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四川省豆类作物生产科研现状与优势区域布局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明荣
吴海英
邓丽
陈亚萍
-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
四川省种子站
四川省乐山市农牧科研所
-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08年第2期14-15,共2页
-
文摘
一、四川豆类作物生产现状
四川豆类作物种类较多,其种植面积较大的有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红小豆等。据四川省农业统计年鉴资料:2004年全省大豆播种面积为302万亩,平均亩产162kg,总产大豆49万t:2004年全省蚕豆播种面积为200.1万亩,平均亩产158kg,总产蚕豆31.6万t;2004年全省播种豌豆面积为171.1万亩,平均亩产148kg,总产豌豆25.43万t;
-
关键词
豆类作物
四川
区域布局
科研现状
作物生产
优势
播种面积
种植面积
-
分类号
S52
[农业科学—作物学]
F326.1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四川省豆类作物生产科研现状与优势区域布局
- 2
-
-
作者
张明荣
吴海英
邓丽
陈亚萍
-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
四川省种子站
四川省乐山市农牧科研所
-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07年第3期10-11,共2页
-
文摘
一、四川豆类作物生产现状
四川豆类作物种类较多,种植面积较大的有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红小豆等。
-
关键词
豆类作物
四川省
区域布局
科研现状
作物生产
优势
生产现状
作物种类
-
分类号
S5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四川盆地小麦育种目标初步设计
- 3
-
-
作者
鲁大林
-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农牧科研所
-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0-42,共3页
-
文摘
1 四川盆地的自然生态条件、栽培耕作制度及品种演变情况从气候条件来看,四川盆地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暖和,一月份平均温度3~10℃,绝对最低气温-8~-2℃,小麦无明显停止生长阶段,幼穗分化期长,容易形成多花多实。小麦生育期日照仅300~500小时左右,雨量在300~500mm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的较高水平。四川盆地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二熟和一年三熟。
-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四川
-
分类号
S512.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南方稻后增种早熟秋大豆的技术及经济开发的探讨
- 4
-
-
作者
沈克琴
顾和平
陈桂蓉
李曼青
范海若
孙水金
-
机构
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
四川省乐山市农牧科研所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
-
出处
《大豆通报》
1993年第2期17-19,共3页
-
文摘
我国南方的西南、中南、华东诸省的广大农业区域中,传统种植的麦(油)稻水旱一年二熟制的方式目前仍很普遍,约有2000万亩左右。其中以西南的四川、贵州等省更为集中,约占1000余万亩。这种熟制的缺点,稻后有效季节浪费很大,空(闲)茬时间长达80天左右。该区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农业生产水平较高,为了充分利用光、温、水、土等资源的优势条件,在原有种植结构的基础上,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已选育出高产、早熟适宜稻后增种的秋大豆品种,有利于增加复种指数,建立新的以粮豆等作物为主的三熟制,使其轮作良性循环,促进年亩总产持续稳定的提高。
-
关键词
大豆
栽培
秋季
-
分类号
S565.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稻田蘑菇高产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 5
-
-
作者
叶学文
-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农牧科研所
-
出处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18,共2页
-
文摘
影响蘑菇产量的因素很多 ,我们经过几年的实践 ,利用晚秋的温光资源在稻田种植蘑菇获高产。现将六个关键技术进行阐述。
-
关键词
蘑菇
高产栽培
稻田种菇
堆料
-
分类号
S646.11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小麦植株性状对穗层相对湿度的影响
被引量:5
- 6
-
-
作者
鲁大林
-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农牧科研所
-
出处
《麦类作物》
CSCD
1997年第4期54-55,共2页
-
文摘
本试验对15个小麦品种(系)的穗层相对湿度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其与植株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穗层相对湿度主要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同时因品种不同也有显著的差异,而影响穗层相对湿度的主要性状是穗颈节长度和植株高度。通过育种选择穗颈节长、株高适当的品种。
-
关键词
小麦
穗层相对湿度
植株性状
-
分类号
S512.1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