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冻型冷补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谭忆秋 周水文 +1 位作者 单丽岩 陈志国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4,共6页
为了应对云贵川等地山区凝冰灾害对路面造成的损伤,针对当前冷补沥青混合料抗冻性能较差的问题,采用2种沥青、2种稀释剂、2种添加剂配制冷补沥青,然后测试与冷补沥青混合料抗冻性能相关的性能指标,确定抗冻型冷补沥青混合料的配方... 为了应对云贵川等地山区凝冰灾害对路面造成的损伤,针对当前冷补沥青混合料抗冻性能较差的问题,采用2种沥青、2种稀释剂、2种添加剂配制冷补沥青,然后测试与冷补沥青混合料抗冻性能相关的性能指标,确定抗冻型冷补沥青混合料的配方.依据云贵川等地山区的气候特点,研究了-5~5℃冻融循环下冷补沥青混合料的抗冻性能.结果表明:以SBS改性沥青掺制的冷补沥青混合料初始马歇尔稳定度、黏聚性较以基质沥青掺制的冷补沥青混合料优异,即SBS改性沥青较适合作为冷补沥青的基体材料;随煤油掺量(质量分数)和添加剂外掺掺量(质量分数)的增加,冷补沥青的黏度显著下降,冷补沥青混合料初始马歇尔稳定度和黏聚性变差.推荐冷补沥青混合料的配方为:SBS改性沥青70%(质量分数)、煤油30%、添加剂外掺2%,集料级配采用AC一13中值.在此配比条件下,冷补沥青混合料抗冻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补沥青混合料 初始马歇尔稳定度 黏聚性 抗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合理规模综合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坚 李武 +1 位作者 赵翰林 吴改选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75,共5页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预测存在的问题,即不同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相差较大,操作性和解释性不强,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合理规模的概念,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合理规模的影响因素。在分析服务水平法、交通需求分析法和回归...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预测存在的问题,即不同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相差较大,操作性和解释性不强,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合理规模的概念,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合理规模的影响因素。在分析服务水平法、交通需求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的基础上,应用几何平均数改进标准化处理过程,计算各预测方法结果的信息熵,并根据熵的大小推导各方法权重系数,从而建立基于改进熵权系数的城市轨道交通合理规模综合计算模型。以重庆市为例,应用该模型得出2020年重庆市轨道交通合理规模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线网规模 信息熵 计算模型 服务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含水平软弱夹层斜坡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周飞 许强 +1 位作者 刘汉香 王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3-139,共7页
基于相似性理论,设计并完成了2个含不同厚度水平软弱夹层的岩质斜坡。试验模型高度、长度、宽度分别为1.80、1.65、1.50 m,坡角约60°,软弱夹层厚分别为3、15 cm。输入不同类型、激励方向、频率和振幅的地震波,利用大型振动台试验... 基于相似性理论,设计并完成了2个含不同厚度水平软弱夹层的岩质斜坡。试验模型高度、长度、宽度分别为1.80、1.65、1.50 m,坡角约60°,软弱夹层厚分别为3、15 cm。输入不同类型、激励方向、频率和振幅的地震波,利用大型振动台试验中传感器记录的数据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斜坡的加速度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斜坡动力加速度放大系数分布存在明显的坡内高程效应和坡面的非线性趋表效应。斜坡水平向坡面放大系数随斜坡高程增加呈波动性增大,薄夹层斜坡中、上部表现更为明显。竖直向坡面放大系数因软弱夹层厚度而异,薄夹层斜坡局部减小后增大,最大放大值出现在坡肩位置,而厚夹层斜坡最大放大值出现在软弱夹层底部。同等强度地震力激励下,坡内竖直向放大系数不及水平向,约为0.75倍。坡面上,水平和竖直向放大系数的相对大小与高程有关。软弱夹层以下,竖向放大系数大于水平向,夹层以上则相反。软弱夹层对斜坡动力响应的影响也因激励方向不同而有所区别,对水平向动力响应有一定的放大作用,而对竖直向动力响应则是吸收减弱。斜坡动力响应所选因素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斜坡高程、坡体位置、软弱夹层厚度、激励振幅、加载波形、激励方向,其中斜坡高程、坡体位置以及软弱夹层厚度对斜坡动力响应具有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放大系数 动力响应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层斜坡溃屈机制与早期识别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汤明高 马旭 +2 位作者 张婷婷 黄润秋 李九乾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2-450,共9页
本文采用物理机制模型、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相结合,分析研究了顺层斜坡滑移—弯曲变形机制,提出了顺层斜坡产生滑移—弯曲变形的地质和力学条件、临溃状态判别与早期识别标志。研究认为:岩层倾角>20°是滑移—弯曲变形产生的必... 本文采用物理机制模型、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相结合,分析研究了顺层斜坡滑移—弯曲变形机制,提出了顺层斜坡产生滑移—弯曲变形的地质和力学条件、临溃状态判别与早期识别标志。研究认为:岩层倾角>20°是滑移—弯曲变形产生的必要地质条件。斜坡前缘岩层弯曲隆起是临溃状态的早期判识标志。岩层倾角、单层厚度、临界坡长和溃屈深度之间相互制约和影响。岩层倾角越大,越易产生溃屈,且溃屈层数和深度越大;斜坡临界坡长与岩层倾角呈负幂函数变化规律;层间黏结作用产生的共弯效应影响弯曲岩层的整体抗弯刚度,从而制约溃屈深度并对斜坡最终溃屈状态起着决定性作用。该成果对于早期防范和识别地质灾害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顺层斜坡 溃屈机制 早期识别 底摩擦试验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诱发震后松散堆积滑坡的启动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汤明高 许强 +2 位作者 李九乾 罗剑 匡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8-134,140,共8页
通过不同降雨入渗形式和潜在滑动面倾角的滑坡模型试验,分析了强震后松散堆积体的降雨入渗过程及变形启动机理,研究认为:当降雨渗流至前缘孔隙水压力突增时滑坡启动,松散堆积体抗滑段土体的有效应力快速下降甚至局部液化是导致滑坡失稳... 通过不同降雨入渗形式和潜在滑动面倾角的滑坡模型试验,分析了强震后松散堆积体的降雨入渗过程及变形启动机理,研究认为:当降雨渗流至前缘孔隙水压力突增时滑坡启动,松散堆积体抗滑段土体的有效应力快速下降甚至局部液化是导致滑坡失稳的主要原因。滑坡启动时的临界孔隙水压力及临界位移量与主滑段滑面倾角呈负相关关系。滑坡中后部的变形具有渐变特征而前部的变形则具有明显的突发特征。最后在试验基础上分析建立了强震后松散堆积滑坡临界启动的地质-水文-力学机制模型,提出了识别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松散堆积滑坡 降雨 孔隙水压力 识别与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返包土工袋加筋土挡墙的地震响应分析及设计建议 被引量:15
6
作者 朱宏伟 姚令侃 +1 位作者 陈晓龙 项琴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9-326,共8页
为了研究土工袋加筋土挡墙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开展了大型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载的持续进行,挡墙模型的自振频率降低,阻尼比增加;PGA放大系数随输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墙高对PGA放大系数的影响反倒不大。... 为了研究土工袋加筋土挡墙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开展了大型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载的持续进行,挡墙模型的自振频率降低,阻尼比增加;PGA放大系数随输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墙高对PGA放大系数的影响反倒不大。土工袋加筋土挡墙的峰值动土压力呈现"中间小,两头大"的分布规律,且墙高越高,输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越大,峰值动土压力越大,而不同地震波形的频谱差异对土压力量值和分布的影响较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坡度对土工袋加筋土挡墙力学特性的影响,认为土工袋加筋土挡墙墙后侧向土压力和筋材的拉应力随着墙体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墙体坡度小于1∶0.75时,侧向土压力较小;当墙体坡度大于1∶0.75时,墙后土压力迅速增加,土压力的分布图式类似呈三角形分布。筋材的拉应力沿长度方向呈单峰型分布,各层筋材的拉应力随上覆填土厚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另外,土工袋加筋土挡墙的剪应变增量、活动区范围以及位移均随墙体坡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袋加筋土挡墙 抗震性能 墙体坡度 力学特性 设计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含反倾软弱夹层斜坡的动力变形破坏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峥 许强 +1 位作者 刘汉香 王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34-139,151,共7页
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地震作用下含反倾软弱夹层的斜坡的动力变形破坏特征和破坏过程。试验结果表明:1地震动作用下斜坡的变形和破坏特征与地震波类型、加载方向、振动强度有关,同时还与斜坡所含软弱夹层的厚度和坡体高程等因素有... 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地震作用下含反倾软弱夹层的斜坡的动力变形破坏特征和破坏过程。试验结果表明:1地震动作用下斜坡的变形和破坏特征与地震波类型、加载方向、振动强度有关,同时还与斜坡所含软弱夹层的厚度和坡体高程等因素有关。2含反倾软弱夹层的斜坡在地震动作用下为"震裂-散体崩落"型破坏,坡面裂缝起主要的控制作用,并且具有沿坡面裂缝呈带状散体崩落的特点。其变形破坏集中在坡体的中上部,这与坡面水平加速度在该部位被显著放大有关。3相比薄软弱夹层,厚软弱夹层在震动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消能、减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 振动台模型试验 软弱夹层 变形破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地震动力计算边界取值范围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袁松 王峥峥 周佳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6-172,共7页
经典弹性力学中圣维南原理采用解析的方法计算出隧道开挖的影响范围约3倍开挖宽度,这一结论被广泛应用于隧道静力数值计算中。在隧道地震动力时程计算中,计算边界的取值范围除了受到隧道结构的影响,还与边界条件、地震波的输入等其他因... 经典弹性力学中圣维南原理采用解析的方法计算出隧道开挖的影响范围约3倍开挖宽度,这一结论被广泛应用于隧道静力数值计算中。在隧道地震动力时程计算中,计算边界的取值范围除了受到隧道结构的影响,还与边界条件、地震波的输入等其他因素相关,目前学术界还没有较为一致的认识,更没有解析解能计算出动力边界的取值范围。该文利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对不同边界的隧道模型进行动力计算。结果表明:围岩应力值受边界取值范围影响小,围岩位移值受底边界取值范围影响大;并且地震动力计算边界取值大于8倍隧道开挖宽度时,围岩应力及位移受边界取值范围影响可以忽略。研究结论可供隧道动力分析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动力计算 边界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综合电阻率法勘察隐伏断层 被引量:5
9
作者 蒋全科 雷宛 +2 位作者 黄霄寒 慕阳 余凯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8-384,共7页
探讨隐伏断层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具体位置和形态,进而保障隧道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采用综合电阻率法探测拉林线某隧道开挖纵断面顶部的断层发育状况,通过对复杂地质条件下视电阻率异常的综合解释,结果表明"串珠状电阻率异常"... 探讨隐伏断层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具体位置和形态,进而保障隧道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采用综合电阻率法探测拉林线某隧道开挖纵断面顶部的断层发育状况,通过对复杂地质条件下视电阻率异常的综合解释,结果表明"串珠状电阻率异常"和"大小极距交点位移"真实地反映出隐伏断层所在的位置和形态,且通过钻探得到了验证。对隧道隐伏断层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应以综合电阻率法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断层 隧道 联合剖面法 视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部换乘效率测评模型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坚 钟异莹 +1 位作者 陈林 穆礼彬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7-582,共6页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部各换乘方向效率缺少定量比较分析的问题,从车站换乘效果、换乘客流量、换乘组织管理水平3个维度选取9个测评指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将换乘客流指标及换乘组织管理水平指标作为输入项,换乘效果指标为输出...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部各换乘方向效率缺少定量比较分析的问题,从车站换乘效果、换乘客流量、换乘组织管理水平3个维度选取9个测评指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将换乘客流指标及换乘组织管理水平指标作为输入项,换乘效果指标为输出项,从而构建车站内部各方向换乘效率非均一测评模型。通过引入Chames-Cooper变换,推导便于实际操作的等价模型,运用各指标在有效前沿面上的投影计算得出优化目标值。以重庆市轨道交通牛角沱换乘站为例,通过实际调查获取测评指标数据,运用DEAP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和分析,得出牛角沱换乘站内部各换乘方向的换乘效率指数,其中第7个和第8个换乘方向的换乘效率指数最低,分别为0.854和0.857,为车站内部设施改进及客流组织管理提供定量化决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换乘站 数据包络分析 因素关联 换乘效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石路基层中对流过程与温度特性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钱进 俞祁浩 +1 位作者 谷伟 游艳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88,共6页
利用块石层调控路基地温是主动冷却路基的一种重要措施,块石层内部对流换热过程是冻土工程应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块石层中由低压或温差引起的空气流动的实际测定一直是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高精度微风速探测仪器,首次获得由温差... 利用块石层调控路基地温是主动冷却路基的一种重要措施,块石层内部对流换热过程是冻土工程应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块石层中由低压或温差引起的空气流动的实际测定一直是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高精度微风速探测仪器,首次获得由温差引起的块石层空气流动特征。研究发现:块石层中对流过程和温度变化过程相互影响,在加速区和稳定区实现快速降温之后呈现缓慢降温过程;块石层内温差大于空气对流的启动温差时,自然对流速度和温差具有线性相关性;随着降温过程在相同温差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对流特性;块石层上表面温度波动对内部温度波动的影响随深度而减弱,温度延迟性与深度呈线性相关性,块石层不同层位温度变化的非对称性由不同的传热方式和传热效率导致;在热传导期块石层存在热传导影响范围,为保证降温效果块石层厚度需大于热传导范围。研究成果为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提供直接的有力支持以及对该种措施降温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改进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石层 对流过程 温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桥塔柱截面尺寸优化设计 被引量:7
12
作者 崔圣爱 祝兵 黄志堂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48,共4页
在现有斜拉桥计算理论和结构优化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考虑斜拉桥设计中应注意的多方面因素,确定了斜拉桥塔柱截面尺寸优化设计的设计变量、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建立了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算例分析。算例结果表明,利用建立的优... 在现有斜拉桥计算理论和结构优化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考虑斜拉桥设计中应注意的多方面因素,确定了斜拉桥塔柱截面尺寸优化设计的设计变量、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建立了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算例分析。算例结果表明,利用建立的优化模型结合有限元方法对斜拉桥部分构件进行数学优化是可以实现的,其结果也能满足一定的工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桥塔 优化设计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高海拔山区道路边坡近自然生态复原设计 被引量:6
13
作者 康宁 张开国 +2 位作者 陈大平 蹇依 李树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34,共5页
西南高海拔地带是中国乃至亚洲西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针对当前高海拔山区因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的不良生态安全状况,总结了适合高寒、极旱、强日照状态下的生态复原理论与方法,即以土壤种子库理论和潜生植被理论为基础进行生态复原,缩短恢... 西南高海拔地带是中国乃至亚洲西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针对当前高海拔山区因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的不良生态安全状况,总结了适合高寒、极旱、强日照状态下的生态复原理论与方法,即以土壤种子库理论和潜生植被理论为基础进行生态复原,缩短恢复后达到稳定地带性植物群落的时间。对于人工景观要素的处理手法,提倡遵循乡土性和文化性原则,使原生态的西南高海拔山区文化特征也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最后,对于已经完成的生态复建对象地,建议部署地段物种的动态监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高海拔山区 道路边坡 生态复原 绿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总体设计的地质选线思路、原则与方法 被引量:25
14
作者 刘四昌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7-424,共8页
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公路选线设计对个人经验依赖较大,虽然随着工程实践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进步,设计理念也从选线地质逐步深化到地质选线,但仍未完全形成系统的方法论。本文通过对部分路线设计案例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归纳和总... 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公路选线设计对个人经验依赖较大,虽然随着工程实践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进步,设计理念也从选线地质逐步深化到地质选线,但仍未完全形成系统的方法论。本文通过对部分路线设计案例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归纳和总结,并结合多年路线设计的经验,提炼出"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相协调、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控制因素的系统综合分析、最差的地质条件控制路线方案(‘木桶’原理)、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否决路线方案、综合选线与整体最优"等公路工程地质选线基本原则,总结出按"以服务功能草定路线走向→宏观识别、碎部研判,优选路线走廊→走廊带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评估→根据地形条件初拟路线方案→结合工程地质修订确定推荐线位→推荐线位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推荐线位的比选和修订"程序进行地质选线工作的一般程序和定性研究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选线 工程地质问题 原则 程序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一种新型架空直立式码头结构设计 被引量:6
15
作者 戴俊 王多银 +1 位作者 左旋峰 何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4-47,共4页
针对大型内河码头建设面临的复杂水文和地质条件,基于结构受力最优原理和工程造价最省的思路,提出了"空间三角形框架墩+水平剪刀撑"新型大跨度内河架空直立式码头结构。采用单位力法对这种码头结构型式可能出现的荷载工况进... 针对大型内河码头建设面临的复杂水文和地质条件,基于结构受力最优原理和工程造价最省的思路,提出了"空间三角形框架墩+水平剪刀撑"新型大跨度内河架空直立式码头结构。采用单位力法对这种码头结构型式可能出现的荷载工况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并采用MATLAB软件编程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控制各构件内力的最不利作用效应组合及对应的内力值,分析了该码头结构的构造特点和稳定性。将该码头结构型式与现有内河码头结构型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型结构的构造简洁、受力合理、水下工程量小、经济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 三角形框架墩 水平剪刀撑 架空直立式码头 内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大通河流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喇承芳 仇杰 +1 位作者 刘晓帆 曹春晖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12,共4页
通过构建基于混合产流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将大通河流域内气象、水文站点观测数据与遥感数据结合起来,研究了大气、陆面、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机理,确定了模型参数,并对大通河享堂水文站日均流量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 通过构建基于混合产流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将大通河流域内气象、水文站点观测数据与遥感数据结合起来,研究了大气、陆面、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机理,确定了模型参数,并对大通河享堂水文站日均流量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在水文、气象站点稀少,土壤及水文地质数据缺乏的条件下较好地模拟大尺度资料稀缺地区的水文过程,能较合理地揭示研究区的产汇流规律;模拟流量与实测流量高度相关,平均相对误差为-1.99%、确定性系数为0.75,模拟结果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产流 分布式水文模型 享堂水文站 大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叙渝河段卵石沙波运动判别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川 李文杰 +3 位作者 张有林 陈玉丹 付旭辉 胡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12-16,共5页
以前对于沙波运动的研究往往是针对河流中下游及河口海岸的细沙,而长江上游叙渝河段的卵石粒径通常大于50 mm,这种粒径的卵石是否会出现沙波运动还不清楚。对长江上游叙渝河段典型卵石滩险的现场踏勘资料及实测地形资料开展了分析,并基... 以前对于沙波运动的研究往往是针对河流中下游及河口海岸的细沙,而长江上游叙渝河段的卵石粒径通常大于50 mm,这种粒径的卵石是否会出现沙波运动还不清楚。对长江上游叙渝河段典型卵石滩险的现场踏勘资料及实测地形资料开展了分析,并基于以往水槽试验所得的卵石沙波临界条件公式进行了计算判别。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叙渝河段的卵石存在着沙波运动,其运动速度约为每年1 000 m的量级。因此,建议在长江上游航道治理中对卵石的沙波运动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石沙波运动 水沙运动 叙渝河段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道217、216线理塘至稻城亚丁段改建公路的旅游景观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川 陈建华 《绿色科技》 2012年第3期65-68,共4页
以省道217、216线理塘至稻城亚丁改建公路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当地的地形地貌、民风民情,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公路沿线的景观设计中确立了"美化、彩化、文化、神化"的设计新思维,同时改进了该路段的景观现状,为其他公路景... 以省道217、216线理塘至稻城亚丁改建公路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当地的地形地貌、民风民情,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公路沿线的景观设计中确立了"美化、彩化、文化、神化"的设计新思维,同时改进了该路段的景观现状,为其他公路景观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特色 自然景色 理亚路 景观 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昆铁路钢管格栅膨胀土挡墙边坡加固机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苏丕辉 陈仕阔 +3 位作者 赵晓彦 姬译名 田野 梁瑶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8-666,共9页
膨胀土边坡加固一直是铁路(公路)建设中的难题,常规刚性结构严格约束膨胀土变形,易使结构受力过大而破坏,柔性结构易使坡体变形过大而失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本文提出钢管格栅膨胀土挡墙,合理协调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达到加固膨胀土... 膨胀土边坡加固一直是铁路(公路)建设中的难题,常规刚性结构严格约束膨胀土变形,易使结构受力过大而破坏,柔性结构易使坡体变形过大而失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本文提出钢管格栅膨胀土挡墙,合理协调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达到加固膨胀土边坡的目的:膨胀土做挡墙本体填料、土工格栅增强墙体整体性、纵向贯穿钢管提高墙体刚度。采用大比例尺相似模型试验,在模拟降雨条件下,对比该新型结构与常规结构的加固效果,通过监测挡墙水平位移、墙背土压力、钢管变形,研究钢管格栅膨胀土挡墙加固边坡机理。结果表明:钢管格栅挡墙与常规格栅挡墙相比,变形显著降低且更趋协调,承载能力明显提高,纵向贯穿墙体且深入地基的钢管有效改善了墙体的受力。研究成果可为膨胀土边坡加固结构选型及其构造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边坡 钢管格栅膨胀土挡墙 加固机理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区复建公路滑坡体稳定性评价及处理方案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岩 胡庆忠 +1 位作者 贾永 张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0-62,共3页
猴子岩库区复建公路部分明线路基边坡出现三级拉裂缝,影响路基稳定。为查明滑坡的形成机制、滑坡规模,为治理滑坡提供资料,在前期地质勘察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地质勘探,查明了滑坡体覆盖层厚度及滑移面形态,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评... 猴子岩库区复建公路部分明线路基边坡出现三级拉裂缝,影响路基稳定。为查明滑坡的形成机制、滑坡规模,为治理滑坡提供资料,在前期地质勘察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地质勘探,查明了滑坡体覆盖层厚度及滑移面形态,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天然条件下,滑坡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局部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需进行治理。经研究,提出了采用框架+锚索(锚杆)加固的优化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建公路 滑坡体 稳定性 加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