肌肉收缩和体位前倾锻炼,腹部膀胱区按摩及诱导定时排尿等训练,结果:训练后膀胱残余尿量减少,排尿障碍好转。训练前后比较,经x2检验,P<0.005,具有极显著性差异。提示加强排尿功能的训练,能有效地促进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神经源性膀胱 排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与心力衰竭的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树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3期31-35,共5页
1 糖尿病与心力衰竭(心衰)流行病学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同时是一种与年龄增高相关的疾病。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报道,预计到2025年糖尿病患者数将达到3.33亿。... 1 糖尿病与心力衰竭(心衰)流行病学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同时是一种与年龄增高相关的疾病。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报道,预计到2025年糖尿病患者数将达到3.33亿。根据中国糖尿病及内分泌学会2008和2010年两次调查,我国20岁和18岁以上的城市、乡镇和富裕农村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9.7%和9.65%,使得目前中国罹患糖尿病的人数高达约9240万,以至于成为我国一大公共卫生问题。当今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糖尿病也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罪魁之一,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组密切相关的疾病,由于糖尿病患者所特有的代谢紊乱、高糖、高脂、高血压、高血粘等等造成大小血管病损,而罹患血管缺血性病变形成冠心病或者脑缺血疾病危害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Β细胞 心衰患者 代谢病 胰岛素抵抗 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病人皮肤病变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护 被引量:16
18
作者 曾秀华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12期716-717,共2页
为探讨糖尿病病人皮肤病变的相关因素 ,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 ,对 40 0例糖尿病病人皮肤病变不同年龄段、糖尿病类型及血糖值与皮肤病变及其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并作相关分析。结果皮肤病变与年龄、糖尿病类型、血糖值有极显著相关性 (... 为探讨糖尿病病人皮肤病变的相关因素 ,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 ,对 40 0例糖尿病病人皮肤病变不同年龄段、糖尿病类型及血糖值与皮肤病变及其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并作相关分析。结果皮肤病变与年龄、糖尿病类型、血糖值有极显著相关性 (P<0 .0 0 5 ) ,年龄越大 ,血糖值越高 ,皮肤病变发生率越高。制定对皮肤感染切实有效的护理方法 ,如控制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皮肤病变 综合预防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_3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陈树 王思琴 +6 位作者 杨百理 胥洪燕 刘灿辉 饶绍琴 刘士俊 史克俭 陈明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65-67,共3页
本文观察了216例老年人血清中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骨钙素(BGP),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骨碱性磷酸酶(BAKP),血钙(Ca),血磷(P)的水平,并且对其中患有老年骨质疏松症的79例患者进行了... 本文观察了216例老年人血清中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骨钙素(BGP),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骨碱性磷酸酶(BAKP),血钙(Ca),血磷(P)的水平,并且对其中患有老年骨质疏松症的79例患者进行了维生素D360万单位,每月一次肌肉注射连续三月。在此基础上加用钙剂每日1~2克的治疗,发现经治疗后患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痛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转。血中甲状旁腺素,降钙素,血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向有利于老年人的骨代谢方面转化。提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具有调节骨代谢作用的维生素D3治疗,可以减轻或消除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痛症状和改善与骨代谢有关的激素和酶的水平。在初治患者,采用每月60万单位连续用药三月的剂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患者 老年骨质疏松症 老年人 骨代谢 痛症 维生素D3 骨痛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降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血清BGP与TrACP测定的意义
20
作者 李蓬秋 张学军 +3 位作者 吴冀川 林敏 陈平 吕月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30-331,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血清骨钙素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BGP TRACP 骨代谢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