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的寿城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用地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张丽芳 廖雨 +1 位作者 杨存建 冉丹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7-222,250,共7页
[目的]探究生态安全用地格局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作用,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寿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建设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与MCR模型,借助GIS平台和Fragstats4.2软件,采用人机交互式遥感图像解译方法... [目的]探究生态安全用地格局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作用,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寿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建设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与MCR模型,借助GIS平台和Fragstats4.2软件,采用人机交互式遥感图像解译方法获取寿城自然保护区2013年、2017年两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从景观格局演变、安全格局构建两方面对寿城自然保护区进行研究。[结果]寿城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斑块空间分布上趋于分散,斑块破碎化程度增加,斑块边缘形状趋于复杂;划分了2013年、2017年人类活动的发展核心区、发展过渡区、发展调整区、发展限制区4种人类活动用地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用地提出相应的建议与优化方案。[结论]人类活动对寿城自然保护区的景观变化有重要影响,人类活动用地面积在发展核心区、过渡区、优化区均有增加趋势,在生态功能最强的限制区内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MCR模型 人类活动用地 寿城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段辐射变化向量的四川省翠屏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2
作者 高国林 王石英 +6 位作者 杨存建 彭文甫 周介铭 罗怀良 赵景峰 蒋容 倪静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2-409,共8页
【目的】分析四川省翠屏区植被的动态变化状况,为区域植被变化提供监测方法。【方法】利用1988、2000和2009年3个年份的Landsat TM/ETM+影像数据,采用波段辐射变化向量与影像叠加分析和知识分类对翠屏区1988-2009年的植被动态变化进行... 【目的】分析四川省翠屏区植被的动态变化状况,为区域植被变化提供监测方法。【方法】利用1988、2000和2009年3个年份的Landsat TM/ETM+影像数据,采用波段辐射变化向量与影像叠加分析和知识分类对翠屏区1988-2009年的植被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不受地形阴影影响的波段辐射变化向量,可有效分析植被覆盖变化;1988-2009年翠屏区植被覆盖表现为增加趋势,且高密度植被面积有所增加;1988-2009年改善的植被区域与破坏的植被区域同时存在,但改善的植被区域面积较大,整个区域表现为植被有所改善。将波段辐射变化向量值的不同等级赋予不同植被生长区域,从中反映了近22年来翠屏区植被生长趋势较好。此外,将植被动态变化与植被生长图叠加耦合分类得到了1988-2009年翠屏区植被动态生长变化特征图谱。【结论】翠屏区1988-2009年的植被覆盖发生明显变化,虽然植被覆盖整体表现为高密度植被面积呈增加趋势,但是改善与退化的植被区域同时存在,因此,应继续加强和完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维持植被覆盖的良好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段辐射变化向量 植被覆盖动态变化 四川省翠屏区 知识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象的高精度土地遥感影像分割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帅 杨存建 吴承鸿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402-2404,2539,共4页
针对面向对象分割技术进行土地分割时出现精度缺陷及主观性因素参与过多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对象的高精度土地遥感影像分割技术。该方法将全色波段影像的边缘图像与全色波段影像及多光谱影像第一主成分图像进行融合,得到一幅假彩色图像... 针对面向对象分割技术进行土地分割时出现精度缺陷及主观性因素参与过多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对象的高精度土地遥感影像分割技术。该方法将全色波段影像的边缘图像与全色波段影像及多光谱影像第一主成分图像进行融合,得到一幅假彩色图像代替原始图像进行面向对象分割,运用基于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的合并算法将过分割的对象合并完成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能有效提高影像分割精度,为实时准确的分析土地利用情况建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割 高精度 土地 对象 多源数据融合 光谱信息 空间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四川省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驱动因子 被引量:12
4
作者 辛宇 孙梦鑫 +2 位作者 张岳 钟鼎杰 杨存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2-319,共8页
[目的]对四川省植被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为该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MODIS-NDVI数据集,统计研究区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FVC),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1... [目的]对四川省植被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为该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MODIS-NDVI数据集,统计研究区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FVC),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1)四川省FVC变化趋于稳定,其多年FVC均值在0.50左右。(2)在空间尺度上,FVC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异质性,东部FVC高于西部,且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呈现依次递增的空间分布格局。(3)四川省高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比例达到70%左右,其总体植被状况较好,且总体存在缓慢增长的迹象。(4)研究区内FVC变化与气温、降水正负相关关系并存且面积比例接近。(5)四川省FVC变化的驱动力主要为非气候因子,以气候因子为驱动的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17%。[结论]四川省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条件好,植被生长旺盛,多年来FVC较为稳定,维护了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四川省未来应着重关注人类活动因子,积极构建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FVC) 像元二分模型 偏相关分析 驱动因子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闲置状况与利用对策
5
作者 苏美霞 张浩 《四川农业科技》 2013年第11期18-19,共2页
2013年7月9—15日,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员在杨存建老师的带领下,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部分乡镇,针对农村土地闲置状况和利用对策展开调研。本次调研以抽样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展开,目的是了解新时代... 2013年7月9—15日,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员在杨存建老师的带领下,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部分乡镇,针对农村土地闲置状况和利用对策展开调研。本次调研以抽样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展开,目的是了解新时代农村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闲置的原因,了解农村的新面貌,农业发展状况及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与开发服务以及国家制定土地管理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土地闲置 利用对策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土地管理政策 农业发展 生产力水平 土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NDVI的岷江流域植被时空演变及地形分异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鑫 薛飞阳 +2 位作者 苏子昕 青玲萱 杨存建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3-40,共8页
岷江是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流经川西高原以及四川盆地地区。植被作为重要的生态指标之一,通过研究岷江流域的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将有助于了解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情况并为后续的生态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基于2003年~2021年岷江流域的MODIS-... 岷江是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流经川西高原以及四川盆地地区。植被作为重要的生态指标之一,通过研究岷江流域的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将有助于了解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情况并为后续的生态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基于2003年~2021年岷江流域的MODIS-NDVI数据集以及DEM数据,借助于空间分析技术、Hurst指数、线性趋势分析、变异系数等方法多方面分析了岷江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地形因子对其变化趋势的影响性。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的NDVI均值介于0~0.9之间。其流域的NDVI值上中游偏高,下游偏低,岷江流域植被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增长速率为2.4%/10a。(2)岷江流域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和减少趋势的面积分别占84.49%和15.51%。川西高原的河谷地区以及四川盆地的非城镇区域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呈减少趋势的主要分布在成都市向外扩张的新城区、眉山市和德阳市。(3)波动性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的高海拔山地以及成都市,而低波动主要出现在川西高原的相对低海拔区域,植被较为稳定。(4)植被未来变化趋势呈现持续性减少的主要是成都市向外扩张的新城区。而呈现持续性增加的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的非城镇地区以及川西高原的河谷地区。(5)海拔和坡度作为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坡向与植被变化的相关性并未显示出明显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流域 NDVI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现状及建设路径
7
作者 黄寒 布娲鹣·阿布拉 +1 位作者 吕金华 舒向阳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4-16,共3页
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推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培育我国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立足中国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发... 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推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培育我国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立足中国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建设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存在的问题,从我国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发展及全面高质量发展角度阐述了建设高质量发展基地的必要性,从优化农产品结构,加快农业标准国际化、加强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中国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的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农业国际贸易 高质量发展基地 建设路径 保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地区积雪时空变化
8
作者 秦翔宇 王旭 +3 位作者 薛飞阳 王鑫 苏子昕 青铃萱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08-113,185,共7页
选取柴达木地区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量,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并引入重心模型,分析2000—2018年柴达木地区4个积雪参数(积雪日数、积雪深度、积雪初日和积雪终日)的时空动态特征。利用MannKendall检验和Sen斜率分析积雪和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 选取柴达木地区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量,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并引入重心模型,分析2000—2018年柴达木地区4个积雪参数(积雪日数、积雪深度、积雪初日和积雪终日)的时空动态特征。利用MannKendall检验和Sen斜率分析积雪和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探究积雪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发现,2000—2018年柴达木地区的积雪日数减少,积雪深度增加,积雪初日推迟,积雪终日提前,但是该区域同期的气温和降水量都有小幅度的增长趋势。4个积雪参数的重心都有东移的趋势,同期的气温出现西移的趋势,东移和西移的速度不同,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柴达木地区西北部积雪日数减少,积雪深度减少,积雪初日推迟以及积雪终日提前。相关性分析表明,气温的升高是影响柴达木地区积雪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积雪终日对此的影响最为敏感,较不敏感的为积雪深度与积雪日数,年降水量对此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时空变化 积雪日数 积雪深度 积雪初日 积雪终日 柴达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成都市大邑县的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3
9
作者 程武学 张保刚 +1 位作者 杨存建 黄祖惠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23-1925,1929,共4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近年的发展规划中,大邑县的目标是成为成都市重点建设的14个大中城镇之一、国际旅游目的地和现代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大邑县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立县为...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近年的发展规划中,大邑县的目标是成为成都市重点建设的14个大中城镇之一、国际旅游目的地和现代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大邑县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立县为基础,推动实施"旅游兴县、工业强县、都市农业发展"的发展战略。概述了生态文明建设背景,并基于大邑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该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指标体系 成都市大邑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德阳市耕地脆弱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文亚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69-72,共4页
耕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耕地的脆弱性研究是保持耕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生态足迹模型,对德阳市近10年来耕地的生态足迹、脆弱性指数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德阳市近10年来耕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方面的现状。... 耕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耕地的脆弱性研究是保持耕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生态足迹模型,对德阳市近10年来耕地的生态足迹、脆弱性指数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德阳市近10年来耕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方面的现状。结果表明德阳市耕地:(1)生态足迹呈缓慢下降趋势。(2)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大。(3)生态赤字逐年严重,跟生态承载力的下降有很大的相关性。(4)面临生态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耕地呈现出脆弱状态,分析得到的耕地脆弱性结果,为德阳市耕地的可持续发展现状提供一个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耕地 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