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哲学之思 被引量:55
1
作者 黄英杰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79,85,共7页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当代中国大学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中国大学突破传统知识教育模式、走向卓越的必然选择。为了实现这一大学发展的历史使命,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做到四个结合:与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相结合;与人的培养相结合...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当代中国大学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中国大学突破传统知识教育模式、走向卓越的必然选择。为了实现这一大学发展的历史使命,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做到四个结合:与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相结合;与人的培养相结合;与人的真理探讨相结合;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如是,创新创业教育才不至于陷入物质功利主义驱动下职业主义的大学发展陷阱,实现育人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根本教育使命,彰显大学教育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学科建设 人的培养 人的真理 审美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中的新感受力及其养成途径——实践教育哲学的视角 被引量:5
2
作者 黄英杰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7,共5页
建立在身心两分哲学基础上的现代知识教育聚焦于知识向大脑的灌输,使得受教育者日渐脱离现实的生活世界,陷入抽象感受力的陷阱,导致受教育者失去了对真实世界的切己感受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正确判断力和理性行为能力。建立在实践教育哲学... 建立在身心两分哲学基础上的现代知识教育聚焦于知识向大脑的灌输,使得受教育者日渐脱离现实的生活世界,陷入抽象感受力的陷阱,导致受教育者失去了对真实世界的切己感受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正确判断力和理性行为能力。建立在实践教育哲学基础上的新感受力是一种身体—机体的感受能力,它强调整个身体—机体对客观表象活动的整体参与,是一种与表象活动融合为一的生命认知能力。审美教育是新感受力养成的主要途径,这一途径又可以具体分为针对所有学习者之普遍意义上的艺术教育和学科美育两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受力 实践教育哲学 抽象感受力 审美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涉农专业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机遇、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飞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25,共3页
四川省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农业类职业学校探索现代学徒制积极性高,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需要,这些都为四川省涉农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然而,四川省涉农职业学校及学生数量少,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四川省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农业类职业学校探索现代学徒制积极性高,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需要,这些都为四川省涉农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然而,四川省涉农职业学校及学生数量少,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涉农专业现代学徒制可借鉴经验欠缺,社会"轻农"意识等,严重阻碍了涉农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要想实现涉农专业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展开,四川省应该继续支持涉农专业的发展;探索符合四川省社会发展的农业现代学徒制模式;增强农业魅力,吸引更多的涉农专业学生从事农业活动;还应该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激发企业参与的体制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涉农专业 现代学徒制 农业活动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威的“做中学”新释 被引量:30
4
作者 黄英杰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2-127,共6页
在其本质上,杜威的做中学是一种民主的知识教育模式。学校知识的获得与社会各种活动和职业之间建立有效联系是该模式的基本点,它包括两条基本的操作路径:一是把社会的各种活动和职业引入到学校教育中,用知识加以诠释的形式来进行学校知... 在其本质上,杜威的做中学是一种民主的知识教育模式。学校知识的获得与社会各种活动和职业之间建立有效联系是该模式的基本点,它包括两条基本的操作路径:一是把社会的各种活动和职业引入到学校教育中,用知识加以诠释的形式来进行学校知识教育。二是把知识转化为实践中的各种社会活动和职业之经验或形式,进行知识教育。通过做中学,不仅受教育者的个性与社会的民主性得以有效生成,而且由于受教育者充分参与社会意识所获得的完整经验的审美性,做中学的知识教育在其终极价值上指向了深远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中学 知识教育 民主理想 艺术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课程观及教学方法的基本性质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英杰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9-83,138,共6页
当代课程和教学理论已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向何种过程对个体成长具有价值转变,实践教育哲学认真对待这一转变,并对其进行了批判性继承和超越。新课程观决定了新的教学方法的基本性质。方法的问题最后可以归结为兴趣引导的个体生命成长与... 当代课程和教学理论已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向何种过程对个体成长具有价值转变,实践教育哲学认真对待这一转变,并对其进行了批判性继承和超越。新课程观决定了新的教学方法的基本性质。方法的问题最后可以归结为兴趣引导的个体生命成长与发展的顺序问题。新教学法倡导,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聚焦学习者的兴趣,激扬其想象力,让教学充满实践智慧,引导生命醉心于创造和持续自主的繁荣生长,自觉主动地建构一个富有价值和意义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实践 文明活动 新课程观 教学方法的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文明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特质 被引量:4
6
作者 黄英杰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2-37,共6页
创新文明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特征。西方大学诞生于中世纪宗教文化的阴霾之中,传承创新了人文主义的文化,塑造了西方文明的人文性。中国的古典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传承创新了儒家的德性人文主义文化,形塑了德性色彩的中... 创新文明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特征。西方大学诞生于中世纪宗教文化的阴霾之中,传承创新了人文主义的文化,塑造了西方文明的人文性。中国的古典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传承创新了儒家的德性人文主义文化,形塑了德性色彩的中华古典文明。近代大学则协同努力,创造了民主和科学特质的新文化,使得民主和科学的新文明畅行于世。现代世界,大学与民族国家一体同在,成为具有不同民族个性色彩的多元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策源地,从而构造了不同个性色彩的多元文明生态。未来的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在建构世界文明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中,以倡导和建设一种共享的文化为宗旨,昌明它的伟大的文化使命和历史担当,为人类文明世界的诗意化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文明 世界一流大学 世界文明共同体 共享文化 文明的诗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普通本科院校转型的目标及其时间意识 被引量:3
7
作者 黄英杰 《重庆高教研究》 2015年第2期6-11,共6页
普通本科院校转型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对思想创造力枯竭、技术变革无力、人的培养无效等现实困境的主动回应,"应用技术型""职业型"等教育语汇的实质是将转型的方向导向创业型大学浪潮。遵循力促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 普通本科院校转型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对思想创造力枯竭、技术变革无力、人的培养无效等现实困境的主动回应,"应用技术型""职业型"等教育语汇的实质是将转型的方向导向创业型大学浪潮。遵循力促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强化以实践问题为中心的学术研究、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等几个原则,结合民国大学的实践经验,我们尝试性地提出三十年大学转型之时间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展示了未来中国大学的文明愿景,也即完成了转型的中国大学将会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新文明再造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校转型 创业型大学 实践育人 文明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