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创中医药“基础-临床-产业”多向性转化新模式——四川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转化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所 赵军宁研究员团队介绍 被引量:2
1
作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I0001-I0011,共11页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一词最早于1996年出现在《柳叶刀》(Lancet)杂志的一篇名为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文章中,而后于2003年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正式提出,随后逐渐引起...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一词最早于1996年出现在《柳叶刀》(Lancet)杂志的一篇名为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文章中,而后于2003年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正式提出,随后逐渐引起全球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它是以解决临床中患者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倡导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成果双向转化为模式的新兴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 临床应用 中医药 四川省 医学中心 研究员 研究所 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拉帕米调控TXNIP/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对尿酸性肾病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王婷 李莉 +4 位作者 朱欣 刘丽 曾瑾 尹竹君 赵军宁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17-1226,共10页
目的探究维拉帕米对尿酸性肾病小鼠的保护作用以及对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 like recepter he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 目的探究维拉帕米对尿酸性肾病小鼠的保护作用以及对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 like recepter he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32只雄性C57BL/6J小鼠(8周龄,体质量18~22 g)按随机抽样法分为4组(n=8):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别嘌醇组(Allopurinol组,10 mg/kg)、维拉帕米组(Verapamil组,40 mg/kg)。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10%果糖水与腺嘌呤构建尿酸性肾病(hyperuricemic nephropathy,HN)小鼠模型,确认肾功能损伤后,随后给药干预4周。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尿酸(uric acid,UA)、肌酐(creatinine,Cr)、尿素(urea,URE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检测肾脏组织形态变化以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马松三色染色(masson’s trichrome staining,Masson)检测肾脏组织纤维化情况;ELISA法检测肾脏组织IL-1β、IL-6炎症因子含量;比色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含量;免疫组化染色与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TXNIP、NLRP3、IL-1β、MMP7、FN1、CD68、MPO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小鼠血清UA、Cr、UREA水平升高(P<0.05),肾脏病理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切片可见肾小管损伤后再生、小管间质或肾小球周围纤维化以及炎性细胞浸润;肾组织IL-1β、IL-6含量与血清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血清SOD、GSH-Px含量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TXNIP、NLRP3、IL-1β、CD68、MPO、FN1、MMP7等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Model组比较,Verapamil组血清UA、Cr水平显著降低(P<0.01),肾组织病变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显著降低(P<0.01),促炎细胞因子与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恢复(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肾组织TXNIP、NLRP3、IL-1β、CD68、MPO、FN1、MMP7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维拉帕米可以通过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延缓高尿酸性血症小鼠肾损伤进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XNIP/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尿酸性肾病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炎症小体 氧化应激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制剂的注册管理与高质量转化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军宁 戴瑛 +1 位作者 华桦 曾瑾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27-727,共1页
转化医学旨在提高总体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以及促进基础研究的深入发展。美国及英国、德国等国家均将“推动实验发现用于临床治疗”作为国家医学研究的重要战略,且通过各种手段加大对转化医学的支持和发展的力度。中医药在数千年的... 转化医学旨在提高总体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以及促进基础研究的深入发展。美国及英国、德国等国家均将“推动实验发现用于临床治疗”作为国家医学研究的重要战略,且通过各种手段加大对转化医学的支持和发展的力度。中医药在数千年的医学实践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的先进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创新发展,其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更加丰富,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从宏观、系统、整体角度揭示了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传统中医药理法方药及其主要治病手段——中药复方以其在慢性复杂多因素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备受关注,日益得到包括国际主流医药界的重视和认可。转化医学强调“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的整体医学观及复杂理论系统研究的重要性,与几千年来“临床实践→理论认识→临床实践”的传统中医药发展模式不谋而合。传统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个体化辨证处方到渐次演变、转化而来的现代复方中成药,从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运气学说以及经络流注理论的演变,到金元医家的创新,再到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无不体现着中医学理论来源于临床实践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完善的特点,临床与基础的相互转化一直是中医药发展的主线。随着生命组学尤其是免疫组学理论技术的加速度发展,以临床为导向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发展迎来了最佳的时代契机,中医整体观与现代医学融合的新型转化医学模式已经开启,这将为具有临床价值中药新药的加速研制提供强大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制剂 新药注册管理 转化医学 新药创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药新药创制转化历程与药理学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军宁 鄢良春 +5 位作者 戴瑛 华桦 曾瑾 李莉 尹竹君 张翼冠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57-657,共1页
中药是指在我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天然药物是指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可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等。古代人类疾病的主要治疗剂是传统、粗糙的植物药,中药、天然药物并无区别。伊尹制... 中药是指在我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天然药物是指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可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等。古代人类疾病的主要治疗剂是传统、粗糙的植物药,中药、天然药物并无区别。伊尹制汤液,从单味到复方,从生吃到煎服,从对症到辨证,中药逐渐与天然药物分道扬镳,形成自己的特色。目前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所记载的方剂。我国许多天然药物起源于中药研究,现行药品注册管理的法规、药品标准及监管机构等均将“中药、天然药物”概念合并使用,在管理方面使得天然药物分类长期融入中药的范畴中,并无明确区分中药、天然药物的界限或范围。现行药品归类方法中,将天然药物的一部分归于中药,一部分归于化学药(阿片类药物及其制剂、青蒿素等)。从个体化随证加减到群体化中成药——中药新药转化要素与药理学作用:①用药需求:中成药属于群体用药需求,而非个体化随证加减的辨证处方。②特色优势:中药复方新药包括传统中药复方(主治证候)、现代中药(病证结合)、天然药物(主治疾病、症状)等几种情况,其优势应以证候作为有效性指标或研究终点重点。③药品属性:药品属性(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优先于中医属性。④风险收益:某类特定人群(病、证、症)带来临床获益的物质,政府行政许可的前提是“效益”大于“风险”。⑤作用原理:中病即止,过犹不及,适度调节是中药复方防治疾病的思路和出发点。⑥资源环境:环境友好,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新药 药理学 中药适度调节原理 转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射干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应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尹竹君 陈世龙 +5 位作者 李莉 方清茂 曾瑾 吴诗惠 黎勇 赵军宁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200-207,共8页
川射干为2005年收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川产道地药材,是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中药。近年来随着川射干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的中药新药的上市,使其受到了研究学者及诸多医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川射干的基源考证、化学成分、... 川射干为2005年收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川产道地药材,是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中药。近年来随着川射干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的中药新药的上市,使其受到了研究学者及诸多医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川射干的基源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全面总结并分析川射干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应用,以期为该药材的进一步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射干 生药学 药理学 临床应用 鸢尾 异黄酮类 咽喉炎 川射干黄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监管科学驱动下的四川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策略 被引量:3
6
作者 华桦 方清茂 +3 位作者 李青苗 唐健元 马双成 赵军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41-2247,共7页
中药监管科学(TCM regulatory science)作为评估受监管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中药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和风险获益综合性能的新兴融合科学,其核心是研发符合中药特点的新工具、新标准和新方法。中药监管科学在建立符合中... 中药监管科学(TCM regulatory science)作为评估受监管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中药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和风险获益综合性能的新兴融合科学,其核心是研发符合中药特点的新工具、新标准和新方法。中药监管科学在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科学监管体系,加速中药新兴技术产品转化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四川作为我国著名的“中医之乡,中药之库”,国家首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和国家首批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在我国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本文基于中药监管科学新工具、新标准、新方法的最新进展,概述了中药监管科学在提高中药监管效能,加速中药新技术新产品转化应用和助推四川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前景,对于保障和提升中药监管能力和驱动中药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监管科学 川产道地药材 高质量发展 中药产业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青方式对多花黄精嫩芽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马佳丽 张厅 +5 位作者 赵文慧 刘运腾 张一弛 马泽强 王成 王剑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5-284,共10页
以多花黄精嫩芽为研究对象,采用扁形绿茶加工工艺制备黄精嫩芽茶,分别利用微波、锅炒、蒸汽三种杀青方式进行杀青,并通过理化成分、茶汤色泽、挥发性香气成分及感官评价分析,探究不同杀青方式对黄精嫩芽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微... 以多花黄精嫩芽为研究对象,采用扁形绿茶加工工艺制备黄精嫩芽茶,分别利用微波、锅炒、蒸汽三种杀青方式进行杀青,并通过理化成分、茶汤色泽、挥发性香气成分及感官评价分析,探究不同杀青方式对黄精嫩芽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微波杀青工艺所制黄精嫩芽茶不仅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且水浸出物、可溶性糖、茶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8.04%、14.49%、1.32%、1.66%。三种杀青方式所制黄精嫩芽茶中共检测出84种有嗅感的挥发性成分,以醛类(12种)、酮类(11种)、烯烃类(10种)、醇类(8种)及酯类(8种)等化合物为主;微波、锅炒、蒸汽杀青分别有10、12、7种关键香气成分,其中丁酸乙酯为微波杀青工艺特有的关键香气成分,庚醛、戊醛、己醛、1-戊醇为锅炒杀青工艺特有的关键香气成分。不同杀青方式制作的黄精嫩芽茶品质存在差异性,其中微波杀青更适合黄精嫩芽茶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嫩芽 杀青 代用茶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客观赋权-模糊数学法优化筠姜红枣椰奶饮工艺 被引量:2
8
作者 付家莉 罗霜 +2 位作者 陈柯宇 王剑波 尤晓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19,共7页
以筠姜、红枣为原料研制一款饮料,考察纯椰子粉、白砂糖、柠檬酸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响应面试验,建立模糊数学感官评价体系进行感官评定,以模糊数学感官评分和离心沉淀率为指标,结合主客观赋权法最终得出综合评分,优... 以筠姜、红枣为原料研制一款饮料,考察纯椰子粉、白砂糖、柠檬酸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响应面试验,建立模糊数学感官评价体系进行感官评定,以模糊数学感官评分和离心沉淀率为指标,结合主客观赋权法最终得出综合评分,优选出筠姜红枣椰奶饮的最佳工艺条件。产品的最佳配方为以饮料总质量为基准,筠姜红枣混合液(二者质量比为1∶2)30%、纯椰子粉添加量3.1%、白砂糖添加量3.1%、柠檬酸添加量0.023%。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筠姜红枣椰奶饮料呈奶咖色,均匀有光泽,组织流动性好,无分层,红枣与纯椰子粉中和了筠姜自身的苦味,使其具有类似于咖啡的滋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筠姜椰奶 主客观赋权法 模糊数学法 响应面试验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山药复合袋泡茶配方优化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菊花 张宇佳 +5 位作者 唐碧华 李常学 余东梅 田韦韦 刘俐 华桦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以山茱萸、山药为原料,乌龙茶粉、蜜桃粉、芒果粉为辅料制作山茱萸山药复合袋泡茶,以多糖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考查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对配方进行优化,并采用溶剂萃取(二氯甲烷萃取)法提取茶汤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电子鼻... 以山茱萸、山药为原料,乌龙茶粉、蜜桃粉、芒果粉为辅料制作山茱萸山药复合袋泡茶,以多糖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考查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对配方进行优化,并采用溶剂萃取(二氯甲烷萃取)法提取茶汤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电子鼻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山药复合袋泡茶的最佳配方为山茱萸粉添加量12 g、山药粉添加量30 g、乌龙茶粉添加量10 g、芒果粉添加量14 g和蜜桃粉添加量14 g,在该条件下,产品的多糖含量为(1.25±0.74)mg/3 g,感官评分为(83.83±4.56)分,综合评分为91.91分,且茶包外形完整,冲泡后不溃散,茶汤口感细腻、酸甜,澄清透亮无沉淀,气味清香;茶汤中主要含有硫化物、芳香成分、氮氧化合物等风味物质,共鉴定出53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烷烃类化合物40种、酯类化合物4种、醇类化合物2种、醛类化合物2种、酮类化合物2种和其他类化合物3种,其中烷烃类、酯类、醇类、醛类和酮类化合物为其典型的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山药 袋泡茶 配方优化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及多糖超声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吴诗惠 王剑波 +5 位作者 开拓 朱宁 杨军 季绍聪 张美 杨安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2556-2560,共5页
目的:优化白及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比较不同产地白及多糖含量差异,考察白及多糖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优化白及多糖超声波提取工艺;以苯酚-硫酸法测... 目的:优化白及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比较不同产地白及多糖含量差异,考察白及多糖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优化白及多糖超声波提取工艺;以苯酚-硫酸法测定白及多糖含量,考察陕西汉中、云南普洱、湖南洪江及四川绵阳白及多糖含量产地差异;以化学方法考察白及多糖稳定性,并比较白及多糖对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g/mL)、超声温度80℃、超声时间10 min;四川绵阳白及多糖含量最高,达到60.81%,湖南洪江次之,云南普洱最低;白及多糖在柠檬酸及中性溶液中的稳定性较好,在苯甲酸钠、过酸性或过碱性溶液中的稳定性较差;白及多糖能有效地清除DPPH和羟基自由基,具有潜在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论:白及多糖超声波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可为白及多糖提取及综合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多糖 超声波 稳定性 抗氧化活性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黄柏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敏 李莉 +5 位作者 全云云 曾瑾 赵军宁 毛九州 龚晓丽 尹竹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235-1246,共12页
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外细胞实验探讨黄柏抗痛风(gout)的物质基础与潜在作用机制。首先通过TCMSP数据库获得黄柏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作用靶点信息;通过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获得痛风相关疾病靶点;将黄柏有效成分对应靶... 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外细胞实验探讨黄柏抗痛风(gout)的物质基础与潜在作用机制。首先通过TCMSP数据库获得黄柏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作用靶点信息;通过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获得痛风相关疾病靶点;将黄柏有效成分对应靶点与痛风靶点取交集,借助STRING平台及Cytoscape3.9.0软件,绘制交集基因蛋白互作(PPI)网络图;利用基因注释与分析平台(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微生信云平台对富集结果可视化;借助AutoDock Tools软件对核心成分及关键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并对核心化学成分抗痛风炎症作用进行实验验证。共筛选出25个黄柏抗痛风活性成分和70个关键交集靶点,PPI网络分析获得5个关键靶点包括蛋白激酶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PARγ)、白介素6(IL-6)、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PTGS 2);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显示,黄柏作用于细胞迁移的正向调控、细胞分化的负调控、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调控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进而发挥抗痛风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柏的5个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间存在分子结合位点且结合能较强,均小于-5 kcal/mol;体外实验显示核心化学成分对尿酸钠诱导的炎症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黄柏具有多种潜在的抗痛风活性成分,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作用于多靶点和多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痛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实验验证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产道地药材资源保障与高质量发展策略 被引量:33
12
作者 赵军宁 田兴军 +9 位作者 彭成 伍丕娥 方清茂 李青苗 蒋舜媛 杨安东 华桦 杨正春 徐涛 许成勤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181-190,共10页
根据四川省全国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最新数据,四川省中药资源数量达到7290种,有据可考的川产道地药材86种。川产道地药材品种数量约占全国1/4,居全国首位,具有品种多、分布广、产量大、质量优等特点。川产道地药材资源保障与高质量发展不... 根据四川省全国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最新数据,四川省中药资源数量达到7290种,有据可考的川产道地药材86种。川产道地药材品种数量约占全国1/4,居全国首位,具有品种多、分布广、产量大、质量优等特点。川产道地药材资源保障与高质量发展不仅对于保障和提升本地区中药材质量意义重大,更是在支撑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助力精准扶贫和生态环保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产道地药材 中药资源 高质量发展 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 四川省 中药产业 种子种苗基地 认证标准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银花、金银花微毒测试(Microtox)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华桦 鄢良春 +5 位作者 吴诗惠 刘俐 罗茜 曾安琪 陈雏 赵军宁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219-224,共6页
目的:运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基于Microtox(微毒)技术的生物综合毒性评价技术对比研究金银花醇提物和山银花醇提物的毒性大小,探索Microtox技术应用于中药毒性快速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小鼠一次性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的金银花醇提物、山银... 目的:运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基于Microtox(微毒)技术的生物综合毒性评价技术对比研究金银花醇提物和山银花醇提物的毒性大小,探索Microtox技术应用于中药毒性快速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小鼠一次性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的金银花醇提物、山银花醇提物,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计算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利用Microtox技术测定金银花醇提物、山银花醇提物对发光菌发光强度抑制率,计算发光细菌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2种毒性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小鼠灌胃金银花醇提物和山银花醇提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值分别为81.29 g生药/kg、91.0 g生药/kg。采用生物综合毒性评价技术测得对发光细菌的半数抑制率分别为0.0013 g生药/mL、0.0022 g生药/mL。结论:应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基于Microtox技术的生物综合毒性评价测试金银花提取物和山银花提取物,2种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将Microtox技术用于金银花提取物和山银花提取物毒性的快速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2种毒性评价方法的相关程度还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山银花 Microtox技术 急性毒性 综合毒性 安全性 发光细菌 生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姜黄素对MCF-7细胞增殖、凋亡及转移的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敏 华桦 +3 位作者 曾安琪 刘俐 刘芳 赵军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42-947,共6页
目的探讨四氢姜黄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凋亡及转移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和克隆形成试验测定四氢姜黄素对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四氢姜黄素对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细胞划痕试验、Transwell试验检测四氢姜黄素对MC... 目的探讨四氢姜黄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凋亡及转移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和克隆形成试验测定四氢姜黄素对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四氢姜黄素对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细胞划痕试验、Transwell试验检测四氢姜黄素对MCF-7细胞转移、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四氢姜黄素对MCF-7细胞凋亡(Bcl-2、Bax)、转移相关蛋白(MMP2、MMP9)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四氢姜黄素对MCF-7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其转移能力。结论四氢姜黄素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Bax蛋白表达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及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MMP2,MMP9)表达来抑制细胞转移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姜黄素 MCF-7细胞 增殖 凋亡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新药的药理学评价思考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军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3期439-443,共5页
本文讨论了新医学模式对中药复方新药转化的影响、中药复方作用特点及作用原理研究现状、中药复方新药药理学评价的特殊考虑以及中药复方新药药理学评价的重要作用,对于科学认识中药复方作用特点和加快中药复方新药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药复方 药理学评价 中药新药 转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姜黄素抗氧化、抑制黑色素生成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俐 曾安琪 +2 位作者 张敏 赵军宁 华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8-704,共7页
目的评价四氢姜黄素(tetrahydrocurcuminoids,THC)的抗氧化作用及对黑色素生成的影响,并探索其抑制黑色素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抗氧化作用评价采用人类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细胞)模型,ELISA法检测HaCaT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 目的评价四氢姜黄素(tetrahydrocurcuminoids,THC)的抗氧化作用及对黑色素生成的影响,并探索其抑制黑色素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抗氧化作用评价采用人类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细胞)模型,ELISA法检测HaCaT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水平;DPPH法、T-AOC法检测THC总抗氧化活性。抑制黑色素生成试验采用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模型,CCK8法测定THC对小鼠B16F10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NaOH裂解法及多巴氧化法分别测定B16F10细胞内黑色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性;划痕实验探究THC对B16F10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测定黑色素生成相关蛋白小眼转录因子(MITF)的表达。结果THC可增加HaCaT细胞的SOD、GSH-PX水平,降低LDH含量,同时可增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和对Fe^(3+)的还原能力;THC可抑制小鼠B16F10细胞增殖和迁移,降低B16F10细胞内黑色素含量,降低酪氨酸酶活性,抑制MITF的表达。结论四氢姜黄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抑制黑色素生成,其作用机制与抑制MIT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姜黄素 抗氧化 HACAT细胞 黑色素瘤细胞 黑色素生成 MIT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病理机制与川产道地药材黄连的抗衰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蒙雨丹 吴诗惠 +2 位作者 龚晓丽 赵军宁 李晓鲁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208-213,共6页
黄连作为川产道地药材在中医药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连及其提取物在抗衰老、抗炎、抗肿瘤、调血脂、降血糖、神经保护等方面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衰老及其相关疾病在现代医学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黄连及其提取物在抗衰... 黄连作为川产道地药材在中医药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连及其提取物在抗衰老、抗炎、抗肿瘤、调血脂、降血糖、神经保护等方面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衰老及其相关疾病在现代医学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黄连及其提取物在抗衰老及衰老相关性疾病方面的效应及机制的研究进展,对发掘川产道地药材黄连的治疗新功效及新靶点,为其抗衰老新用途提供理论依据,为衰老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现代的科学依据及临床转化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生物碱 小柴碱 衰老 抗衰老 衰老相关性疾病 效应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碱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蔡康会 张拴 +3 位作者 郭惠 王剑波 杨若澜 杨红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8年第10期16-20,共5页
采用MTT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吴茱萸碱在不同时间点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吴茱萸碱对A549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吴茱萸碱对A549细胞作用72h时的IC50值最小,抑制作用相对最好;作用24h时,吴... 采用MTT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吴茱萸碱在不同时间点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吴茱萸碱对A549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吴茱萸碱对A549细胞作用72h时的IC50值最小,抑制作用相对最好;作用24h时,吴茱萸碱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顺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人肺腺癌细胞A549 顺铂 细胞增殖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姜黄素体外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俐 华桦 +3 位作者 张可星 曾安琪 张敏 赵军宁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3-713,共1页
目的评价四氢姜黄素(THC)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应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法、T-AOC总抗氧化能力试剂盒分别测定THC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对Fe3+的还原能力;采用CCK-8法测定THC作用于HaCaT氧化损伤细胞模型后该细胞... 目的评价四氢姜黄素(THC)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应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法、T-AOC总抗氧化能力试剂盒分别测定THC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对Fe3+的还原能力;采用CCK-8法测定THC作用于HaCaT氧化损伤细胞模型后该细胞的增值活性。结果THC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四氢姜黄素浓度为0.1 g·L^-1时,清除率为95.88%;对Fe^3+亦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且在相同浓度下,对Fe^3+还原能力强于维生素C;THC对双氧水诱导HacaT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明显降低细胞受到氧化损伤后的死亡率(P<0.05)。结论四氢姜黄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抗氧化剂用于日化产品及各类型抗氧化产品原料或中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姜黄素 抗氧化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活性代谢产物四氢姜黄素对乳腺癌作用的hormesis效应规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曾安琪 戴瑛 +1 位作者 华桦 赵军宁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53-754,共2页
目的研究中药姜黄活性代谢产物四氢姜黄素(THC)在不同剂量下对乳腺癌的调治作用。方法利用鼠源4T1细胞对Balb/c小鼠进行接种,建立原位乳腺癌接种模型。接种1周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THC低剂量组(低1,低2,低3)和高... 目的研究中药姜黄活性代谢产物四氢姜黄素(THC)在不同剂量下对乳腺癌的调治作用。方法利用鼠源4T1细胞对Balb/c小鼠进行接种,建立原位乳腺癌接种模型。接种1周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THC低剂量组(低1,低2,低3)和高剂量组(高1,高2,高3)共8组,每组10只动物。连续35 d ig给予不同浓度的THC。实验期间每3 d测量小鼠的体重及肿瘤体积。每7 d采血进行流式分析,观察各组小鼠肿瘤免疫微环境中MDSC表型变化及CD4+和CD8+T细胞表型的变化。实验结束后观测各组小鼠体重、生存率、不同级别肿瘤数量、肿瘤大小、脾体积和重量的变化情况。利用ELISA检测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2的分泌水平。利用Western印迹法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样本组织内凋亡、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提取样本组织RNA,利用实时PCR技术检测样本组织内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变化。以及利用HE染色技术检测各组小鼠重要器官(心、肝、脾、肺、肾)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组小鼠体重及重要器官均未发生显著异常。给予THC低剂量的3个实验组,荷瘤小鼠的肿瘤体积没有发生下降,给予THC第18天后,低3组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反而较模型组增加,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给予THC高剂量的3个组中有2个组(即高2和高3组)荷瘤小鼠的肿瘤体积分别在给予THC 18和15 d之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发生了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印迹法、免疫组化和PCR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2和低3组中Ki-67和MMP-2蛋白的表达增高(P<0.05)。而高2和高3组中Bcl-2和MMP-2蛋白表达下降(P<0.05),活化胱天蛋白酶3和TIMP2蛋白的表达增高(P<0.05)。同时,各组小鼠血液中MDSC以及CD4+和CD8+T表型的变化中,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给药第15天起,低2组、低3组以及高3组的小鼠血液中MDSC细胞比例发生下降(P<0.05)。而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给药第21天起低2组、低3组以及高3组的小鼠血液中CD4+和CD8+细胞比例上升(P<0.05)。ELISA实验检测发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高2和高3组小鼠血液中IFN-γ、TNF-α和IL-2的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2和低3组小鼠血液中IFN-γ含量升高(P<0.05),低2组小鼠血液中IL-2的含量升高(P<0.05);低3组小鼠血液中TNF-α含量下降(P<0.05)。结论THC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存在“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效应)”,低剂量的THC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而高剂量的THC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调节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细胞活性。同时发现,一定范围为内低剂量的THC虽然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但是同时也可以调节肿瘤微环境,增强小鼠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四氢姜黄素 肿瘤微环境 hormesis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