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石河流域水生态健康状态分析
1
作者 杨博添 张植元 +1 位作者 王雄延 陈娇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3期35-39,共5页
为了解黑石河流域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及河流整体健康水平,设置C_(1)~C_(6)共6个采样点,于2023年10月调查该流域的水体理化性质、浮游植物、大型底栖动物和鱼类保有指数等指标,并对其水体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 为了解黑石河流域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及河流整体健康水平,设置C_(1)~C_(6)共6个采样点,于2023年10月调查该流域的水体理化性质、浮游植物、大型底栖动物和鱼类保有指数等指标,并对其水体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黑石河流域水质标准为Ⅱ类水质标准,赋分为90分;浮游植物的总平均密度为34.11×10^(4) ind./L,其中C_(6)浮游植物密度最低,为4.08×10^(4) ind./L,C_(4)浮游植物密度最高,为92.91×10^(4) ind./L,平均赋分87分;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均值为1.21,赋分为80分,其中,C_(4)与C_(5)采样点BI指数分别为6.54和6.62,该采样点河段分别为轻度和中度污染,其余均属于清洁河段;鱼类保有指数达到80%,反映出该水体中鱼类资源群体结构发生变化。综上所述,黑石河流域水生态健康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评价 黑石河流域 水生生物 水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芘对鲤鱼胆囊的毒性效应及响应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郝其睿 张植元 +4 位作者 王鹏 范泽 李晨辉 杨基先 王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3,共10页
为探讨苯并芘对鲤鱼胆囊的毒理机制,以鲤鱼(Cyprinus carpio)为试验材料,采用15 d慢性毒性试验(苯并芘质量浓度分别为0、0.025和0.25 mg/L),通过检测鲤鱼胆囊中苯并芘质量分数、抗氧化参数、转录应答及免疫基因表达。结果显示:胆囊组织... 为探讨苯并芘对鲤鱼胆囊的毒理机制,以鲤鱼(Cyprinus carpio)为试验材料,采用15 d慢性毒性试验(苯并芘质量浓度分别为0、0.025和0.25 mg/L),通过检测鲤鱼胆囊中苯并芘质量分数、抗氧化参数、转录应答及免疫基因表达。结果显示:胆囊组织中的苯并芘质量分数积累随着苯并芘胁迫质量浓度显著升高,侧面反映了胆囊在解毒和排毒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B[a]P暴露后胆囊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浓度均升高,表明机体可通过激活抗氧化酶系统以应对氧化应激;低质量浓度B[a]P暴露会引起鲤胆囊组织的免疫应答,激活Notch受体信号通路,进而引起细胞凋亡并消除自身组织中过多或异常的细胞;而高质量浓度B[a]P暴露会抑制RIG-I和Notch受体信号通路,引起胆囊免疫稳态失衡,细胞凋亡受到抑制,从而延长异常细胞的存活时间,并进一步激活免疫细胞,导致自身组织的损伤。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鲤胆囊细胞应对苯并芘暴露的可能自我保护机制,实现对水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早期预警及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 鲤鱼 胆囊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