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信息化条件下交通出行修正模型研究
1
作者 张晋伟 高建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4-181,共8页
随着智慧交通和动态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出行者将各种动态交通信息和路径导航信息相结合,选择效用最好的出行方式,这种情况下传统Logit模型对出行方式的预测存在局限性。通过动态实时信息对出行者行为进行分析,给出了信息和个人特性关系... 随着智慧交通和动态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出行者将各种动态交通信息和路径导航信息相结合,选择效用最好的出行方式,这种情况下传统Logit模型对出行方式的预测存在局限性。通过动态实时信息对出行者行为进行分析,给出了信息和个人特性关系分析图,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传统Logit模型的缺陷,对X_(pin)^(λ_(p))的Box-Cox进行修正,指出信息化影响度λ_(p)对效用函数的作用,结合成都市实际案例对Logit修正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Logit修正模型的交通方式预测精度显著优于传统Logit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信息 交通出行 LOGIT模型 效用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双边UNet模型的玉米种植地识别方法研究
2
作者 石宁卓 孙小涛 +1 位作者 耍强强 戚文超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0-730,共11页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的准确估算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地面调查方法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准确、及时获取玉米种植面积和空间分布信息的需求。本文以山西省长治市玉米种植地为研究对象,利用...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的准确估算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地面调查方法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准确、及时获取玉米种植面积和空间分布信息的需求。本文以山西省长治市玉米种植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时相Sentinel-2光学影像,根据玉米生长阶段构建时序数据集,并开发了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双边UNet网络模型。该模型采用轻量级MobileNetV2作为骨干网络,同时集成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与卷积注意力模块增强特征提取能力,有效提高了小数据集的分割精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不同生长阶段EVI特征的加入,网络的识别精度逐渐提高,其中使用6个周期的复合EVI特征的分割精度最高。(2)本文的方法在OA、F1值和IoU分别达到了87.97%、87.35%和82.25%,精度指标和视觉效果均优于6种现有的“U”型网络。(3)与统计年鉴数据相比,山西省长治市玉米种植地识别面积误差率仅为6.1%,整体上识别结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Sentinel-2 深度学习 玉米种植地提取 时序E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交导向式慢行系统对交通出行结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晋伟 高建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1-227,共7页
考虑到合理的公交导向式(TOD)慢行系统规划设计能够引导居民减少私家车出行,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降低碳排放量,提出了公交导向式慢行系统设计的定义,通过分析公交路线和站点的空间结构,给出TOD+TID模式慢行系统空间布局方案以及模式... 考虑到合理的公交导向式(TOD)慢行系统规划设计能够引导居民减少私家车出行,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降低碳排放量,提出了公交导向式慢行系统设计的定义,通过分析公交路线和站点的空间结构,给出TOD+TID模式慢行系统空间布局方案以及模式慢行系统设计流程和方法。采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对城市交通出行结构进行建模,选取碳排放、能源消耗、社会成本、出行舒适度作为目标函数,将路网最佳容量、停车场容量、慢行系统容量作为约束条件构建城市交通出行结构优化模型,计算并对比优化前后交通出行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最后,结合广州市荔湾区实际案例分析TOD模式下慢行系统对碳排放及能源消耗、交通出行结构的影响,表明TOD模式下慢行系统的合理建设能够降碳减排,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D+TID 慢行系统 碳排放 交通出行结构 多目标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的巢湖及周围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4
作者 石宁卓 邹航 +6 位作者 孙小涛 耍强强 刘轩昊 桂东明 卢小林 黄俊豪 黄银海 《南方农机》 2024年第20期21-26,38,共7页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巢湖及周围地区作为安徽省中部的重要生态区和重要经济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影响着该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通过地理空间数据云官网获取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运用遥感技术(RS)和地理...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巢湖及周围地区作为安徽省中部的重要生态区和重要经济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影响着该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通过地理空间数据云官网获取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运用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技术(GIS),针对研究区2017年、2019年和2021年三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分别从土地利用的变化幅度、土地利用的数量关系、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分析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过程,分析该变化的驱动因子并提出对策,为今后该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区域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8 土地利用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黄河文化拓展学校德育教育的深度与广度——评《家国黄河》
5
作者 刘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5-I0005,共1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聚集地,对我国经济发展、生态安全、文化传承都具有重要作用。黄河流域横跨九省区,汇聚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日积月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学校德育教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拓展 文化传承 我国经济发展 深度与广度 生态安全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受荷斜桩双曲线型p-y曲线的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曹卫平 夏冰 葛欣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46-1954,共9页
基于模型试验获得中密干砂中水平受荷斜桩的桩侧土反力p与桩身位移y的关系曲线,探讨斜桩和直桩的桩侧极限土反力、初始地基反力模量与桩身倾角的关系,构建砂土地基斜桩的双曲线型p-y曲线.应用建立的双曲线型p-y曲线对文献[16,20]的模型... 基于模型试验获得中密干砂中水平受荷斜桩的桩侧土反力p与桩身位移y的关系曲线,探讨斜桩和直桩的桩侧极限土反力、初始地基反力模量与桩身倾角的关系,构建砂土地基斜桩的双曲线型p-y曲线.应用建立的双曲线型p-y曲线对文献[16,20]的模型试验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建立的双曲线型p-y曲线的合理性.运用建立的p-y曲线,分析影响水平受荷斜桩性状的因素,结果如下. 1)与桩顶自由条件相比,斜桩桩顶固支可以有效地减小桩顶横向位移、桩身最大弯矩及最大剪力. 2)在竖向下压荷载作用下,正斜桩和直桩的桩顶横向位移、桩身最大弯矩及最大剪力随着竖向下压荷载的增加而增大,负斜桩的桩顶横向位移、桩身最大弯矩及最大剪力随着竖向下压荷载的增加先减小至0,再反向增大.在竖向上拔荷载作用下,直桩的桩顶横向位移、桩身最大弯矩及最大剪力随着上拔荷载的增加而减小,正斜桩的桩顶横向位移、桩身最大弯矩及最大剪力随着上拔荷载的增加先减小至0,再反向增大,负斜桩的桩顶横向位移、桩身最大弯矩及最大剪力随着上拔荷载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桩 水平荷载 砂土 桩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上拔荷载影响的水平受荷斜桩p–y曲线 被引量:6
7
作者 曹卫平 吴奇兴 +1 位作者 夏冰 张伟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89-1198,共10页
为揭示砂土中上拔荷载对水平受荷斜桩性状的影响规律,开展了9根斜/直桩模型试验,实测获得了上拔与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桩顶荷载位移曲线及桩身应变,计算得到了桩侧土抗力p及相应的桩身横向位移y,建构了考虑上拔荷载影响的水平受荷斜桩... 为揭示砂土中上拔荷载对水平受荷斜桩性状的影响规律,开展了9根斜/直桩模型试验,实测获得了上拔与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桩顶荷载位移曲线及桩身应变,计算得到了桩侧土抗力p及相应的桩身横向位移y,建构了考虑上拔荷载影响的水平受荷斜桩双曲线型p–y曲线,给出了地基土初始反力模量及极限土抗力的确定方法。该p–y曲线能反映水平与上拔荷载共同作用下斜桩与桩侧土之间复杂的挤压、剪切相互作用。基于文中建立的p–y曲线,编写程序分析了斜桩的承载变形性状及内力分布规律,研究了桩顶上拔荷载大小、桩顶约束条件对水平受荷斜桩承载性状和内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论桩顶自由还是固支,上拔荷载增大时,正斜桩桩身横向位移、弯矩及剪力均减小,而负斜桩桩身横向位移、弯矩及剪力均增大;②相同的水平及上拔荷载作用下,正斜桩桩身横向位移、弯矩及剪力均小于负斜桩;③相同的上拔荷载作用下,水平受荷斜桩在桩顶固支条件下桩身横向位移、弯矩及剪力较小,而桩顶自由条件下则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桩 砂土 水平荷载 上拔荷载 p–y曲线 极限土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开发区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模式及机制研究——以大竹县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小涛 石宁卓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1期27-32,共6页
“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以大竹县为研究区,以“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农旅融合发展现状及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竹县主要存在“农业科普教育+乡... “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以大竹县为研究区,以“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农旅融合发展现状及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竹县主要存在“农业科普教育+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特色种养”“田园观光采摘+大型文旅活动”“休闲农业+特色农产品”“民俗风情+红色文化旅游”等5大振兴模式。根据研究结果及问题,提出了助推路径及对策:不断优化农旅融合模式;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开展农旅融合智力下乡,培育三产融合发展专业人才;优化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推进乡村农旅品牌的创建。以期助推大竹县农旅融合发展水平,促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重点开发区 农旅融合 模式 大竹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旅客等待时间的城际列车开行方案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杨云 张小强 乔晓青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22,94,共9页
为减少旅客的等待时间,提高旅客出行效益,在保证席位利用率条件下,提出了一种多时隙城际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模型.把旅客到达车站过程视为泊松过程,旅客在各车站候车视为M/M/1排队问题.引入Lyapunov漂移表示旅客队列变化情况,以旅客平均... 为减少旅客的等待时间,提高旅客出行效益,在保证席位利用率条件下,提出了一种多时隙城际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模型.把旅客到达车站过程视为泊松过程,旅客在各车站候车视为M/M/1排队问题.引入Lyapunov漂移表示旅客队列变化情况,以旅客平均累计等待时间和列车开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通过Lyapunov漂移加罚将目标转化成开行成本与旅客排队长度的协同优化,设置Lyapunov漂移惩罚权重的系数值寻求开行方案中旅客排队长度和开行成本之间的平衡,最终通过Little定理求解旅客排队等待时间.以成遂渝高铁为例,采用改进的和声搜索算法,求解得到优化后的开行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列车开行方案能有效减少各OD对旅客排队长度,各时隙旅客排队长度比较均衡,平均等待时间减少28.3%,运输网络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开行方案 LYAPUNOV函数 等待时间 排队论 IHS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川东丘陵区河流生态治理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杨 孙小涛 杨振华 《绿色科技》 2017年第24期92-96,共5页
为了改善河道水质和水环境,切实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保障区域水生态安全,维护水生态系统功能,实现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健康发展,以四川省大竹县Z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开展了"一河一策"治理研究,运用无人... 为了改善河道水质和水环境,切实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保障区域水生态安全,维护水生态系统功能,实现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健康发展,以四川省大竹县Z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开展了"一河一策"治理研究,运用无人机和实地踏勘等方法,从流域内养殖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水、沿岸垃圾和污水管网破裂等5个方面对流域污染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阐述了污染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河流存在的污染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对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绿色美丽竹乡,促进县域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良性耦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一河一策 污染 水生态 耦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探究--以达州市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博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期76-80,共5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举措,美丽乡村建设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创造了新的保护发展机遇。研究表明,加强达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传承村落文化络脉是根本,建设生态田园生活方式是目标,发展村落新产业是重点,提升村... 乡村振兴战略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举措,美丽乡村建设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创造了新的保护发展机遇。研究表明,加强达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传承村落文化络脉是根本,建设生态田园生活方式是目标,发展村落新产业是重点,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是保障,并依据研究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达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达州传统村落 美丽乡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文化遗址及空间形态保护研究——以通江县毛浴古镇红军定神诞生地为例
12
作者 何博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3期106-108,共3页
红色文化遗址及空间形态是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凝聚中国精神的深厚滋养。其场地原址地理位置独特,建筑空间形态多样,应真实完整地保护场所精神,群落组合式保护红色文化遗产,整合式保护建筑空间形态。
关键词 红军精神诞生地 红色文化遗址 空间形态 保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开发建设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李川北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第4期182-183,共2页
湿地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一类生态系统,它有巨大的生态功能,被科学界称为地球之肾。水电站的建设可能会造成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面积缩减、污染严重。因此,关于水电开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评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 湿地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一类生态系统,它有巨大的生态功能,被科学界称为地球之肾。水电站的建设可能会造成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面积缩减、污染严重。因此,关于水电开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评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鲜水河湿地生态系统为例,研究水电开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以期为湿地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开发 生态系统 鲜水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