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律与自由——从染缬艺术看中国民间图案之美 被引量:3
1
作者 蔡光洁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47,51,共3页
本体实而花萼振,看似简单而普通的民间艺术,却包含着非常讲究的图案形式与特殊的意义。文章从格律与自由两个角度来分析中国民间染缬图案所呈现的外观造型图式及其含义,从内外两方面结合来阐释民间图案美之所在。
关键词 民间艺术 染缬 格律 自由 民间图案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莫·卡冈的“花纹”设想到《艺术课程标准》——对艺术课程中综合问题的思考
2
作者 李孟曦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10X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艺术课程标准》 综合问题 花纹 基础课程改革 艺术形式 综合发展 审美能力 矛盾性 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钢琴曲《夕阳萧鼓》的诗意及演奏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汪黎明 王晖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9-141,共3页
中国钢琴音乐中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作曲家们将民歌或民间乐曲改编成的钢琴曲。黎英海先生根据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改编的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通过钢琴对古筝、扬琴、萧等民族乐器的成功模仿,让钢琴曲《夕阳箫鼓》为... 中国钢琴音乐中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作曲家们将民歌或民间乐曲改编成的钢琴曲。黎英海先生根据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改编的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通过钢琴对古筝、扬琴、萧等民族乐器的成功模仿,让钢琴曲《夕阳箫鼓》为人们展现出了一幅景色秀丽、色彩柔美、气韵生动的中国传统水墨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曲 夕阳萧鼓 诗情画意 演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巴地区藏族民居的“门文化”解读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传军 毛颖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5-88,共4页
门作为建筑的一个要素,从古至今一直以不同的方式向人们传达着独有的文化特质。康巴地区藏族民居中门的款式多样而且独具特色,该地区的门具有三方面价值,即实用、装饰和文化的价值。
关键词 康巴 文化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木版年画的造型美与色彩美 被引量:19
5
作者 向思楼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2-47,共6页
中国民间木版年画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它广泛的题材和丰富的内容始终紧贴民风民俗 ,它那独特的造型手段和色彩表现方法始终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 ,而且长久兴盛不衰。本文将从它的造型规律和色彩规律两方面进行研究 。
关键词 中国民间木版年画 造型 色彩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具象到抽象──关于平面构成教学方法的思考 被引量:10
6
作者 于宵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6期84-89,共6页
要解决平面构成教学中学生对抽象的形难于把握的问题,首先要开启学生对于自然中美的形式的发现,探索点、线、面的形式与人的心理感受的关系;然后训练其对自然的形的选择与提炼能力,在选择与提炼的基础上发挥联想与想象力进行组合与... 要解决平面构成教学中学生对抽象的形难于把握的问题,首先要开启学生对于自然中美的形式的发现,探索点、线、面的形式与人的心理感受的关系;然后训练其对自然的形的选择与提炼能力,在选择与提炼的基础上发挥联想与想象力进行组合与繁殖,以此形成把握抽象的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 具象 平面构成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人文精神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4-69,共6页
注重教育的超越性是蔡元培教育理念的基础,它提倡教育应该追求宇宙人生的根本智慧,思考人之为人的精神。在此前提下,蔡元培提出了教育要独立于政党、教派之外,以“五育并举”的方法培养健全的人格,发展人的自由个性。
关键词 蔡元培 教育思想 个性 人文精神 人格 共性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钢琴演奏中情感与理智的融合 被引量:1
8
作者 汪黎明 吉利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9-171,共3页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更是一门表演艺术,表演需要情感与理智的融合。音乐的本质内容,音乐的表演,以及体验派与表现派合流的表演艺术,都证明了情感与理智相融合在钢琴演奏乃至所有艺术表演中的重要性,证明了情感与理智融合统一的美学原则...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更是一门表演艺术,表演需要情感与理智的融合。音乐的本质内容,音乐的表演,以及体验派与表现派合流的表演艺术,都证明了情感与理智相融合在钢琴演奏乃至所有艺术表演中的重要性,证明了情感与理智融合统一的美学原则,在艺术创作中具有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理智 时代背景 民族风格 二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溪山琴况》中的演奏美学思想 被引量:4
9
作者 秦琴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8-100,共3页
《溪山琴况》是世界上最早将美学理论与演奏实践结合起来加以论述的琴论著作之一。本文主要从外在演奏技巧和内在修养体验两个方面对其中的演奏美学思想加以阐释,从中看到它对今天器乐演奏者们的巨大启发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演奏技巧 修养 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的美术教育思想 被引量:3
10
作者 向思楼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0-126,共7页
鲁迅一生对美术教育有独到的见解和全面的主张。在 2 0世纪初叶及二三十年代对青年美术工作者在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确立、作品为谁服务、基本功的锤炼和艺术创作的方法等方方面面都有深刻的论述。现在 ,我们重温鲁迅的教诲 ,研究鲁迅的美... 鲁迅一生对美术教育有独到的见解和全面的主张。在 2 0世纪初叶及二三十年代对青年美术工作者在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确立、作品为谁服务、基本功的锤炼和艺术创作的方法等方方面面都有深刻的论述。现在 ,我们重温鲁迅的教诲 ,研究鲁迅的美术教育思想 ,对促进我们在新形势下美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美术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美术教育 文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琴乐感训练中的美学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琴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29-31,共3页
文章通过对“物象”、“表象”、“意象”与“情象”几个概念的分析,认为音乐中的“象”应是“情象”,即作曲家通过乐曲所欲传达的心情状态。并结合钢琴教育的实践,说明在对乐曲进行处理时,要正确理解乐谱上表情记号的作用,紧紧抓... 文章通过对“物象”、“表象”、“意象”与“情象”几个概念的分析,认为音乐中的“象”应是“情象”,即作曲家通过乐曲所欲传达的心情状态。并结合钢琴教育的实践,说明在对乐曲进行处理时,要正确理解乐谱上表情记号的作用,紧紧抓住乐曲的“情象”,而不是机械地照搬表情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 音乐教育 美学 物象 表象 意象 情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务文书与文学之比较
12
作者 林阳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22-124,共3页
关键词 公务文书 抄送机关 艺术真实 主送 艺术概括 撰稿者 下情上报 上情下达 创作动机 审美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版画,今天的使命
13
作者 向思楼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8-61,共4页
关键词 中国版画 画作 木刻 十年 雕刻 书籍 贡献 中国革命 年代 明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宗教境界与审美境界
14
作者 刘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2-74,共3页
对宗教境界与审美境界的比较是宗教与审美的基本内核与最高追求的比较。宗教与审美都是对人的生存的关切 ,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 ;同时 ,它们在显示出人的本质的超越性上也有着一致性。
关键词 宗教境界 审美境界 审美 超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的超越与感性的生动——魏晋玄学与自然审美意识关系论
15
作者 刘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4-39,共6页
以抽象思辨为主要特征的玄学是魏晋思想主流,它不仅标示出魏晋人理性思辨的深邃,也促成了其感性生活的生动。
关键词 魏晋玄学 自然审美意识 理性思辨 感性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意味的形式——略谈中国画的构图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小龙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S1期475-476,491,共3页
中国画的构图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式日益被人们所关注,而有意味的形式在表达情感绘画形式中的直观性和重要性,这些形式因素对中国画构图的变化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当代中国画坛,形式——绘画语言的问题成为中国画走向现代的聚焦... 中国画的构图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式日益被人们所关注,而有意味的形式在表达情感绘画形式中的直观性和重要性,这些形式因素对中国画构图的变化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当代中国画坛,形式——绘画语言的问题成为中国画走向现代的聚焦点。就绘画而言,三度空间的削弱使得形式不断地崛起,既然模仿形象、自然不再是绘画的最高追求,那么绘画的平面化、符号化处理就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绘画的构成、画面的解构和“空白”关系问题就更显得“顺理成章”。当艺术家开始运用平面、解构、分割、叠加、交错、或不和谐因素时,绘画它就并非仅仅指模仿自然、传统绘画与自然的对立和紧张与现代绘画不过是程度上的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派并非背叛传统,只不过是一种有战略的转移——强调意味形式。理性的形式往往意味着某种观念,感性的形式则充溢着情感,不管是运用传统的笔墨,还是现代水墨,既能保持着民族的文化精神,又能最好地突出形式的意味,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和内容在意义上的充分的融合和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 意味形式 平面化 符号化 解构画面 空白 不和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休与“应梦罗汉”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卫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44-150,共7页
贯休是晚唐至五代的一位僧人 ,在唐末五代的兵荒马乱年代 ,他颠簸四方 ,先后流离于湖北、贵州等地 ,最后入蜀投奔王建 ,被封为禅月大师 ,而其行踪仅可从其散落的诗句及其弟子叙述中寻其佐证。他的“应梦罗汉”掀起了佛教绘画乃至整个中... 贯休是晚唐至五代的一位僧人 ,在唐末五代的兵荒马乱年代 ,他颠簸四方 ,先后流离于湖北、贵州等地 ,最后入蜀投奔王建 ,被封为禅月大师 ,而其行踪仅可从其散落的诗句及其弟子叙述中寻其佐证。他的“应梦罗汉”掀起了佛教绘画乃至整个中国绘画界的改革 ,从此 ,上千年来中国罗汉就以其为模式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罗汉艺术。他的作品大多流散于日本 ,国内现有少量作品遗存。其主要形式有两种 :水墨罗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休 唐朝 僧人 “应梦罗汉” 绘画 佛教罗汉艺术 水墨罗汉 淡彩罗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美术教育发展趋势新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邱长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24-29,共6页
传统的高师美术教育体系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高师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从侧重培养技能技巧转向培养技能、审美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由单一的摹仿再现转向丰富的、多元化表现的现代化教学形式,由单纯、习惯定势的“相... 传统的高师美术教育体系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高师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从侧重培养技能技巧转向培养技能、审美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由单一的摹仿再现转向丰富的、多元化表现的现代化教学形式,由单纯、习惯定势的“相斥选择”和普通一般思维转向综合开阔、“相兼选择”和立体化创造思维。因此,未来高师美术教育应转换视角,逆向思考,按知识结构而不是单纯按专业分类。按此思路,应从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注意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使知识结构的整体调控与自由灵活的组合相结合等方面建构未来美术教育的知识结构,并建立相应的教育水平测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美术教育 审美素质 课程体系 知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宋花鸟画中的写实精神 被引量:2
19
作者 秦海燕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S1期79-80,共2页
宋代花鸟画严谨造型,生动逼真,其写实特点在画史上有一席地位。成就原因是历史积淀、时势崇尚及宫庭爱好等因素之所致。
关键词 宋代 花鸟画 写实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00年前古蜀园林群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传瑞 刘传军 毛颖 《农业考古》 2015年第1期262-267,共6页
古蜀宝墩遗址距今4500-4300年,含都江堰市芒城村古城、崇州市紫竹村古城。这三座古城兴起200年后突然湮没,紧接着又新冒出三座古城:崇州市双河村古城、郫县古城村古城和温江鱼凫村古城,因其文化面貌相同,统称宝墩文化。为论证宝墩文化... 古蜀宝墩遗址距今4500-4300年,含都江堰市芒城村古城、崇州市紫竹村古城。这三座古城兴起200年后突然湮没,紧接着又新冒出三座古城:崇州市双河村古城、郫县古城村古城和温江鱼凫村古城,因其文化面貌相同,统称宝墩文化。为论证宝墩文化遗址群同是古蜀早期园林群,就必须选定一把公认"标尺":园林定义和类型。用"标尺"比量,结论自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墩文化遗址 园林标尺 墙树 树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