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Ni1/3Co1/3Mn1/3O2@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坤 黄梦怡 +3 位作者 张小颂 黄俊杰 邓祥 刘长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147,共7页
采用活性炭吸附含Co^(2+),Mn^(2+),Ni^(2+)和Li^+的乙酸盐混合溶液,辅以高温热处理制备了碳包覆LiNi_(1/3)Co_(1/3)Mn_(1/3)O2(NCM@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结果表明,碳包覆层的厚度约为10 nm.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0.2C下首次... 采用活性炭吸附含Co^(2+),Mn^(2+),Ni^(2+)和Li^+的乙酸盐混合溶液,辅以高温热处理制备了碳包覆LiNi_(1/3)Co_(1/3)Mn_(1/3)O2(NCM@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结果表明,碳包覆层的厚度约为10 nm.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0.2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1 m 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90.7%;在20C倍率下,NCM@C仍具有78 m A·h/g的放电比容量,而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i Ni_(1/3)Co_(1/3)Mn_(1/3)O2(NCM)的比容量仅为39 m A·h/g;NCM@C还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0.2C倍率下循环50周容量保持率为88.1%,而NCM容量保持率仅为6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 Ni1/3Co1/3Mn1/3O2 碳包覆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活垃圾厌氧/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堆肥产物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子亮 韩智勇 +4 位作者 李浩 王双超 周若昕 张成甫 李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199,共7页
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评价了农村生活垃圾堆肥产品的品质,探讨了该堆肥产品农林利用的可行性,并基于淋滤实验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提出了堆肥的施肥策略。研究表明:发酵1.5年的堆肥产品中有机质质量分数为31.28%,总养分为3.84%... 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评价了农村生活垃圾堆肥产品的品质,探讨了该堆肥产品农林利用的可行性,并基于淋滤实验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提出了堆肥的施肥策略。研究表明:发酵1.5年的堆肥产品中有机质质量分数为31.28%,总养分为3.84%,重金属由高到低依次为Cu(1322.02 mg/kg)、Pb(118.39 mg/kg)、Cr(91.61 mg/kg)、Cd(8.81 mg/kg),按照15%(质量分数)的比例施用后,土壤质量符合相关要求,但存在轻微生态风险。在淋滤过程中,淋溶液中总氮和硝酸盐氮浓度呈指数下降趋势,氨氮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相较于发酵1年的堆肥产品,发酵1.5年堆肥产品的淋溶液中氨氮浓度显著降低(P<0.01);模拟春季、雨季、旱季施用发酵1.5年的堆肥产品,10000 m^(2)园林绿地中总氮年溶出累积量介于24534~31783 g,约占初始总氮含量的10%;春季施肥氮释放与作物生长同步,更有利于作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垃圾 堆肥 淋滤 重金属 氮污染 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癫痫药苯妥英钠的多步串联“一锅法”绿色合成
3
作者 贾岚茜 许忠美 +3 位作者 曾鸿耀 郑皓予 余京 黄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73-2979,共7页
本文探索了多步串联“氧化-环合-酸化-成盐”“一锅法”合成抗癫痫药物苯妥英及其钠盐的新方法:优良的绿色反应溶剂PEG-400有效促进Fe(NO_(3))_(3)·9H_(2)O催化氧化安息香合成二苯乙二酮,然后与尿素反应生成苯妥英钠粗品,进一步酸... 本文探索了多步串联“氧化-环合-酸化-成盐”“一锅法”合成抗癫痫药物苯妥英及其钠盐的新方法:优良的绿色反应溶剂PEG-400有效促进Fe(NO_(3))_(3)·9H_(2)O催化氧化安息香合成二苯乙二酮,然后与尿素反应生成苯妥英钠粗品,进一步酸化,成盐得到苯妥英钠纯品。整个反应在较短时间(60 min)获得较高的产率(80%)。该方法是一种优良的由安息香合成苯妥英以及苯妥英钠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息香 二苯乙二酮 苯妥英钠 串联一锅法 聚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N共同掺杂CoP催化氨硼烷制氢机理的理论研究
4
作者 覃海川 陈晓 李来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1,共5页
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金属原子Ga和非金属原子N共同掺杂磷化钴(CoP)作为催化剂催化氨硼烷(NH_(3) BH_(3))的脱氢过程.在这里,我们设计了四条可行的反应路径,并且计算了每条路径中间体过渡态的能量.通过研究结果得出结论... 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金属原子Ga和非金属原子N共同掺杂磷化钴(CoP)作为催化剂催化氨硼烷(NH_(3) BH_(3))的脱氢过程.在这里,我们设计了四条可行的反应路径,并且计算了每条路径中间体过渡态的能量.通过研究结果得出结论,路径Ⅱ为最优反应路径.这将为金属和非金属共同掺杂CoP催化NH_(3) BH_(3)脱氢反应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NH_(3)BH_(3) Ga-N双掺杂CoP 脱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模拟外电场对铁氧体电子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黄寒梅 魏世勇 +3 位作者 陈晓龙 谢中奎 向文军 王锐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1-372,共12页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了3种典型的铁氧体(Fe_(2)O_(3)、Fe_(3)O_(4)和α-FeOOH)受外电场作用下的电子结构,研究了外电场对不同铁氧体电子结构的影响。DFT模拟结果显示:外电场的存在能够有效提高Fe_(2)O_(3)、Fe_(3)O_(4)和α-FeOO...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了3种典型的铁氧体(Fe_(2)O_(3)、Fe_(3)O_(4)和α-FeOOH)受外电场作用下的电子结构,研究了外电场对不同铁氧体电子结构的影响。DFT模拟结果显示:外电场的存在能够有效提高Fe_(2)O_(3)、Fe_(3)O_(4)和α-FeOOH晶体结构的价带位置,从而导致3种铁氧体的带隙出现明显的降低;当外电场强度为0.01 V·nm^(-1)时,Fe_(2)O_(3)、Fe_(3)O_(4)和α-FeOOH的带隙分别降低了0.36、0.12和0.34 eV;当电场增大至0.1 V·nm^(-1)时,Fe_(2)O_(3)晶体出现击穿现象,Fe—O化学键断裂导致Fe原子的电子沿外电场方向高度离域至相邻Fe原子,而Fe_(3)O_(4)和α-FeOOH则仅出现不同价带能级电子局域性增强且能量同质化,因而显示出相对稳定的物理化学结构。此外,外电场的存在可导致3种铁氧体价带电子均出现简并现象,且随电场强度增大而增强。3种铁氧体中,外电场的存在导致Fe_(2)O_(3)晶体中Fe原子的电荷密度增大而降低O原子的电荷密度;Fe_(3)O_(4)晶体结构中不同配位结构的Fe原子以及配位O原子的Hirshfeld电荷几乎不受外电场的影响;α-FeOOH晶体中共边FeO_(6)配位结构的Hirshfeld电荷受外电场影响较小,而共角Fe06配位结构的Hirshfeld电荷受外电场影响较大,且H原子的电荷在强外电场作用下发生歧化响应。随着外电场强度逐渐增大,Fe_(3)O_(4)晶体的电子自旋态密度逐渐增大,而α-FeOOH晶体的电子自旋态密度则显示出降低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电场 铁氧体 电子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量子点共振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检测苦味酸
6
作者 邓祥 黄小梅 +2 位作者 邓子禾 龚安界 赵华利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74-3182,共9页
苦味酸(PA)作为一种高爆物和环境污染物,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荧光碳量子点(C-dots)探针,可用于快速、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PA检测.探针采用中药材川木香为碳源,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在荧光碳量子点溶液中加入PA... 苦味酸(PA)作为一种高爆物和环境污染物,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荧光碳量子点(C-dots)探针,可用于快速、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PA检测.探针采用中药材川木香为碳源,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在荧光碳量子点溶液中加入PA,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碳量子点的荧光被有效猝灭.结果表明,碳量子点最大激发波长为360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415 nm,荧光量子产率为28.4%.方法检测PA响应时间2 min,线性范围0.2—800μmol·L^(-1),检测限(LOD)63 nmol·L^(-1),实际水样中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98.8%—101.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川木香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碳量子点(C-dots) 苦味酸(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碳化法制备微米级球霰石型食品碳酸钙的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芬 余军霞 +4 位作者 肖春桥 张锦 余丽霞 周芳 池汝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50,56,共9页
采用CO_2碳化法制备了微米级球霰石型食品级碳酸钙,探讨了碳化温度、Ca^(2+)浓度、混合气中CO_2浓度等制备工艺参数对碳酸钙晶型和形貌的影响,探讨了氨水用量、碳化时间对碳酸钙产率的影响,并采用FT-IR、XRD和SEM对制备的碳酸钙进行了... 采用CO_2碳化法制备了微米级球霰石型食品级碳酸钙,探讨了碳化温度、Ca^(2+)浓度、混合气中CO_2浓度等制备工艺参数对碳酸钙晶型和形貌的影响,探讨了氨水用量、碳化时间对碳酸钙产率的影响,并采用FT-IR、XRD和SEM对制备的碳酸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碳化温度升高、混合气中CO_2浓度降低,制备的碳酸钙晶型由球霰石型转变为方解石型;Ca^(2+)浓度增加,制备的碳酸钙颗粒尺寸增大,碳化时间增加,产率先增加后减小。最佳制备条件为碳化温度20℃,Ca^(2+)浓度0.3 mol/L,混合气中CO_2浓度30%,[氨水]/2[Ca^(2+)]摩尔比为1.1,碳化时间为24min,制备的微米级球霰石型碳酸钙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3.79μm,产率>99%,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GB1898-2007轻质碳酸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碳化法 食品碳酸钙 微米级 球霰石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101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构树叶总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汪雁 徐荣华 +2 位作者 彭林彩 王春芳 唐家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1-975,共5页
本论文通过研究大孔树脂对构树叶黄酮吸附过程中动力学与热力学的变化,寻找大孔吸附树脂对该体系吸附能力的规律。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对构树叶黄酮的吸附在9 h后达到平衡,且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不同温度下该大孔吸附树脂对... 本论文通过研究大孔树脂对构树叶黄酮吸附过程中动力学与热力学的变化,寻找大孔吸附树脂对该体系吸附能力的规律。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对构树叶黄酮的吸附在9 h后达到平衡,且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不同温度下该大孔吸附树脂对构树叶黄酮的吸附等温线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进行拟合,结果与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度较高,说明该吸附为优惠吸附,同时吸附焓变ΔH<0、吸附自由能ΔG<0、吸附熵变ΔS>0,说明大孔吸附树脂对构树叶黄酮的吸附过程是放热的,该吸附过程为自发不可逆过程,且吸附有明显的物理吸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101大孔吸附树脂 构树叶 黄酮 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奎宁荧光探针用于水中苦味酸的测定 被引量:2
9
作者 邓祥 黄小梅 +1 位作者 吴狄 祁文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79,共3页
苦味酸(TNP或PA),学名为2,4,6-三硝基苯酚,属于硝基酚类化合物,受硝基吸电子效应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酸性。苦味酸常用于制红光硫化黑及酸性染料、火柴、炸药、制药和皮革等工业[1],医药上用作外科收敛剂。由于其能对人的皮肤、眼睛及呼... 苦味酸(TNP或PA),学名为2,4,6-三硝基苯酚,属于硝基酚类化合物,受硝基吸电子效应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酸性。苦味酸常用于制红光硫化黑及酸性染料、火柴、炸药、制药和皮革等工业[1],医药上用作外科收敛剂。由于其能对人的皮肤、眼睛及呼吸系统产生较大的危害,且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晕、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和发热等症状[2-3],有时可引起末梢神经炎、膀胱刺激症状以及肝、肾损害[4-5],苦味酸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奎宁 荧光探针 膀胱刺激症状 食欲减退 酚类化合物 末梢神经炎 人的皮肤 酸性染料 三硝基苯酚 收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顺反异构体及第一三重激发态结构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云清 胡启山 +1 位作者 胡文 刘柳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2-578,共7页
在B3LYP/6-311++G(d,p)水平对白藜芦醇顺反异构体及第一三重激发态进行了结构优化、频率计算和自然键轨道(Natural Bond Orbital,NBO)分析.在MP2/6-311++G(d,p)//B3LYP/6-311++G(d,p)水平比较了白藜芦醇顺反异构体的能量.反式白藜芦醇... 在B3LYP/6-311++G(d,p)水平对白藜芦醇顺反异构体及第一三重激发态进行了结构优化、频率计算和自然键轨道(Natural Bond Orbital,NBO)分析.在MP2/6-311++G(d,p)//B3LYP/6-311++G(d,p)水平比较了白藜芦醇顺反异构体的能量.反式白藜芦醇整个分子呈平面结构,顺式白藜芦醇两苯环之间存在约30o扭角.第一三重激发态中两苯环几乎处于互相垂直的关系,C7-H5与C8-H6键也是几乎互相垂直的关系.顺式和反式白藜芦醇C7-C8的σ键成键情况分别为sp1.53-sp1.53和sp1.59-sp1.60,C7与C8各自提供p轨道形成π键,即形成C7=C8双键.三重态中,C7-C8的成键情况为sp1.92-sp1.89,没有p-pπ键,C7、C8均还有一个2p轨道未参与杂化,NBO分析证实C7、C8的各自剩下的2p轨道均几乎独立形成了高能量的反键轨道,分别垂直于单羟基和双羟基苯环,C7-C8键长明显长于白藜芦醇顺反异构体.顺式白藜芦醇比反式白藜芦醇的自由能高约1.3-2.5 kcal/mol,反式构型是热力学稳定构型.含时密度泛函方法(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TD-DFT)方法,B3LYP/6-311++G(d,p)水平计算得反式和顺式白藜芦醇最强紫外吸收峰分别在330 nm和319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异构体 三重态 自然键轨道 前线轨道 U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有机膨润土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婧 范开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5-409,427,共6页
分别以钠化和热化预处理膨润土,再用CTMAB进行改性,制得两种有机膨润土,通过红外(IR)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构,采用批量实验研究两种有机膨润土的吸附性能,讨论p H值、吸附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吸附能力的影响,从动力学和热力学方面探讨... 分别以钠化和热化预处理膨润土,再用CTMAB进行改性,制得两种有机膨润土,通过红外(IR)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构,采用批量实验研究两种有机膨润土的吸附性能,讨论p H值、吸附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吸附能力的影响,从动力学和热力学方面探讨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热化有机土(TOB)比钠化有机土(NOB)的层间距更大,吸附性能更强。准二级动力方程能更好的描述两种有机土对双酚A的吸附过程,等温曲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热力学参数△H0、△G0和△S0均小于零,说明两种有机土对双酚A的吸附是放热的、自发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 钠化 有机膨润土 吸附 双酚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羟基香豆素荧光探针用于测定水中2,4,6-三硝基苯酚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敏 黄小梅 谈文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硝基酚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被美国环保署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2-3]。2,4,6-三硝基苯酚(TNP)属于多硝基酚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原料、合成炸药、医用收敛剂...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硝基酚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被美国环保署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2-3]。2,4,6-三硝基苯酚(TNP)属于多硝基酚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原料、合成炸药、医用收敛剂、杀菌剂,农业杀虫剂、除霉剂、杀菌剂、木材防腐剂、黄色染料和化学酸碱指示剂等[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硝基苯酚 羟基香豆素 荧光探针 硝基酚类化合物 优先控制污染物 测定 化工原料 美国环保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法一步制备新型荧光碳量子点及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敏 黄小梅 +1 位作者 邓祥 谈文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4-227,共4页
首次以中药材贝母为碳源,采用微波法一步合成新型荧光碳量子点。通过原料用量、微波功率和反应时间优化,获得了制备荧光碳量子点的最佳实验条件。同时通过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荧光碳量子点进行了形貌及结构表征,通过荧光光谱... 首次以中药材贝母为碳源,采用微波法一步合成新型荧光碳量子点。通过原料用量、微波功率和反应时间优化,获得了制备荧光碳量子点的最佳实验条件。同时通过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荧光碳量子点进行了形貌及结构表征,通过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荧光碳量子点进行了光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用量2g,微波功率800W,反应时间8min为合成荧光碳量子点最佳反应条件,制备得到的荧光碳量子点平均粒径5nm,最大激发波长310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位于400nm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28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 微波法 光学性能 碳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2诱导相分离法工艺条件对左旋聚乳酸多孔支架孔形貌和结构的优化调控
14
作者 王芬 唐婧 +2 位作者 周绿山 刘长路 罗晓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93,97,共4页
采用超临界CO_2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左旋聚乳酸多孔支架材料,研究了原料的分子量、超临界CO_2的压力和温度对制备多孔材料的孔结构如孔隙率、大孔孔径及内连通孔径的影响和优化调控。与传统方法所制得的材料相比较,制备的多孔材料杂质少... 采用超临界CO_2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左旋聚乳酸多孔支架材料,研究了原料的分子量、超临界CO_2的压力和温度对制备多孔材料的孔结构如孔隙率、大孔孔径及内连通孔径的影响和优化调控。与传统方法所制得的材料相比较,制备的多孔材料杂质少,分布均匀,孔洞表面粗糙,而且在大孔之间布满了直径为5~20μm的微孔。同时通过SEM、FT-IR以及DSC对优化条件制备的产品表面及截面结构、形貌及理化性质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支架材料的孔结构和形貌可以通过对左旋聚乳酸原料的分子量、处理样品的压力和温度等工艺参数优化选择来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调控而适合不同生物及医学应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诱导相分离 多孔支架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黄素荧光猝灭法测定2,4,6-三硝基苯酚
15
作者 黄小梅 邓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6-610,共5页
基于核黄素与2,4,6-三硝基苯酚混合后产生荧光猝灭现象,建立了核黄素作为荧光探针测定2,4,6-三硝基苯酚的新方法。在0.2 mol/L磷酸盐(Na H_2PO_4-Na_2HPO_4)缓冲溶液(p H=6.2)中,响应时间为1 min时,检测2,4,6-三硝基苯酚的线性范围... 基于核黄素与2,4,6-三硝基苯酚混合后产生荧光猝灭现象,建立了核黄素作为荧光探针测定2,4,6-三硝基苯酚的新方法。在0.2 mol/L磷酸盐(Na H_2PO_4-Na_2HPO_4)缓冲溶液(p H=6.2)中,响应时间为1 min时,检测2,4,6-三硝基苯酚的线性范围为2.5~1000μmol/L,相关系数为0.9938,检测限为0.55μmol/L。当加入5.00和20.00μmol/L 2,4,6-三硝基苯酚到水样后,回收率在98.2%~103.5%之间。方法简便,选择性好,线性范围宽,可用于实际水样中2,4,6-三硝基苯酚的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三硝基苯酚 荧光猝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掺杂量对TiO_(2):Er粉体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钟诚 王丽 +3 位作者 胡佼佼 任飞羽 陈兴琴 刘春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0-144,148,共6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Er^(3+)离子掺杂的TiO_(2)纳米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荧光检测对制备的纳米晶微结构、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晶微结构及粒径随掺杂量呈规律性变化,掺杂稀土离子可抑制其相变。在980nm红外激光泵浦下,...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Er^(3+)离子掺杂的TiO_(2)纳米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荧光检测对制备的纳米晶微结构、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晶微结构及粒径随掺杂量呈规律性变化,掺杂稀土离子可抑制其相变。在980nm红外激光泵浦下,其发射峰分别位于527nm、548nm、660nm处,通过改变Er^(3+)掺杂量,获得绿红强度比最高为29.3,最低为0.7,实现了单一掺杂改变发光颜色的调控。借助交叉弛豫与浓度猝灭理论,解释了其发光性能的规律性变化,并分析了其上转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TiO_(2):Er 掺杂量 浓度猝灭 交叉弛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释剂对3-氧戊二酰胺类萃取剂萃取稀土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晨 徐源来 +3 位作者 马驰远 周芳 王芬 池汝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81-2690,共10页
为了从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铵盐浸出液中萃取分离出稀土离子,合成3种3-氧戊二酰胺类萃取剂N,N,N′,N′-四丁基-3-氧戊二酰胺、N,N,N′,N′-四己基-3-氧戊二酰胺和N,N,N′,N′-四辛基-3-氧戊二酰胺。考察在NH4Cl、(NH4)2SO4、NH4NO3这3种... 为了从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铵盐浸出液中萃取分离出稀土离子,合成3种3-氧戊二酰胺类萃取剂N,N,N′,N′-四丁基-3-氧戊二酰胺、N,N,N′,N′-四己基-3-氧戊二酰胺和N,N,N′,N′-四辛基-3-氧戊二酰胺。考察在NH4Cl、(NH4)2SO4、NH4NO3这3种铵盐溶液中,萃取剂浓度和不同稀释剂类型对3种3-氧戊二酰胺类萃取剂萃取稀土离子的影响,并筛选出合适的稀释剂。结果表明:在NH4Cl溶液中,以正辛烷-正辛醇(体积比7:3)为稀释剂时,N,N,N′,N′-四丁基-3-氧戊二酰胺的萃取效果最好,对Y离子和Gd离子的单级萃取剂分别为为89%和91%,且萃取率随着萃取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相比为4:6时萃取率达到最大并几乎恒定。在(NH4)2SO4、NH4NO3溶液中,不同稀释剂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差别则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氧戊二酰胺 萃取 铵盐体系 稀土 稀释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及金属(Cu、Ni)掺杂催化材料水解制氢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晓 李来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4,共5页
本文研究TiO_(2)以及金属(Cu、Ni)掺杂TiO_(2)催化剂水解制氢的两种不同析氢反应机理,计算了不同反应过程催化反应活化能,同时考察了系列催化剂电子激发态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电子激发态的催化活性增强,说明光照有助于降低反应... 本文研究TiO_(2)以及金属(Cu、Ni)掺杂TiO_(2)催化剂水解制氢的两种不同析氢反应机理,计算了不同反应过程催化反应活化能,同时考察了系列催化剂电子激发态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电子激发态的催化活性增强,说明光照有助于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金属(Cu、Ni)掺杂TiO_(2)有助于降低水解制氢反应的活化能,且Cu的掺杂催化效果更明显,这与实验报道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密度泛函 吸附能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在Hg^(2+)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黄小梅 邓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3-610,共8页
以中药材川佛手为碳源,通过高温热解产生的烟制备了平均粒径为6 nm的新型荧光碳点,其最大激发波长285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340 nm。基于碳点良好的荧光性能及Hg^(2+)对碳点荧光的猝灭作用,建立了检测Hg^(2+)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0. 2 m... 以中药材川佛手为碳源,通过高温热解产生的烟制备了平均粒径为6 nm的新型荧光碳点,其最大激发波长285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340 nm。基于碳点良好的荧光性能及Hg^(2+)对碳点荧光的猝灭作用,建立了检测Hg^(2+)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0. 2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7. 0)中,响应时间为2 min时,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检测Hg^(2+)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 2~40μmol/L,相关系数为r=0. 9996,检出限为0. 052μmol/L。当加入2. 0和40. 0μmol/L Hg^(2+)到实际水样后,相对标准偏差(RSD)和加标回收率分别为0. 3%~2. 4%和99. 5%~101. 1%,可用于实际水样中Hg^(2+)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佛手 荧光碳点 荧光猝灭 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掺杂针铁矿的制备、表征及吸附氟的特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朝菊 向文军 +1 位作者 罗和青 魏世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15-2224,共10页
水热条件下制备了针铁矿(Goe)和几种铝掺杂针铁矿(Goe-Al_(0.1),Goe-Al_(0.2)和Goe-Al_(0.4)),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氮气物理性吸附、酸碱滴定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它们对氟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铝掺... 水热条件下制备了针铁矿(Goe)和几种铝掺杂针铁矿(Goe-Al_(0.1),Goe-Al_(0.2)和Goe-Al_(0.4)),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氮气物理性吸附、酸碱滴定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它们对氟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铝掺杂量的增加,铝掺杂针铁矿的结晶度不断减弱、颗粒的长度不断减小。4种样品的微孔表面积、孔体积和表面分形度都表现为Goe<GoeAl0.1<Goe-Al_(0.2)<Goe-Al_(0.4),而孔径分布表现为相反的顺序。Goe、Goe-Al_(0.1)、Goe-Al_(0.2)和Goe-Al_(0.4)的电荷零点(PZC)分别为8.2、8.3、8.5和8.7,pH=5.0时它们的表面电荷量分别为0.66、0.83、1.03和1.19 mmol·g^(-1)。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适合描述4种样品对氟的吸附动力学过程,表明化学吸附是主要作用机制。一位Langmuir模型可较好的拟合等温吸附数据(R2为0.967~0.981),二位Langmuir模型对等温吸附数据的拟合度更高(R2为0.982~0.995),而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度较低(R2为0.877~0.912)。初始pH=5.0时,Goe、Goe-Al_(0.1)、Goe-Al_(0.2)和Goe-Al_(0.4)对氟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8.83、10.24、11.72和12.86 mg·g^(-1)。可见,铝掺杂针铁矿对土-水环境中氟的吸附容量高于纯针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铁矿 铝掺杂针铁矿 表面性质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