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与水平测度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标 孙琨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83,共11页
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抓手。依循马克思主义发展质量思想,工业高质量发展内在规定了高质量的要素投入、生产过程、产出供给与内部结构四个维度。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生成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映射了三点... 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抓手。依循马克思主义发展质量思想,工业高质量发展内在规定了高质量的要素投入、生产过程、产出供给与内部结构四个维度。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生成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映射了三点主要发现。第一,中国工业总体发展质量呈现稳步提升的轨迹,且新时代以来的工业发展质量改善明显。第二,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表现为:东部领先于工业发展质量依次递减的中部、东北、西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工业发展质量顺次降低。第三,省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分异,呈现“金字塔型”的梯次格局。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各3个省份,且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多倍于省份最多的第五梯队,第三梯队和第四梯队省份数量分别为5个和8个。因而,中国工业亟需重塑要素基础、优化生产环节、升级工业结构、协调工业空间布局,以助力工业发展质量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工业发展 高质量 区域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推动产业振兴经验浅析
2
作者 郑灿财 《中国农村科技》 2024年第2期68-69,共2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地处成都平原腹地,辖区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60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5164亩,是传统种粮大村。该村长期坚持种植粮食,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水稻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
关键词 永久基本农田 产业振兴 太和镇 全程机械化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永丰村 成都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文明倡议视域下的文化主体性及中国路径
3
作者 廖小明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0,共13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植根于中华文明观,批判性借鉴了世界文明交流史的诸多经验,是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智慧结晶。这一倡议的核心内容是“四个倡导”,内蕴着文化主体性原则和要求。第一个倡导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植根于中华文明观,批判性借鉴了世界文明交流史的诸多经验,是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智慧结晶。这一倡议的核心内容是“四个倡导”,内蕴着文化主体性原则和要求。第一个倡导的基础是尊重民族文化主体性,第二个倡导要求以尊重文化主体性为前提,第三个倡导突出了文化主体性要求,第四个倡导隐含以文化主体性为前提。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质的规定性,是构成文化独特性的内在根据。在全球文明视域下,要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支撑着中华文明不断产生广泛深刻影响。顺应新时代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的要求,中国坚守文化主体性的核心路径在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将主体性原则贯穿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革命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和坚持运用“两个结合”之中;扩展路径在于:在世界文明体系演变、多样文明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之中,体现文化发展的自主性,为世界多元文化平等发展和多样文明交流互鉴提供参考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文明倡议 文化主体性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现代化 文明交流互鉴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创新视域下“两个结合”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刚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本文认为,需要从“结合”的哲学意蕴来看待“两个结合”的理论创新方式,“第一个结合”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向度,“...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本文认为,需要从“结合”的哲学意蕴来看待“两个结合”的理论创新方式,“第一个结合”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向度,“第二个结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维度。通过历史和现实分析,“两个结合”在理论创新中展现的世界观,体现为立足现实、立根中国的实践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同时,在方法论上体现为“六个必须坚持”之间环环相扣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两个结合” 理论创新 世界观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人学向度——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 被引量:10
5
作者 董朝霞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58,共7页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通过人的劳动而实现全面自由发展,进而实现整个人类解放的过程。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也是人类不断反思人在其劳动过程中是异化了,还是实现了人的本质的复归和人类的解放的过程。以马克思在...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通过人的劳动而实现全面自由发展,进而实现整个人类解放的过程。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也是人类不断反思人在其劳动过程中是异化了,还是实现了人的本质的复归和人类的解放的过程。以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劳动异化理论的四个规定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致力于实现人与其劳动产品的同在、在劳动中彰显人的价值和尊严、实现人与人的类本质的同一以及人与外界关系的和谐,进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解放,而非人的劳动和人本身异化的新型现代化道路。从这个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兼有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真理性和道义性,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其他国家走向现代化并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智慧和方案。以马克思主义人学向度审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有利于从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更加明确未来怎样才能继续走向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人学 人类文明新形态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理论分析、事实依据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45
6
作者 李标 孙琨 孙根紧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76,共11页
数据要素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资源。依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分配理论,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是数据要素所有权的经济实现。数据要素融入社会再生产之后,在生产力促进机制、流通效率改善机制、消费扩容提质机制、分配结构优化机制... 数据要素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资源。依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分配理论,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是数据要素所有权的经济实现。数据要素融入社会再生产之后,在生产力促进机制、流通效率改善机制、消费扩容提质机制、分配结构优化机制的作用下,内生了财富增进效应。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的有机融合塑造了数字增长动能,推动了经济“数智化”转型,改善了宏观调控效率。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实践,应以清晰界定不同类型数据的权属范围为逻辑起点,从法理上避免违法违规使用或交易数据对其要素化、资源化的制约;建立健全由均衡价格参照机制、询价竞价机制与公允估价机制构成的数据要素价格生成机制,使数据要素市场交易定价更加科学;在以市场交易为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主要方式的基础上,培育鼓励“估价作股、数字租金、以数易数或以数易商(服)”等新形式参与收入分配,促进数据要素沿着资源化、资本化、资产化的价值链拓展收益;加强数据流通监管,加快涉及数据确权、隐私保护、数据寡头垄断等相关法律的立法、修法与释法工作,促进确保数据要素收益公平分配的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据要素 收入分配 财富创造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人民政协参与基层治理共同体构建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叶本乾 桂智鹏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81,126,共10页
基层治理共同体是基层治理主体通过合作参与方式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体。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要充分认识和把握人民政协与基层治理共同体构建的互嵌逻辑。... 基层治理共同体是基层治理主体通过合作参与方式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体。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要充分认识和把握人民政协与基层治理共同体构建的互嵌逻辑。通过拓展基层协商支点、培育主体协商能力、完善内化外联机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等路径发挥人民政协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独特作用,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要素有机融入基层治理共同体,形成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政协 基层治理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社会流动机制建构与共同富裕的实现 被引量:3
8
作者 薛一飞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57,共4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21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我们需要认识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如何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中,通过良性...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21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我们需要认识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如何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中,通过良性社会流动,逐渐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断缩小贫富差距,持续提高全社会的共同富裕程度,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迈向美好生活、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所必须回应的时代之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社会流动 中等收入群体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素 罗映光 余波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27,共4页
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科学发展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上,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阐述,论证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科学发展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上,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阐述,论证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一重大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社会信用立法的宏观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洪松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6-109,共4页
加快社会信用立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大数据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效平衡公权和私益的迫切需要。立法的核心内容是解决大数据时代社会信用信息的法律规制问题,包括明确... 加快社会信用立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大数据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效平衡公权和私益的迫切需要。立法的核心内容是解决大数据时代社会信用信息的法律规制问题,包括明确社会信用信息的范围、规范社会信用信息的归集、强化社会信用信息的应用和维护信息主体的信用权益。提升大数据时代社会信用立法的质量,要正确处理好统一立法和分散立法的关系、数据利用和数据保护的关系、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 大数据 立法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三个集中”的现实意义、深刻内涵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剑 郭丽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192,193,共9页
“三个集中”是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能够有效提升国有企业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力,以及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三个集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行业特征,其... “三个集中”是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能够有效提升国有企业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力,以及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三个集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行业特征,其根本目标是实现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三个集中”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加强顶层设计、凸显功能使命性改革要求,坚持分类指导、提升整体耦合效应,坚持动态协同、提升国有经济发展的健壮性和柔韧性,坚持协调发展、推动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互促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经济 国有企业 布局优化 结构调整 “三个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汇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动力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杜黎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5,共3页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由新技术,特别是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所滋生孕育,符合生产力绿色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汇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动力,需要绿色生产方式的拉动力、绿色生活方式...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由新技术,特别是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所滋生孕育,符合生产力绿色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汇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动力,需要绿色生产方式的拉动力、绿色生活方式的牵动力、绿色治理的推动力,三者同向发力,集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供给端和需求端的绿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绿色生产力 绿色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下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意涵探赜 被引量:10
13
作者 廖小明 杨懿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9,161,162,共18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关系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提供了观察新质生产力生态意蕴的根本视域。在此视域下,逻辑理路上,生态是新质生产力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贯穿“三新一高”的重要线索;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关系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提供了观察新质生产力生态意蕴的根本视域。在此视域下,逻辑理路上,生态是新质生产力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贯穿“三新一高”的重要线索;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的生态思想提供了理解新质生产力生态意涵的理论视域;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构成其实践基础。从理论机理看,绿色、先进成为新质生产力生态意涵的核心表达,为此需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从实践进路看,在高质量发展目标引领下,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内在一致性,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求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夯实生态本底;培育生态文化促进生态公民培育,筑牢人才根基;理解把握好“三对关系”,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生产关系 新质生产力 生态意涵 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陕苏区的医疗卫生工作及其运行实态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宗灵 郑祥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47,共9页
川陕苏区建立后,苏区军民面临着战争创伤和疫病连年肆虐的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力量是以工农群众为主体,少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再加之川北乡村贫困落后,本就缺乏现代医学的根基,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医疗用品极为缺乏,红军伤病员的... 川陕苏区建立后,苏区军民面临着战争创伤和疫病连年肆虐的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力量是以工农群众为主体,少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再加之川北乡村贫困落后,本就缺乏现代医学的根基,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医疗用品极为缺乏,红军伤病员的处境亦十分艰难。面对困境和挑战,川陕苏区共产党人通过创建医疗卫生机构,挖掘当地中医药资源,培养速成医护人员,筹措、自制药品和医疗器械,建立伤员转运抢救体系,加强精神抚慰和物质优抚等举措,有效改善了苏区的医疗条件和伤病员的现实处境。其间,苏区的医疗卫生工作作为共产主义革命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也呈现了阶级意识、思想改造、物质优待、权势转移、革命理念等多个层面的要素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医疗资源 伤病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部署和高质量落实--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黎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9-21,共3页
高水平改革部署和高质量改革落实相互促进、同频共振。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的重要讲话,是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推... 高水平改革部署和高质量改革落实相互促进、同频共振。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的重要讲话,是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推动改革行稳致远的重要抓手,为高水平改革部署和高质量改革落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一体推进高水平改革部署和高质量改革落实,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打造改革提质增效责任共同体,遵循规律部署改革,依照规矩落实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改革部署 改革落实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党员干部的纪律定力
16
作者 刘宗灵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27,共3页
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严查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坚持不懈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极大增强了全党的纪律和规矩意识。为... 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严查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坚持不懈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极大增强了全党的纪律和规矩意识。为深入学习贯彻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应通过深入学习,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纪学习教育 党员干部 纪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质量项目助力打造高水平“天府粮仓”——对畜牧业补短板财政资金项目立项的探讨
17
作者 郑灿财 韩秀丽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11期1-3,共3页
四川是农业大省、畜牧业大省,自古有着“粮猪安天下”的美誉。畜牧业是“天府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支农资金是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有力支撑,项目立项是以项目化方式用好用活财政支农资金的首要之举。当前,项目立项工... 四川是农业大省、畜牧业大省,自古有着“粮猪安天下”的美誉。畜牧业是“天府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支农资金是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有力支撑,项目立项是以项目化方式用好用活财政支农资金的首要之举。当前,项目立项工作中还存在着项目谋划不充分、储备流程不清楚、申报材料不完整、评审程序不规范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以畜牧业补短板财政资金项目立项为例,通过分析项目立项过程中的谋划、审核、评审等环节要点,为各地各单位更好地开展项目立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立项 畜牧业大省 产业转型升级 评审程序 财政资金 补短板 农业大省 粮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思维视角下基层新特征和治理新路径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4-139,共6页
区块链不仅是一种技术,更代表一种理念,被称作“互联网思维升级版”的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共识、智能合约、众治共赢、可追溯性等思维方式,契合了当前基层的新特征,可以助推基层结构由单一行政化向多元扁平化转变,基层空间由物理中心... 区块链不仅是一种技术,更代表一种理念,被称作“互联网思维升级版”的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共识、智能合约、众治共赢、可追溯性等思维方式,契合了当前基层的新特征,可以助推基层结构由单一行政化向多元扁平化转变,基层空间由物理中心向虚拟现实双重中心转变,基层生活由静止封闭向流动开放转变。区块链思维可以助力创新基层治理新路径,去中心化思维促使基层从单一行政管理向多元协商治理转变,共识思维引导基层各主体达成治理共同体,智能合约思维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众治共赢思维构建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可追溯思维再造基层治理监督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思维 去中心化 共识 智能合约 众治共赢 可追溯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干部偏见的本质特征
19
作者 王洪树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15-17,共3页
领导干部的偏见是治国理政的天敌,伤害了领导干部的政治威望,严重削弱了公共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使干群关系恶化,政治生态污浊,甚至削弱党和政府的群众根基。因此,为了克服领导干部偏见,对领导干部偏见的本质、类型、表现等展开多维... 领导干部的偏见是治国理政的天敌,伤害了领导干部的政治威望,严重削弱了公共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使干群关系恶化,政治生态污浊,甚至削弱党和政府的群众根基。因此,为了克服领导干部偏见,对领导干部偏见的本质、类型、表现等展开多维、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具体而言,领导干部偏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历史性、封闭性,预设性、片面性,排他性、消极性,隐蔽性、迷惑性,顽固性、蔓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偏见 本质特征 外在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