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工业美学的伦理命题 被引量:7
1
作者 袁智忠 蒋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64,共10页
电影工业美学作为当前国内被广泛提及的一个重要的电影美学观念,在电影伦理学层面,探讨与其相关的伦理命题,对于增益电影工业美学理论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因此,基于生产伦理、技术伦理和传播伦理三个范畴,围绕着从“手段善”... 电影工业美学作为当前国内被广泛提及的一个重要的电影美学观念,在电影伦理学层面,探讨与其相关的伦理命题,对于增益电影工业美学理论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因此,基于生产伦理、技术伦理和传播伦理三个范畴,围绕着从“手段善”到“道德善”的生产伦理诉求、警惕技术性影像制造“极度体验”的消费陷阱以及在传播层面尊重“为己利他”的市场经济道德原则三个主题,对电影工业体系中存在的伦理规范与伦理失范进行了相应的伦理思考,最终力求在整体意义上构建出电影工业伦理的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生产伦理 技术伦理 传播伦理 电影工业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频道穿越网文改编古装剧的叙事建构与表达
2
作者 齐亚楠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99,共8页
女性力量的崛起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催生了文艺作品的女性化创作倾向,女频穿越网文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新奇的叙事方式吸引了众多读者,据其改编的古装剧延续了原著小说的女性视角、情节设定和主题表达,即以女性角色的“穿越”为叙事起点和... 女性力量的崛起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催生了文艺作品的女性化创作倾向,女频穿越网文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新奇的叙事方式吸引了众多读者,据其改编的古装剧延续了原著小说的女性视角、情节设定和主题表达,即以女性角色的“穿越”为叙事起点和逻辑线索呈现她们在不同时空的生存境遇和价值追求,不同剧集在叙事风格、叙事策略、角色塑造、历史观念及女性表达等维度侧重点各异。文章认为当前热度较高的穿越古装剧在叙事建构和女性表达层面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基于真实历史的女性个体叙事,二是模糊历史指向的女性群体叙事,三是拼贴戏仿历史的女性“爽感”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越网文 古装剧 叙事策略 女性向 网络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年苏东坡传奇》:探索非遗动漫化表达的创新路径与实践价值
3
作者 王崇学 李正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9-93,共5页
随着网络短视频、微短剧、影视动漫、数字化沉浸式场景体验等“科技+非遗”模式的兴起,非遗保护和传承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52集动画连续剧《少年苏东坡传奇》(刘新松,2022)采用动漫形式,深度挖掘并生动展现了苏东坡少年时期的成长... 随着网络短视频、微短剧、影视动漫、数字化沉浸式场景体验等“科技+非遗”模式的兴起,非遗保护和传承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52集动画连续剧《少年苏东坡传奇》(刘新松,2022)采用动漫形式,深度挖掘并生动展现了苏东坡少年时期的成长轨迹及其家风家教的深厚文化底蕴。该剧不仅忠实地传承了非遗“苏东坡传说”的核心精神,还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元素,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以《少年苏东坡传奇》为案例,通过动漫这一现代媒介的生动演绎,探讨如何通过创意构思、元素设计、角色塑造以及制作技术等关键环节以趣味化的形式丰富东坡文化的内涵,展现千古文豪苏东坡的成长故事,以及“动漫化”表达在非遗传播中的独特价值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动漫化 少年苏东坡传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体系下的先锋实践:董成鹏电影探微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文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0-113,共4页
董成鹏的电影,走过了先大众喜剧、后小众表达的创作路径。他以具有娱乐性的、老幼咸宜的叙事,实现了对边缘群体处境的延伸性探究;他在电影中充分营造奇观,从而完成一种主体意识的言说,其电影中的大鹏、程宫等人,都是不屈服于命运者。而... 董成鹏的电影,走过了先大众喜剧、后小众表达的创作路径。他以具有娱乐性的、老幼咸宜的叙事,实现了对边缘群体处境的延伸性探究;他在电影中充分营造奇观,从而完成一种主体意识的言说,其电影中的大鹏、程宫等人,都是不屈服于命运者。而在两部喜剧片完成积累之后,董成鹏则推出了形式上更为新颖、主题也更为严肃的《吉祥如意》,让这部电影对两部前作中,消费者能识别的“大鹏”品牌进行整合利用,从而完成了在商业体系下的先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成鹏 商业体系 先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电影与数码化历史语境下的“新灵韵”表达
5
作者 刘小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64-68,共5页
电影是机械复制艺术的代表,也是塑造和反映现代文化生产与现代人生活最重要的文化因素之一。在德国哲学家本雅明写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他探讨了机械复制技术(其代表就是照相术与电影)大规模应用后对艺术的影响,阐述了现代... 电影是机械复制艺术的代表,也是塑造和反映现代文化生产与现代人生活最重要的文化因素之一。在德国哲学家本雅明写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他探讨了机械复制技术(其代表就是照相术与电影)大规模应用后对艺术的影响,阐述了现代艺术独特的美学特征,并预言了现代艺术与大众相结合的发展趋势[1];而在数码转型之后,由“机械复制技术”进化为“数码复制技术”的电影得以不受胶片载体的限制,成为当今覆盖所有媒介的“元媒介”之一,并通过自主存在和强烈社会影响构成广阔的上层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电影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数码化 照相术 本雅明 机械复制技术 机械复制艺术 美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香港地区导演“北上”电影的多元语境整合
6
作者 杨紫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07-110,共4页
香港地区导演“北上”多年的摸爬滚打过程,正是其于多元化语境下不断调整,既有所妥协,又有所坚持的过程。面对内地市场,其极力靠拢内地文化,实现了商业话语与主流价值观和宏大叙事话语的调和,并在坚持类型化、娱乐化和商业化的同时,对... 香港地区导演“北上”多年的摸爬滚打过程,正是其于多元化语境下不断调整,既有所妥协,又有所坚持的过程。面对内地市场,其极力靠拢内地文化,实现了商业话语与主流价值观和宏大叙事话语的调和,并在坚持类型化、娱乐化和商业化的同时,对原本“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旧式港片美学风格有所降调。此外,“北上”电影亦在取用内地空间元素、加入内地角色的同时,进行了“新香港精神”的探索和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导演 北上 多元化语境 话语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伦理观照与民族精神搏击——影片《八角笼中》的现代性叙事
7
作者 蒋峰 袁智忠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132,共5页
《八角笼中》作为继《我不是药神》之后,国产电影中又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史论价值的社会伦理片,其围绕“八角笼”空间展开的影像叙事极具现代性内涵。无论是在空间叙事层面对当代社会空间正义和非正义的辩证性思考,还是在道德伦理观... 《八角笼中》作为继《我不是药神》之后,国产电影中又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史论价值的社会伦理片,其围绕“八角笼”空间展开的影像叙事极具现代性内涵。无论是在空间叙事层面对当代社会空间正义和非正义的辩证性思考,还是在道德伦理观念层面对当代乡村伦理的关照和“人”的现代性突围的书写,以及在文化价值层面对君子伦理观念的挖掘和传统民族精神的彰显,都呈现出导演希望从现代社会充满道德理想的个体身上,挖掘传统民族精神内涵和现代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实现对社会正义理念的价值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笼中》 社会空间 乡村伦理 民族精神 现代性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影像的文化赓续与银幕符号建构——以川剧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正丽 樊明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01-106,共6页
“非物质”的特性决定了非遗传播对于保护的重要性,在强调活态传承,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当代非遗保护语境下,通过发挥以文化人、以艺通心及寓无形传承于有形影像的重要作用,川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以神话... “非物质”的特性决定了非遗传播对于保护的重要性,在强调活态传承,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当代非遗保护语境下,通过发挥以文化人、以艺通心及寓无形传承于有形影像的重要作用,川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以神话故事、民间文学及民俗活动等文化表现形式为载体的非遗,承载着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为中国影像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文章旨在探讨非遗影像在川剧传承保护与创作发展中的现状、地位和作用,并以吴天明导演电影《变脸》(吴天明,1995)为例,从“‘变脸’影像的符号化展现、诗意空间的符号化建构及巴蜀文化精神的符号化书写”三个维度分析电影文本中的川剧影像符号与意义生成,为非遗题材影像创作带来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影像 川剧 文化赓续 银幕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见土拨鼠》:在原生态创作中让自然发声——专访导演杨程成
9
作者 齐亚楠 蒋峰 杨程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6-32,共7页
齐亚楠:杨导,您好!首先祝贺您的处女作《再见土拨鼠》于国内上映后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这部影片您不仅是导演,还参与编剧和演出,可见您对这部作品倾注了莫大的心血。这部作品也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例如获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三项提... 齐亚楠:杨导,您好!首先祝贺您的处女作《再见土拨鼠》于国内上映后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这部影片您不仅是导演,还参与编剧和演出,可见您对这部作品倾注了莫大的心血。这部作品也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例如获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三项提名,最终斩获最佳儿童片奖。此外,该片还荣获第四届北京国际儿童电影展最佳影片、第十八届中美国际电影节“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奖”、第十三届金考拉国际华语电影节评委会奖等多个国内外奖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金鸡奖 最佳影片 票房成绩 原生态 国际电影节 国际传播力 自然发声 儿童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列片创作之于民族电影发展的意义
10
作者 刘璐 霍战朝 《电影评介》 2025年第14期15-21,共7页
21世纪以来,随着电影的市场化改革与产业化发展,系列片渐成国产电影创作的重要选择并引起广泛关注。之于系列片的表达,主要角色或演员的重复,情节的延续对照,影片的主题、风格及题材的相似都是其习见要素。基于首部影片的情感认同,观影... 21世纪以来,随着电影的市场化改革与产业化发展,系列片渐成国产电影创作的重要选择并引起广泛关注。之于系列片的表达,主要角色或演员的重复,情节的延续对照,影片的主题、风格及题材的相似都是其习见要素。基于首部影片的情感认同,观影者对系列片中的续作也产生出某种信任与期待,且体现出多方面的观影倾向。对民族电影发展来说,兼顾艺术性与商业性并求得二者的动态平衡实乃系列片的价值追求所在;优秀的系列片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多方位展示与人类普遍性话题的本土化呈现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列片 民族电影 电影产业 动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认知与审美呈现:影像化身体的伦理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蒋峰 袁智忠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58-62,共5页
基于新兴的身体哲学、身体伦理学对“身体”的关注,电影中的影像化身体可被领受为一种具身性的存在,即它所指着现实社会中人的活生生的意向化身体实践。由此,影像化的身体演绎具有丰富的伦理性内涵。结合电影艺术在审美上具有的戏剧性... 基于新兴的身体哲学、身体伦理学对“身体”的关注,电影中的影像化身体可被领受为一种具身性的存在,即它所指着现实社会中人的活生生的意向化身体实践。由此,影像化的身体演绎具有丰富的伦理性内涵。结合电影艺术在审美上具有的戏剧性、超越性和主体性三个表现特征,可见影像化身体的伦理性呈现出以下三种样态,即戏剧性身体能够再现社会伦理实践的矛盾发展律、超越性身体能够演绎社会道德从经验走向先验的社会律、主体性身体则能够引导社会生存主体步入关注人的具身处境的涉身伦理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性 身体伦理 戏剧性 超越性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车站的聚会》:悲剧人物个体生命价值的自由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晓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4-28,共5页
《南方车站的聚会》作为近年中国艺术电影的佳片之一,虽在类型上延续着导演一贯的创作偏好,继续以黑色电影为类型基调,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意识和生命状态,聚焦他们游走在犯罪边缘或犯罪逃逸时的精神世界;但相较以往,该片最突出的艺... 《南方车站的聚会》作为近年中国艺术电影的佳片之一,虽在类型上延续着导演一贯的创作偏好,继续以黑色电影为类型基调,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意识和生命状态,聚焦他们游走在犯罪边缘或犯罪逃逸时的精神世界;但相较以往,该片最突出的艺术气质呈现在对人的主体性的表达开始由个体深入到对集体的思考,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展示也表现出从“求生”到“向死”的深层跨越。此外,它也通过营造物质空间的丰富性和仪式感,凸显出电影空间表达的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车站的聚会》 存在主义 死本能 空间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身体·家庭的多维伦理审视——比较视域中的《奇迹·笨小孩》和《我的姐姐》
13
作者 齐亚楠 高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1-65,共5页
《奇迹·笨小孩》(2022)和《我的姐姐》(2021)作为近年来口碑上乘的家庭伦理片,具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即聚焦失亲家庭中同怀(1)间的亲情伦理。《奇迹·笨小孩》(以下简称《奇迹》)聚焦兄妹关系,讲述了哥哥在给妹妹挣钱治病的过... 《奇迹·笨小孩》(2022)和《我的姐姐》(2021)作为近年来口碑上乘的家庭伦理片,具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即聚焦失亲家庭中同怀(1)间的亲情伦理。《奇迹·笨小孩》(以下简称《奇迹》)聚焦兄妹关系,讲述了哥哥在给妹妹挣钱治病的过程中创业成功的故事;而《我的姐姐》(以下简称《姐姐》)则聚焦姐弟关系,刻画了姐姐勇敢承担起抚养弟弟的家庭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成功 家庭责任 比较视域 亲情伦理 伦理审视 笨小孩 姐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