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三台县主要药用植物种植情况分析与建议
1
作者 周霞 王洪苏 +3 位作者 林娟 张美 周先建 杜仕静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年第12期48-51,共4页
通过对四川省三台县主要栽培药用植物种植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明确该地区种植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病虫害、产地加工等相关信息。调查发现人工栽培药用植物9种,其中藤椒和麦冬分布广泛,加工方式较为落后,缺乏现代的生产线和加工技术。... 通过对四川省三台县主要栽培药用植物种植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明确该地区种植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病虫害、产地加工等相关信息。调查发现人工栽培药用植物9种,其中藤椒和麦冬分布广泛,加工方式较为落后,缺乏现代的生产线和加工技术。建议在加大宣传推广、扩大优势的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力度,建立产学研自主创新体系;推进多产业协同发展,促进种植产业更好发展;注重病虫害管理,提高中药材质量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台县 药用植物 种植情况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作和稻草覆盖对土壤及川芎药材产量、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郭俊霞 吴萍 +3 位作者 张松林 王晓宇 李青苗 汤依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45-155,共11页
通过前作和稻草覆盖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药材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为构建川芎高效复合种植模式提供依据。以川芎为试材,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前作A(大豆、水稻、川芎),副因素为稻草覆盖B(未盖草、稻草覆盖栽种行、稻草厢... 通过前作和稻草覆盖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药材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为构建川芎高效复合种植模式提供依据。以川芎为试材,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前作A(大豆、水稻、川芎),副因素为稻草覆盖B(未盖草、稻草覆盖栽种行、稻草厢面全覆盖),通过测定4个生育期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碱性磷酸酶(S-AKP)、脲酶(S-UE)和蔗糖酶(S-SC)的活性和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药材产量和阿魏酸含量、洋川芎内酯A含量、藁本内酯含量。结果表明,前作、稻草覆盖、前作×稻草覆盖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药材产量和品质有影响。稻草覆盖可以增加S-CAT、S-SC、S-AKP、S-UE活性,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前作大豆处理的药材产量高于前作水稻和川芎处理;前作川芎处理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高于前作大豆和水稻处理;药材产量表现为覆盖稻草处理优于未盖草处理。川芎根茎干重、阿魏酸含量、藁本内酯含量与S-SC活性、S-AKP活性、S-UE活性、土壤细菌数、土壤放线菌数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由此得出,前作大豆、稻草覆盖可提高川芎药材产量,稻草覆盖可提高药材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作 稻草覆盖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欢花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晓宇 张松林 +2 位作者 吴萍 郭俊霞 李青苗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60-1864,1869,共6页
合欢花为豆科植物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的干燥花序或花蕾。具有解郁安神的功效,是中药“安神”作用最具代表性的花类药材,用于养心安神等。配伍的经典药对、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气郁滞、心神失养导致的抑郁症、焦虑症... 合欢花为豆科植物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的干燥花序或花蕾。具有解郁安神的功效,是中药“安神”作用最具代表性的花类药材,用于养心安神等。配伍的经典药对、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气郁滞、心神失养导致的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精神相关疾病。本文通过对合欢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本草中的临床应用、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合欢花的资源利用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欢花 黄酮类成分 挥发性成分 药效物质基础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茎叶葡萄糖醛酸水解酶提取工艺、酶学性质、实际应用研究
4
作者 程雨婕 陈旭 +4 位作者 刘云华 黄志芳 陈燕 刘玉红 易进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茎叶葡萄糖醛酸水解酶(sbslGUS)提取工艺、酶学性质、实际应用。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粒度、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酶活性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分析底物(黄芩苷)浓度与酶解速度的关系,计... 目的研究黄芩茎叶葡萄糖醛酸水解酶(sbslGUS)提取工艺、酶学性质、实际应用。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粒度、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酶活性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分析底物(黄芩苷)浓度与酶解速度的关系,计算V_(max)、K_(m),考察pH值、温度、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评价pH稳定性、热稳定性。sbslGUS酶解黄芩苷以制备黄芩素,考察pH值、温度、反应时间、底物初始浓度、加酶量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粒度40目,加水量10倍,提取时间15 min,提取次数3次。酶解符合酶促反应动力学,K_(m)为0.0063 mol/L,V_(max)为70.42μmol/h,在pH值6.0、温度45℃、金属离子100 mmol/L Cu2+下酶活性最强,sbslGUS在pH值4.0~7.0、温度4~30℃范围内稳定性良好。最优制备工艺为pH值6.0,温度45℃,反应时间12 h以上,底物初始浓度67.2 mmol/L,加酶量1 mL/0.269 mmol黄芩苷,转化率为97.83%。结论sbslGUS酶解效率高,条件温和,可为获取黄芩素提供简便的制备方法,并且拓展了黄芩茎叶应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 葡萄糖醛酸水解酶 提取工艺 酶学性质 实际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地川射干种子特性和幼苗生长情况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胡平 杨玉霞 +3 位作者 周先建 武晋钰 方清茂 夏燕莉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4-96,共3页
以川产道地药材川射干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6个不同种源地川射干药材种子形态特征、发芽特性和幼苗生长情况的分析比较,探寻适宜四川地区栽种的优良种源。结果表明,茂县、甘洛县川射干种子大而饱满,发芽指数、发芽势和发芽率均表现良好... 以川产道地药材川射干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6个不同种源地川射干药材种子形态特征、发芽特性和幼苗生长情况的分析比较,探寻适宜四川地区栽种的优良种源。结果表明,茂县、甘洛县川射干种子大而饱满,发芽指数、发芽势和发芽率均表现良好,地下生物量高。茂县和甘洛县所产种子可以作为川射干药材生产的优良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射干 种源 种子特性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苓种的质量评价与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郭俊霞 吴萍 +5 位作者 李青苗 王晓宇 张松林 汤依娜 杨小倩 周琅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5-141,共7页
为建立川芎苓种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并制定苓种的质量分级标准,参照《中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对30份苓杆,60份苓种的真实性、纯度、净度、形态指标、生活力进行检验,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划分苓种等级的主要指标和参考指标,采用K-均值... 为建立川芎苓种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并制定苓种的质量分级标准,参照《中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对30份苓杆,60份苓种的真实性、纯度、净度、形态指标、生活力进行检验,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划分苓种等级的主要指标和参考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法制定苓种的分级标准。结果表明,一级苓种苓子类别正山系,节盘直径≥20 mm,苓子系数≥2.5,净度≥98%;二级苓种苓子类别正山系,节盘直径≥15~<20 mm,苓子系数2.0~2.5,净度≥95%,苓子类别土苓子,节盘直径≥13 mm,苓子系数≥2.0,净度≥95%;三级苓种苓子类别正山系,节盘直径≥13~<15 mm,苓子系数≥1.8,净度≥95%;其余苓种为不合格苓种。初步建立了川芎苓种质量分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苓种 节盘直径 苓子系数 分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品质特征的快速鉴别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晓宇 罗冰 +5 位作者 郭俊霞 吴萍 张松林 杨小倩 刘宝莲 李青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目的通过“颜色”快速鉴别川芎药材的品质特征。方法采用CM-5分光测色计测定川芎粉末颜色,采用HPLC法测定川芎中主要成分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的含量;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川芎粉末颜色值明度值L*、黄蓝值b... 目的通过“颜色”快速鉴别川芎药材的品质特征。方法采用CM-5分光测色计测定川芎粉末颜色,采用HPLC法测定川芎中主要成分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的含量;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川芎粉末颜色值明度值L*、黄蓝值b*与洋川芎内酯A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红绿值a*、黄蓝值b*与阿魏酸、藁本内酯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阿魏酸含量主要受黄蓝值b*的影响,程度大于50%。颜色值L*、b*在川芎不同等级、不同加工方法之间呈现极显著差异。结论明度值L*、黄蓝值b*可作为不同等级、加工方法、产地之间的主要划分指标及快速鉴别川芎的品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品质特征 颜色 快速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玉婷 刘云华 +3 位作者 刘玉红 黄志芳 陈燕 易进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5期734-742,共9页
制备川芎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包合物,提高川芎挥发油的溶解度及稳定性。采用单相法制备包合物,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包合工艺条件。运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IR)进行表征... 制备川芎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包合物,提高川芎挥发油的溶解度及稳定性。采用单相法制备包合物,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包合工艺条件。运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IR)进行表征,对包合物进行溶解度和稳定性考察。采用单相法制备该包合物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5%,挥发油∶HP-β-CD(W/W)=1∶10,HP-β-CD∶乙醇(W/V)=1∶3,包合率达92.34%。表征结果表明包合物已形成,HP-β-CD使川芎挥发油溶解度显著提高,包合物在60℃条件下10天稳定性良好。优选的包合工艺重现性好、包合率高,制备方法简便高效,能显著提高川芎挥发油的溶解度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挥发油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溶解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覆盖量对川芎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宝莲 郭俊霞 +5 位作者 吴萍 王晓宇 张松林 杨小倩 卢常芳 李青苗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46,共9页
【目的】研究稻草覆盖量对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川芎生态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处理:不覆盖稻草、覆盖苓子、覆盖全厢面... 【目的】研究稻草覆盖量对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川芎生态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处理:不覆盖稻草、覆盖苓子、覆盖全厢面,测定并分析川芎的出苗率、形态指标、干物质积累、折干率、产量及化学成分含量,进行经济效益评价。【结果】覆盖全厢面处理出苗率最高,达97.66%,与不覆盖稻草(94.05%)差异显著;覆盖苓子出苗率为96.68%,与不覆盖稻草和覆盖全厢面差异均不显著。稻草覆盖在多个生育期尤其是生长前期显著影响川芎株高,生长后期显著影响茎数、叶片数和根茎宽,对根茎长和根茎厚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除倒苗期外,覆盖苓子和覆盖全厢面各生育期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和地下部折干率均高于不覆盖稻草。覆盖全厢面产量比覆盖苓子和不覆盖稻草分别高16.6%和41.6%,净收益分别高24.4%和68.3%。稻草覆盖处理提高了川芎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和总苯酞含量。【结论】川芎种植厢面覆盖稻草促进了川芎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提高了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覆盖全厢面处理效果优于仅覆盖苓子的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稻草覆盖 生长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牛胆茎节组织培养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潇月 温朝平 +6 位作者 周宇 董凯密 陈华 王仁睿 侯大斌 杨玉霞 余马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5期144-147,共4页
以青龙胆(Tinospora sagittata)的节间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节间对腋芽诱导的影响,并针对增殖后丛生芽孱弱的情况,对组培苗壮苗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节间位置对腋芽的诱导率和褐化率影响显著,随着节间位置靠下,诱导率逐渐下降,褐化... 以青龙胆(Tinospora sagittata)的节间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节间对腋芽诱导的影响,并针对增殖后丛生芽孱弱的情况,对组培苗壮苗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节间位置对腋芽的诱导率和褐化率影响显著,随着节间位置靠下,诱导率逐渐下降,褐化率逐渐上升。靠近顶端的①号节间腋芽诱导率最高,为93.3%,显著高于其他位置的节间,褐化率最低,为13.3%,>0.5 cm的腋芽数量为6.7个。最佳的壮苗培养基为MS+10 mL/L EDTA,组培苗的平均苗高为4.1 cm,平均叶片数量为6.5片,叶色浓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龙胆(Tinospora sagittata) 节间 组织培养 壮苗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种类、质量比筛选
11
作者 李超 刘云华 +3 位作者 刘玉红 黄志芳 陈燕 易进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0-225,共6页
目的筛选川芎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种类、质量比。方法分别制备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HPLC法同时测定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含量,经典恒温法计算有效期。结果藁本内酯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质量比1∶8、1∶10、1∶12、1... 目的筛选川芎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种类、质量比。方法分别制备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HPLC法同时测定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含量,经典恒温法计算有效期。结果藁本内酯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质量比1∶8、1∶10、1∶12、1∶15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有效期分别为2.8、5.5、7.9、15.4个月,而质量比1∶8、1∶10、1∶12、1∶15的β-环糊精包合物有效期分别为52.0、62.9、72.3、89.6个月。结论提高环糊精用量比例时川芎挥发油包合物稳定性明显提升,以β-环糊精包合物更明显,最优质量比为1∶8,此时有效期大于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挥发油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Β-环糊精包合物 种类 质量比 稳定性 有效期 经典恒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优化新鲜川芎中挥发油提取工艺
12
作者 李超 刘云华 +4 位作者 秦登云 黄志芳 刘玉红 陈燕 易进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1-778,共8页
为优化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建立以新鲜川芎为原料提取制备挥发油的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一步考察优选回收浓缩、油水分离等关键工艺参数。以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作为指标成分,应用HPLC一测多... 为优化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建立以新鲜川芎为原料提取制备挥发油的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一步考察优选回收浓缩、油水分离等关键工艺参数。以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作为指标成分,应用HPLC一测多评法进行含量测定。以提取量、油收率、油含量为评价指标,最终确定川芎挥发油提取制备新方法为:鲜川芎切片,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以干药材计,第一次需测定鲜川芎水分,调节乙醇浓度为70%),每次1.5 h,滤液回收浓缩至2.0~3.0 g生药/mL,静置过夜,弃去水层,上层乳化层加热至60℃离心,分取油层,余下乳化层再加氯化钠至饱和并加热至60℃离心,合并油层,即得川芎挥发油。新方法所得川芎挥发油收率约为3%,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含量达70%。该研究所建立的新方法生产设备要求低、操作简便易行,可实现川芎挥发油的高效制备,且含量高、品质优,为川芎挥发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川芎 挥发油 乙醇提取 正交试验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子水溶性生物碱含量测定与道地性相关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罗春梅 夏燕莉 +5 位作者 黄志芳 汤依娜 刘云华 刘玉红 陈燕 易进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04-1711,共8页
建立HPLC-ELSD法,测定4个产区42批泥附子及9批江油附片中附子灵、尼奥灵和宋果灵3种水溶性生物碱的含量。采用SIMCA11.0软件构建OPLS-DA模型筛选附子差异性成分,进行附子水溶性生物碱含量与道地性相关分析。不同产区附子中3种生物碱的... 建立HPLC-ELSD法,测定4个产区42批泥附子及9批江油附片中附子灵、尼奥灵和宋果灵3种水溶性生物碱的含量。采用SIMCA11.0软件构建OPLS-DA模型筛选附子差异性成分,进行附子水溶性生物碱含量与道地性相关分析。不同产区附子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江油附子中尼奥灵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非道地产区,均值约为云南、布拖附子的3.5倍。用江油附子炮制得到的生附片、炒附片及蒸附片中3种生物碱的分布特征与江油附子相似,且各炮制品种中尼奥灵含量差异不大,其中生附片、炒附片中尼奥灵含量与江油附子相当。OPLS-DA模型将江油与其他产区附子区分开,筛选出2个差异成分,其中主要差异成分为尼奥灵。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尼奥灵为区分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附子的特征性差异成分,且附子及附片中尼奥灵含量稳定可控,可作为重要的质量评价指标,为附子及附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道地性 水溶性生物碱 尼奥灵 HPLC-ELSD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果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玉霞 林碧秀 +4 位作者 王红兰 陈铁柱 陈帅 夏燕莉 胡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6-108,112,共4页
为探明金果榄主要农艺性状间及其与单株产量间的相关关系,为金果榄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对14份来自湖南、贵州及四川的金果榄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Y)与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系... 为探明金果榄主要农艺性状间及其与单株产量间的相关关系,为金果榄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对14份来自湖南、贵州及四川的金果榄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Y)与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系数绝对值为:块根单个重(X3)>块根宽(X2)>块根长(X1)>茎粗(X5)>块根个数(X7)>株高(X4)>茎叶重(X8)>叶片数(X6)。最佳回归方程Y=6.098-0.326X1+3.076X3+41.215X7-25.652X8,即块根长、块根单个重、块根个数及茎叶重是影响金果榄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块根单个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块根个数及茎叶重。金果榄新品种选育的主要性状及高产栽培主攻方向应为块根单个重、块根个数及茎叶重。金果榄产量高的株型应是块根个数多、块根单个重高、块根长及茎叶重适中的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果榄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溶剂萃取-电雾式检测器同时测定山楂及其炮制品中5种三萜酸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蕾蕾 陈雏 冉良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32-2135,共4页
建立一种快速溶剂萃取-电雾式检测器(ASE-CAD)同时测定山楂及其炮制品中5种三萜酸类成分含量的方法.试验确定ASE萃取山楂的最优条件:以甲醇作溶剂,提取温度100℃,静态提取时间5 min,循环次数2次,提取池冲洗体积60%.HPLC方法:采用Thermo ... 建立一种快速溶剂萃取-电雾式检测器(ASE-CAD)同时测定山楂及其炮制品中5种三萜酸类成分含量的方法.试验确定ASE萃取山楂的最优条件:以甲醇作溶剂,提取温度100℃,静态提取时间5 min,循环次数2次,提取池冲洗体积60%.HPLC方法:采用Thermo Acclaim C30(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1%乙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1),柱温25℃,CAD雾化温度70℃,采集频率5 Hz,分别测定齐墩果酸、熊果酸、白桦脂酸、科罗索酸、山楂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齐墩果酸、白桦脂酸、科罗索酸、山楂酸的线性范围为5—75μg·mL^(-1),熊果酸的线性范围为5—250μg·mL^(-1);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70;平均回收率在88%—101%之间,RSD均小于5%.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适用于山楂及其炮制品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白桦脂酸、科罗索酸、山楂酸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三萜酸 快速溶剂萃取 电雾式检测器 炮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涛 罗春梅 +7 位作者 张松林 汤依娜 黄志芳 刘玉红 刘云华 陈燕 李青苗 易进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946-2952,共7页
目的研究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丹参叶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柱(2.1mm×50 mm,1.7μm);流动相乙腈⁃0.4%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20℃;检测波长不同时间... 目的研究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丹参叶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柱(2.1mm×50 mm,1.7μm);流动相乙腈⁃0.4%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20℃;检测波长不同时间段内分别为328、354、328、286nm;体积流量0.6mL/min。结果芦丁、异槲皮苷、迷迭香酸、丹酚酸B分别在0.3360~16.8000、0.0432~21.6000、0.7226~361.2760、0.1140~57.0000 n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43%、101.36%、100.76%、98.11%,RSD分别为1.70%、0.63%、2.60%、1.94%。结论在干燥过程中,丹参叶脱水率对各成分的含有量有显著影响,含有量与水分呈负相关,阴干为丹参叶的最佳干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化学成分 动态变化 U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葛酚酮胶囊HPLC指纹图谱及9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小艳 黄志芳 +5 位作者 罗春梅 刘玉红 刘云华 陈燕 汤依娜 易进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4,共8页
建立丹葛酚酮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其中9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采用Eclipse XDB-C 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05%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进样量10... 建立丹葛酚酮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其中9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采用Eclipse XDB-C 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05%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建立了丹葛酚酮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10批丹葛酚酮胶囊指纹图谱中有2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9,经与对照品比对确认了16个成分,对葛根素、3′-羟基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大豆苷、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 9种主要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线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定量要求,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稳定、可靠,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的含量可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葛酚酮胶囊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丹参种根质量标准的探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松林 郭俊霞 +4 位作者 王晓宇 吴萍 易进海 汤依娜 李青苗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建立川丹参种根质量等级标准。方法:以四川地区收集的36份丹参种根为材料,在测定种根根长、根粗、百根质量、纯度、净度、含水率等指标基础上,根据K-均值聚类法并结合生产实践对川丹参种根进行分级,采用大田栽培进行分级验证。结果... 目的:建立川丹参种根质量等级标准。方法:以四川地区收集的36份丹参种根为材料,在测定种根根长、根粗、百根质量、纯度、净度、含水率等指标基础上,根据K-均值聚类法并结合生产实践对川丹参种根进行分级,采用大田栽培进行分级验证。结果:将四川地区丹参种根划分为3个等级,一级:根粗>13 mm,百根质量>2500 g,净度≥95%;二级:根粗:7~13 mm,百根质量:2000~2500 g,净度≥90%;三级:根粗<7 mm,百根质量<2000 g,净度<90%。结论:为川丹参生产过程中的种根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丹参 种根 分级 根粗 百根质量 净度 质量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丹参氮、磷、钾吸收及转运规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松林 郭俊霞 +3 位作者 王晓宇 吴萍 付菊梅 李青苗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7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究川丹参对氮、磷、钾的吸收及转运规律,为其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2019年7月15开始至翌年2月15日,每月采集并测定川丹参不同部位的干物质重量和氮、磷、钾含量,分析川丹参干物质积累规律及其对氮、磷、钾的累积... 【目的】探究川丹参对氮、磷、钾的吸收及转运规律,为其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2019年7月15开始至翌年2月15日,每月采集并测定川丹参不同部位的干物质重量和氮、磷、钾含量,分析川丹参干物质积累规律及其对氮、磷、钾的累积量和累积速率。【结果】7月中旬至9月中旬,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逐渐增加,并主要存储在地上部分;9月中旬之后,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逐渐减少,地上部分的氮、磷、钾元素大量向根部转运,促进根部迅速膨大。【结论】7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川丹参最佳施肥阶段,此时施肥有助于后期川丹参根部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丹参 施肥 吸收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