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模拟与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用岗 余利容 杨成伟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为实现对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的预判与诊断,精准把握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的力度与方向,文章以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影响因素为系统变量,运用系统动力学构建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系统动力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1)基准情景下的校... 为实现对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的预判与诊断,精准把握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的力度与方向,文章以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影响因素为系统变量,运用系统动力学构建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系统动力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1)基准情景下的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增长速率较为缓慢,预计到2030年,执行力较2009年仅能提升178.8%;(2)政策共识、执行文化、执行协同、执行成效4个维度所包含的47个变量均能对政策执行力产生正向增强作用,但单一变量的提升效果较小且有限;(3)在政策执行初期提升执行协同的效果最为显著,到后期政策共识成为制约政策执行力上限的关键变量。基于此模型,可通过不同策略组合设计出政策共识与执行机构联动并行发展,执行文化与执行控制约束并行发展,达成共识、培育文化、完善机制、反馈成效全面发展等3条执行力提升路径,模拟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的仿真效果,为校园足球政策执行者提高政策执行力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足球 政策执行力 系统动力学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用岗 杨成伟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以2015—2021年教育部遴选认定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特色学校主要集中于华东、华中地区,整体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空间格局,... 以2015—2021年教育部遴选认定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特色学校主要集中于华东、华中地区,整体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空间格局,具有聚集性和不均衡性的分布特征;(2)形成以北京、河南、江苏、上海、广东为中心的高密度核心区和以西藏、新疆、甘肃、青海为中心的次高密度核心区以及成都、郑州、昆明、西安、广州等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集聚分布;(3)特色学校在全局空间分布上具有正相关性,呈现显著集聚特征,局部空间以“L-L”和“H-H”关联类型聚集为主;(4)特色学校空间格局的形成受降雨量、海拔、学校数量、教育经费投入和足球高水平运动队等因素综合影响.其中,教育经费投入对特色学校空间分布影响最大.基于分析结果,在空间布局、区域占比、学段配比、城乡结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足球 特色学校 GIS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足球政策执行效果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MATEL-ISM-MICMAC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胡用岗 杨成伟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5,共10页
识别并区分校园足球政策执行效果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重要程度,对认清校园足球政策执行运行障碍有着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等构建出涵盖6个维度21个影响因素的因素集,基于系统分析采用DEMATEL-ISM-MICMAC(决策试... 识别并区分校园足球政策执行效果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重要程度,对认清校园足球政策执行运行障碍有着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等构建出涵盖6个维度21个影响因素的因素集,基于系统分析采用DEMATEL-ISM-MICMAC(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解释结构模型—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方法对校园足球政策执行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通过DEMATEL法揭示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并依据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识别出5个关键影响因素即政策目标定位、政策认同程度、执行管理机制、协同治理机制、部门利益诉求。采用ISM法将影响因素系统的层次结构划分为5个层级,其中根源层位于L5-L4层,包含6个影响因素;中间层位于L3-L2层,包含6个影响因素;表象层位于L1层,包含9个影响因素。最后运用MICMAC法剖析各影响因素的驱动与依赖关系,将其划分为自治、依赖、关联、驱动4个集群,进一步明确各因素的属性特征,以期为提高校园足球政策执行效果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足球政策 执行效果 影响因素 DEMATEL-ISM-MICMAC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之研究》融入体育课程思政的具身认知、价值意蕴及实践向度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晓林 关清文 舒为平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8-624,共7页
运用具身认知理论对《体育之研究》一文所蕴含的具身认知内容和特征进行分析,并阐释其课程思政价值。《体育之研究》中主要体现出具身认知的意向性、具身性、情境性等特征,具有培养学生规则观、科学观、健康观、审美观、奋斗观和创新观... 运用具身认知理论对《体育之研究》一文所蕴含的具身认知内容和特征进行分析,并阐释其课程思政价值。《体育之研究》中主要体现出具身认知的意向性、具身性、情境性等特征,具有培养学生规则观、科学观、健康观、审美观、奋斗观和创新观的体育课程思政价值意蕴,在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应从立“德”树人、启“智”慧人、健“体”强人、审“美”化人和助“劳”勤人的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理念落实体育的具身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之研究》 体育课程思政 具身认知 价值意蕴 实践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球锻炼及停练对10~11岁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戴朝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有规律的足球锻炼及停练对10~11岁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6名10~11岁儿童为实验组,进行24周,每周5次,每次2 h的足球锻炼。选取43名年龄、身高和体重相匹配的儿童为对照组。在0周、24周、停练4周和停练8周,采用Flanker... 目的:探讨有规律的足球锻炼及停练对10~11岁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6名10~11岁儿童为实验组,进行24周,每周5次,每次2 h的足球锻炼。选取43名年龄、身高和体重相匹配的儿童为对照组。在0周、24周、停练4周和停练8周,采用Flanker任务、Smith 2-back实验和Salthouse实验,分别测量所有受试者执行功能中的抑制,刷新和转换子功能。结果:(1)干预前,两组执行功能各维度间无显著性差异。24周干预阶段:实验组的抑制和转换功能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刷新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停练阶段:实验组在停练4周时抑制功能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转换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停练8周抑制和转换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相比24周和停练4周,实验组停练8周时抑制功能显著衰退(P<0.01,P<0.05)。结论:24周足球锻炼能不同程度改善10~11岁儿童的执行功能。停练4周对执行功能的有益影响仍能维持,而停练8周抑制功能出现衰退,但仍具有保护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 足球 锻炼 停练 执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体育以体育人“非学科”化引发的思考——兼与《学校体育以体育人“非学科”化》一文作者商榷
6
作者 张晓林 白洋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5,共6页
从主题比较、逻辑关系、论证过程和学科发展路径层面对《非学科化》一文的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商榷,厘清学校体育以体育人“学科”化与“非学科”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学校体育以体育人“学... 从主题比较、逻辑关系、论证过程和学科发展路径层面对《非学科化》一文的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商榷,厘清学校体育以体育人“学科”化与“非学科”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学校体育以体育人“学科”化的重要标志,而《非学科化》一文的立论源于校外培训的体育范畴,学校体育与校外培训中的体育存在本质差异。推动学校体育学科的高质量发展,需精准把握体育学科发展方向,着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强化学科治理能力,积极推动体育学科交叉融合,从而提升学校体育以体育人落实落细、见行见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以体育人 体育学科 非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