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对锚栓受拉行为影响研究
- 1
-
-
作者
张岳峰
陈昭
刘佳俊
王菁
刘兵
李福海
-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材料研究所
四川省交通土建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慧鱼(太仓)建筑锚栓有限公司
-
出处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48,共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1YFB260090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2682022CX004)。
-
文摘
鉴于国内外以高性能混凝土(HPSFRC)为基材的锚栓等连接件锚固行为的研究还较匮乏。对安装于HPSFRC中的后锚固膨胀锚栓进行了拉拔试验,以研究锚栓受拉行为。将纤维掺量(0.5%和1.0%)和锚固深度(25 mm、35 mm和45 mm)作为试验变量。分析了不同试验因素和水平下锚栓的拉拔荷载位移行为,以及已有锚栓抗拉承载力预测模型(CCD和Toth模型)对HPSFRC中锚栓受拉试验承载力预测的准确性。研究发现:加入钢纤维的混凝土中锚栓的拉拔破坏模式、破坏裂缝形态、极限拉拔承载力和锚固性能都与其在普通混凝土中显著不同。随纤维掺量增多,主导破坏模式由锥体破坏向穿出破坏转变,且拉拔承载力增大、锚固刚度减小、锚固延性增大。锥体破坏模式下混凝土的开裂呈现多裂缝形态,显微镜视角下纤维多横跨裂缝两侧形成“桥接”。增大锚固深度,同样会导致更高的拉拔承载力且锚固刚度减小。HPSFRC中发生相应破坏模式的锚固深度/锚栓直径(H_(ef)/D)阈值远小于普通混凝土中的阈值。基材为HPSFRC,CCD模型会显著低估锚栓拉拔承载力,Toth模型的锚栓承载力预测值则较准确。
-
关键词
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
后锚固膨胀锚栓
拉拔试验
抗拉承载力
预测模型
-
Keywords
high-performance steel fiber concrete(HPSFRC)
expansion anchor
pull-out test
pull-out bearing capacity
prediction model
-
分类号
TU528.572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
-
题名辅助胶凝材料对高浆骨比砂浆流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陈昭
蔡畅
李福海
刘耕园
余弦
郭中德
-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材料研究所
四川省交通土建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能投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出处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0-156,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1YFB2600900)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NSFSC0025)
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重点项目(GF2022ZD006)。
-
文摘
通过研究粉煤灰漂珠、硅灰、纳米二氧化硅及传统粉煤灰对高浆骨比砂浆的流变性能及力学性能影响。研究表明:(1)砂浆28d抗压抗折强度,随硅灰单掺掺量提高(至7.5%)而提高,继续增加至10%,强度不增反降;浆体流动性、屈服应力及低转速黏度则随掺量提高逐渐降低;高转速黏度随掺量先少量降低,掺量达到10%,黏度急速上升。(2)单掺漂珠(5%~25%),砂浆28d强度显著提高,但随掺量提高强度逐渐降低;屈服应力与高转速黏度随掺量提高而提高;流动度与低转速黏度也显著提高,但随掺量增加而降低。单掺粉煤灰对浆体强度提高程度有限,流动度则随掺量提高而提高。(3)复掺硅灰(5%)与漂珠(5%~25%),强度提高不明显,且随漂珠掺量提高而降低,屈服应力随掺量提高而提高,黏度先提高后降低。(4)外掺纳米二氧化硅(0.5%~2.5%)显著提高浆体黏度与屈服应力,并降低流动度,当掺量超过1.5%强度有所降低。因此,对高浆骨比砂浆,硅灰及漂珠掺量均宜控制在小掺量(5%),以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与流变性能。纳米二氧化硅可根据需求用以调控浆体流变性能,但需注意其对强度的影响。
-
关键词
砂浆
高浆骨比
流变性能
力学性能
粉煤灰漂珠
纳米二氧化硅
-
Keywords
mortar
high paste/aggregate ratio
rheological properti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fly ash cenoshpere
nano silica
-
分类号
TU528.062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