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甘孜州青稞引、育成品种及动态介绍 被引量:9
1
作者 冯继林 杨开俊 +2 位作者 刘廷辉 苟安春 唐雅蓉 《大麦科学》 2005年第3期28-34,共7页
甘孜州青稞育种已经历了50年,以甘孜州农科所为主,引育成品种25个.青稞生产统计数据表明,解放初期(1950年)全州青稞平均产量仅570kg/hm2,2004年达到2 494.5kg/hm2,产量提高了4.4倍,不同时期育成的品种一般都比当时大面积生产种增产8%~2... 甘孜州青稞育种已经历了50年,以甘孜州农科所为主,引育成品种25个.青稞生产统计数据表明,解放初期(1950年)全州青稞平均产量仅570kg/hm2,2004年达到2 494.5kg/hm2,产量提高了4.4倍,不同时期育成的品种一般都比当时大面积生产种增产8%~20%,最高可达63%.对同期的青稞增产作出了显著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引种 育成品种 增产作用 动态介绍 甘孜州 青稞 四川 产量提高 生产统计 解放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甘孜州黑色裸大麦资源 被引量:2
2
作者 冯继林 甲措 刘廷辉 《大麦科学》 2002年第1期21-22,共2页
资源是育种的基础 ,是人类共同的宝库。现将我州部分黑色裸 (青裸 )大麦资源介绍给育种工作者 ,以便交流选用 ,加强合作。渴望尽快培育出高产、优质、高效的皮。
关键词 甘孜州 黑色裸大麦 种质资源 营养价值 栽培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州青稞生产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廷辉 冯继林 唐雅蓉 《大麦科学》 2003年第3期10-12,共3页
青稞生产在甘孜州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此主要介绍了甘孜州青稞生产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加强青稞生产科学研究、加强高产专用品种的选育、加强青稞多渠道利用开发研究 ,开辟青稞综合利用新途径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 甘孜州 青稞 生产现状 对策 品种选育 生态环境 服务流通体系 生产商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州青稞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廷辉 杨开俊 +2 位作者 谢世刚 陈杭 唐瑶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9期329-330,共2页
青稞作为甘孜州的特需主粮,青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甘孜州青稞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比较优势与市场竞争优势,并提出甘孜州青稞产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 青稞产业 发展现状 问题 优势 对策 四川甘孜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州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杭 罗孝贵 赵艳妮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0期108-108,110,共2页
十字花科根肿病是蔬菜常见病害之一,对蔬菜产业发展的影响较大。本文重点分析了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危害和发生规律,针对甘孜州病害特点,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 十字花科蔬菜 根肿病 发生规律 防治措施 甘孜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唐瑶 陈杭 +1 位作者 赵艳妮 刘廷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8期317-317,320,共2页
研究了甘孜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对策,旨在为该地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产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四川甘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和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鉴定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式昭 郑建敏 +7 位作者 伍玲 李俊 万洪深 杨漫宇 罗江陶 刘廷辉 杨开俊 蒲宗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1-645,共5页
【目的】鉴定四川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和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的组成,可为四川小麦的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个籽粒硬度和1个穗发芽抗性等位基因分子标记,对105份2000年后育成的四川小麦品种进行上述基因的检测。【结果】本研... 【目的】鉴定四川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和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的组成,可为四川小麦的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个籽粒硬度和1个穗发芽抗性等位基因分子标记,对105份2000年后育成的四川小麦品种进行上述基因的检测。【结果】本研究表明:(1)针对籽粒硬度,含有Pinb-D1b基因(Pinb突变)的品种有11份,频率为10.5%,非Pinb-D1b等位基因类型则占到89.5%。(2)针对穗发芽抗性,含Vp-1Bc(抗穗发芽)的品种有88份,频率为83.8%;含Vp-1Ba(感穗发芽)的品种有17份,频率为16.2%;未能扩增出含Vp-1Bb(抗穗发芽)的品种。(3)聚合2项优质基因(Pinb-D1b和Vp-1Bc),品质优良的品种有11份,频率为10.5%。【结论】利用这些含有优异基因资源的品种,在四川小麦品质育种中逐步导入上述优质基因,是综合提高四川小麦品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硬度 穗发芽抗性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四川藏区野生菌资源保护、推进野生菌产业化开发的建议 被引量:8
8
作者 郑林用 郭耀辉 +5 位作者 黄羽佳 陈杭 魏鹏 曾先富 李远江 何斌 《食用菌》 2014年第4期1-2,共2页
针对四川藏区野生食用菌资源长期无序和低水平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制约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调研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资源管理、资金投入、技术推广、品牌打造四个方面保护四川藏区野生菌资源,推进野生菌产业... 针对四川藏区野生食用菌资源长期无序和低水平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制约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调研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资源管理、资金投入、技术推广、品牌打造四个方面保护四川藏区野生菌资源,推进野生菌产业化开发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藏区 野生食用菌产业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地区春油菜夏繁加代试验研究
9
作者 陈代全 肖启银 王艳惠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4期33-33,共1页
在甘孜州海拔2 800 m的地区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进行试种春油菜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父本和母本2个品种均能正常成熟,获得高产。利用川西高寒山区对油菜进行夏繁加代是可行的,实现了油菜在甘孜地区自然条件下夏繁。
关键词 春油菜 夏繁 地膜覆盖 生育期 产量 四川甘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耕留茬抛秧栽培模式对水稻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启银 任万军 +2 位作者 杨文钰 卢庭启 刘代银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62-1567,共6页
以穗型差异较大的3个杂交稻组合富优I号、D优527、冈优88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生育中后期叶片的衰老特性及机制。结果表明,免耕留茬抛秧提高了水稻抽穗后叶片的SPAD值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叶片的POD(过氧化物酶)活性,提... 以穗型差异较大的3个杂交稻组合富优I号、D优527、冈优88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生育中后期叶片的衰老特性及机制。结果表明,免耕留茬抛秧提高了水稻抽穗后叶片的SPAD值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叶片的POD(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了生育后期(抽穗21d后)叶片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CAT(过氧化氢酶)活性,3种酶协同作用,降低了活性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和MDA(丙二醛)含量,从而延缓了植株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衰老 免耕 抛秧 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青稞良种繁育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廷辉 冯继林 郭太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78,共2页
青稞为青藏高原主要粮食作物 ,是藏族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主食。本文分析了青稞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提出防止机械混种 ,做好室内检验 ,建立种子繁殖基地和合理的良种繁育体系 ,综合治理病虫草鼠害等措施以加强青稞良种繁育工作。
关键词 青稞 良种繁育 室内检验 繁殖基地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原松茸与温度降水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明文 戴贤才 +1 位作者 陆红 何双番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3,共1页
松茸是世界上最名贵的食用菌,人们对它进行了许多研究.据记载,菌丝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一般为10~30℃,最适温度22~24℃;相对湿度50~60%.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一般为12~20℃,最适温度15~20℃;相对湿度85~90%.四川攀西地区及云南部份地区... 松茸是世界上最名贵的食用菌,人们对它进行了许多研究.据记载,菌丝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一般为10~30℃,最适温度22~24℃;相对湿度50~60%.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一般为12~20℃,最适温度15~20℃;相对湿度85~90%.四川攀西地区及云南部份地区,松茸菌丝生长发育温度为22~28℃,最适温度23~25℃;月降水量为50~250mm.子实体生长阶段温度为14~19℃,月降水量为100~350mm,最适150~300mm.1986年开始,我们对四川西部高原松茸的温、湿组合进行了考察,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温度 降水 川西高原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玉米套作种植密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启银 高明文 +3 位作者 张祯勇 马松明 陈代全 陈建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5期87-87,89,共2页
为了完善马铃薯—玉米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寻求薯玉套作体系下获取马铃薯、玉米共同高产的最佳种植密度,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玉米和马铃薯密度单因素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玉米栽培模式下,密... 为了完善马铃薯—玉米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寻求薯玉套作体系下获取马铃薯、玉米共同高产的最佳种植密度,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玉米和马铃薯密度单因素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玉米栽培模式下,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幅宽1.4 m,马铃薯密度为47 643穴/hm2,玉米密度为52 937株/hm2时,田间单位面积的总产值最高,为65 676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玉米 套作 种植密度 产量 高海拔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卡引种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丰先红 李健 +2 位作者 唐明先 罗孝贵 马松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期100-101,共2页
为探索玛卡在甘孜州推广与繁育的可行性,该文对其进行了发芽试验、不同海拔下玛卡的生长试验、越冬试验。结果表明:玛卡在甘孜州不仅可以进行推广繁育而且可以正常生长越冬,最适宜生长在甘孜州高海拔长日照地区。
关键词 玛卡 引种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原的松茸生态 被引量:16
15
作者 高明文 代贤才 《中国食用菌》 1996年第6期34-35,共2页
川西高原的松茸生态高明文,代贤才(四川甘孜州农科所康定626000)我们对川西高原松茸的贮量、生态特点、生长规律等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报道如下。1川西高原松茸的资源概况川西高原的松茸主要分布在金沙江、雅砻江、大... 川西高原的松茸生态高明文,代贤才(四川甘孜州农科所康定626000)我们对川西高原松茸的贮量、生态特点、生长规律等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报道如下。1川西高原松茸的资源概况川西高原的松茸主要分布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上中游的高山峡谷和山原地区,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生态特点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青稞的育种研究与应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廷辉 杨开俊 +1 位作者 冯继林 郭太平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6年第3期12-15,共4页
作物超高产育种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实现超高产是育种家必须思考的问题。超级青稞的育种是近期及以后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超级青稞育种的主要指标及育种研究、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分析等进行探讨,力争超级青稞的育种有更... 作物超高产育种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实现超高产是育种家必须思考的问题。超级青稞的育种是近期及以后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超级青稞育种的主要指标及育种研究、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分析等进行探讨,力争超级青稞的育种有更大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青稞 育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大麦(青稞)八个农艺性状与其产量间的多元回归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廷辉 《大麦科学》 2004年第1期7-9,共3页
对 39个食用大麦的株高 (x1)、平均穗长 (x2 )、基本苗 (x3)、最高苗 (x4 )、有效穗 (x5)、穗粒数 (x6 )、千粒重 (x7)、全生育期 (x8)和公顷产量 (y)之间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1)x5、x6 、x7对 y的贡献达极显著水平 ,它们和 y... 对 39个食用大麦的株高 (x1)、平均穗长 (x2 )、基本苗 (x3)、最高苗 (x4 )、有效穗 (x5)、穗粒数 (x6 )、千粒重 (x7)、全生育期 (x8)和公顷产量 (y)之间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1)x5、x6 、x7对 y的贡献达极显著水平 ,它们和 y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 y =730 8 84 14 +187 92 4 0x5+10 0 5 5 5 1x6 +10 4 3931x7(F =10 0 30 0 ,R =0 94 6 5 ,根据这一方程可对四棱食用大麦的产量进行预报 ;(2 )八个农艺性状对产量贡献大小的顺序为 :有效穗 >穗粒数 >千粒重 >基本苗 >全生育期 >株高 >最高苗 >平均穗长 ,因此在食用大麦的育种实践中 ,应把提高有效穗、穗粒数作为主要育种目标 ,千粒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大麦 青稞 农艺性状 产量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系统理论在青稞品种综合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廷辉 《大麦科学》 2004年第3期23-25,共3页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原理与方法 ,以青稞品比试验的资料 ,对 8个青稞品种的产量、株高、穗长、千粒重、抗病性等 10项主要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98136— 1是综合性状最优的品种。应用灰色系统能较真实的综合评价品种优...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原理与方法 ,以青稞品比试验的资料 ,对 8个青稞品种的产量、株高、穗长、千粒重、抗病性等 10项主要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98136— 1是综合性状最优的品种。应用灰色系统能较真实的综合评价品种优劣 ,性状好坏程度 ,品种的适应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理论 青稞 品种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在青稞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廷辉 杨开俊 冯继林 《大麦科学》 2005年第2期8-10,共3页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原理和方法,根据选育种目标,对青稞F1代杂交组合的株高、千粒重、抗病性等7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比较其灰色关联度,确定出优良组合,为青稞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一种较客观的量化分析方法。
关键词 杂交组合 青稞 育种 灰色系统理论 灰色关联度 抗病性 株高性状 千粒重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丰乐在康青3号青稞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泽勇 冯继林 +1 位作者 郭太平 甲错 《大麦科学》 2003年第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施丰乐 康青3号 青稞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