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四川理工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先铃 张薇 +1 位作者 叶阳 王凌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5期252-253,256,共3页
结合实践经验,以培养复合型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从人才目标的确定、培养计划的修订、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内容的优化、培养过程的实施等方面,就如何完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地方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结合实践经验,以培养复合型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从人才目标的确定、培养计划的修订、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内容的优化、培养过程的实施等方面,就如何完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地方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质量与安全 培养方案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工程专业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4
2
作者 邹伟 张楷正 +1 位作者 边名鸿 罗惠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257-258,共2页
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宽泛,不能体现酿酒工程的专业特色等问题,通过调整教学重点,增加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引入文献案例教学和网络资源教学等一系列教学改革研究,加深了学生对酿酒工程相关工艺原理、工艺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 酿酒工程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工程类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川 黄丹 +1 位作者 魏丕伟 赵兴秀 《农业工程》 2019年第4期97-99,共3页
分子生物学因为其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广泛的应用已成为生物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针对当前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分子生物学教学的现状,该文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优化和改革,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试验技术以... 分子生物学因为其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广泛的应用已成为生物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针对当前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分子生物学教学的现状,该文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优化和改革,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试验技术以及科学思维能力传授给学生,以培养合格的生物工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生物工程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工程设备》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宗绪岩 李丽 +1 位作者 周健 罗惠波 《农业工程》 2012年第7期59-61,共3页
分析了《生物工程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该课程理论教学存在的难点,针对每一个难点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解决方案,经过教学实践,该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能较好地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关键词 生物工程设备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培养复合型人才——《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丽 《农业工程》 2015年第2期88-89,共2页
分析了《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全面阐述了该课程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解决方案,为今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 教学改革 复合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不同地区浓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 被引量:72
6
作者 吴树坤 谢军 +4 位作者 卫春会 刘燕梅 黄治国 万世旅 邓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44-152,共9页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四川不同地区浓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大曲中优势细菌菌群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芽孢杆菌属(Bacill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Kroppenstedtia、高温放线菌...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四川不同地区浓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大曲中优势细菌菌群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芽孢杆菌属(Bacill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Kroppenstedtia、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其中在品温较高的宜宾、泸州曲样中,魏斯氏菌属、高温放线菌属比例均高于遂宁曲样,而遂宁两个曲样的优势菌属均为葡萄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其中葡萄球菌属远高于宜宾和泸州曲样。另一方面,4种曲样的真菌主要以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丝衣霉属(Byssochlamys)、节担菌属(Wallemia)为主,在品温较高的宜宾、泸州曲样中,嗜热真菌属和嗜热子囊菌属为优势菌属,其比例远高于遂宁曲样,而遂宁两个曲样的优势菌属均为曲霉属,其比例远高于宜宾和泸州的曲样。遂宁1、遂宁2曲样的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均高于宜宾和泸州曲样。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遂宁1和遂宁2曲样微生物群落结构较相似,而宜宾和泸州曲样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则更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处理对四川泡菜微生物菌系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世宽 冉燃 +3 位作者 侯华 潘明 涂晓慧 王叶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02,114,共3页
研究了不同真空度对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系的影响。研究表明,真空度越高越有利于对泡菜中乳酸菌的增殖,同时对泡菜中的其他杂菌具有越明显的抑制作用。在0.04MPa(真空度)下,发酵终止时乳酸菌活菌数仍可达到4.1×107个/mL,占... 研究了不同真空度对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系的影响。研究表明,真空度越高越有利于对泡菜中乳酸菌的增殖,同时对泡菜中的其他杂菌具有越明显的抑制作用。在0.04MPa(真空度)下,发酵终止时乳酸菌活菌数仍可达到4.1×107个/mL,占细菌总数的45%,酵母菌数可抑制为2.0×104个/mL,大肠杆菌在发酵的第3d就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度 微生物 泡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培养法研究泸州地区浓香型白酒窖泥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56
8
作者 叶光斌 罗惠波 +3 位作者 杨晓东 李丹宇 王毅 倪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76-181,共6页
通过构建细菌和古菌的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测序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浓香型白酒成熟窖泥中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组成。结果表明:窖泥中的细菌多样性丰富,多达34个OTUs。主要分布于14科以及2个科级分类地位未知的梭菌纲和拟杆菌纲类群内... 通过构建细菌和古菌的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测序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浓香型白酒成熟窖泥中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组成。结果表明:窖泥中的细菌多样性丰富,多达34个OTUs。主要分布于14科以及2个科级分类地位未知的梭菌纲和拟杆菌纲类群内,且大多属于严格厌氧细菌。其中梭菌纲为窖泥内细菌群落的绝对优势种群(克隆子数比例为68.2%),除此之外还存在一定比例的芽孢杆菌纲(21.6%)、拟杆菌门(8.0%)、柔膜菌门(1.1%)和Synergistetes门(1.1%)的分布。古菌的群落组成较为简单,仅4个OTUs,主要分布于甲烷囊菌属、甲烷八叠球菌属、甲烷杆菌属和Methanomassiliicoccus内,克隆子数的比例分别为58.8%、29.4%、5.9%和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泥 免培养法 细菌 古菌 16S RRNA基因 克隆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的窖泥品质理化指标的筛选 被引量:29
9
作者 刘梅 邓杰 +3 位作者 谢军 李觅 吴树坤 黄治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44-50,共7页
为了解窖泥理化指标与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筛选能反映窖泥品质的理化指标,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了不同品质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并与理化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水分质量分数、总氮和氨态氮含量随窖泥品质的提高而升高,pH值随窖... 为了解窖泥理化指标与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筛选能反映窖泥品质的理化指标,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了不同品质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并与理化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水分质量分数、总氮和氨态氮含量随窖泥品质的提高而升高,pH值随窖泥品质的提高而接近于7;主成分分析表明氨态氮、总氮、有效磷含量、pH值、腐殖酸质量分数和铁元素含量对窖泥品质影响较大。总氮含量分别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放线菌(Actinobacteria)比例呈正相关,与绿弯菌门(Chlorflexi)、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比例呈负相关。氨态氮含量分别和Firmicutes、Synergistetes、Actinobacteria比例呈正相关,和Proteobacteria、螺旋体门(Spirochaetes)比例呈负相关。有效磷含量分别和Synergistetes和Actinobacteria比例呈正相关。腐殖酸质量分数和Proteobacteria比例呈正相关。pH值分别和Firmicutes、Actinobacteria比例呈正相关,和Chlorflexi、Spirochaetes比例呈负相关。其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P<0.01)。从冗余分析图中可以看出氨态氮、总氮、有效磷含量和pH值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水分质量分数、腐殖酸质量分数、钙和铁元素含量。综上所述,从水分质量分数、总氮、氨态氮、有效磷、腐殖酸质量分数、pH值、钙和铁元素含量中初步筛选到总氮、氨态氮含量和pH值3个指标,即在一定范围内,窖泥品质越好,总氮和氨态氮含量越高,pH值越接近于7,其可作为窖泥质量的初步评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泥 品质 理化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大曲真核微生物群落的PCR-SSCP解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罗惠波 黄治国 +2 位作者 李浩 张强 沈才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2-45,共4页
通过PCR-SSCP分析了浓香型大曲发酵过程中7个曲样中真核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大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变化多样,不同微生物群落具有协同和制约的复杂生态学效应,并与外界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对大曲发酵过程产生影... 通过PCR-SSCP分析了浓香型大曲发酵过程中7个曲样中真核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大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变化多样,不同微生物群落具有协同和制约的复杂生态学效应,并与外界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对大曲发酵过程产生影响。大曲发酵过程中温度的升高,对真核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大曲 PCR—SSCP 18S RDNA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制剂调控浓香型白酒高级醇产量 被引量:16
11
作者 宗绪岩 边名鸿 +3 位作者 李丽 卫春会 罗惠波 苟云凌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46,共4页
为了探讨生物制剂对于浓香型白酒高级醇产生的影响,调控高级醇的产量,采用实验室模拟固态发酵的方法,通过添加生物制剂,测定高级醇的产量,利用正交试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和响应面分析法,建立生物制剂添加量同白酒中高级醇生成量的关... 为了探讨生物制剂对于浓香型白酒高级醇产生的影响,调控高级醇的产量,采用实验室模拟固态发酵的方法,通过添加生物制剂,测定高级醇的产量,利用正交试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和响应面分析法,建立生物制剂添加量同白酒中高级醇生成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活性干酵母0.8%、糖化酶1 000U/g、α-淀粉酶50U/g时,高级醇总量比空白降低了21.06%。构建的数学模型,可以预测不同干酵母、α-淀粉酶、糖化酶的添加量时高级醇产量,从而达到在既满足浓香型白酒应有风味的同时,又能有效地调控高级醇产量,提高浓香型白酒的品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响应面 模拟发酵 高级醇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甜面酱不同发酵工艺中的菌相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沈芳 吴华昌 +3 位作者 邓静 李萍萍 张静 石娇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45,54,共6页
对保温发酵和自然发酵两种甜面酱酿造工艺中的微生物进行菌相研究,并对两种甜面酱成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自然发酵甜面酱中细菌浓度明显高于保温发酵,霉菌浓度差别不大,而酵母菌只存在于自然发酵的特定阶段,保温发酵中始终未检测。... 对保温发酵和自然发酵两种甜面酱酿造工艺中的微生物进行菌相研究,并对两种甜面酱成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自然发酵甜面酱中细菌浓度明显高于保温发酵,霉菌浓度差别不大,而酵母菌只存在于自然发酵的特定阶段,保温发酵中始终未检测。保温发酵甜面酱细菌主要为芽孢菌,而自然发酵中除了芽孢菌还有乳杆菌及芽孢乳杆菌。自然发酵甜面酱的香气、滋味均优于保温甜面酱。两种发酵方式中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的差异是甜面酱风味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造工艺 甜面酱 微生物 菌相分析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控温发酵下糟醅典型微生物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超 蒲岚 +8 位作者 李璐 邱树毅 王涛 游玲 谢善慈 许德富 倪斌 税梁扬 冯学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1-44,共4页
研究了在用换热方式实现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温度进行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对控温发酵与传统发酵方法进行对照试验,用平板涂布计数法检测不同发酵期糟醅中典型微生物的变化趋势,探讨温度对好氧细菌、兼性厌氧细菌、酵母菌、霉菌数量的影... 研究了在用换热方式实现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温度进行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对控温发酵与传统发酵方法进行对照试验,用平板涂布计数法检测不同发酵期糟醅中典型微生物的变化趋势,探讨温度对好氧细菌、兼性厌氧细菌、酵母菌、霉菌数量的影响。表明在发酵前期控制窖内温度上升,利于酵母菌数形成生长优势;在发酵后期控制窖内温度缓落,利于兼性厌氧细菌的繁殖代谢;"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发酵温度变化趋势更利于酯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微生物数量 发酵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菜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机制研究概述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邹伟 赵长青 +1 位作者 赵兴秀 张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综述了最近几年关于泡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研究进展,重点讲述了泡菜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动态变化,以及外界因素对泡菜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与利用,同时也展望了宏基因组学技术和基于此的系统生物技术在泡菜微生物群落机制解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 泡菜 微生物群落 乳酸菌 宏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质浓香型窖泥的酶活与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树坤 刘梅 +2 位作者 邓杰 卫春会 黄治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24,共6页
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了不同品质窖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检测其酶活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窖泥中的蛋白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窖泥品质的提升而升高,脲酶活性则反之;脱氢酶活性在一级窖泥中最高,但在二、三级... 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了不同品质窖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检测其酶活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窖泥中的蛋白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窖泥品质的提升而升高,脲酶活性则反之;脱氢酶活性在一级窖泥中最高,但在二、三级窖泥中差异不显著;3个等级窖泥中的细菌共分为2 050个OTU,其中一级窖泥的OTU数占总OTU数的50.6%,超过了二级、三级窖泥OTU数的总和;其主要分布于9个门、39个属,其中Firmicutes(厚壁菌门)都占主导地位,Sporobacter、Coriobacterineae等菌属在窖泥中所占比例与窖泥品质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蛋白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呈显著相关(p<0.05)。不同品质窖泥的酶活力和微生物群落结构都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窖泥的酶活可作为反映窖泥品质的指标以做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泥 酶活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功能菌在四川保宁醋强化发酵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玉斌 邓静 +6 位作者 吴华昌 乔明锋 易宇文 彭毅秦 刘阳 严梦琴 唐红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5-82,共8页
以产香酵母菌、高产酸醋酸菌以及产多糖乳酸菌为研究对象,将3株功能菌应用于四川保宁醋中进行接种强化发酵。单菌强化发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强化组1(接种产香酵母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数及相对含量分别提高了17.39%、20.23%,达到2... 以产香酵母菌、高产酸醋酸菌以及产多糖乳酸菌为研究对象,将3株功能菌应用于四川保宁醋中进行接种强化发酵。单菌强化发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强化组1(接种产香酵母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数及相对含量分别提高了17.39%、20.23%,达到27种、79.65%;强化组2(接种高产酸醋酸菌)与强化组3(接种产多糖乳酸菌)酸度分别上升了82.75%、155.75%,稳定在3.18%、4.45%,其中有机酸含量增幅在23.46%~389.21%之间;强化组3多糖质量浓度提高了68.43%,高达1 143.78 mg/L。采用混菌设计确定强化发酵最佳接种比例,其结果证明在总接种量1%,接种比例为酵母菌40%、醋酸菌16%、乳酸菌44%条件下,所得食醋的效果最佳,其酸度为5.28%,挥发性物质种数为30种,感官评分85.65。研究结果为改善保宁醋风味、提高出醋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香酵母菌 高产酸醋酸菌 产多糖乳酸菌 保宁醋 强化发酵 混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配伍中草药复合水煎液对泡菜腌制过程中微生物菌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芳 陈加 +2 位作者 吴婷婷 钟艳 夏雪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4-77,88,共5页
试验采用三种配伍中草药黄芪、党参、当归复合水煎液腌制泡菜,考察不同浓度水煎液对泡菜腌制过程中微生物菌系的影响,以期找到一个既能抑制有害杂菌生长又对有益乳酸菌生长影响不大的最适浓度。试验采用最佳配方和最佳工艺条件制备黄芪... 试验采用三种配伍中草药黄芪、党参、当归复合水煎液腌制泡菜,考察不同浓度水煎液对泡菜腌制过程中微生物菌系的影响,以期找到一个既能抑制有害杂菌生长又对有益乳酸菌生长影响不大的最适浓度。试验采用最佳配方和最佳工艺条件制备黄芪、党参、当归复合水煎液,用具有抑菌作用的0.4(40%),0.6(60%),0.8(80%),1.0(100%)g/mL四种不同浓度的复合水煎液腌制泡菜,考察细菌总数、乳酸菌数、酵母菌数、肠杆菌数及pH的变化,确定出复合水煎液用于泡菜的最适浓度,并用此最适浓度水煎液腌制泡菜,考察其防腐保鲜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黄芪、党参、当归三种配伍中草药复合水煎液腌制泡菜的最适浓度为60%左右,该浓度既能抑制泡菜中有害杂菌的生长又对有益乳酸菌生长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应用试验表明水煎液组较之对照组有延长泡菜保鲜的效果。本试验可为中草药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应用于泡菜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党参 当归 复合水煎液 泡菜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在大曲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0
18
作者 罗惠波 李浩 +2 位作者 黄治国 侯华 甄攀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2-94,共3页
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鉴定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方法。随着对大曲微生态研究的发展,这种方法在大曲微生态的研究上同样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通过实验表明,应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可以明确反映大曲微生态的情况,与传统的平... 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鉴定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方法。随着对大曲微生态研究的发展,这种方法在大曲微生态的研究上同样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通过实验表明,应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可以明确反映大曲微生态的情况,与传统的平板计数法相比,可以更加有效地反映大曲微生物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 生物多样性 平均吸光度值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对宜宾芽菜生产菌种的鉴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左勇 鞠帅 +4 位作者 刘利平 李东 谢晖 李杨 彭述刚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12年第2期5-9,共5页
通过对芽菜生产菌种的鉴定,指导芽菜生产,提高产品的风味和品质。采用形态学特征和显微观察,初步得到A、B、C 3株优势菌。经Biolog微生物自动鉴系统鉴定:A菌为浅黄隐球酵母菌,B菌为橙黄红酵母菌B,C菌为木糖葡萄球菌。
关键词 宜宾芽菜 酵母菌 Biolog系统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罗惠波 黄治国 +1 位作者 李浩 卫春会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0-184,共5页
试验利用BIOLOG ECO微平板分析了浓香型大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代谢特性.结果表明:发酵前40d,浓香型大曲微生物代谢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可能是温度和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 大曲 微生物 生物多样性 AWCD值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