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产品模糊可重构设计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7
1
作者 胡光忠 肖守讷 +1 位作者 肖世德 柳忠彬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21,共6页
为了解决可重构设计理论和方法存在的局限性问题,实现快速设计新产品,在分析设计需求的模糊性、设计域关系的模糊性和设计过程的模糊性基础上,将模糊集理论引入可重构设计中,提出了机械产品模糊可重构设计原理与方法.以350 km/h高速列... 为了解决可重构设计理论和方法存在的局限性问题,实现快速设计新产品,在分析设计需求的模糊性、设计域关系的模糊性和设计过程的模糊性基础上,将模糊集理论引入可重构设计中,提出了机械产品模糊可重构设计原理与方法.以350 km/h高速列车转向架总体设计为例,运用质量屋工具构建转向架模糊矩阵,求解出目标参数及其重要度,给出了转向架主要性能参数的隶属度函数,并采用距离贴近度模糊相似度识别.研究结果表明:300 km/h高速列车转向架的距离贴近度为0.91,与设计目标最相似,进一步通过参数竞争性分析确定出修改设计方向,快速实现了转向架的资源重用和设计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集 模糊可重构设计 质量屋 转向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产品绿色设计理念 被引量:29
2
作者 刘晓叙 陈敏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6,共3页
介绍了机械产品绿色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提出了“理念决定设计”的观点,指出了绿色设计理念的提出是现代机械设计学科的一次革命和飞跃,探讨了绿色设计理念对现代机械产品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 机械产品 绿色设计 设计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锌锰干电池机械分离回收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何庆中 黎俊青 +1 位作者 赵文纯 闫玲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6-268,共3页
从我国资源的现状和废旧电池处理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分析出发,探讨了现有处理技术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机械分离与干法处理技术相结合的废旧锌锰干电池处理回收利用的新方法,并详细的介绍了该技术的处理工艺,设备要求与... 从我国资源的现状和废旧电池处理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分析出发,探讨了现有处理技术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机械分离与干法处理技术相结合的废旧锌锰干电池处理回收利用的新方法,并详细的介绍了该技术的处理工艺,设备要求与特点,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供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技术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干电池 回收处理 机械分离 真空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性物体抓取机械手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辉 黄文权 李开世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4-116,120,共4页
机械手是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是机器人性能的重要体现。一款工业机器人可以被运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但是不同的工作环境往往需要不同的机械手。为使气动机械手能够运用在脆性物体的抓取上,针对脆性工件易碎、防冲击的特性,运用有限元分析... 机械手是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是机器人性能的重要体现。一款工业机器人可以被运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但是不同的工作环境往往需要不同的机械手。为使气动机械手能够运用在脆性物体的抓取上,针对脆性工件易碎、防冲击的特性,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Workbench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并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得到机械手缓冲材料属性、弹簧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气体压强、气缸内径等参数。通过优化设计,设计出一款能有效防冲击、并且能顺利抓起指定脆性工件的机械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机械手 优化 WORKBEN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纹管型机械密封的动压力分析及疲劳计算 被引量:8
5
作者 孙泽刚 陈磊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86,共5页
对波纹管型机械密封进行受力分析,探讨波纹管工作时所受力波动变化的原因并提出计算公式。分析表明,波纹管型机械密封的动环在高速转动时,波纹管由于自身结构及制造安装误差造成的机械密封动环及静环的不平行,将导致动环和静环之间流体... 对波纹管型机械密封进行受力分析,探讨波纹管工作时所受力波动变化的原因并提出计算公式。分析表明,波纹管型机械密封的动环在高速转动时,波纹管由于自身结构及制造安装误差造成的机械密封动环及静环的不平行,将导致动环和静环之间流体形成变化的动压力,而动压力的波动变化,是导致波纹管发生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采用ANSYS软件对J113-070/UBEGCF波纹管在一定工况下进行静应力分析,找出受应力最大的节点并计算其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管型机械密封 疲劳损坏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产品再制造技术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晓叙 陈敏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5年第8期99-101,共3页
介绍机械产品再制造技术基本概念和特点,我国在应用再制造技术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讨论再制造技术与产品设计的关系,探讨在我国推广机械产品再制造技术可采取的策略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机械产品 再制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DL的机械密封环温度场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文华斌 胡光忠 +3 位作者 陶静 王维慧 杨先超 文赫荔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4-109,共6页
提出一种循环迭代计算方法,用以计算机械密封摩擦热量在动、静环上的分配关系,并采用APDL编程实现该计算方法。实例计算结果显示,该计算方法对于计算机械密封摩擦热量在动、静环上的分配关系是有效的,收敛速度是超线性的,且不受初始值... 提出一种循环迭代计算方法,用以计算机械密封摩擦热量在动、静环上的分配关系,并采用APDL编程实现该计算方法。实例计算结果显示,该计算方法对于计算机械密封摩擦热量在动、静环上的分配关系是有效的,收敛速度是超线性的,且不受初始值的影响。讨论介质温度、对流换热系数等因素对摩擦热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热量的分配比沿密封宽度呈非线性变化;随介质温度的升高,动环中间区域的热量分配比减少,而动环边缘处的热量分配比增大;随着介质的转动密封对流换热系数与固定密封对流换热系数的比值的增大,动环各区域的热量分配比整体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热流密度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自由度虚拟液压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5
8
作者 黄波 王春 曹传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43-46,63,共5页
为了降低控制系统的研发成本和周期,增强相关知识的重用性和规范性,基于GX Developer、GX Simulator、MX OPC SEVER4.20和kingview6.55等软件构建了虚拟控制平台,并以三自由度液压机械手为控制对象开发了控制系统。重点介绍了系统的总... 为了降低控制系统的研发成本和周期,增强相关知识的重用性和规范性,基于GX Developer、GX Simulator、MX OPC SEVER4.20和kingview6.55等软件构建了虚拟控制平台,并以三自由度液压机械手为控制对象开发了控制系统。重点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软件编程以及组态界面的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为实际机械手的设计和研发提供了实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 虚拟 机械手 组态 液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论在机械产品功能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康 王玉明 杨彬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07年第4期476-480,共5页
概念设计是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将本体论的原则与方法引入机械产品概念设计领域,建立了基于本体的产品功能信息模型,并提出以功能本体为基础建立产品功能结构的方法.最后,以果汁机功能设计为例说明了功能本体模型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 概念设计 功能信息模型 功能结构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工程技术中心重大技术装备构建原则浅析
10
作者 何庆中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37-41,共5页
普通高等院校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与重大装备构建方案制定,应结合各高等院校自身的办学指导方针、人才培养基本模式和规模,充分利用地域工业基础优势,与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紧密结合,以"立足于本地化,遵循就近选择"的原则实施构建... 普通高等院校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与重大装备构建方案制定,应结合各高等院校自身的办学指导方针、人才培养基本模式和规模,充分利用地域工业基础优势,与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紧密结合,以"立足于本地化,遵循就近选择"的原则实施构建,开拓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模式,为机械类人才培养提供新的见解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重大技术装备 构建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机械磨损检测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正国 钟宏民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21,共4页
传统机械磨损检测技术方法无法对机械磨损变化特点进行准确描述,导致机械磨损检测精度低,机械磨损检测时间长,为了解决当前机械磨损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以改善机械磨损检测结果,设计了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机械磨损检测技术,首先分析当前机... 传统机械磨损检测技术方法无法对机械磨损变化特点进行准确描述,导致机械磨损检测精度低,机械磨损检测时间长,为了解决当前机械磨损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以改善机械磨损检测结果,设计了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机械磨损检测技术,首先分析当前机械磨损检测的研究现状,找到引起机械磨损检测效果差的原因,然后采用激光传感器采集机械磨损检测数据,并提取机械磨损检测特征,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机械磨损检测模型,并与传统机械磨损检测方法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机械磨损检测技术方法降低机械磨损检测误差,提高了机械磨损检测精度,减少了机械磨损检测时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传感器 机械磨损 检测技术 检测特征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壳式换热器流体流动与耦合传热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5
12
作者 付磊 唐克伦 +2 位作者 文华斌 王维慧 付伶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84-2389,共6页
结合化工行业中使用的某型号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图和工艺参数,对换热器的结构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利用ANSYS参数化建模方法建立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参数化模型。在ANSYS FLUENT14.0数值模拟软件中对换热器的流体流动以及耦合传热进行了数值模... 结合化工行业中使用的某型号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图和工艺参数,对换热器的结构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利用ANSYS参数化建模方法建立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参数化模型。在ANSYS FLUENT14.0数值模拟软件中对换热器的流体流动以及耦合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管程和壳程流体的流速分布、压降情况、温度场变化的细节信息。该工作对于设计传热效率高、流体阻力小的换热器进行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壳式换热器 流体流动 耦合传热 FLUENT14.0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虚拟PLC实验教学系统开发 被引量:26
13
作者 许雯娜 王春 +1 位作者 唐龙 廖映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95,共4页
PLC相关课程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所以对实践教学环节有着较高的要求。针对PLC传统实验教学环节的不足,提出了全虚拟PLC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由三菱PLC编程软件GX Developer、三菱OPC服务软件MX... PLC相关课程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所以对实践教学环节有着较高的要求。针对PLC传统实验教学环节的不足,提出了全虚拟PLC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由三菱PLC编程软件GX Developer、三菱OPC服务软件MX OPC Server与组态王King View6.55组成,可实现全虚拟的仿真教学效果,以软件的形式便可完成整个实验教学环节,有效解决了传统实验教学成本高、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受时间与地理位置的影响等问题,具有实验成本低、通用性强、免维护、易扩展等特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 实验教学 组态 GX DEVELOPER O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出口安放角对离心泵作透平噪声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董亮 代翠 +2 位作者 孔繁余 付磊 柏宇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75,共7页
为研究叶片出口安放角对离心泵作透平内外场噪声的影响,运用声学边界元法(boundary element method,BEM)分析透平在叶轮和壳体壁面偶极子作用下产生的内场流动噪声,基于声学有限元的自动匹配层技术(finite element method/automatically... 为研究叶片出口安放角对离心泵作透平内外场噪声的影响,运用声学边界元法(boundary element method,BEM)分析透平在叶轮和壳体壁面偶极子作用下产生的内场流动噪声,基于声学有限元的自动匹配层技术(finite element method/automatically matched layer,FEM/AML)计算考虑结构振动壳体声源作用的外场噪声,并验证了内场噪声计算方法和壳体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壳体偶极子作用的流动噪声能够体现多声源的共同作用,基于BEM法计算与试验频谱曲线吻合较好,叶频处误差仅为3.7%。效率随出口安放角的增加在全流量范围内均降低;以1/3倍频程A计权总声压级和总声功率级为评价指标,叶片出口安放角对透平噪声有一定影响;综合考虑水力性能和噪声,叶片出口安放角为30°透平综合性能较优。该文为后续噪声控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有限元法 模型 透平 叶片出口安放角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235、Q345钢结构材料的低周疲劳性能 被引量:55
15
作者 罗云蓉 王清远 +1 位作者 刘永杰 黄崇湘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9-175,共7页
对Q235、Q345钢的低周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轴向应变控制方法,在岛津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上测定了2种钢低周疲劳过程中的循环应力响应特征、循环应力与应变的关系,通过拟合Basquin公式和Coffin-Manson公式得到了2种钢的疲劳寿命公式... 对Q235、Q345钢的低周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轴向应变控制方法,在岛津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上测定了2种钢低周疲劳过程中的循环应力响应特征、循环应力与应变的关系,通过拟合Basquin公式和Coffin-Manson公式得到了2种钢的疲劳寿命公式,据此计算了Nf=100周时的循环能量吸收率σa.Δεt值,并与别的钢筋进行了比较。通过断口扫描发现,Q235钢裂纹起源于试样表面,由于第二相质点和夹杂物的存在,形成微孔洞和微裂纹,互相连接形成疲劳断裂;Q345钢裂纹起源于表面,然后通过不断扩展形成微裂纹,再连接成宏观裂纹,最终导致材料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35和Q345钢 低周疲劳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型码垛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明 何庆中 +2 位作者 王志鹏 郭帅 段朋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70,74,共4页
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分析在整个机器人设计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文章首先运用D-H法建立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再根据所求的方程采用数值法对关节型码垛机器人进行分析,并用MATLAB软件对分析结果进行仿真,得到机器人的可达工作空间图... 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分析在整个机器人设计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文章首先运用D-H法建立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再根据所求的方程采用数值法对关节型码垛机器人进行分析,并用MATLAB软件对分析结果进行仿真,得到机器人的可达工作空间图,通过验证说明了此法的正确性,并为机器人的进一步优化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运动学方程 工作空间 MATLAB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与智能仪器数据采集系统 被引量:13
17
作者 顾文武 何庆中 +1 位作者 周铁 张艳玲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3-54,58,共3页
文中简单阐述了开放式虚拟仪器平台LabVIEW软件和智能仪器的特点、功能,在LabVIEW与智能仪器串口通信的基础上开发了由计算机控制的数据采集系统,利用LabVIEW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显示功能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的处理、分析和显示,从而在很... 文中简单阐述了开放式虚拟仪器平台LabVIEW软件和智能仪器的特点、功能,在LabVIEW与智能仪器串口通信的基础上开发了由计算机控制的数据采集系统,利用LabVIEW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显示功能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的处理、分析和显示,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智能仪器的性能。并介绍了其在机油泵扭矩测试台中的具体应用,并对机油泵的转速,扭矩及功率进行了采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仪器 LABVIEW 智能仪器 串口通信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式加工中心立柱动静态特性分析与拓扑优化 被引量:12
18
作者 蒲凡 胡光忠 +2 位作者 邹亮 徐新建 陈超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5,81,共7页
立柱是立式加工中心的重要支承件,其性能对机床的加工质量、可靠性以及稳定性等指标具有显著的影响。以Solid Works软件建立某立式加工中心立柱的实体模型,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其在典型工况下进行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与谐响应分... 立柱是立式加工中心的重要支承件,其性能对机床的加工质量、可靠性以及稳定性等指标具有显著的影响。以Solid Works软件建立某立式加工中心立柱的实体模型,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其在典型工况下进行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与谐响应分析。分析结果与模态分析结果相吻合,1、2阶固有频率较低,容易出现共振,有必要对其结构进行优化。运用折衷规划法和平均频率法建立立柱动静态特性的联合拓扑优化数学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其结构进行多目标拓扑优化设计,从而为提高加工中心动静态性能和减重提供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加工中心 立柱 动静态特性 多目标拓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壳式换热器流场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付磊 唐克伦 +1 位作者 李良 王维慧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72,共7页
对单弓形折流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进行合理简化,利用ANSYS参数化建模方法建立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参数化模型,在ANSYS FLUENT 14.0数值模拟软件中对其温度场和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将定壁温假设方法与同时考虑壳程和管程流体的两流程耦合计算方... 对单弓形折流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进行合理简化,利用ANSYS参数化建模方法建立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参数化模型,在ANSYS FLUENT 14.0数值模拟软件中对其温度场和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将定壁温假设方法与同时考虑壳程和管程流体的两流程耦合计算方法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同时考虑壳侧和管侧流体流动与传热,更有助于揭示换热器局部温度场变化的实际情况,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能够为管壳式换热器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壳式换热器 数值模拟 方法研究 ANSYS FLUENT 14.0软件 流动与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合金表面Ni-SiC-Y_2O_3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轩 李辉 +2 位作者 王凯强 李秀兰 谢文玲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4-102,共9页
为提高TC4合金表面耐磨性能,采用复合镀方法在其表面制备Ni-SiC-Y_2O_3复合镀层,研究镀层的组织结构及其在常温和高温下(600℃)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i-SiC-Y_2O_3复合镀层组织致密且与基体结合紧密,主要由Ni基体和弥散... 为提高TC4合金表面耐磨性能,采用复合镀方法在其表面制备Ni-SiC-Y_2O_3复合镀层,研究镀层的组织结构及其在常温和高温下(600℃)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i-SiC-Y_2O_3复合镀层组织致密且与基体结合紧密,主要由Ni基体和弥散分布其中的SiC颗粒及微量Y_2O_3混合组成。镀层的硬度明显高于TC4基体合金,且由表向内呈梯度降低趋势。与GCr15对摩时,Ni-SiC-Y_2O_3复合镀层在常温和600℃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减磨作用,并且耐磨性能明显优于TC4基体合金。镀层在常温下的磨损失重显著低于TC4基体合金,此时其磨损机制可以归结为疲劳磨损和轻微的氧化磨损;随磨损温度升高至600℃,镀层的磨损失重明显增大,此时的磨损机制为严重的氧化磨损、削层磨损和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合金 Ni-SiC-Y2O3复合镀层 组织 摩擦磨损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