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0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林业科研机构人才需求分析——以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郑窕 付卓锐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4期142-145,94,共5页
本文结合当前林业发展的背景,在客观评价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人才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近5年人才需求和人才引进的数据。从年龄结构、岗位结构、专业需求、层次需求、数量需求和引进方式6个方面阐明了未来人才需求的趋势,并提出人... 本文结合当前林业发展的背景,在客观评价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人才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近5年人才需求和人才引进的数据。从年龄结构、岗位结构、专业需求、层次需求、数量需求和引进方式6个方面阐明了未来人才需求的趋势,并提出人才保障措施。目的是为林业科研单位合理利用人才资源,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理论,保证林业科研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机构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人才 需求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乐安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研究
2
作者 杨双昱 赵昕 +5 位作者 何志强 满家银 肖银波 曾全 王新 贾玉珍 《食药用菌》 2025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于2018年7月—2020年8月期间,采取样线踏查的方式调查四川乐安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结果:共发现大型真菌93种,隶属于2门7纲15目45科68属,其中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资源价值方面,食用菌27种、药用菌12种、食药兼用菌18... 于2018年7月—2020年8月期间,采取样线踏查的方式调查四川乐安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结果:共发现大型真菌93种,隶属于2门7纲15目45科68属,其中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资源价值方面,食用菌27种、药用菌12种、食药兼用菌18种、毒菌12种、未知种24种;生态分布方面,阔叶林中大型真菌数量最多为44种、针阔混交林中24种、草甸中15种、针叶林中10种;生态类型方面,木腐真菌最多为37种、外生菌根菌24种、土壤腐生菌20种、真菌共生菌5种、粪生真菌3种、植物寄生真菌2种、落叶及腐草生真菌2种。上述结果可为保护区内大型真菌的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资源价值 生态分布 生态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馆藏标本的四川核桃资源分布研究
3
作者 张艳萍 欧亚飞 +3 位作者 朱昭旭 王泽亮 郑崇文 李丕军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9-13,共5页
通过分析四川现当代核桃标本采集活动,揭示四川乡土核桃资源在一段时间内的分布特征,为核桃种质资源收集和发掘提供地理分布信息。从馆藏标本数量来看,核桃标本数量收藏最多的单位为甘孜州林科所134份,其次为四川大学标本馆111份;从时... 通过分析四川现当代核桃标本采集活动,揭示四川乡土核桃资源在一段时间内的分布特征,为核桃种质资源收集和发掘提供地理分布信息。从馆藏标本数量来看,核桃标本数量收藏最多的单位为甘孜州林科所134份,其次为四川大学标本馆111份;从时间维度来看,四川核桃标本采集活动主要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1970-1979年、1990-2009年,这些高峰期与当时的学科、科技发展和密切相关。四季中标本采集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具有花、果实的核桃标本实物较少;从空间维度来看,四川核桃标本采集的热点地区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雅安市、绵阳市,川西山地及秦巴山区是四川乡土核桃资源重要的分布区。标本采集地点垂直分布于海拔250~3900 m之间,主要集中在1500~3000 m,高线突破了核桃栽培的常规海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馆藏标本 种质资源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白腹鼠属(啮齿目:鼠科)一新分布记录及其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唐明坤 索郎夺尔基 +4 位作者 王旭明 刘莹洵 廖锐 王新 刘少英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74,共14页
为掌握四川省白腹鼠属Niviventer物种及形态特征,在系统梳理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动物标本馆保存的四川省白腹鼠属标本基础上,利用分子及形态学方法开展比较研究,发现:(1)四川省白腹鼠属一新分布记录——海南社鼠N.lotipes,确认四川省... 为掌握四川省白腹鼠属Niviventer物种及形态特征,在系统梳理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动物标本馆保存的四川省白腹鼠属标本基础上,利用分子及形态学方法开展比较研究,发现:(1)四川省白腹鼠属一新分布记录——海南社鼠N.lotipes,确认四川省分布有安氏白腹鼠N.andersoni、川西白腹鼠N.excelsior、北社鼠N.confucianus、华南针毛鼠N.huang和海南社鼠5种;(2)安氏白腹鼠为同属体型最大,背毛颜色最暗淡,腹毛纯白色,前后足背呈饱满的浅灰棕褐色,尾上部末端约1/3或1/2截然变白;(3)川西白腹鼠腹毛纯白色,前足背白色,后足背中央具长条状深色纵斑,尾上下二色具白色尾梢,尾尖毛簇明显;(4)北社鼠与海南社鼠17项度量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二者背毛黄棕色、腹毛淡黄白色,但北社鼠前后足背浅棕色至白色,尾上下二色明显,尾尖毛短而显稀疏,而海南社鼠前后足背颜色更深近与体背同色,尾仅后半段呈上下二色;(5)华南针毛鼠背毛呈鲜亮的黄棕色,腹毛淡黄白色,前后足背白色,后足腕部有金色斑块,尾上下二色直至尾梢,尾尖毛极短,眶间宽均值最大。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了四川省白腹鼠属物种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腹鼠属 海南社鼠 形态学 cyt b 检索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林业产业发展科技支撑方案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郭亨孝 范成绪 +10 位作者 卓洪 童伟 李国辉 李建贤 隆孝雄 郭小军 费世民 韩华柏 蔡小虎 向成华 莫开林 《四川林业科技》 2006年第4期45-60,共16页
本文分析了四川省林业产业科技支撑现状;提出了科技支撑的原则和目标。针对我省林业资源特点和开发现状,提出了在工业原料林建设、经济林果产业、林木种苗产业、生态旅游业、林产加工业方面的待研关键技术。此外,本文介绍了我省拟重点... 本文分析了四川省林业产业科技支撑现状;提出了科技支撑的原则和目标。针对我省林业资源特点和开发现状,提出了在工业原料林建设、经济林果产业、林木种苗产业、生态旅游业、林产加工业方面的待研关键技术。此外,本文介绍了我省拟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并提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强化科技支撑的具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产业 科技支撑 成果转化 方案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林业生态建设问题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22,共7页
本文用数据论证了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恶化的事实,和加快林业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出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四川林业 生态建设 长江流域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严重侵蚀坡面林业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覃志刚 邱进贤 《林业科技开发》 2000年第2期13-15,共3页
四川盆地边缘山区坡面水土流失严重 ,制约了农林牧业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 ,在“十年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建设技术研究中开展了相关的治理研究。课题组人员根据四川盆地边缘山区的区域特点以及坡面侵蚀规律 ,在坡面防护林体系结构配置... 四川盆地边缘山区坡面水土流失严重 ,制约了农林牧业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 ,在“十年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建设技术研究中开展了相关的治理研究。课题组人员根据四川盆地边缘山区的区域特点以及坡面侵蚀规律 ,在坡面防护林体系结构配置和林分结构配置模式的试验研究基础上 ,提出了在严重侵蚀坡面上通过林业工程治理、实现生态系统恢复、提高水土保持功能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坡面防护林 配置 生态系统恢复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青山绿水指数研究
8
作者 费世民 林静 +2 位作者 骆宗诗 赖长鸿 苗壮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84-92,共9页
为准确把握四川省各市州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程度和“两山”转化成效,基于全省21个市州2022年资源统计数据,以绿色生态指数(I_(cw))为目标层,选取绿色生态空间数量、绿色生态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3个要素作为准则层,构建评价体系,再以绿色... 为准确把握四川省各市州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程度和“两山”转化成效,基于全省21个市州2022年资源统计数据,以绿色生态指数(I_(cw))为目标层,选取绿色生态空间数量、绿色生态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3个要素作为准则层,构建评价体系,再以绿色生态指数(I_(cw))为基础构建了青山绿水评价指数(Q_(w)),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川西高原绿色生态发展空间最大,绿色生态指数(I_(cw))在1.5以上,但“两山”转化成效低,青山绿水指数(Q_(w))在4.5以下;川中丘陵区绿色生态发展空间最低,绿色生态指数(I_(cw))在3.0以下,但“两山”转化成效较高,青山绿水指数(Q_(w))介于8.0~11.0。川南、川西山地和川西平原绿色生态发展空间相对较高,“两山”转化成效最高,青山绿水指数(Q_(w))均高于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山绿水指数 绿色生态指数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椒新品种‘川椒2号’选育与嫁接繁育研究
9
作者 陈善波 王莎 +5 位作者 王丽华 罗德智 金银春 冯世静 刘茂 张志清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共6页
为选育具有丰产、质优且少刺等特性的藤椒新品种,在对四川乡土藤椒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开展藤椒新品种选育、容器苗嫁接繁育研究。结果显示:(1)选育的‘川椒2号’平均果穗长12.88 cm,果穗宽7.92 cm,穗粒数101.20个,盛果期树冠投影... 为选育具有丰产、质优且少刺等特性的藤椒新品种,在对四川乡土藤椒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开展藤椒新品种选育、容器苗嫁接繁育研究。结果显示:(1)选育的‘川椒2号’平均果穗长12.88 cm,果穗宽7.92 cm,穗粒数101.20个,盛果期树冠投影面积鲜椒产量达1.415 kg·m^(-2),丰产性强且少刺。(2)鲜椒(含种子)挥发油含量4.00 mL·100 g^(-1),酰胺类物质含量5.19 mg·g^(-1),不挥发性乙醚提取物含量3.61%,分别高于对照(CK)8.50%、3.27%和5.82%,且桉油精含量为17.88%。(3)采用枝接方法,‘川椒2号’的平均成活率为91.95%,12月中旬嫁接的成活率高于11月中旬;以藤椒做砧木,‘川椒2号’平均成活率、平均新梢生长量分别高于‘九叶青花椒’2.98%、1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椒 新品种 川椒2号 选育 嫁接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康定力丘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10
作者 唐明坤 陈治兴 +6 位作者 郑夕平 刘亮 王旭明 李波 付志玺 贾玉珍 王新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3-20,共8页
力丘河是雅砻江中游重要支流,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雅砻江水电建设背景下,开展力丘河流域景观格局研究,探讨流域景观变化驱动因素,对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流域2006年和2022年两时期景观分布数据,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平... 力丘河是雅砻江中游重要支流,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雅砻江水电建设背景下,开展力丘河流域景观格局研究,探讨流域景观变化驱动因素,对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流域2006年和2022年两时期景观分布数据,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平台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灌丛、草地和森林是流域景观的主要成分,灌丛分布面积最大,森林平均斑块面积最大,草地斑块数量和密度最高;(2)2006—2022年研究区景观类型属性发生变化的斑块面积2390.06 hm^(2)、占研究区的0.46%,森林、灌丛、草地、湿地等自然景观向城镇、农田人工景观转移,城镇景观面积增加2172.10 hm^(2)、增幅166.01%;(3)灌丛、草地、其他和森林的斑块分散程度低、斑块邻接程度高,草地斑块混合度最高,湿地斑块的形状和边缘褶皱程度最复杂、斑块连接度最高,农田和城镇斑块的形状和边缘最简单,斑块离散程度较高;16年来流域景观斑块数量增加、平均斑块面积下降,同类斑块更加分散、混合度增加、功能性连接减弱,导致流域景观破碎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均呈上升趋势;人类活动范围扩张和强度增加是流域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基于上述结果,提出合理控制、科学规划流域建设用地,减缓人类干扰扩张等措施,以维持力丘河流域的景观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砻江 力丘河 景观指数 流域保护 FRAGSTA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四川省高原鼠兔潜在地理分布预测
11
作者 张绪校 李其 +6 位作者 鲁岩 李国和 贾玉珍 杨廷勇 姚建民 袁小情 陈丽丽 《草学》 2025年第3期59-65,共7页
分析了2022—2024年四川省高原鼠兔调查数据,使用Max Ent模型分析了四川省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潜在分布区并划分了适生区,建立了高原鼠兔分布概率与夹捕率指数模型,计算了各夹捕率区间的分布面积。结果显示:全省高原鼠兔分布... 分析了2022—2024年四川省高原鼠兔调查数据,使用Max Ent模型分析了四川省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潜在分布区并划分了适生区,建立了高原鼠兔分布概率与夹捕率指数模型,计算了各夹捕率区间的分布面积。结果显示:全省高原鼠兔分布于海拔3208~4786 m之间,平均海拔4044.0±10.7 m。Max Ent模型精度AUC值达到0.936。高原鼠兔夹捕率小于10%的县为21个,面积748.1×10^(4) hm^(2),占总分布面积的81.7%;夹捕率大于10%的县共10个,面积共167.1×10^(4) hm^(2),占总分布面积的18.3%。本文首次运用生态位模型在四川省针对高原鼠兔进行了潜在分布区划分和面积计算,并建立了夹捕率计算模型,分析结果与历年高原鼠兔的调查情况吻合度较高。本文为高原鼠兔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数据,同时为高原鼠兔及其他草原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工作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MaxEnt模型 夹捕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炭疽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杨金亮 何家敏 +1 位作者 李飞霞 刘志容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03-110,共8页
核桃是重要的木本粮油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然而,炭疽病严重威胁其产业发展,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描述了核桃炭疽病侵染循环及发病规律,并对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各类防治研究现状及存在... 核桃是重要的木本粮油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然而,炭疽病严重威胁其产业发展,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描述了核桃炭疽病侵染循环及发病规律,并对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各类防治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对策。寻求利用新技术和综合防治方法进行核桃炭疽病防治,旨在为种植人员提供较为全面的核桃炭疽病致病机制和防治方法,为我国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核桃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侵染循环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油茶有害生物主要种类及危害初报
13
作者 贾玉珍 赵昕 +4 位作者 刘偲 杨远亮 曾全 杨双昱 肖银波 《安徽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35-38,共4页
2023年3~12月对四川省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主要种植区的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共发现油茶有害生物43种。其中病害9种,以叶部病害为主,危害严重的有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油茶软腐病... 2023年3~12月对四川省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主要种植区的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共发现油茶有害生物43种。其中病害9种,以叶部病害为主,危害严重的有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油茶软腐病(Agaricodochium camelliae)和油茶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害虫32种,以叶部害虫为主,危害严重的有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和油茶果象(Curculio Chinensis);其他有害生物2种,分别是蜗牛和苔藓。在分析有害生物的种类、危害部位和发生程度的基础上,对发生程度较大的病害和虫害提出了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有害生物 危害部位 防治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鑫 赵昕 +3 位作者 黄琴 蒋小林 隆世良 潘红丽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356-4367,共12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生物多样性日益受到局部灭绝的威胁,外来物种可能会加剧这些影响,并导致本地物种群落的衰退。外来入侵植物对四川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构成了较大的威胁,但对其本底情况知之甚少。为全面掌...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生物多样性日益受到局部灭绝的威胁,外来物种可能会加剧这些影响,并导致本地物种群落的衰退。外来入侵植物对四川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构成了较大的威胁,但对其本底情况知之甚少。为全面掌握四川省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及空间分布,基于全省36724条样线,84304个样地和83931个样方数据,采用ArcGIS核密度及标准差椭圆分析工具来探究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四川湿地生态系统中共记录到外来入侵植物分布点24106个,隶属29科68属102种,并以菊科Compositae(32种)、苋科Amaranthaceae(11种)和禾本科Gramineae(8种)为主。从原产地分析来看,美洲来源最多,共有74种(72.55%)。从危害等级来看,介于1级—3级的入侵种共有73种(71.57%),其中原产地为美洲的共有60种,占比82.19%。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各调查分区的湿地生态系统中均出现外来入侵植物,但其明显偏好盆地平原/丘陵区、盆周南缘区和川西南山地区,占比88.56%。从海拔分布来看,湿地外来入侵植物主要集中在海拔3000m以下,又以300—500m海拔段湿地外来入侵植物出现频率最高。研究表明,四川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种类较多,扩散趋势明显。湿地外来入侵植物种数的差异可能与水资源分布、海拔、经济发展水平和周边人口数量有关。较高的海拔,较少的人为活动抑制湿地外来植物的入侵,而原生地较温暖和等温的气候条件则加剧湿地外来植物的入侵。研究结果将为四川湿地生态系统风险评估和今后的日常监测、人工干预防控部署等提供理论、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湿地生态系统 空间分布分析 核密度估计 生态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九寨沟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及其管控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琴 刘玉平 +3 位作者 毛颖娟 黄文军 孟德昌 潘红丽 《福建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41-149,共9页
为全面掌握四川九寨沟县外来入侵植物现状,于2023年4—9月,采用样线法对九寨沟县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空间分布特征、危害现状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九寨沟县有外来入侵植物37种,隶属14科26属,均为草本植物,种类最多的为菊科(As... 为全面掌握四川九寨沟县外来入侵植物现状,于2023年4—9月,采用样线法对九寨沟县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空间分布特征、危害现状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九寨沟县有外来入侵植物37种,隶属14科26属,均为草本植物,种类最多的为菊科(Asteraceae),多达8属14种。外来入侵植物科、属分布类型均具有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混杂现象;②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来自欧洲和北美洲,以人为传播为主,人为无意传播和有意传播占比分别为56.76%和37.83%,繁殖方式以有性繁殖为主,其中9种植物也可无性繁殖;③物种危害入侵性较高:1级恶性入侵种9种、2级严重入侵种11种、3级局部入侵种3种、一般和有待观察种14种;④不同保护地植物入侵现状不同:大熊猫国家公园(九寨沟片区)、九寨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受人为干扰较大,入侵植物最多,均有14种,而人为干扰较小的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入侵植物仅3种。为保护本区生物多样性,建议通过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确定本区亟待管控的恶性入侵植物和重点防控区域,并及时开展物种防控和加强实地监测,同时做好宣传教育。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制定管理策略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区系成分 物种特性 管控策略 九寨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杨叶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滨豪 李文静 +4 位作者 李文忠 张羽嘉 刘闵豪 彭建 肖兴翠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37-143,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赤杨叶容器育苗关键因素基质配比、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的组合对2年生幼苗的生长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有利于幼苗生长和质量积累的育苗方案,为优化赤杨叶容器苗培育技术提供思路。【方法】以2年生赤杨叶实生幼苗为... 【目的】通过研究赤杨叶容器育苗关键因素基质配比、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的组合对2年生幼苗的生长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有利于幼苗生长和质量积累的育苗方案,为优化赤杨叶容器苗培育技术提供思路。【方法】以2年生赤杨叶实生幼苗为材料,设置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共9个处理,探究关键因素对2年生赤杨叶容器苗生长及质量的影响,并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种因素中,不同基质配比对赤杨叶容器苗苗高和高径比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对地径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不同基质的pH值、有机质、水解氮、容重与容器苗苗高、高径比均显著相关,总孔隙度与苗高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磷含量与高径比呈显著负相关。容器规格和缓释肥量对赤杨叶容器苗地径、苗高和高径比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法表明,A2 B2 C3为赤杨叶容器育苗最优组合。【结论】容器规格、基质配比和缓释肥用量显著影响赤杨叶容器苗的生长,培育赤杨叶容器苗的最优组合为:采用A2(10.0 cm×13.5 cm)为容器,B2(椰糠4∶泥炭4∶土2)为基质,添加C3(4 kg·m^(-3))缓释肥,可培育2年生苗高167.22 cm、地径8.44 mm的容器苗。研究结果为赤杨叶容器育苗提供了技术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器苗 赤杨叶 容器规格 基质配比 缓释肥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林康养产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世红 黄鹤 +4 位作者 简毅 徐焱 林静 张可欣 张可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24-133,共10页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通过自然环境恢复身心健康。风景林作为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价值,成为理想的康养旅游目的地。以风景林康养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法分析国内外风景林康养...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通过自然环境恢复身心健康。风景林作为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价值,成为理想的康养旅游目的地。以风景林康养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法分析国内外风景林康养产品的发展现状,探讨当前风景林康养产品创制的痛点堵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针对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不足、产业链发展不完善、政策与法规支持局限性、技术与人才瓶颈以及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挑战等问题,提出了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产业链整合与短板补齐、政策与法规支持完善、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创新等对策。旨在为相关企业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推动风景林资源合理利用和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森林康养 森林浴 森林疗法 健康产品 问题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阔叶植物芬多精成分研究及评价
18
作者 简毅 林静 +4 位作者 张玉林 常博 何家敏 李易 张可欣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2-21,共10页
采用植物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和热脱附-气质联用(TDS-GC-MS)技术,以四川地区7种阔叶植物(厚朴Houpoea officinali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楠木Phoebe zhennan、银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油樟Cinnamomu... 采用植物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和热脱附-气质联用(TDS-GC-MS)技术,以四川地区7种阔叶植物(厚朴Houpoea officinali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楠木Phoebe zhennan、银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垂柳Salix babylonica)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其释放的芬多精成分和含量,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树种的综合评价体系对释放的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做出科学评价。结果表明:7种阔叶植物芬多精成分主要包括萜烯类、烷类、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等六类挥发性有机物,但含量各不相同;综合评价排序为厚朴>楠木>油樟>珙桐>银杏>水杉>垂柳,油樟、厚朴、楠木得分较高,说明从BVOCs的角度来看这些树种具有较高的价值,可在康养基地建设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植物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 芬多精 层次分析法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不同竹—食用菌复合经营模式效益分析与评价
19
作者 甘澍 刘中敏 +3 位作者 罗姝辰 李琳 刘祥东 孙鹏 《世界竹藤通讯》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采用走访踏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省5个竹林下食用菌栽培区共计22种竹—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比了不同竹—食用菌复合模式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总结了竹下食用菌栽培的共性关键技术,提出了竹... 采用走访踏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省5个竹林下食用菌栽培区共计22种竹—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比了不同竹—食用菌复合模式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总结了竹下食用菌栽培的共性关键技术,提出了竹—食用菌复合模式选择的合理化建议。评价结果显示,四川省竹林下最适宜种植的食用菌类型为赤菇和竹荪,在22种竹—菌复合栽培模式中综合效益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雷竹—赤菇、丛生竹—赤菇、毛竹—赤菇、苦竹—竹荪和丛生竹—竹荪。该研究可为四川省合理利用竹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竹—菌复合经营、推动天府森林粮库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复合经营模式 效益分析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西南地区德昌杉人工林生长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
作者 曹榆 冯娟 +4 位作者 胡方林 庞维龙 吴亚 辜云杰 崔玉婷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5期57-65,共9页
为科学经营管理德昌杉人工林,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江西街乡德昌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和树干解析方法,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分析主要环境因子与德昌杉生长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36年生的德昌杉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材积总生... 为科学经营管理德昌杉人工林,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江西街乡德昌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和树干解析方法,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分析主要环境因子与德昌杉生长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36年生的德昌杉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材积总生长量分别为22.65 cm、15.2 m和0.2828 m^(3),胸径的生长速度在第1—6年持续增加并在第6年达到峰值,第9年后进入成熟阶段;树高平均生长量第6—12年最大,连年生长量在第9年出现极值,9—12年应进行抚育采伐;材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第36年相交,即达到采伐用材年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水分是驱动德昌杉胸径、树高生长的优势因子,同时反向作用于材积的生长;高温与辐射可促进材积积累,但会抑制其横纵向生长。在德昌杉人工林培育中,速生期时需重点关注水分调控和遮阴措施,以缓解高温、强蒸发导致的生长抑制;成熟期时应注重疏伐增加林内光照和地温,强化热量对材积积累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昌杉 人工林 树干解析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