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个体群组关系的构建:微博中的群体认同研究 |
陈华明
李畅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2
|
论教学艺术的审美特质 |
钟和诚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4
|
|
3
|
七律的定型者究竟是谁 |
龚祖培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4
|
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的美学定格 |
陈长义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3
|
|
5
|
五言律诗定型时间新考——以李乂《次苏州》为例 |
龚祖培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6
|
陆贾和贾谊的礼乐教化思想 |
苏志宏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2
|
|
7
|
晋世群才未可轻——西晋诗风辨析 |
陈长义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8
|
上官仪:统计数据与声律理论的悖论——与杜晓勤商榷 |
龚祖培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9
|
文学意境之文化渊源——老庄思想及《周易》对意境的影响 |
朱光宝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0
|
叙事策略、民间人物及其审美品性——比较《锦城旧事》、《成都方脑壳传奇》和《小时候》的方言叙事 |
汪坚强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1
|
曹丕的衡文标准与建安风骨 |
陈长义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2
|
赋体杂文的先导——论屈原的《天问》、《卜居》、《渔父》 |
刘洪仁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3
|
再论成都“大生活”作家的地方文化意识 |
汪坚强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4
|
心的旅行——读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李菀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5
|
《绿房子》: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对立与融合 |
马林贤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6
|
两类复杂的名词性偏正短语的差异与辨识 |
蒋雪梅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