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新液治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胡婷婷 彭成 +3 位作者 彭尧 邓青秀 谢晓芳 饶朝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04-2508,I0009-I0011,共8页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分别建立束水应激法致急性胃溃疡大鼠模型和乙酸灼烧法致慢性胃溃疡大鼠模型;将健康SD大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康复新液高、中、低剂量组,空...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分别建立束水应激法致急性胃溃疡大鼠模型和乙酸灼烧法致慢性胃溃疡大鼠模型;将健康SD大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康复新液高、中、低剂量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纯水,康复新液各剂量组分别按20、10、5mg·kg^(-1)·d^(-1)灌胃康复新液原药;束水应激法试验中阳性对照组灌胃硫糖铝0.5 g·kg^(-1)·d^(-1),乙酸烧灼法试验中阳性对照组灌胃奥美拉唑2.09 mg·kg^(-1)·d^(-1);分别给药7 d和14 d。给药结束后,对束水应激法建模大鼠测定各组大鼠胃溃疡指数和胃黏膜形态学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中5-羟色胺(5-HT)、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对乙酸烧灼法建模大鼠检测胃组织形态学,试剂盒测定血清中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水平,胃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前列腺素E_2(PGE_2)的表达。结果:两种胃溃疡模型大鼠的胃黏膜均可见大面积溃疡点,病理检测显示胃黏膜缺损的溃疡样变化,提示模型成功。在急性胃溃疡试验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康复新液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5-HT、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GAS、MTL含量具有一定的升高趋势。在慢性胃溃疡试验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康复新液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NO、T-SOD含量呈升高趋势,胃组织中VEGF、PGE_2含量均升高。结论:康复新液对急性和慢性胃溃疡大鼠均可改善胃黏膜损伤,作用机制与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胃黏膜血流量和抗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胃溃疡 胃黏膜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尔康柴胡不同药用部位解热、保肝作用与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闫婕 卫莹芳 +2 位作者 龙飞 林波 康敏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8期1368-1373,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为川产"竹叶柴胡"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为科学评价柴胡属其它植物药用价值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研究采用酵母致热法引起实验动物发热,测定大鼠直肠温度。采用四氯化碳(CCl4)法... 目的:本研究旨在为川产"竹叶柴胡"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为科学评价柴胡属其它植物药用价值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研究采用酵母致热法引起实验动物发热,测定大鼠直肠温度。采用四氯化碳(CCl4)法制备肝损伤模型。采用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丙二醛(MDA)含量和肝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含量,结合HE染色病理组织切片镜检及评分分析,对马尔康柴胡地上部分和根部进行解热保肝药理作用的研究。采用最大给药量试验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解热试验中,与模型组比较,地上部分高、低剂量及地下部分高剂量组造模后2 h肛温明显降低,地上部分高剂量组在造模后4 h出现肛温降低。保肝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马尔康柴胡根及地上部分水提液可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GOT、GPT、MDA水平,提高肝组织GSH水平;结合病理学观察,给药后第2天肝损伤明显,至给药后第6天和第14天,肝损伤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最大剂量给药时呈现一定程度可逆性肝脏急性毒性。结论:马尔康柴胡根部和地上入药部分具有与柴胡一致的解热、保肝作用,具有药用价值;其"量-效-毒"关系还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康柴胡 竹叶柴胡 解热 保肝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乳化释药系统与液固压缩技术联用于黄芩苷制剂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维 李小芳 +3 位作者 李培培 向志芸 李平 刘海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4-308,共5页
目的联合运用自乳化释药系统和液固压缩技术增加黄芩苷的溶出度,优选最佳处方。方法以自乳化释药系统(吐温-80—PEG-400—油酸乙酯)为液体赋形剂,微晶纤维素PH-101为载体材料,微粉硅胶200为涂层材料,考察黄芩苷与赋形剂之比和载体材料... 目的联合运用自乳化释药系统和液固压缩技术增加黄芩苷的溶出度,优选最佳处方。方法以自乳化释药系统(吐温-80—PEG-400—油酸乙酯)为液体赋形剂,微晶纤维素PH-101为载体材料,微粉硅胶200为涂层材料,考察黄芩苷与赋形剂之比和载体材料与涂层材料的质量比(R值),筛选出最佳处方,比较与原料药、市售片的溶出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考察药物的晶型转化。结果黄芩苷与赋形剂之比为25%,R值为15时,在6.4 min内即可使溶出度达到50%。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液固压缩片中主药的特征峰消失。结论自乳化释药系统和液固压缩技术联用可使黄芩苷以无定形或分子状态溶出,且释药快速,并使药物以无定形或分子状态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乳化释药系统 液固压缩技术 黄芩苷 溶出度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息香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文静 王建 +3 位作者 陈念 罗世兰 谢倩 马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83-1687,共5页
目的探讨安息香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p MCAO)大鼠模型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溶剂组、尼莫地平组、安息香组。通过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p MCAO)大鼠模型,参照Lo... 目的探讨安息香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p MCAO)大鼠模型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溶剂组、尼莫地平组、安息香组。通过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p MCAO)大鼠模型,参照Longa评分法对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分,计算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及脑水肿率,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和TNF-α含量。结果与溶剂组相比,安息香有降低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安息香能明显地降低模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脑水肿率及脑梗死率(P<0.01);升高模型大鼠血清中VEGF的含量(P<0.01),降低TNF-α的含量(P<0.05)。结论安息香降低p MCAO大鼠脑含水量和脑水肿率,减小脑梗死范围发挥脑保护作用,可能是其呈现开窍醒神效应的生物学基础,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含量和下调TNF-α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息香 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 神经功能评分 脑含水量 脑梗死率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徐锋 王德健 曾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2-541,共10页
桂枝挥发油为临床常用中药桂枝的主要活性部位群。目前从桂枝挥发油中已鉴定出化合物200多个,主要是烯烃、醇类、醛类、酯类、酮类和酸类化合物等成分,其中不乏药用价值较高的活性成分。本文对桂枝挥发油已鉴定的化学成分进行梳理、归纳... 桂枝挥发油为临床常用中药桂枝的主要活性部位群。目前从桂枝挥发油中已鉴定出化合物200多个,主要是烯烃、醇类、醛类、酯类、酮类和酸类化合物等成分,其中不乏药用价值较高的活性成分。本文对桂枝挥发油已鉴定的化学成分进行梳理、归纳,以期为桂枝挥发油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挥发油 桂皮醛 烯烃 醇类 醛类 酯类 酮类 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脑缺血后神经血管单元调控及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文静 王建 +2 位作者 罗世兰 彭婉 任奕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0-314,共5页
Wnt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中风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中可能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舒林酸、雌二醇等化药,红景天等含苷类成分的中... Wnt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中风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中可能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舒林酸、雌二醇等化药,红景天等含苷类成分的中药,姜黄等含挥发油的中药以及丹龙醒脑方等复方可通过调控该通路发挥神经血管保护作用。该文拟对近年来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中风后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中的调节作用等相关研究进展以及目前通过调控该信号通路发挥神经血管保护作用的化学药及中药予以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中风的药物改善机制提供方法学基础,同时为研究降低中风后遗症致残率新药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缺血性脑中风 神经血管单元 化学药 中药及复方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榆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丽娜 冯丹 +3 位作者 胡瀚文 吴雪彤 郭大乐 邓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98-1303,共6页
目的研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的化学成分。方法地榆70%乙醇提取物20%乙醇部位采用大孔树脂、Toyopearl HW-40、反相硅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 目的研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的化学成分。方法地榆70%乙醇提取物20%乙醇部位采用大孔树脂、Toyopearl HW-40、反相硅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allyl-2-hydroxyphenyl-1-O-apiosyl-(1-6)-β-D-glucopyranosid(1)、2,3-digalloyl-O-methylglucose(2)、methyl benzoate-4-β-D-glucopyranoside(3)、1-popanone,1-[4-[2-O-(6-deoxy-α-L-mannopyranosyl)-β-D-galactopyranosyl]oxy]-2-hydroxyphenyl]-3-(4-hydroxyphenyl)(4)、1,2,3,4-tetrahydro-6-hydroxy-4-(4-hydroxy-3-methoxyphenyl)-7-methoxy-3-methyl-2-naphthalenemethanol(5)、2R,3S,2″R,3,8″-binaringenin-7″-O-β-glucoside(6)、glucosyringic acid(7)、rosarin(8)、leeaoside(9)、(+)-isolariciresinol-9-O-β-D-glucopyranoside(10)、niga-ichigoside F_l(11)、ziyu-glycosideⅠ(12)、3β-[(α-L-arabinopyranosyl)oxy]-19α-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 8-β-D-glucopyranoside(13)。结论化合物1~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杜仲3个药用部位中8种成分 被引量:11
8
作者 肖芳 黄勤挽 +3 位作者 范润勇 谭茂兰 孙佳彬 高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82-1786,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板皮、枝皮及叶中8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 L/min;柱温30℃...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板皮、枝皮及叶中8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8 nm(桃叶珊瑚苷、槲皮素)、238 nm(京尼平苷酸、京尼平苷、京尼平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320 nm(绿原酸、咖啡酸)。结果桃叶珊瑚苷、槲皮素、京尼平苷酸、京尼平苷、京尼平、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绿原酸和咖啡酸分别在0.037 5~2.25、0.024 4~0.488、0.008 7~0.487 2、0.019 85~0.397、0.022 9~0.458、0.027 5~1.1、0.029 45~0.736、0.004 526~0.238 1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叶中黄酮和苯丙素含有量高于板皮,枝皮中木脂素含有量与板皮相当,而且这两个药用部位中环烯醚萜含有量都较高。结论在降血压和抗炎应用中,杜仲枝皮与叶可作为板皮的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药用部位 化学成分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的川贝母粉末掺杂鉴别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芳 郑义蕾 +3 位作者 王霄 刘红梅 方成鑫 郭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7-419,共3页
目的开展川贝母粉末饮片的掺杂鉴别研究。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IR)和扫描电镜法鉴别川贝母粉掺加淀粉和米粉。结果淀粉和米粉的红外光谱一维图谱与川贝母粉末饮片极其相似,二阶导数图谱显示川贝母粉掺加淀粉和米粉后有变化,淀粉... 目的开展川贝母粉末饮片的掺杂鉴别研究。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IR)和扫描电镜法鉴别川贝母粉掺加淀粉和米粉。结果淀粉和米粉的红外光谱一维图谱与川贝母粉末饮片极其相似,二阶导数图谱显示川贝母粉掺加淀粉和米粉后有变化,淀粉与米粉分别在1 489cm-1和669cm-1处有特征吸收峰;川贝母粉掺加淀粉和米粉的扫描电镜图谱与川贝母粉末有明显不同。结论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可以直观、有效地鉴别川贝母粉是否掺加淀粉和米粉,为川贝母粉末饮片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扫描电镜 川贝母 粉末饮片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挥发油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锋 王德健 +3 位作者 王凤 温桃群 桑文涛 曾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39-139,共1页
目的近年来对临床常用中药桂枝的研究发现,挥发油为桂枝的主要活性部位群,故桂枝挥发油的药理研究获得广泛关注.该文就桂枝挥发油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分析,主要包括抗炎、抗病毒、抗肿瘤和抗菌等方面,研究结果为桂枝的功效与... 目的近年来对临床常用中药桂枝的研究发现,挥发油为桂枝的主要活性部位群,故桂枝挥发油的药理研究获得广泛关注.该文就桂枝挥发油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分析,主要包括抗炎、抗病毒、抗肿瘤和抗菌等方面,研究结果为桂枝的功效与临床应用提供了药理学依据,亦为桂枝挥发油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挥发油 桂皮醛 抗炎 抗病毒 抗肿瘤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内生菌皮壳青霉菌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冯丹 秦玲玲 +5 位作者 郑东滨 赵鑫雅 曹雪凤 冉向 戴宇 邓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63-1867,共5页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内生菌皮壳青霉菌Penicillium crustosum的化学成分。方法冬虫夏草发酵物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内生菌皮壳青霉菌Penicillium crustosum的化学成分。方法冬虫夏草发酵物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乙酰基-2α,5-二羟基-2-(2-羟丙基)-3α,8-二甲基苯并二氢吡喃(1)、4-甲基-5,6-二氢吡喃酮(2)、3-甲基-4-喹唑啉酮(3)、4-甲氧基苯乙酸(4)、2,4-二甲氧基苯酚(5)、对羟基苯基乙酸甲酯(6)、对羟基苯甲醛(7)、2,5-二羟基-4-甲基苯乙酮(8)、2,4-二羟基-3-甲基苯乙酮(9)、3,4-二羟基苯乙酸甲酯(10)、环(脯氨酸-亮氨酸)(11)、3,4-二甲氧基苯乙醇(12)、3,4-二甲氧基-苯甲酸(13)。结论化合物1~7、9~13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内生菌 皮壳青霉菌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疣孢漆斑菌发酵液的化学成分及其农药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康敏 郭大乐 +5 位作者 胡佳 万波 周燕 丁立生 顾玉诚 邓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92-1899,1984,共9页
对一株羌活内生真菌—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的发酵液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等色谱手段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4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疣孢菌素B(1)... 对一株羌活内生真菌—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的发酵液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等色谱手段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4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疣孢菌素B(1)、8-乙酰基漆斑菌素H(2)、疣孢菌素M(3)、疣孢菌素J(4)、漆斑菌素D(5)、乙酰基疣孢菌素L(6)、异漆斑菌素E(7)、漆斑菌素E(8)、漆斑菌素H(9)、漆斑菌素A(10)、乙酰基漆斑菌素E(11)、Isotrichoverrin A(12)、Isotrichoverrin B(13)、疣孢菌素A(14)。其中化合物2、6、7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并对14个化合物进行农药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0 ppm对拟南芥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32 ppm对早熟禾有生长抑制作用,1000 ppm对绿棉铃虫的致死率大于70%,具有良好的除草和杀虫活性。这为进一步开发疣孢漆斑菌作为生物除草剂和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孢漆斑菌 化学成分 单端孢霉烯 除草活性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毒效整合分析的附子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芸霞 彭成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2579-2584,共6页
中药成分复杂,大多数中药药效的发挥需要在经胃肠道吸收进入到体内与靶点相互作用后发生。而中药的品种、炮制、剂量、配伍等因素均会影响到药物的体内过程。研究中药在体内动态变化过程对于其毒效研究至关重要。课题组将药动学应用于... 中药成分复杂,大多数中药药效的发挥需要在经胃肠道吸收进入到体内与靶点相互作用后发生。而中药的品种、炮制、剂量、配伍等因素均会影响到药物的体内过程。研究中药在体内动态变化过程对于其毒效研究至关重要。课题组将药动学应用于中药减毒增效研究中,并探索了中药药动学/药效学整合分析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药动学 药效学 毒效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溴酸樟柳碱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郑立 汤韵秋 +4 位作者 余凌媛 周忆梦 全云云 党珏 李芸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2448-2451,共4页
氢溴酸樟柳碱具有较强的中枢和外周抗胆碱活性,其安全性比同类药物高,对多种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价值,从而受到医药界广泛的重视。综合文献研究,从氢溴酸樟柳碱药效学、药动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其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氢溴酸樟柳碱 药效学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测定不同产地及不同部位昆明山海棠中6种活性成分含量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迎光 张渝渝 +1 位作者 翁代群 张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2-387,共6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昆明山海棠中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甲素、去甲泽拉木醛、雷酚内酯、雷公藤内酯甲6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及不同部位药材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Phenomenex Luna C_(18)色...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昆明山海棠中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甲素、去甲泽拉木醛、雷酚内酯、雷公藤内酯甲6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及不同部位药材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Phenomenex Luna C_(18)色谱柱(50×2.0 mm,3μm),以乙腈和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柱温30℃,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电离源(ESI),多反应检测模式(MRM)。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甲素、去甲泽拉木醛、雷酚内酯、雷公藤内酯甲分别在6.80~1360.00、5.90~1180.00、1.20~240.00、25.05~5010.00、1.45~290.00、1.65~330.00μg/L浓度范围内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9%~100.91%,RSD为1.46%~2.99%。应用该方法对来自不同产地及不同部位的36个昆明山海棠样品进行了测定,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昆明山海棠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 昆明山海棠 含量测定 不同产地 不同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 Barcoding的金银花及其易混品鉴别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图 何洋 阮培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5-781,共7页
采用不同序列对金银花及其易混品开展基于DNA条形码的鉴别研究。结果表明:14个样品中仅有4个个体为金银花,其余分属于大花忍冬复合类群,为山银花基原植物,多序列NJ树支持《Flora of China》中的大花忍冬复合类群划分,ITS、mat K、trn Lt... 采用不同序列对金银花及其易混品开展基于DNA条形码的鉴别研究。结果表明:14个样品中仅有4个个体为金银花,其余分属于大花忍冬复合类群,为山银花基原植物,多序列NJ树支持《Flora of China》中的大花忍冬复合类群划分,ITS、mat K、trn Ltrn F序列可鉴别金银花及其易混品,rpl32-trn L和rps16序列也有较好的DNA条形码应用前景,可作为金银花及其易混品分子鉴别的DNA条形码候选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金银花 易混品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新液与顺铂、伊立替康联用对大肠癌HCT116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和造血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邹俊波 熊永爱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5期854-862,共9页
目的:考察康复新液与顺铂、伊立替康等用人结肠癌细胞HCT116荷瘤小鼠的联合用药效果。方法:SPF级C57BL/6小鼠110只,分别腹水接种HCT116制备种鼠模型,6-7天后,分离肿瘤组织制备HCT116荷瘤小鼠模型9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康复新液组、顺铂... 目的:考察康复新液与顺铂、伊立替康等用人结肠癌细胞HCT116荷瘤小鼠的联合用药效果。方法:SPF级C57BL/6小鼠110只,分别腹水接种HCT116制备种鼠模型,6-7天后,分离肿瘤组织制备HCT116荷瘤小鼠模型9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康复新液组、顺铂组、康复新液联合顺铂组、伊立替康组、康复新液联合伊立替康组共6组,按实验方案给药16天,期间每3天测定一次动物体质量,16天后荷瘤小鼠摘眼球取血,测定血常规,处死后剥离肿瘤组织,测定肿瘤体积,计算小鼠FBW/IBW比值,分取骨髓,测定骨髓DNA含量,观察造血祖细胞集落,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细胞CD34+抗原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瘤重均显著减轻(P<0.05),康复新液及联合用药组动物PLT、RBC、HG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顺铂组、伊立替康组小鼠血常规各项水平和骨髓DNA含量、造血祖细胞集落数量以及骨髓细胞CD34+抗原表达率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与顺铂组、伊立替康组相比,与康复新液联合使用可明显抑制化疗药物导致的体质量下降(P<0.05),升高实验动物血常规水平(P<0.05,P<0.01),提升小鼠骨髓DNA含量、造血祖细胞集落数量以及骨髓细胞CD34+抗原表达率(P<0.05,P<0.01)。结论:康复新液具有明显抑制HCT116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且与顺铂、伊立替康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后二者引起的骨髓抑制作用,康复新液联合一线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结肠癌 顺铂 伊立替康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抗炎药效物质基础筛选研究 被引量:55
18
作者 全云云 袁岸 +2 位作者 龚小红 彭成 李芸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5-438,471,共5页
主要探索连翘几种成分的抗炎活性,并筛选其抗炎药效物质基础,为连翘抗炎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计算肿胀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对比... 主要探索连翘几种成分的抗炎活性,并筛选其抗炎药效物质基础,为连翘抗炎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计算肿胀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对比各组的肿胀度及TNF-α和IL-6的含量。连翘苷对小鼠耳肿胀度及TNF-α和IL-6的生成无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B均能有效抑制小鼠耳肿胀及TNF-α和IL-6的生成,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对所筛选的连翘4种成分,通过口服给药的方式,连翘抗炎药效物质有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和连翘酯苷B。通过口服给药,尚未发现连翘苷的抗炎活性,而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及连翘酯苷B显示较强的抗炎活性。同时推测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IL-6这两种炎症因子的生成和多成分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苷 连翘脂素 连翘酯苷A 连翘酯苷B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厚朴远志配伍醇提物对尿液代谢物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荣 谢倩 +6 位作者 王建 黄立华 唐进法 李伟霞 马骁 陈念 董泰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0-877,共8页
目的考察厚朴远志配伍对大鼠尿液代谢物的影响,探索其特征生物标志物并分析相关代谢通路,为关联探索厚朴缓解远志胃肠动力障碍的可能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厚朴3. 50 g·kg^(-1)组、远志1. 75 g·kg... 目的考察厚朴远志配伍对大鼠尿液代谢物的影响,探索其特征生物标志物并分析相关代谢通路,为关联探索厚朴缓解远志胃肠动力障碍的可能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厚朴3. 50 g·kg^(-1)组、远志1. 75 g·kg^(-1)组、配伍3. 5+1. 75 g·kg^(-1)组,连续灌胃3 d,收集大鼠末次给药24 h内的尿液,采用UPLC-Q-TOF-MS检测各组尿液的代谢物,借助Progenesis QI V2. 0、SIMCA-P14. 0、SPSS 20. 0、Metabo Analyst 3. 0等软件,分析各组尿液代谢标志物及其代谢通路。结果对照组与给药组的代谢物能够明显区分,并筛选出2-氨基苯甲酸、D-葡萄糖醛酸-6,3-内酯、3-甲氧基-4-羟基苯乙醛等16个特征代谢标志物,主要涉及酪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以及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生物合成等通路。结论厚朴可能通过调控酪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和维生素B_6代谢等代谢通路,缓解远志所致胃肠动力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远志 配伍 胃肠动力 尿液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榆皂苷类成分对环磷酰胺致小鼠骨髓抑制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代良敏 熊永爱 +2 位作者 杨桂燕 林影影 杨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52-859,共8页
为了观察地榆皂苷类成分对骨髓抑制的保护作用,本文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致小鼠骨髓抑制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骨髓抑制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集落刺激因子组、地榆皂苷Ⅰ5、2.5、0.5 mg/kg三个剂量组,地榆皂苷Ⅱ5、2.5、0.5 mg... 为了观察地榆皂苷类成分对骨髓抑制的保护作用,本文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致小鼠骨髓抑制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骨髓抑制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集落刺激因子组、地榆皂苷Ⅰ5、2.5、0.5 mg/kg三个剂量组,地榆皂苷Ⅱ5、2.5、0.5 mg/kg三个剂量组,地榆皂苷元5、2.5、0.5 mg/kg三个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7 d,每天一次,以外周血液白细胞数量、骨髓细胞DNA含量和CD34+的表达以及骨髓细胞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蛋白的表达为评价指标,研究地榆皂苷类成分对CTX所致骨髓抑制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地榆皂苷类成分可显著升高小鼠WBC(P<0.05);显著升高小鼠骨髓DNA含量(P<0.05);显著促进CD34+的表达(P<0.05);显著促进MGMT蛋白的表达(P<0.05)。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地榆皂苷类成分可显著拮抗CTX所致小鼠骨髓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皂苷类成分 环磷酰胺 骨髓抑制 保髓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