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李家沟锂辉石矿床Ⅰ号脉成因——来自稀有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原位结晶模拟的证据
1
作者
罗小龙
席世强
+8 位作者
谭华
费光春
蔡云华
李佑国
袁彦伟
刘榆
李云强
马志平
赵恒兵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9-964,共16页
为查明四川省金川县李家沟锂辉石矿床稀有元素分布特征、伟晶岩成因及深部找矿潜力,从东到西,对李家沟锂辉石矿床规模最大的Ⅰ号脉2、5、9、11号勘探线上探槽和钻孔的含矿伟晶岩、不含矿伟晶岩和围岩中的稀有元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可...
为查明四川省金川县李家沟锂辉石矿床稀有元素分布特征、伟晶岩成因及深部找矿潜力,从东到西,对李家沟锂辉石矿床规模最大的Ⅰ号脉2、5、9、11号勘探线上探槽和钻孔的含矿伟晶岩、不含矿伟晶岩和围岩中的稀有元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可尔因二云母花岗岩和Ⅰ号脉含矿伟晶岩进行了原位结晶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Ⅰ号脉稀有元素以Li为主,共伴生有Be、Rb、Nb、Ta、Sn等元素,与甲基卡X03号脉稀有元素特征相似。Ⅰ号脉含矿伟晶岩自上而下所体现出来的矿化分带规律是上部Li元素、中部Be元素、下部Nb和Rb元素相对富集,而甲基卡X03号脉Nb、Rb元素在矿体上部相对富集。原位结晶模拟计算表明李家沟Ⅰ号脉并不是由形成可尔因二云母花岗岩体的一套岩浆系统结晶分异形成的,李家沟锂辉石矿床伟晶岩的形成机制可能是:首先变质沉积岩经历低程度部分熔融生成相对富Li的熔体,之后熔体通过结晶分异进一步富集形成Li饱和熔体,最终结晶形成锂辉石伟晶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辉石矿床
Ⅰ号脉
稀有元素
空间分布特征
原位结晶模拟
李家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西李家沟伟晶岩型锂矿白云母短波红外光谱与矿物地球化学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韩警锐
冉凤琴
+8 位作者
彭勃
陈燃
唐波
奉大博
杨阳
赵媛
顾春进
陈浩
赵恒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5-1363,共9页
李家沟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是川西地区的超大型矿床。目前,李家沟矿床中白云母的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尚不清楚,其化学组分与光谱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缺乏深入认识。本文以李家沟矿床伟晶岩中白云母为研究对象,开展显微结构观察、电子探针分析(EP...
李家沟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是川西地区的超大型矿床。目前,李家沟矿床中白云母的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尚不清楚,其化学组分与光谱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缺乏深入认识。本文以李家沟矿床伟晶岩中白云母为研究对象,开展显微结构观察、电子探针分析(EPMA)和短波红外光谱测量等工作。将伟晶岩中白云母划分为三个阶段:①原生白云母(MS),岩浆阶段产物,Al、K含量较高,白云母2200 nm吸收峰位(Pos2200)集中于2201~2202.8 nm,相应吸收峰的吸收深度(2200Dep)大多<0.25,伊利石结晶度(IC值)集中于1~1.5;②过渡白云母(TM),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由于富含挥发分的流体出溶导致Li元素的富集,Li2O含量为2.53%~6.22%,Pos2200集中于2200~2201 nm,2200Dep多<0.5,IC值最高(多>4);③热液白云母(HM),主要由流体交代作用形成,Pos2200最短,2200Dep多<0.4,IC值集中于2~4。李家沟伟晶岩中白云母的Al—OH吸收峰可以反映白云母Si、Al、Fe、Li等元素含量变化,从MS到TM,这些元素的含量变化和替换机制是控制白云母特征吸收峰波长位移的主要因素,而在热液阶段(HM)中控制因素以温度为主。综合研究表明,李家沟伟晶岩中白云母Al—OH特征峰吸收波长(2200~2201 nm)和伊利石结晶度(>4)可作为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家沟
花岗伟晶岩型矿床
白云母
短波红外
电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西马尔康地区李家沟锂辉石伟晶岩同构造侵位记录:来自白云母和锂辉石显微构造的证据
被引量:
1
3
作者
马绪宣
郑碧海
+5 位作者
赵恒兵
赵中宝
高建国
李海兵
黄宇航
秦宇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09-3922,共14页
中国西部松潘-甘孜造山带广泛分布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理清该时期锂辉石伟晶岩脉形成的构造地质背景及其侵位过程对于未来勘探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川西李家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锂辉石伟晶岩为例,在详细的野外观...
中国西部松潘-甘孜造山带广泛分布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理清该时期锂辉石伟晶岩脉形成的构造地质背景及其侵位过程对于未来勘探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川西李家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锂辉石伟晶岩为例,在详细的野外观测和显微构造分析基础上,聚焦伟晶岩脉中白云母和锂辉石两种矿物的显微结构和构造特征。研究发现白云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分布于锂辉石破裂处,具有自形、板条状特征;另一种白云母主要分布于相邻锂辉石晶体的边缘,并发生明显的弯折、沿解理面的滑动、晶内破裂、重结晶造成的晶内及边缘新晶粒生成,以及云母鱼等现象,为典型的韧-脆性变形特征。锂辉石呈巨晶状,表现出脆、韧性两种变形特征。脆性变形主要是晶内破裂,破裂处被晚期结晶的白云母、石英等充填;韧性变形特征包括晶体弯曲、双晶纹错动、双晶纹一端变细或尖灭等。这些显微结构、构造证据表明锂辉石伟晶岩脉完全结晶固结之前发生脆、韧性变形,是吸收了区域构造应力的结果。区域调查发现围岩地层中顺层侵位的同构造无矿伟晶岩脉与部分切层含矿伟晶岩脉为连通关系,指示二者为同源岩浆、同期侵位。此外,李家沟矿区井下工作发现大部分锂辉石伟晶岩脉都是侵位在三叠系变沉积地层褶皱的核部,靠近伟晶岩脉的围岩变形面理平行或小角度斜交二者接触面。以上证据表明李家沟锂辉石伟晶岩脉形成于造山挤压背景下,即锂辉石伟晶岩为同构造岩浆侵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构造
白云母
锂辉石
伟晶岩
同构造侵位
李家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李家沟锂辉石矿床Ⅰ号脉成因——来自稀有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原位结晶模拟的证据
1
作者
罗小龙
席世强
谭华
费光春
蔡云华
李佑国
袁彦伟
刘榆
李云强
马志平
赵恒兵
机构
四川
省综合地质调查研究所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四川德鑫矿业资源有限公司
四川
能投锂业
有限公司
出处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9-964,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2074)
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5JBGOV0001)
+1 种基金
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科研项目(SCLGS-CZDXM-2024001)
四川省政府投资地质勘查项目(DZ202414)。
文摘
为查明四川省金川县李家沟锂辉石矿床稀有元素分布特征、伟晶岩成因及深部找矿潜力,从东到西,对李家沟锂辉石矿床规模最大的Ⅰ号脉2、5、9、11号勘探线上探槽和钻孔的含矿伟晶岩、不含矿伟晶岩和围岩中的稀有元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可尔因二云母花岗岩和Ⅰ号脉含矿伟晶岩进行了原位结晶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Ⅰ号脉稀有元素以Li为主,共伴生有Be、Rb、Nb、Ta、Sn等元素,与甲基卡X03号脉稀有元素特征相似。Ⅰ号脉含矿伟晶岩自上而下所体现出来的矿化分带规律是上部Li元素、中部Be元素、下部Nb和Rb元素相对富集,而甲基卡X03号脉Nb、Rb元素在矿体上部相对富集。原位结晶模拟计算表明李家沟Ⅰ号脉并不是由形成可尔因二云母花岗岩体的一套岩浆系统结晶分异形成的,李家沟锂辉石矿床伟晶岩的形成机制可能是:首先变质沉积岩经历低程度部分熔融生成相对富Li的熔体,之后熔体通过结晶分异进一步富集形成Li饱和熔体,最终结晶形成锂辉石伟晶岩。
关键词
锂辉石矿床
Ⅰ号脉
稀有元素
空间分布特征
原位结晶模拟
李家沟
Keywords
spodumene deposit
No.I vein
rare elem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situ crystallization simulation
Lijiagou
分类号
P6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P611.12 [天文地球—矿床学]
TD983 [矿业工程—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李家沟伟晶岩型锂矿白云母短波红外光谱与矿物地球化学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韩警锐
冉凤琴
彭勃
陈燃
唐波
奉大博
杨阳
赵媛
顾春进
陈浩
赵恒兵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四川
省综合地质调查研究所
四川
省矿床
资源
储量评审中心
四川
省第五地质大队
四川德鑫矿业资源有限公司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5-1363,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2905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30813,42402078)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NSFSC0791)资助
文摘
李家沟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是川西地区的超大型矿床。目前,李家沟矿床中白云母的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尚不清楚,其化学组分与光谱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缺乏深入认识。本文以李家沟矿床伟晶岩中白云母为研究对象,开展显微结构观察、电子探针分析(EPMA)和短波红外光谱测量等工作。将伟晶岩中白云母划分为三个阶段:①原生白云母(MS),岩浆阶段产物,Al、K含量较高,白云母2200 nm吸收峰位(Pos2200)集中于2201~2202.8 nm,相应吸收峰的吸收深度(2200Dep)大多<0.25,伊利石结晶度(IC值)集中于1~1.5;②过渡白云母(TM),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由于富含挥发分的流体出溶导致Li元素的富集,Li2O含量为2.53%~6.22%,Pos2200集中于2200~2201 nm,2200Dep多<0.5,IC值最高(多>4);③热液白云母(HM),主要由流体交代作用形成,Pos2200最短,2200Dep多<0.4,IC值集中于2~4。李家沟伟晶岩中白云母的Al—OH吸收峰可以反映白云母Si、Al、Fe、Li等元素含量变化,从MS到TM,这些元素的含量变化和替换机制是控制白云母特征吸收峰波长位移的主要因素,而在热液阶段(HM)中控制因素以温度为主。综合研究表明,李家沟伟晶岩中白云母Al—OH特征峰吸收波长(2200~2201 nm)和伊利石结晶度(>4)可作为找矿标志。
关键词
李家沟
花岗伟晶岩型矿床
白云母
短波红外
电子探针
Keywords
Lijiagou
Granite pegmatite-type deposit
Muscovite
Shortwave infrared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
分类号
O657.33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马尔康地区李家沟锂辉石伟晶岩同构造侵位记录:来自白云母和锂辉石显微构造的证据
被引量:
1
3
作者
马绪宣
郑碧海
赵恒兵
赵中宝
高建国
李海兵
黄宇航
秦宇龙
机构
自然
资源
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东海大陆深孔地壳活动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德鑫矿业资源有限公司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省综合地质调查研究所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09-3922,共14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242126、DD20221630)
南京大学卓越计划《川西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项目
+4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2267、4223031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A0708601)
第二次青藏科考项目(2019QZKK0802)
中国地质科学院自主基金(JKYQN202309)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3NSFSC0267)联合资助。
文摘
中国西部松潘-甘孜造山带广泛分布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理清该时期锂辉石伟晶岩脉形成的构造地质背景及其侵位过程对于未来勘探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川西李家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锂辉石伟晶岩为例,在详细的野外观测和显微构造分析基础上,聚焦伟晶岩脉中白云母和锂辉石两种矿物的显微结构和构造特征。研究发现白云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分布于锂辉石破裂处,具有自形、板条状特征;另一种白云母主要分布于相邻锂辉石晶体的边缘,并发生明显的弯折、沿解理面的滑动、晶内破裂、重结晶造成的晶内及边缘新晶粒生成,以及云母鱼等现象,为典型的韧-脆性变形特征。锂辉石呈巨晶状,表现出脆、韧性两种变形特征。脆性变形主要是晶内破裂,破裂处被晚期结晶的白云母、石英等充填;韧性变形特征包括晶体弯曲、双晶纹错动、双晶纹一端变细或尖灭等。这些显微结构、构造证据表明锂辉石伟晶岩脉完全结晶固结之前发生脆、韧性变形,是吸收了区域构造应力的结果。区域调查发现围岩地层中顺层侵位的同构造无矿伟晶岩脉与部分切层含矿伟晶岩脉为连通关系,指示二者为同源岩浆、同期侵位。此外,李家沟矿区井下工作发现大部分锂辉石伟晶岩脉都是侵位在三叠系变沉积地层褶皱的核部,靠近伟晶岩脉的围岩变形面理平行或小角度斜交二者接触面。以上证据表明李家沟锂辉石伟晶岩脉形成于造山挤压背景下,即锂辉石伟晶岩为同构造岩浆侵位的产物。
关键词
显微构造
白云母
锂辉石
伟晶岩
同构造侵位
李家沟
Keywords
Microstructure
Muscovite
Spodumene
Pegmatite
Syntectonic emplacement
Lijiagou
分类号
P578.954 [天文地球—矿物学]
P578.959 [天文地球—矿物学]
P588.131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李家沟锂辉石矿床Ⅰ号脉成因——来自稀有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原位结晶模拟的证据
罗小龙
席世强
谭华
费光春
蔡云华
李佑国
袁彦伟
刘榆
李云强
马志平
赵恒兵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川西李家沟伟晶岩型锂矿白云母短波红外光谱与矿物地球化学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韩警锐
冉凤琴
彭勃
陈燃
唐波
奉大博
杨阳
赵媛
顾春进
陈浩
赵恒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川西马尔康地区李家沟锂辉石伟晶岩同构造侵位记录:来自白云母和锂辉石显微构造的证据
马绪宣
郑碧海
赵恒兵
赵中宝
高建国
李海兵
黄宇航
秦宇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