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亚硫酸化菜籽油加脂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璐瑶 陈向 +4 位作者 王雨璐 张佳星 贾欣宇 蒋弟勇 陈慧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利用亚硫酸氢钠对氧化菜籽油进行亚硫酸化改性,经过三乙醇胺中和获得植物油基加脂剂(OSF-T),最后通过添加过氧乙酸去除残余的亚硫酸盐获得低碘值加脂剂(OSF-PT)。将上述加脂剂应用于蓝湿牛皮染色加脂实验,同时与市售加脂剂AMK对比。结... 利用亚硫酸氢钠对氧化菜籽油进行亚硫酸化改性,经过三乙醇胺中和获得植物油基加脂剂(OSF-T),最后通过添加过氧乙酸去除残余的亚硫酸盐获得低碘值加脂剂(OSF-PT)。将上述加脂剂应用于蓝湿牛皮染色加脂实验,同时与市售加脂剂AMK对比。结果表明,自制加脂剂乳液粒径在10~180 nm之间,并具有优异的乳液稳定性和分散性;加脂性能良好,其中OSF-T加脂革柔软度可达6.5 mm;OSF-T加脂革的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为123.7 g/m^(2),OSF-PT加脂革的VOC含量为121.3 g/m^(2),均低于AMK加脂革(164.3 g/m^(2));OSF-PT加脂革比AMK加脂革的颜色更浅淡,色差(ΔE)为4.12,更适用于浅色革加脂;经过热老化和紫外老化处理,OSF-T加脂革的抗张强度仍维持在15 MPa以上,六价铬含量低于5 mg/kg。加脂剂OSF-T在皮革柔软度、力学性能、耐老化性能和六价铬含量方面均略优于市售加脂剂A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菜籽油 氧化亚硫酸化 植物油基加脂剂 耐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环保聚酯增塑剂聚己二酸-1,2-丙二醇酯对聚氯乙烯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刘霞 黄华莹 徐启奎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采用绿色环保的聚己二酸-1,2-丙二醇酯(PPA)作为增塑剂,对聚氯乙烯(PVC)进行增塑改性,研究了PPA对PVC力学性能、硬度、加工流动性、耐热性和耐溶剂迁移性能的影响,并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增塑剂增塑PVC的效果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绿色环保的聚己二酸-1,2-丙二醇酯(PPA)作为增塑剂,对聚氯乙烯(PVC)进行增塑改性,研究了PPA对PVC力学性能、硬度、加工流动性、耐热性和耐溶剂迁移性能的影响,并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增塑剂增塑PVC的效果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PA和DOP对PVC均具有较好的增塑效果。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加(从40份增加至50份时),PPA/PVC/CaCO_(3)和DOP/PVC/CaCO_(3)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分别降低了3.25%和10.16%,质量损失50%时的温度分别为392.22℃和320.15℃,PPA/PVC/CaCO_(3)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此外,DOP/PVC/CaCO_(3)复合材料在乙醇、机油和正庚烷中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4.51%、0.52%和11.81%,而PPA/PVC/CaCO_(3)复合材料在溶剂中无明显的质量损失,具有优异的耐溶剂迁移性。因此,绿色环保聚酯增塑剂PPA不仅可以替代DOP增塑PVC,还在耐高温、耐溶剂迁移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己二酸-1 2-丙二醇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增塑剂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介电烯丙基聚砜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谭光军 张小娟 +4 位作者 钟家春 徐启奎 潘永柯 蒋弟勇 王琪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7-62,共6页
将羧基氟化聚砜(PSF-COOH)作为表面处理剂,通过物理包覆结合热处理实现了对玻璃纤维(GF)的表面修饰。然后,以羧基氟化聚砜修饰的玻璃纤维(m-GF)为增强相,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为基体,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烯丙基氟化聚砜(PSF-DBA)增... 将羧基氟化聚砜(PSF-COOH)作为表面处理剂,通过物理包覆结合热处理实现了对玻璃纤维(GF)的表面修饰。然后,以羧基氟化聚砜修饰的玻璃纤维(m-GF)为增强相,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为基体,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烯丙基氟化聚砜(PSF-DBA)增韧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m-GF/BMI/PSF-DBA)。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热重分析(TGA)、万能试验机和数字电桥LCR测试仪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经PSF-COOH处理的玻璃纤维与双马来酰亚胺基体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所有样品的初始分解温度均大于44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随着PSF-DBA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逐渐增加,在PSF-DBA含量为5%时,复合材料的韧性最佳。氟化聚砜的加入可以降低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在1 kHz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最低,为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丙基氟化聚砜 双马来酰亚胺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聚碳酸酯二醇的合成及工艺
4
作者 黄华莹 徐启奎 +5 位作者 傅利才 罗彦凤 蒋弟勇 李浩 潘永柯 王光辉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29,共7页
为了获得一种聚碳酸酯二醇(PCDL)高效合成工艺,本文以1,4-丁二醇(BDO)、1,6-己二醇(HDO)和碳酸二甲酯(DMC)为原料,钛酸四丁酯(TBOT)为催化剂,采用酯交换法制备了共聚型聚碳酸酯二醇(PCDL-BH)。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PC... 为了获得一种聚碳酸酯二醇(PCDL)高效合成工艺,本文以1,4-丁二醇(BDO)、1,6-己二醇(HDO)和碳酸二甲酯(DMC)为原料,钛酸四丁酯(TBOT)为催化剂,采用酯交换法制备了共聚型聚碳酸酯二醇(PCDL-BH)。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PCDL-BH合成的影响,对产物进行了羟值、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黏度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为二醇质量的0.04%~0.08%时,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PCDL-BH羟值测试下的数均分子量(M_(n,羟值))增大,当催化剂用量超过二醇质量的0.08%后,继续增加催化剂用量对PCDL-BH的M_(M_(n,羟值))影响不大。随着常压反应温度(120~150℃)和减压反应温度(170~200℃)的提高,PCDL-BH的M_(n,羟值)逐渐增加。随着减压反应时间由1 h增加到3 h,PCDL-BH的M_(n,羟值)显著增加。在催化剂用量为二醇质量的0.08%,常压反应温度150℃,减压反应温度200℃,减压反应时间2 h的工艺条件下,高效地制备出了M_(n,羟值)约2000的羟基封端的液态PCDL-BH。PCDL-BH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为-71.5℃,可用于制备柔性聚氨酯或聚氨酯弹性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丁二醇 1 6-己二醇 聚碳酸酯二醇 酯交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PC/ABS合金的制备 被引量:8
5
作者 傅利才 徐启奎 +3 位作者 潘永柯 蒋弟勇 郭大林 阳晓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68,53,共5页
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的比例对PC/ABS合金的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当PC与ABS质量比为1∶1时,加工性能最佳。对比了不同增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有机硅增韧剂和高胶粉)对PC/ABS(0215A... 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的比例对PC/ABS合金的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当PC与ABS质量比为1∶1时,加工性能最佳。对比了不同增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有机硅增韧剂和高胶粉)对PC/ABS(0215A)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BS对提高合金的增韧效果较好,综合性能最佳,其适宜添加量为5%。采用耐热ABS(D-2400)和有机硅增韧剂制备了高性能PC/ABS(D-2400)合金,当PC含量为50%时,合金热变形温度为102℃,常温缺口冲击强度为65 kJ/m^(2),低温缺口冲击强度(-30℃)为25.5 kJ/m^(2)。进一步提高PC含量至70%时,合金热变形温度高达112.5℃,常温缺口冲击强度高达73.2 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合金 增韧剂 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