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两栖动物多样性
1
作者 代勤龙 朱雪虎 +4 位作者 兰琦 虞皓琦 黄思凝 喻润 王远飞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57-62,共6页
为深入了解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加强物种保护,于2020年至2023年的每年6月份和9月份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共记录两栖动物17种,隶属2目8科14属。与2007年该保护区综合科考结果相比,新增两栖动物4种(圆疣... 为深入了解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加强物种保护,于2020年至2023年的每年6月份和9月份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共记录两栖动物17种,隶属2目8科14属。与2007年该保护区综合科考结果相比,新增两栖动物4种(圆疣猫眼蟾、疣刺齿蟾、无蹼齿蟾和华西雨蛙川西亚种),其中圆疣猫眼蟾为县域新记录。区内两栖动物以东洋界物种为主(13种),兼有少量广布种(4种),无古北界物种;我国特有种11种,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受胁等级的有6种。G指数(2.55)和F指数(2.57)表明区内两栖动物多样性水平较高。红名录指数(0.835)表明区域两栖动物受胁水平总体不高。结合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濒危和受胁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红名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鸟兽的红外相机初步监测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健威 李玉霞 +5 位作者 张勘 骆伟 兰琦 何流洋 唐博 杨志松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3期7-13,共7页
红外相机技术目前已成为监测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的一种重要手段,广泛用于生物多样性调查。2018年-2019年,采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在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了56个相机位点,布设密度为1台·hm-2,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野生... 红外相机技术目前已成为监测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的一种重要手段,广泛用于生物多样性调查。2018年-2019年,采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在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了56个相机位点,布设密度为1台·hm-2,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野生鸟兽进行了初步调查。相机累计工作17074个有效工作日,共获得野生动物独立有效照片15746张,鉴定出隶属4目13科的18种兽类和2目6科的16种鸟类。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前3种兽类和3种鸟类分别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野猪(Sus scrofa)和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及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记录到2种国家I级和9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物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1种、易危(VU)的5种、近危(NT)的2种。此外,红外相机还监测到了家畜活动(牛、狗和马)和人为活动,因此,建议保护区管理部门仍需采取相应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周边居民的保护意识,促进保护区与社区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鸟类和兽类 相对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形态特征及其立地环境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袁圆 杨毅 +3 位作者 代勤龙 龙珏洁 王佳 洪明生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8-14,共7页
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策略适应竹子食物,如在不同季节可采食所处不同海拔的竹类,而不同海拔的竹子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和环境特点。本研究以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揭示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不同... 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策略适应竹子食物,如在不同季节可采食所处不同海拔的竹类,而不同海拔的竹子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和环境特点。本研究以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揭示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不同主食竹的形态特征和立地环境差异。结果表明,峨热竹、石棉玉山竹和丰实箭竹的基经和高度具有显著差异,低海拔的丰实箭竹具有最大的基经和高度,而高海拔峨热竹的基经和高度最小。不同竹种的立地环境不同,主要表现在海拔和乔木郁闭度上,不同竹种所需求的最适宜生长的乔木郁闭度不同。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大熊猫栖息地恢复和管理,特别是大熊猫主食竹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主食竹 峨热竹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多样性与分布特点 被引量:2
4
作者 郑阳 田春洋 +4 位作者 李建威 李威 王飞 杨毅 马文宝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6期80-86,共7页
通过对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的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整理发现,保护区现有杜鹃花属植物3亚属,5组,10亚组33种,2个亚种,1个变种,共计36种;其区系类型以中国东部-喜玛拉雅分布型和东亚分布型为主要特征;四川特有8种,处于... 通过对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的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整理发现,保护区现有杜鹃花属植物3亚属,5组,10亚组33种,2个亚种,1个变种,共计36种;其区系类型以中国东部-喜玛拉雅分布型和东亚分布型为主要特征;四川特有8种,处于濒危等级的杜鹃花8种,亟需对石棉杜鹃和冕宁杜鹃进行补充调查和保护;杜鹃花物种在保护区主要分布于海拔1800~4000 m中高低海拔区域,物种数量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有较高的景观应用价值,银叶杜鹃、繁花杜鹃和团叶杜鹃等可作为新品种创制的优良父母本,建议在保护的基础上加大杜鹃花新品种创制、繁育与开发利用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杜鹃花属 石棉杜鹃 冕宁杜鹃 多样性 分布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种群现状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毅 杨伟 +5 位作者 骆伟 鲁碧耕 刘秉昕 田春洋 李威 张翼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121-128,共8页
通过对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发现,保护区内分布有兰科植物30属70种,以地生兰为主,且珍稀濒危物种较多;属的区系类型以热带和温带成分为主,具有从典型的热带成分向温带过渡的特性,温带成分占优势地... 通过对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发现,保护区内分布有兰科植物30属70种,以地生兰为主,且珍稀濒危物种较多;属的区系类型以热带和温带成分为主,具有从典型的热带成分向温带过渡的特性,温带成分占优势地位;中国特有种较多;野外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发现的26种物种主要分布于海拔3500 m以下的中低海拔区域,物种数量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海拔2000~2500 m达到最高峰;保护区内的人为干扰较多,以道路影响最大,其次为放牧。基于上述调查结果,也给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兰科 物种多样性 种群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助案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朱玉东 田春洋 +1 位作者 张勘 代勤龙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09-917,共9页
通过对2011—2020年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救助过的野生动物种类、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①保护区救助的野生动物共计31科69种,155只,以鸟类数量最多,占总救助动物的70.97%;②近年来救助野生动物数量呈激... 通过对2011—2020年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救助过的野生动物种类、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①保护区救助的野生动物共计31科69种,155只,以鸟类数量最多,占总救助动物的70.97%;②近年来救助野生动物数量呈激增趋势,时间集中在春秋季,其中10月最多;③救助地点集中在县城及新棉镇内,占总数的47.10%,救助原因主要为受伤和受困,救助后最常用的处置方式为“就地放归”和“迁地放归”。因此,保护区需要加强人员队伍培训,关注重点时间和区域的野生动物救助,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建立完善的野生动物救助体系,进一步提高野生动物保护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救助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凉螈保护空缺分析与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 被引量:12
7
作者 肖璐瑶 张勘 +5 位作者 朱玉东 束潇潇 郑普阳 王远飞 梁福轩 谢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02-4514,共13页
栖息地丧失和退化严重威胁全球两栖类动物的生存与繁衍,栖息地保护在两栖动物保育中具有高的优先性。大凉螈(Liangshantriton taliangensis)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横断山区特有珍稀有尾类物种。结合大凉螈33个分布位点和9个环境变量数据,... 栖息地丧失和退化严重威胁全球两栖类动物的生存与繁衍,栖息地保护在两栖动物保育中具有高的优先性。大凉螈(Liangshantriton taliangensis)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横断山区特有珍稀有尾类物种。结合大凉螈33个分布位点和9个环境变量数据,本文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预测了大凉螈当前潜在适宜分布区,再根据现有自然保护地(5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分布进行了保护空缺分析,同时,借助比例体重指数法(SMI)衡量了7个种群共218个个体的身体状况,比较了保护区内外种群间的差异,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识别了保护区内植被变化,据此对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影响大凉螈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变量为NDVI(贡献值34.33%)、最干月份降水量(贡献值26.81%)和海拔(贡献值20.92%);(2)大凉螈适宜生境主要集中在小相岭和凉山山系,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15.38%,现有自然保护地覆盖了大凉螈23.62%的适宜生境,仍有3760.91km^(2)的保护空缺;(3)栗子坪保护区内雄性个体肥满度指数显著大于保护区外个体(t-test,P=0.006),雌性个体肥满度指数无显著差异(t-test,P=0.214),保护区内近6年NDVI值显著高于保护区建立前(Mann-Whitney U test,P<0.0001),均提示总体保护成效优。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确立大凉螈为重要保护目标物种、扩大现有保护区、建立保护小区或拯救中心、建设生态廊道等保护地建设的物种恢复措施,以提升对大凉螈的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凉螈 适宜生境 自然保护区 肥满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勘 徐雨 +4 位作者 李晓清 唐博 冉小东 田佼 刘富文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4-233,共10页
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鸟类15目53科260种,其中,留鸟169种(65.0%),夏候鸟57种(21.9%),冬候鸟18种(6.9%),旅鸟16种(6.2%);东洋界物种161种(61.9%),古北界物种70种(26.9%),广布种29种(11.2%)。保护区... 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鸟类15目53科260种,其中,留鸟169种(65.0%),夏候鸟57种(21.9%),冬候鸟18种(6.9%),旅鸟16种(6.2%);东洋界物种161种(61.9%),古北界物种70种(26.9%),广布种29种(11.2%)。保护区分布有IUCN红色名录鸟类6种,其中濒危(EN)1种,易危(VU)2种,近危(NT)3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0种;中国特有鸟类14种。分析表明,秋季优势物种4种,春季5种。秋季的鸟类多样性低于春季,但无论秋季还是春季,中低海拔阔叶林的鸟类多样性最高,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次之,河谷灌丛最低。秋季和春季鸟类群落相似性指数以及不同生境之间鸟类物种相似性指数皆低于0.50,说明时间和空间上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在保护区鸟类保护与管理中,建议注重维持多样的生境类型,同时应当重视保护中低海拔阔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动物区系 多样性 季节 生境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麝野化培训个体的生境选择 被引量:4
9
作者 席健 朱玉东 +2 位作者 何可 杨志松 黎大勇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51-57,共7页
生境选择是保护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研究结果对保护管理有着极为显著的促进作用。野化放归是小种群复壮的重要方式,能有效改善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降低种群的灭绝风险。本研究基于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林麝野化放归项目,综... 生境选择是保护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研究结果对保护管理有着极为显著的促进作用。野化放归是小种群复壮的重要方式,能有效改善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降低种群的灭绝风险。本研究基于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林麝野化放归项目,综合运用Fisher’s精确检验法、夏皮罗-威尔克检验方法、Mann-Whitney U检验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等比较分析了其在野化期和放归后的生境选择。结果表明:与野化期相比,林麝放归后利用样地的海拔更低(1892.00+29.87 m)、水源距离更远(72.39+5.73 m)、乔木层高和灌木层高都更低(18.24+2.39 m,2.40+0.22 m),有显著性差异,坡向、坡位、坡度、乔木层胸径、灌木层盖度及乔木层郁闭度无显著差异(P>0.05)。林麝放归后生境变量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可以解释71.91%的数据差异,海拔因子(由乔木层胸径、海拔、灌木层高组成)、热量因子(由水源距离、乔木层郁闭度组成)、地形因子(由坡位组成)是影响林麝放归后生境选择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圈养林麝经过野化培训放归自然后,表现出了和野化培训期不同的生境选择,该项研究成果为改进和辅助林麝野化培训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放归 野化培训 生境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10
作者 田未东 施雨昕 +8 位作者 唐涛 龚茂强 邱兰 王义弘 张成成 岳颖 卢松 张云巧 戴强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5期114-120,共7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人类福祉与现代文明的基础,而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以及生产建设等的重要区域,货币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能更好地指导自然保护区建设和优化生态环境,加强林业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人类福祉与现代文明的基础,而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以及生产建设等的重要区域,货币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能更好地指导自然保护区建设和优化生态环境,加强林业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评估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6类服务功能,合理量化森林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为77.20亿元;就不同的服务功能而言,所提供的服务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涵养水源(46.44亿元)>固碳释氧(18.14亿元)>保育土壤(6.34亿元)>净化大气环境(6.19亿元)>林木累积营养物质(0.09亿元)>森林游憩(0.04亿元);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从行政区来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栗子坪乡(57.94亿元)>回隆乡(14.98亿元)>安顺乡(2.68亿元)>擦罗乡(1.60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林分类型对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微生物及其季节动态响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其伟 脱云飞 +5 位作者 冯永钰 黎建强 施蕊 王澍 朱雪虎 何霞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5-295,共11页
[目的]为揭示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林分类型对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土壤化学计量特征(C/N、C/P、N/P)、酶活性、微生物及其季节响应。[方法]选取旱季、雨季的青冈-川杨阔叶混交林、栓皮栎落叶阔叶林、冷杉-云杉针叶混交... [目的]为揭示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林分类型对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土壤化学计量特征(C/N、C/P、N/P)、酶活性、微生物及其季节响应。[方法]选取旱季、雨季的青冈-川杨阔叶混交林、栓皮栎落叶阔叶林、冷杉-云杉针叶混交林和石棉玉山竹竹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阐明林分类型对土壤化学计量特征、酶活性、微生物及其季节动态响应特征。[结果](1)4个林分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均表现为雨季大于旱季;(2)C/N在青冈-川杨阔叶混交林、冷杉-云杉针叶混交林表现为旱季大于雨季,其余2个林分反之;N/P在栓皮栎落叶阔叶林、冷杉-云杉针叶混交林表现为旱季大于雨季,其余2个林分反之;(3)不同林分类型土壤C/N、C/P、N/P比值旱季时依次为17.00~37.33,62.72~114.5,3.09~5.18,雨季时依次为17.72~39.16,63.21~90.72,2.39~5.80;(4)旱季、雨季C/N和C/P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0,61.00),表明养分循环过程中氮受限,且释放P的潜力较低;2个季节N/P均低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5.20),表明土壤更容易受到N限制;(5)4个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物活性在雨季均优于旱季,且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到酶活性及微生物影响。[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探究区域土壤养分分解、供应和限制及其循环过程对季节响应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 化学计量特征 酶活性 微生物指数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子坪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特性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永钰 脱云飞 +4 位作者 何霞红 向萍 黎建强 杨启良 朱雪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5-103,共9页
在四川省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青冈(Quercus glauca Thunb.)-川杨(Populus szechuanica C.K.Schneid.in Sargent)阔叶混交林、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落叶阔叶林、冷杉(Abies fabri(Mast.)Craib)-云杉(Picea asperata ... 在四川省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青冈(Quercus glauca Thunb.)-川杨(Populus szechuanica C.K.Schneid.in Sargent)阔叶混交林、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落叶阔叶林、冷杉(Abies fabri(Mast.)Craib)-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针叶混交林、石棉玉山竹(Yushania lineolata T.P.Yi)竹林4个不同植被类型为研究样地,根据海拔高度、坡度、地形变化和样地大小等,在样地内设置1 m×1 m小样地,采集土壤样品,用于测定土壤含水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构成;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冗余分析(RDA)法、曼特尔(Mantel)检验,分析土壤微生物组成与土壤环境因子、土壤理化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4种林型土壤细菌Chao l指数和香农(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真菌,仅真菌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②门水平——细菌优势群落,主要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25.02%~41.81%)、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8.68%~36.92%);真菌优势群落,主要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45.43%~57.37%)、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19.61%~28.30%)、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4.47%~16.96%)。③主坐标分析表明,4种林型土壤细菌的组内差异大于组间差异,真菌群落组间差异远大于组内差异。④曼特尔检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碳氮比(土壤碳质量分数(w(C))∶土壤氮质量分数(w(N)))对土壤真菌群落有显著影响,细菌群落受环境因子影响不大。⑤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和非优势真菌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呈显著相关,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全磷质量分数均与优势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土壤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干扰调查
13
作者 张俊 洪明生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28期77-78,共2页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而小相岭山系是大熊猫种群数量最少且栖息地破碎化最严重的山系之一.为调查该区域的大熊猫栖息地干扰现状,本研究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小相岭山系的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干扰进行了调查研究....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而小相岭山系是大熊猫种群数量最少且栖息地破碎化最严重的山系之一.为调查该区域的大熊猫栖息地干扰现状,本研究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小相岭山系的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干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内人为干扰样线共30条,占保护区调查总样线15%,干扰总频次共55次.放牧干扰最多,占总干扰频次32.73%,采药其次,占总干扰频次23.64%.研究建议对保护区内大熊猫分布区的核心区域等加强监测巡护工作,特别是对于不同干扰情况采取不同管理措施,同时与周边社区建立切实可行的社区共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栖息地 干扰 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子坪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玉东 田春洋 +1 位作者 张勘 杨毅 《林业科技情报》 2021年第1期19-20,23,共3页
四川栗子坪保护区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是2018年新增的监测站点,为加快监测站职能建设,对监测站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成立专门机构、整合现有资源、加强日常巡护的快速建设建议以及完善基础设施建... 四川栗子坪保护区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是2018年新增的监测站点,为加快监测站职能建设,对监测站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成立专门机构、整合现有资源、加强日常巡护的快速建设建议以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疫病本底调查、培训监测队伍的长期建设的发展建议,期望对新增疫源疫病监测站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子坪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 疫源疫病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及影响因素
15
作者 贺莉莎 何霞红 +5 位作者 冯永钰 陆其伟 畅翔 谭豪 朱雪虎 脱云飞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62,共11页
[目的]探究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海拔梯度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为亚高山森林区小跨度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设置4个不同海拔的样地(2 100 m、2 300 m、2 500 m、2 700... [目的]探究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海拔梯度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为亚高山森林区小跨度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设置4个不同海拔的样地(2 100 m、2 300 m、2 500 m、2 700 m),采集表层土,测定其理化性质,采用Illumina测序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合相关性和冗余分析等探讨其多样性及影响因素。[结果]土壤理化性质受到海拔梯度影响,海拔与土壤全氮(TN)、全磷(TP)、有机碳(TOC)及其比值均显著相关。土壤细菌和真菌的α多样性随海拔的上升呈现单峰变化趋势,在海拔2 300 m处到达最大值,细菌和真菌丰富度在该海拔最高。土壤微生物群落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细菌群落的3大优势菌门,随着海拔的增高,变形菌门呈现单峰变化趋势,放线菌门呈现倒“N”字趋势,乳酸菌门呈现“N”字趋势;norank_f_norank_Elsterale,norank_f_norank_o_subgroup_(2)及Norank_f_Xanthobacteraceae是细菌群落3大优势菌属,随着海拔的升高均呈现“N”字趋势;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及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真菌的3大优势菌门,随着海拔升高,担子菌门呈单峰变化趋势,子囊菌门呈单调下降趋势,被孢霉门丰度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Solicoccozyma属、丝盖伞属(Inocybe)及被孢霉属(Mortierella)是真菌3大优势菌属,随着海拔升高,被孢霉属丰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丝盖伞属丰度呈现增加趋势,Solicoccozyma属丰度呈现先增加再减少趋势。海拔高度对细菌和真菌群落差异的解释度分别为19.16%和67.94%,是保护区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其中真菌受到影响最为显著,细菌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结论]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内海拔梯度的变化对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都造成了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海拔梯度 森林生态系统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季和雨季植物叶片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
16
作者 谢春艳 何霞红 +3 位作者 黎建强 朱雪虎 向萍 脱云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6-106,共11页
【目的】为揭示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旱季和雨季植物养分及化学计量比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为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了海拔梯度分别为1800、2100、2400和2700 m的4个样地,分... 【目的】为揭示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旱季和雨季植物养分及化学计量比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为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了海拔梯度分别为1800、2100、2400和2700 m的4个样地,分别在旱季和雨季对土壤、植物叶片进行样品采集及室内分析,分析其叶片与土壤C、N、P及化学计量特征不同季节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叶片C含量变化范围较小,为366.61~445.16 g/kg(旱季),339.80~442.55 g/kg(雨季),在不同季节之间相对稳定,随海拔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片N含量在旱季先增后减,雨季相反,且各海拔N含量在季节上存在差异,海拔1800 m的差异最小。中高海拔(2100、2400 m)的N元素等级分别为弱敏感态、弱稳态,其余海拔植物叶片指标内稳性表现为绝对稳态。叶片P含量为2.56 g/kg(旱季)、1.71 g/kg(雨季),均高于全球植物P平均水平。不同季节海拔梯度植物叶片N∶P均<14,植物生长过程易受N、P限制,且P限制作用较明显。土壤C、N、P、AP、AN、C∶N是影响植物叶片养分含量的驱动因素,其中N、SWC是关键因素。【结论】植物生长过程易受N限制,尤其是中高海拔区域;随海拔升高植物生长容易受到P限制;旱季有限的土壤水分限制了植物生长发育。研究区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即使在P限制条件下同样表现出较强内稳性,季节和海拔引起土壤养分供应差异调节植物叶片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养分 海拔梯度 生态化学计量比 碳氮磷含量 旱季和雨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枝莲联合针灸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脾肺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鲜淼 李玉洁 +7 位作者 范莹瑛 陈宇鹏 唐丽 田春洋 宋睿乐 周洪旭 陈正礼 方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8-247,共10页
【目的】明确半枝莲醇提物联合针灸对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为动物T2DM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进而保障宠物业的健康发展。【方法】选取60只4周龄的SPF级近交系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健康对照组(H组)15只和建模组(M组)45只;链脲... 【目的】明确半枝莲醇提物联合针灸对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为动物T2DM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进而保障宠物业的健康发展。【方法】选取60只4周龄的SPF级近交系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健康对照组(H组)15只和建模组(M组)45只;链脲佐菌素(45 mg/kg)联合高糖高脂诱导构建T2DM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组,15只)、半枝莲治疗组(S组,15只)及半枝莲联合针灸治疗组(A组,15只,针灸穴位包括脾俞、肾俞、三阴交和足三里)。对A组和S组进行3个疗程(每疗程6 d)的治疗,分别于治疗第7、14和21 d采集各处理组大鼠的尾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同时各处理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取肝脏、脾脏和肺脏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肝脏和脾脏采用HE染色,肺脏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其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结果】与H组相比,M组大鼠的体重极显著下降(P<0.01,下同),而FBG极显著升高;肝脏细胞由水肿发展为脂肪变性或局灶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逐渐增强;脾脏组织局部细胞坏死,红髓和白髓分布混乱,淋巴细胞减少且排列紊乱;肺脏肺泡内出血,支气管黏膜下层和血管壁胶原纤维增生,最终导致部分肺泡萎陷或实变消失。与M组相比,A组和S组大鼠的体重呈增长趋势,至治疗第21 d极显著升高,而FBG在治疗第14和21 d均极显著降低;肝脏脂肪变性得到改善、水肿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脾脏红髓和白髓结构、生发中心均逐渐趋于正常,淋巴细胞数量和脾小结数量均增多,且A组大鼠的增加数量多于S组大鼠;肺脏内出血减轻、炎症细胞减少,A组大鼠肺脏的肺间隔增厚程度低于S组大鼠。【结论】STZ联合高脂高糖诱导T2DM大鼠模型稳定,能对大鼠肝脏、脾脏和肺脏造成损伤。半枝莲或半枝莲联合针灸治疗对T2DM大鼠肝脏、脾脏和肺脏组织结构均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且以针灸配合半枝莲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2型糖尿病(T2DM) 半枝莲 针灸 肝脏 脾脏 肺脏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雅安市清漪湖省级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房超 杨倩倩 +9 位作者 蔡均 杨伟 郑健贵 张翼 李从浩 罗万勋 黄科 李黎 李生强 杨志松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6期63-73,共11页
2020年6月—2021年6月,利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雅安市清漪湖省级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开展调查。基于6次野外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40科98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鸟类9种,中国特有鸟类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20年6月—2021年6月,利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雅安市清漪湖省级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开展调查。基于6次野外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40科98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鸟类9种,中国特有鸟类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鸟类3种(易危1种,近危2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有7种。居留型上,以留鸟和夏候鸟为主(80.61%)。区系特征上,东洋界、古北界、广布种鸟类分别有50种(51.02%)、21种(21.43%)、27种(27.55%)。不同季节比较时,夏季的物种丰富度最高,冬季的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而秋季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最低,不同季节间的相似性均较高(Cj=0.212~0.345)。不同生境比较时,阔叶林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最高,沿岸湿地的物种丰富度最低,而居民区的Shannon-Wiener指数最低,除了水域生境外,其余5种生境间的相似性均较高(Cj=0.114~0.268)。整体上看,湿地公园鸟类资源较为丰富,具有重要的生态监测与保护价值。建议持续定期开展鸟类监测工作、加强对湿地公园内水域的监测和保护力度、加大鸟类保护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漪湖省级湿地公园 鸟类 多样性 湿地 生境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主食竹叶围微生物抗生素抗性基因
19
作者 李健威 崔鑫月 +3 位作者 蒋清松 袁施彬 洪明生 侯怡薇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38-44,共7页
抗菌药物在为人类服务的同时,使其他生物体产生新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ARGs分布范围广泛,草食性动物主要通过采食而接触存在ARGs的植物微生物。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 抗菌药物在为人类服务的同时,使其他生物体产生新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ARGs分布范围广泛,草食性动物主要通过采食而接触存在ARGs的植物微生物。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进化过程中食性特化成以竹子为主食。研究在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开,着眼于大熊猫主食竹叶围微生物,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探讨大熊猫食物资源微生物ARGs的组成和多样性。分析发现大熊猫主食竹叶围细菌ARGs在Class水平上有抗四环素类(Tetracycline)、抗大环内酯-林可酰胺-链霉素类(MLS)、抗糖肽类(Glycopeptide)、抗多肽类(Peptide)等。峨热竹(Arundinaria spanostachya)叶围细菌ARGs的Sobs指数显著大于丰实箭竹(Fargesia ferax);而Shannon指数在三种大熊猫主食竹间没有显著差异。通过NMDS分析发现三种大熊猫主食竹间叶围细菌ARGs组成结构间具有明显差异。经过LEfSe寻找区别三种大熊猫主食竹细菌ARGs的重要种类,峨热竹中Glycopeptide、Phenicol和Bicyclomycin有最大作用;丰实箭竹中Aminocoumarin和Pleuromutilin有最大作用。Glycopeptide和Phenicol主要由Pseudomonas、Sphingomonas携带,而Aminocoumarin和Pleuromutilin主要由Sphingomonas、Lichenibacterium携带等。研究提示了大熊猫采食的竹叶叶围微生物含有丰富的ARGs,在日常监测中需重点监测携带区分三种大熊猫主食竹叶围细菌ARGs的细菌类群(如假单胞菌属、鞘脂单胞菌属等);此外,还需关注其他环境(土壤、溪流、乔木等)微生物ARGs的状况,以期全面了解环境微生物及其携带的ARGs对大熊猫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主食竹 峨热竹 AR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枝莲醇提液对2型糖尿病大鼠HPA轴的结构损伤、糖原沉积及相关递质表达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乐 田春洋 +2 位作者 王荣会 邓逸云 唐丽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907,共9页
【目的】为明确半枝莲醇提液对2型糖尿病(T2DM)及伴其发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亢进的治疗效果,从HPA轴的角度为T2DM提供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选取120只4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GD组)24只和高糖... 【目的】为明确半枝莲醇提液对2型糖尿病(T2DM)及伴其发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亢进的治疗效果,从HPA轴的角度为T2DM提供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选取120只4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GD组)24只和高糖高脂饮食组(H组)96只;H组注射STZ诱导T2DM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HD组)24只、半枝莲低(SD-L)、中(SD-M)和高(SD-H)剂量组各24只;GD、HD组灌服生理盐水,SD组分别灌服半枝莲醇提液,分别于治疗第5、10、20、30天测定各组大鼠体重、FBG、INS及血脂代谢指标。最后于30 d分别采用H.E、PAS染色法观察HPA轴的组织病理结构及其内糖原数量的变化;醛复红染色法观察胰腺α、β细胞数量的变化;IHC法观察5-HT、GABA分别在下丘脑PVN、VMH中表达的变化。【结果】与GD组相比,HD组发生以下变化:(1)大鼠体重、INS极显著降低,FBG极显著升高。(2)下丘脑PVN和VMH-GE、VMH-GI神经细胞数量减少,神经胶质细胞增多;腺垂体嗜碱性细胞数量减少;肾上腺球状带、束状带萎缩;胰岛萎缩。(3)HPA轴内糖原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4)胰岛β细胞坏死、α细胞增多。(5)5-HT、GABA在下丘脑PVN、VMH-GI中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给药治疗后,这些病理性变化基本得以改善。【结论】半枝莲醇提液对T2DM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以缓解T2DM并发的HPA轴内糖原异常沉积及其过度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 2型糖尿病(T2DM) 大鼠 HPA轴 糖原 5-HT GA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