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与市场普通型县域的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以四川省开江县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培 刘婧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2期60-66,共7页
旅游资源与客源市场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两个关键要素。对于资源与市场都比较普通的县域而言,过分拔高旅游业的地位和过度忽视旅游业的贡献都是不可取的。笔者在系统分析全国县域旅游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成果后,结合开江县的战略定位个案... 旅游资源与客源市场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两个关键要素。对于资源与市场都比较普通的县域而言,过分拔高旅游业的地位和过度忽视旅游业的贡献都是不可取的。笔者在系统分析全国县域旅游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成果后,结合开江县的战略定位个案,从产业融合、景区建设和形象统领3个层面对资源与市场普通型县域的旅游业发展战略思路做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与市场普通型县域 县域旅游 旅游业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游记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研究——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都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湘云 史怡 杨占东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6,共6页
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目的地品牌个性成为目的地构建品牌竞争优势的重要要素。本文以成都为例,采用词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网络游记的分析得出成都目的地品牌的个性特征。研究发现,成都在"智"的个性上表现最突出,其次... 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目的地品牌个性成为目的地构建品牌竞争优势的重要要素。本文以成都为例,采用词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网络游记的分析得出成都目的地品牌的个性特征。研究发现,成都在"智"的个性上表现最突出,其次为"仁"、"雅"和"乐",在"勇"上则表现最弱。同时,通过探究成都目的地个性的具体来源,揭示出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与良好文化传承的蜀文化和三国文化是构成成都目的地个性的核心要素;成都已经成功打造出以休闲为代表的"智"和"仁"的旅游目的地形象。针对这一结论,文章就成都目的地品牌个性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地品牌 品牌个性 目的地个性 词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城市化背景下生态旅游与农业生产的融合发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世峰 李进军 刘婧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1-132,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变迁,乡村城市化有进一步加速的趋势。乡村城市化和旅游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对乡村城市化的本质和现状的研究,可以为旅游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通过分析生态旅游和农业生产的融合,提出我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变迁,乡村城市化有进一步加速的趋势。乡村城市化和旅游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对乡村城市化的本质和现状的研究,可以为旅游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通过分析生态旅游和农业生产的融合,提出我国旅游业发展模型转变的建议,并建立新型的基于乡村城市化的旅游发展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城市化 生态旅游 农业生产 旅游发展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形象中的美食要素研究——以成都为例 被引量:30
4
作者 李湘云 吕兴洋 郭璇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8,共5页
美食是旅游者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目的地形象理论,以成都作为案例,通过对到访旅游者所撰写的游记进行分析,识别目的地形象中的美食要素。研究发现:目的地形象中美食相关词汇的数量与词频都占到了总量的约五分之一,说明美食已... 美食是旅游者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目的地形象理论,以成都作为案例,通过对到访旅游者所撰写的游记进行分析,识别目的地形象中的美食要素。研究发现:目的地形象中美食相关词汇的数量与词频都占到了总量的约五分之一,说明美食已经成为目的地形象的重要组成维度,并对旅游者具有强烈吸引力;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中美食要素的认知过程受到多种信息源的影响,其中亲朋的推荐影响最为突出;目的地美食的过度商业化是旅游者负面口碑产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食旅游 目的地形象 词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旅游+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20
5
作者 向玉成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0,共3页
关于"旅游+互联网",目前各界都在研究。"旅游"究竟如何"+互联网"?这是摆在各界面前的重大课题。相对于当前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诸如"旅游+互联网"的实质是什么,旅游业如何成为真正的综合性产业,以及旅游产业如何适应互联网时... 关于"旅游+互联网",目前各界都在研究。"旅游"究竟如何"+互联网"?这是摆在各界面前的重大课题。相对于当前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诸如"旅游+互联网"的实质是什么,旅游业如何成为真正的综合性产业,以及旅游产业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新的生产方式,学界还需要更进一步深入透彻的理论性思考,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经济 综合性产业 国家旅游局 理论与实践 中国旅游业 游客需求 江苏常州 四川省旅游局 拉动经济发展 占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法》实施背景下黄金周景区经营管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晓路 张哲乐 黄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292-293,311,共3页
分析《旅游法》的颁布和实施对旅游景区的经营和管理存在的影响及对整治黄金周期间景区存在制度约束,为黄金周景区的经营管理提供了4项建议:计算科学合理的景区旅游容量、探讨有效的分流客源的方法、加强对游客安全工作的预警机制、探... 分析《旅游法》的颁布和实施对旅游景区的经营和管理存在的影响及对整治黄金周期间景区存在制度约束,为黄金周景区的经营管理提供了4项建议:计算科学合理的景区旅游容量、探讨有效的分流客源的方法、加强对游客安全工作的预警机制、探寻摆脱"门票经济"的依赖途径,以期使景区的经营管理日趋完善,促进黄金周旅游市场和谐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法 黄金周 旅游景区 管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慢旅游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鲍黎丝 王世峰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6-128,共3页
针对目前旅游地利益分配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提出慢旅游是解决各利益方诉求的关键途径,尝试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构建慢旅游动力机制及模型,并从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游客和政府四个维度深入剖析慢旅游发展驱动因素,认为慢旅游动... 针对目前旅游地利益分配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提出慢旅游是解决各利益方诉求的关键途径,尝试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构建慢旅游动力机制及模型,并从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游客和政府四个维度深入剖析慢旅游发展驱动因素,认为慢旅游动力机制已经形成且驱动力强劲,在此基础上对国际慢旅游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旨在为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慢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方面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旅游 动力机制 利益相关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鲍黎丝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1-174,共4页
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关系着旅游目的地能否在良好的状态下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进而影响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相关利益,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耗散结构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自然状态下各个阶段不可... 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关系着旅游目的地能否在良好的状态下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进而影响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相关利益,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耗散结构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自然状态下各个阶段不可避免出现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及延长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 旅游目的地 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域旅游视角下成都茶馆的旅游价值及开发思路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文俊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6-127,共2页
作为成都地域文化典型代表和集中体现的成都茶馆及茶馆文化因全域旅游战略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不仅成为主客广泛共享的公共休闲生活空间,还是游客体验成都地域文化的最佳平台。在融合于全域旅游的过程中,成都茶馆业者及相关方应强调保护... 作为成都地域文化典型代表和集中体现的成都茶馆及茶馆文化因全域旅游战略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不仅成为主客广泛共享的公共休闲生活空间,还是游客体验成都地域文化的最佳平台。在融合于全域旅游的过程中,成都茶馆业者及相关方应强调保护成都茶馆原生态文化、突出茶馆个性以保持并增强对游客的吸引;丰富茶馆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以确保游客获得最佳旅游体验;各方共享全域旅游发展成果、协调主客关系以促进社区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成都茶馆 旅游价值 开发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PS模型的餐饮商业模式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进军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21,共3页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TPS模型的餐饮商业模式,探索适合中国餐饮企业商业模式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创新性评价、价值主张评价、资源配置及协调性评价、赢利能力评价、风险控制评价、行业发展性评价、稳定性评价、组织设计评价、...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TPS模型的餐饮商业模式,探索适合中国餐饮企业商业模式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创新性评价、价值主张评价、资源配置及协调性评价、赢利能力评价、风险控制评价、行业发展性评价、稳定性评价、组织设计评价、未来发展性评价、产品和服务设计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S模型 技术集成 餐饮商业模式 餐饮企业 商业模式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边政学术史的开创之作——汪洪亮《民国时期的边政与边政学(1931-1948)》读后
11
作者 向玉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3-174,共2页
很多西方人认知的清朝直接统治地域仅为十八行省,到了20世纪初依然如此。在英国人立德( Ar-chibald John Little)于1905年出版的《远东》一书所附“中华帝国”地图中,中国直接统治地域西界为玉树、昌都以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一线... 很多西方人认知的清朝直接统治地域仅为十八行省,到了20世纪初依然如此。在英国人立德( Ar-chibald John Little)于1905年出版的《远东》一书所附“中华帝国”地图中,中国直接统治地域西界为玉树、昌都以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一线①;英国外交官台克满( Eric Teichman)出版于1922年的《一个领事官的藏东行》一书中,所标地图亦大同小异②。与此种误解相对照、相联系的另一个现象,则是晚清民国时期大量外国人蜂拥而入中国边疆地区进行各种游历考察活动,其中不乏“以为其侵略入手之术”者,而国人“对于边疆之情势,非特不知为详确之考查与研究,即欲有所知亦多借助于外人之著述”③。抗战军兴后,不少学人反省,外国人对中国边疆的研究走在了中国人的前面,我们“向来对于边疆的注意太少”,以前对边疆的认识多是“误解”或是“偏见”,应趁着抗战建国的特殊局面,在边疆研究方面“迎头赶上”④。因此,不少学人走出书房,以所学直接或间接为现实政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学术史 边疆地区 洪亮 LITTLE 雅鲁藏布江 英国人 中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