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泸石高速公路沿线历史地震诱发滑坡遥感调查及发育分布规律 被引量:5
1
作者 魏旭 彭志忠 +1 位作者 刘兴臣 肖励之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6-396,共11页
泸(定)石(棉)高速公路沿线断裂构造发育,地震频发,造成区域内历史地震诱发的滑坡数量多且规模大,然而这些地震滑坡体表面生长大量植被,传统调查难以高效查明地震滑坡分布位置及发育规律。为了减少地震滑坡对公路建设带来的安全隐患,首... 泸(定)石(棉)高速公路沿线断裂构造发育,地震频发,造成区域内历史地震诱发的滑坡数量多且规模大,然而这些地震滑坡体表面生长大量植被,传统调查难以高效查明地震滑坡分布位置及发育规律。为了减少地震滑坡对公路建设带来的安全隐患,首先以高精度机载LiDAR数据对地震滑坡进行了识别,并通过野外复核验证识别的准确性;其次利用高精度机载LiDAR影像对地震滑坡的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综合考虑地形、地质、地震三大因素(6个因子),对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机载LiDAR技术能够有效地发现植被层下的地震滑坡,在泸石高速公路沿线共识别出地震滑坡23处,野外复核验证精度达100%;通过对控制地震滑坡空间分布的6个因子的分析,得出与断裂构造和地震相关性最高。研究结果为植被茂密山区高速公路的滑坡识别调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并为泸石高速公路滑坡灾害防治与风险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LIDAR 地震滑坡 滑坡识别 分布规律 遥感调查 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对减少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的思考——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章文 肖莉 +2 位作者 彭志忠 宋炜 贺曦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3年第1期14-16,50,共4页
四川省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带,分布了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等四种地貌,地形地貌组成多样。近年来,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逐布向高寒高海拔区和深切峡谷区推进,工程地质条件、工程结构极其复杂,土石方量极其巨大。基于工程... 四川省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带,分布了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等四种地貌,地形地貌组成多样。近年来,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逐布向高寒高海拔区和深切峡谷区推进,工程地质条件、工程结构极其复杂,土石方量极其巨大。基于工程可行性研究深度的水土保持方案,在后续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频繁出现水土保持方案变更问题,如何减少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是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四川艰险山区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变更为例,分析导致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的主要原因是以主体可行性研究阶段作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依据,提出了将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阶段推迟至初步设计阶段或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减少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的主要对策之一,可为今后减少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水土保持方案变更 新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隧道入口段太阳光直接照明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
3
作者 袁飞云 肖锋 +3 位作者 史玲娜 文森 吴金锁 王浩欢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61-368,共8页
为解决隧道入口段加强照明的高能耗问题,提出一种集采光系统、传输系统和出射系统于一体,光利用率可达60%以上的新型高效隧道入口段太阳光直接照明系统。其中,采光系统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自由曲面透镜,并使用四象限光电检测法作为光跟... 为解决隧道入口段加强照明的高能耗问题,提出一种集采光系统、传输系统和出射系统于一体,光利用率可达60%以上的新型高效隧道入口段太阳光直接照明系统。其中,采光系统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自由曲面透镜,并使用四象限光电检测法作为光跟踪算法;传输系统的传输光纤采用通光量大、传输损耗低且抗弯性强的石英光纤,并基于理论推导和现场试验得到系统光利用率最大时的光纤耦合头高度;出射尾灯具有对传输光线进行二次配光的优点,配光后的光强分布接近隧道常用LED灯。基于太阳光直接照明系统工程应用后的试验测试结果,得到以下结论:1)系统应用后不同季节和时刻下的路面亮度大于细则规定的亮度,满足行车安全性要求;2)新型太阳光直接照明方案较传统电光照明方案实现节能65%以上,在10年使用寿命内可节约24.4%的成本,兼具节能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太阳光直接照明 隧道照明 节能 交通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隧道动力响应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
4
作者 陈甫君 肖锋 +3 位作者 汪兴源 杨永强 李肃强 郭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14-2924,共11页
为探究冲击荷载和爆炸荷载作用下隧道变形行为特征,提出了一种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不同动态荷载条件下隧道的损伤行为和模式。以海螺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对缩尺物理隧道模型进... 为探究冲击荷载和爆炸荷载作用下隧道变形行为特征,提出了一种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不同动态荷载条件下隧道的损伤行为和模式。以海螺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对缩尺物理隧道模型进行冲击测试,接着对隧道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并完成验证,然后对比了小比例隧道模型和原型模型在冲击荷载下的隧道变形结果,最后分析了爆破荷载对原型隧道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方法能够真实反映实际冲击荷载对隧道变形的影响;缩尺隧道模型的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原型隧道顶部的约为缩尺物理模型的10倍;原型隧道数值模型在冲击荷载作用下顶部变形量与500 kg TNT爆破荷载造成的变形较为一致,利用冲击荷载可有效模拟爆破载荷对隧道拱顶的损伤情况;增大覆盖深度和减小冲击荷载是避免隧道造成重大损伤的有效举措。本研究的成果克服了地表爆破时现场测试的困难,为分析隧道在不同动态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行为和模式提供一种低成本、安全可靠的测试方法,为优化爆破荷载的隧道安全、经济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软岩隧道 动力响应 模型试验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隧道照明布灯参数优化模型构建与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袁飞云 史玲娜 +2 位作者 文森 涂耘 纪亚英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0-247,共8页
为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基础上降低隧道照明能耗,基于结合罚函数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一种以隧道照明总功率为适应度函数,以布灯间距、高度和仰角为自变量,以路面平均亮度、路面亮度总均匀度和路面中线亮度纵向均匀度为约束条件的公路隧道... 为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基础上降低隧道照明能耗,基于结合罚函数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一种以隧道照明总功率为适应度函数,以布灯间距、高度和仰角为自变量,以路面平均亮度、路面亮度总均匀度和路面中线亮度纵向均匀度为约束条件的公路隧道照明布灯参数优化模型。基于羊鹿山隧道现场数据,对优化模型进行模拟应用并求解,得出优化后各照明段平均亮度满足需求亮度,整个隧道相较于优化前可实现节能10.53%。利用Dialux建立仿真场景并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其照明参数数值与优化模型计算值的误差在10%以内,证明该优化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照明节能 布灯参数 优化模型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纤维混凝土材料试验的套拱加固隧道地震响应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谷文琦 耿萍 +3 位作者 陈昌健 刘果果 邓林 袁飞云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以一座山岭隧道为背景,选取钢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为掺料进行纤维混凝土材料试验并确定纤维最佳体积掺量;结合试验数据与塑性损伤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地震作用下有无纤维混凝土套拱加固隧道结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无套拱加固时衬砌... 以一座山岭隧道为背景,选取钢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为掺料进行纤维混凝土材料试验并确定纤维最佳体积掺量;结合试验数据与塑性损伤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地震作用下有无纤维混凝土套拱加固隧道结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无套拱加固时衬砌拱脚、拱肩、拱腰处易发生拉裂损伤,拱顶与仰拱中心、左右拱肩的相对位移均较大。三种纤维混凝土套拱加固后,衬砌-套拱叠合结构拱腰、拱肩处损伤均有所改善,拉裂损伤向两端发展的趋势得到抑制;拱顶与仰拱中心,左右拱肩的相对位移较无套拱加固时有所降低,隧道结构稳定性提高。综合考虑衬砌损伤与测点位移,体积掺量为1.5%的钢纤维混凝土套拱加固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地震作用 纤维混凝土 套拱加固 材料试验 数值模拟 塑性损伤 相对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灾害多源基础数据结构体系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彭志忠 袁飞云 +3 位作者 何朝阳 李东来 解明礼 饶泽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0-640,653,共12页
地质灾害基础数据具有多源性、异构性、多尺度等特点,大量的数据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共享程度较低。当前普遍施行的地质灾害数据管理,采用的是从多角度、多层面、多空间等对地质灾害体及其孕育环境表达的多尺度数据集,因此各类数据... 地质灾害基础数据具有多源性、异构性、多尺度等特点,大量的数据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共享程度较低。当前普遍施行的地质灾害数据管理,采用的是从多角度、多层面、多空间等对地质灾害体及其孕育环境表达的多尺度数据集,因此各类数据的表达形式、数据精度、数据质量、时间表达等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构建了地质灾害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方法体系,系统总结了数据的结构特征与管理方法,结合数据结构特征,使用PostgreSQL数据库管理属性数据,使用MongoDB数据库集群进行管理,使用GeoServer平台进行空间数据服务发布。研发地质灾害大数据ETL工具,集成数据库驱动、数据库适配器、数据模型等模块,实现对多源异构地质灾害大数据的有效管理。研发了一体化数据管理可视化平台,实现对各类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与集成,为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提供了综合数据平台,为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应急决策等提供数据和平台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基础数据 属性数据 空间数据 多媒体数据 数据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永磁效应的钢绞线应力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袁飞云 闫红光 +2 位作者 杨跃东 张奔牛 蒋海飞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6,共7页
基于永磁效应提出一种新的钢绞线无损应力检测方法,由永磁体的分子环流模型推导了矩形永磁体磁场强度分布,建立反映钢绞线应力与传感器内永磁体磁感应强度的力-磁关系理论模型。利用Ansys Maxwell电磁有限元软件对力-磁关系理论模型进... 基于永磁效应提出一种新的钢绞线无损应力检测方法,由永磁体的分子环流模型推导了矩形永磁体磁场强度分布,建立反映钢绞线应力与传感器内永磁体磁感应强度的力-磁关系理论模型。利用Ansys Maxwell电磁有限元软件对力-磁关系理论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钢绞线的受力状态与永磁磁感强度存在函数对应关系,以轴线中点为原点,原点起始磁强数值最高,此时钢绞线应变应力增大,磁感应强度数值沿两侧按一定规律逐渐减小。据此,提出一种新型的应力检测传感结构,并搭建了试验验证平台。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在多次加、卸载循环下,加载时磁通量随应力增大而减小,卸载时磁通量随应力减小而增加,线性函数和二次函数均能较好地描述磁感强度与应力应变值之间的相互关系,验证了笔者提出的检测理论和传感结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绞线 应力检测 永磁体 磁感应强度 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稳定剂对高海拔地区用温拌沥青抗光老化性能提升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敬英 袁飞云 +2 位作者 黄维蓉 姜涛 任海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84-2490,共7页
为评估光稳定剂对高海拔强紫外线地区用温拌沥青的抗光老化性能提升效果,选用Tinuvin770、UV-326以及纳米二氧化钛(TiO_(2))三种光稳定剂制备改性温拌抗光老化沥青,并对其进行三大指标、布氏黏度、低温弯曲蠕变以及时间扫描抗疲劳实验... 为评估光稳定剂对高海拔强紫外线地区用温拌沥青的抗光老化性能提升效果,选用Tinuvin770、UV-326以及纳米二氧化钛(TiO_(2))三种光稳定剂制备改性温拌抗光老化沥青,并对其进行三大指标、布氏黏度、低温弯曲蠕变以及时间扫描抗疲劳实验。结果表明,3种光稳定剂对温拌沥青的抗光老化性能均有较好的提升效果,TiO_(2)的改善效果最优;紫外线老化后,温拌沥青的黏度老化指数VAI、临界开裂温度T_(c)与光稳定剂的掺量呈反比,改性温拌抗光老化沥青的疲劳寿命最高达到2300次。推荐光稳定剂T770、UV326和纳米TiO_(2)的掺量分别为0.7%,0.7%和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强紫外线 温拌沥青 光稳定剂 抗光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边协同技术的突发性滑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飞云 陈为林 +3 位作者 朱星 施明奇 何召庆 范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817-6824,共8页
滑坡预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中国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成熟的滑坡预警体系以云端服务器为中心,完成数据集成、预警计算及信息发布等任务。然而,由于网络传输延迟、服务器运算时延的影响,从数据采集到客户端信息接收的过程中,存... 滑坡预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中国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成熟的滑坡预警体系以云端服务器为中心,完成数据集成、预警计算及信息发布等任务。然而,由于网络传输延迟、服务器运算时延的影响,从数据采集到客户端信息接收的过程中,存在较长的时耗过程,使预警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预警时延。同时,目前预警体系受制于数据传输条件,在灾后断电断网的场景下,现场监测网络无法与云端服务器建立连接,监测预警工作难以有效进行。为此,基于云-边协同技术,对滑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开发了云端监测预警平台和边缘预警计算终端。通过真实滑坡监测数据模拟验证了云端与边缘预警计算终端协同工作时滑坡监测预警体系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对提高滑坡预警体系稳定性,尤其是极端网络条件下实现滑坡灾害有效预警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边协同 突发性滑坡 预警体系 监测 边缘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