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P5影像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文学虎 鲁小丫 倪文辉 《遥感信息》 CSCD 2008年第3期74-76,共3页
本文介绍了利用高分辨率P5卫星立体影像进行1∶1万基础地理信息3D数据更新的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并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精度分析,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快速更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P5立体影像 基础地理信息 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集群灾情地理信息获取关键技术及重大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瑞金 沈富强 +2 位作者 周兴霞 黄青伦 程多祥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99,104,共5页
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以其机动灵活、高效精准及受气候、空域条件约束较小等特性,在测绘地理信息应急保障服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西部山区受地形复杂、高原高寒等复杂恶劣环境限制,单机单载荷获取技术无法及时高效稳定地为应急救援... 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以其机动灵活、高效精准及受气候、空域条件约束较小等特性,在测绘地理信息应急保障服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西部山区受地形复杂、高原高寒等复杂恶劣环境限制,单机单载荷获取技术无法及时高效稳定地为应急救援提供支撑,亟需对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进行升级.本文从四川省应急测绘实践出发,在无人机的高原稳定作业、单平台多载荷、灾情动态分析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相关成果在九寨沟地震等应急测绘保障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机多载荷 集群协同 灾情地理信息 灾情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载荷长航时无人机航空应急测绘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中祥 武昊 +2 位作者 朱杰 王俊伟 张蓉晖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8-134,共7页
无人机航空摄影是应急测绘保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大载荷长航时无人机已逐步进入民用领域。以往关于航空应急测绘系统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轻小型无人机和有人机,缺少适用于大载荷长航时无人机性能和特点的系统设计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不... 无人机航空摄影是应急测绘保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大载荷长航时无人机已逐步进入民用领域。以往关于航空应急测绘系统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轻小型无人机和有人机,缺少适用于大载荷长航时无人机性能和特点的系统设计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固定翼无人机产品的性能差异,从无人机平台、任务传感器、遥感数据处理软件等的集成关系入手,提出了基于航测控制器的多载荷一体化集成的设计方案,以及涵盖航摄规划、视频实时处理、影像高精度处理的软件系统集成方案。采用该设计方案研制实现了CH-4航空应急测绘系统,并在四川广元某区域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可以同时获取视频、光学影像和SAR数据,而且数据获取质量能够满足大比例尺测图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测绘 航空摄影 CH-4无人机 无人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继通信技术在无人机应急测绘保障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兴霞 程多祥 +1 位作者 赵桢 廖小露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7-50,共4页
近年来,无人机以机动灵活、快速高效的优势,在灾情侦查、灾害调查和灾后重建等应急测绘保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但通信距离短、通信方式单一、地形环境影响大等因素已严重限制无人机在高... 近年来,无人机以机动灵活、快速高效的优势,在灾情侦查、灾害调查和灾后重建等应急测绘保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但通信距离短、通信方式单一、地形环境影响大等因素已严重限制无人机在高山区、远距离作业任务等复杂条件下的应急测绘保障应用。本文以提高无人机应急测绘保障能力为核心,研究了一种结合中继通信技术的无人机远距离操控技术。通过开展无线电通信、卫星通信及移动网络通信等多种中继通信方式研究、集成与应用,实现复杂地形环境下的无人机远距离安全操控和灾情地理信息数据快速获取,能够有效提升应急测绘与防灾减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中继通信 应急测绘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直升机航空应急测绘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9
5
作者 朱杰 王俊伟 +2 位作者 王中祥 武昊 张蓉晖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92,共6页
无人直升机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机动灵活、可定点悬停的优势,在应急测绘地理信息保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无人机平台、任务传感器、数据处理软件的集成关系入手,提出了包含结构设计、电气设计、控制流设计的多载荷一体化的集... 无人直升机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机动灵活、可定点悬停的优势,在应急测绘地理信息保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无人机平台、任务传感器、数据处理软件的集成关系入手,提出了包含结构设计、电气设计、控制流设计的多载荷一体化的集成设计方案,以及涵盖航摄设计、视频数据处理、光学面阵影像处理的软件系统集成方案;采用该方案实现了Z-5无人直升机航空应急测绘系统,并在安徽明光进行了飞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同时获取视频和光学影像,并进行实时处理,满足实时提供应急测绘地理信息保障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测绘 航空摄影 Z-5无人机 无人机系统 集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6
作者 高崇钦 谷延超 +2 位作者 沈富强 李琼 黄飞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9911-9918,共8页
基于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在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和灾害评估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卫星遥感影像通常呈现复杂的场景特征和不规则的纹理形状,导致在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变化检测时存在伪变化频繁和精细目标易漏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基于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在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和灾害评估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卫星遥感影像通常呈现复杂的场景特征和不规则的纹理形状,导致在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变化检测时存在伪变化频繁和精细目标易漏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设计了一种结合坐标注意力的U-Net生成器,以提高模型对复杂场景下精细目标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度,同时采用改进轻型全卷积网络作为判别器,通过生成对抗的方式有效解决了检测特征不完整或缺失的问题。此外,还设计了一种加权损失函数以实现模型训练稳定性与检测精度之间的平衡。通过在公开的变化检测数据集SYSU-CD(Sun Yat-Sen University-change detection)和CDD(change detection dataset)上的实验证明,该方法在F 1得分上相比于基准UNet分别提升了3.02%和5.76%,最终分别达到80.59%和96.25%,均优于其他对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检测 生成对抗网络 U-Net 坐标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F地形可视化方法的滑坡识别——以四川省丹巴县城典型滑坡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晨 许强 +3 位作者 董秀军 潘星 刘小莎 佘金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5-713,共9页
为了消除单一光源对传统数字高程模型(DEM)可视化影像的影响,提高基于机载激光雷达(LiDAR)技术的滑坡识别准确性,利用基于天空视域因子(SVF)的数字高程模型可视化方法,以四川省丹巴县城几处典型滑坡为例,详细对比了SVF可视化影像和传统... 为了消除单一光源对传统数字高程模型(DEM)可视化影像的影响,提高基于机载激光雷达(LiDAR)技术的滑坡识别准确性,利用基于天空视域因子(SVF)的数字高程模型可视化方法,以四川省丹巴县城几处典型滑坡为例,详细对比了SVF可视化影像和传统山体阴影图在滑坡特征识别中的显著优势,结合现场调查对识别结果进行了验证,探讨了最大搜索半径与搜索方向对SVF可视化影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SVF的DEM可视化方法有效消除了单一光源对传统山体阴影图的不利影响,还原真实地形地貌特征,降低了基于机载LiDAR的滑坡识别门槛,提高了滑坡识别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 天空视域因子 地形可视化 滑坡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27
8
作者 佘金星 程多祥 +2 位作者 刘飞 陈思思 杨武年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5-444,共10页
九寨沟7.0级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具有高位滑坡远程灾害的特点,传统地质灾害排查手段无法有效解决隐患的早期识别问题。本文采用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快速获取九寨沟地震核心景区的激光点云数据。通过构建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 九寨沟7.0级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具有高位滑坡远程灾害的特点,传统地质灾害排查手段无法有效解决隐患的早期识别问题。本文采用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快速获取九寨沟地震核心景区的激光点云数据。通过构建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建立三维地质灾害解译场景,利用数字地形分析、地形形态学分析和计算机图像识别等技术,综合开展九寨沟高位远程区域内隐蔽性强、随机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与分析。应用实践表明,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可以提高九寨沟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能力,对进一步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机载激光雷达 高位远程 地质灾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遥感影像信息快速提取方法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嘉 廖小露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19年第1期93-101,共9页
针对应急影像信息快速提取需求,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实现最优波段组合和监督分类训练样本的快速选择与提纯,提高应急影像分类精度。对应分析方法分别将波段和像元值设为对应分析的变量与样本,建立波段与像元值间的对应关系,判别各类别相... 针对应急影像信息快速提取需求,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实现最优波段组合和监督分类训练样本的快速选择与提纯,提高应急影像分类精度。对应分析方法分别将波段和像元值设为对应分析的变量与样本,建立波段与像元值间的对应关系,判别各类别相关性最强的波段信息,有效解决监督分类样本不纯、波段间信息冗余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准确的筛选样本,分类结果稳定、可靠,适用于快速准确地提取应急影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应分析 样本选择 应急影像 信息提取 航天遥感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测绘生产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10
作者 牛靖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12,共6页
四川数字化测绘生产示范基地是国家测绘局“八五”期间启动并建设的7个数字化测绘生产示范基地之一,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的骨干单位。目前,已初步建成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管理、应用为一体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和产业... 四川数字化测绘生产示范基地是国家测绘局“八五”期间启动并建设的7个数字化测绘生产示范基地之一,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的骨干单位。目前,已初步建成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管理、应用为一体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和产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及相应的运行机制。本文在总结四川数字化测绘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对今后数字化测绘生产基地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数字化测绘 数据采集 生产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版《四川省地图集》编制出版特色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耀宇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47-49,52,共4页
介绍新编《四川省地图集》
关键词 地图编制 出版 地图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多源数据的第二产业时空变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德宝 吴雨阳 +1 位作者 郭伟 潘星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116,共5页
针对夜间灯光数据不能较好地解释第二产业空间布局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第二产业增加值空间化的新方法。该方法将筛选的POI数据与地表温度数据相结合,构建第二产业地表温度POI指数(STPI指数),并与农村居民点的夜间灯光数据耦合建模... 针对夜间灯光数据不能较好地解释第二产业空间布局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第二产业增加值空间化的新方法。该方法将筛选的POI数据与地表温度数据相结合,构建第二产业地表温度POI指数(STPI指数),并与农村居民点的夜间灯光数据耦合建模,以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群为研究区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耦合土地利用数据与夜间灯光遥感数据方法,本文提出的第二产业空间化模型在2014、2016、2018、2020年各个年份的拟合优度(R 2分别为0.926、0.882、0.907、0.896)均优于前者(R 2分别为0.859、0.805、0.880、0.849),每年的平均相对误差均低于前者,平均值维持在10%左右。并以徐州市辖区为例,局部对比两种方法的第二产业空间化结果,本文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第二产业增加值建模精度与空间化效果,其空间分布与实际更为吻合.本文结果可为有关部门制订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产业空间化 夜间灯光遥感 POI数据 地表温度数据 STPI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化Sentinel-1数据在城市沉降监测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冉 蒋亚楠 +3 位作者 廖露 许强 李为乐 罗袆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6,共10页
目的 针对地面沉降监测仅考虑VV极化Sentinel-1数据而忽略VH极化数据的问题,方法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技术处理延安新区2018年8月—2021年5月的84景双极化Sentinel-1数据,获取地面沉降信息,对比两种极化的沉降监测结果,探讨VH极化... 目的 针对地面沉降监测仅考虑VV极化Sentinel-1数据而忽略VH极化数据的问题,方法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技术处理延安新区2018年8月—2021年5月的84景双极化Sentinel-1数据,获取地面沉降信息,对比两种极化的沉降监测结果,探讨VH极化在不同实验方法中的意义,并提出一种双极化时序InSAR融合监测新方法。结果 结果表明,新区大部分区域为较稳定区域,形变速率为-8~8 mm/a,此外,还探测到3个较大的沉降区,分别位于桥儿沟流域、高家沟流域和新区东北部填方区域;Sentinel-1不同极化数据的监测结果相关性较高,形变趋势一致;VV极化数据整体优于VH极化,但部分区域VH极化数据得到的地表形变信息更详细;VV-VH极化PS-InSAR形变监测中,VH极化数据能够有效补充VV极化数据监测结果的不足,使结果更加密集,因此,与单一极化监测结果相比,VV-VH极化PS-InSAR形变监测更加详细地反演了地表变形情况;VV-VH极化SBAS-InSAR形变速率结果比单一极化数据相干性和稳定性更高。结论 基于双极化Sentinel-1数据的时序InSAR融合监测技术可以获得比单一极化数据更好的城市地表形变监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双极化Sentinel-1数据 时间序列InSAR 融合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与分析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佘金星 许强 +2 位作者 杨武年 董秀军 刘飞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7-216,共10页
针对传统地质灾害调查手段难以有效识别高位远程、高植被覆盖下地质灾害隐患问题,本文研究采用InSAR、机载LiDAR、无人机光学遥感等技术,系统开展了九寨沟地震区域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工作。通过SAR数据处理、激光点云数据处理、无人... 针对传统地质灾害调查手段难以有效识别高位远程、高植被覆盖下地质灾害隐患问题,本文研究采用InSAR、机载LiDAR、无人机光学遥感等技术,系统开展了九寨沟地震区域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工作。通过SAR数据处理、激光点云数据处理、无人机影像处理等过程,构建了一套集成纹理特征、形变特征、形态特征的地质灾害隐患识别遥感解译图谱。通过综合应用多源遥感技术,完成了九寨沟核心景区230 km^(2)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任务,突破了以往地质灾害灾害调查灾害隐患看不见、看不清、看不准的难题,提高了该区域地质灾害隐患识别的成功率。研究表明,综合应用InSAR、机载LiDAR、无人机遥感等探测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艰险复杂山地环境地质灾害隐患的识别率,可以为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地质灾害隐患 机载LIDAR INSAR 早期识别 解译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对象变化向量分析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亮 王蕾 +1 位作者 孙晓鹏 应国伟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77,共7页
为了解决基于像元的变化向量分析法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中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变化向量分析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综合2个时期的遥感影像,首先通过影像分割获取像斑,其次提取直方图作为像斑的特征向量,再次采用... 为了解决基于像元的变化向量分析法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中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变化向量分析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综合2个时期的遥感影像,首先通过影像分割获取像斑,其次提取直方图作为像斑的特征向量,再次采用直方图相交法度量2个时期像斑直方图之间的距离,构建像斑的变化向量,然后利用加权组合的方法计算像斑变化向量的模,最后依据最大熵原理获取变化检测阈值,对像斑进行变化/未变化判别。在QuickBird及Ikonos遥感影像上的实验表明: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中,与基于像元的变化向量分析法相比,该方法变化检测的精度较优,变化检测的正确率分别达到了0.92与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向量分析法 对象 变化检测 直方图相交法 最大熵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多种数据构建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同震位移场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少敏 兰启贵 +6 位作者 聂兆生 王庆良 李恒 廖华 谭凯 乔学军 王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75-2588,共14页
本文主要以GPS、精密水准观测和卫星SAR遥感图像分析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同震位移特征.GPS数据包括:(1)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地区各类国家等级GPS网点复测;(2)沿破裂带国家天文大地网GPS复测.前者推算的同震位移测定精度优于2cm,后者6~8cm... 本文主要以GPS、精密水准观测和卫星SAR遥感图像分析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同震位移特征.GPS数据包括:(1)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地区各类国家等级GPS网点复测;(2)沿破裂带国家天文大地网GPS复测.前者推算的同震位移测定精度优于2cm,后者6~8cm.SAR遥感资料包括:(1)ALOS卫星升轨相位干涉图像,精度优于8cm;(2)ALOS和ENVISAT卫星影像合成的三维位移图,精度优于0.5m.同震位移场显示,断层下盘(四川盆地)变形总体呈扇形集中指向震中,断层上盘(龙门山)变形总体上呈逆时针旋转态势,最大的实测水平位移5.5m.汶川、理县、茂县等地测站位移指向破裂带方向,而平武、青川等地测站逐渐转变为平行,乃至远离破裂带方向,与汶川地震逆冲兼走滑的破裂特征一致.断层上盘大幅隆升,下盘靠近断层的区域以下沉为主,远场表现为幅度很小的隆升,垂直升降区域间,有一条与龙泉山断裂带平行的升降过渡带,调节龙泉断层的应力状态.用实测变形场检验多个地震波破裂模型表明,近场(距离断层50km)模型形变准确度可达40~50cm,远场精度优于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大地测量 同震位移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嘎山不同海拔森林土壤热通量垂直梯带时空变异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阳 王根绪 +2 位作者 孙向阳 胡兆永 周云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0-77,共8页
基于贡嘎山垂直植被带谱3种典型森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土壤热通量的连续观测,分析了土壤热通量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月尺度上,阔叶林土壤热通量在3—8月、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在4—8月以向下传输为主,其他... 基于贡嘎山垂直植被带谱3种典型森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土壤热通量的连续观测,分析了土壤热通量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月尺度上,阔叶林土壤热通量在3—8月、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在4—8月以向下传输为主,其他月份为向上传输为主;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年总土壤热通量分别为-1.88、-13.78和-9.61 MJ·m^(-2),占年净辐射的百分比分别为0.07%、0.47%、0.35%,说明年尺度土壤热通量并未达到平衡。土壤热通量对净辐射存在迟滞效应,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反馈要迟滞3 h,针叶林为6 h。3种森林类型土壤热通量占净辐射比例随叶面积指数增大而减小。净辐射、2 m气温、5 cm土壤温度、10 cm土壤温度和叶面积指数共同影响着土壤热通量的季节变化。在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净辐射相对贡献率最高(34.54%,30.12%);在针叶林中,叶面积指数贡献率最高(27.47%)。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土壤热通量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海拔梯度规律,但阔叶林土壤热通量与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差异显著。土壤热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主要是受到植被和气候因子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热通量 山地 森林 净辐射 叶面积指数 时空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OT5卫星影像纠正及特征矢量提取试验 被引量:7
18
作者 倪文辉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0-42,共3页
通过对SPOT 5影像进行几何纠正、特征矢量提取试验 ,总结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 ,利用SPOT 5影像生产的RSDOM能达到的数学精度及最大限度能提取出的特征矢量数据集。探讨该影像能在国家及区域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中能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SPOT5卫星影像 特征矢量 精度 矢量提取 全球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效抗差卡尔曼滤波的导航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月 《导航定位学报》 2016年第4期104-107,共4页
针对目标导航定位中传统卡尔曼滤波结果易受运动模型误差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抗差卡尔曼滤波方法:以卡尔曼滤波中目标位置参数的预测状态不符值的标准化残差作为抗差判断量,对当前运动模型的准确程度进行自适应判断;进而确定是否利... 针对目标导航定位中传统卡尔曼滤波结果易受运动模型误差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抗差卡尔曼滤波方法:以卡尔曼滤波中目标位置参数的预测状态不符值的标准化残差作为抗差判断量,对当前运动模型的准确程度进行自适应判断;进而确定是否利用运动模型的预测信息进行滤波。实验结果表明:在复杂的运动环境中,该方法能够有效抵抗运动模型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差卡尔曼滤波 运动模型误差 预测状态不符值 标准化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遥感影像的松材线虫病危害木自动监测技术初探 被引量:33
20
作者 刘遐龄 程多祥 +2 位作者 李涛 陈小平 高文娟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第5期16-21,共6页
针对常规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普查监测耗时长、数据实时性和真实性差的现状,作者基于无人机采集的高分辨率影像和e Cognition遥感图像处理软件,采用目视判读、模版匹配2种方法分别对疫区松材线虫病危害木进行遥感识... 针对常规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普查监测耗时长、数据实时性和真实性差的现状,作者基于无人机采集的高分辨率影像和e Cognition遥感图像处理软件,采用目视判读、模版匹配2种方法分别对疫区松材线虫病危害木进行遥感识别。根据研究区域实地踏勘结果,从识别精度和数据处理效率方面比较2种方法,发现相较于目视解译的传统信息提取方式,模版匹配方法在精度和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有效提高松材线虫病危害木监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松材线虫病危害木 自动监测 高分辨率 遥感识别 ECOGN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