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德昌傈僳族女性服饰串珠装饰艺术研究
1
作者 吴济池 乔洪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4,共8页
四川德昌傈僳族女性服饰中的帽子和腰带多用串珠装饰,其图案设计和配色深受本民族传统刺绣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文章基于实物样本,从串珠的材质、制作工艺、色彩特征、图案造型及美学特征等方面对德昌傈僳族服饰的... 四川德昌傈僳族女性服饰中的帽子和腰带多用串珠装饰,其图案设计和配色深受本民族传统刺绣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文章基于实物样本,从串珠的材质、制作工艺、色彩特征、图案造型及美学特征等方面对德昌傈僳族服饰的串珠装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串珠图案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合,与传统刺绣图案相互呼应,整体布局呈现出主次分明、和谐有序的装饰效果。这种以“串”替“绣”的创新形式,不仅提升了工艺制作的便捷性与服饰的灵动美,也保留着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展现了傈僳族造物理念中理性与感性交织的辩证思维,体现出服饰艺术中“物我合一”的设计智慧,彰显了在新时代审美背景下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昌傈僳族 女性服饰 串珠装饰 图案设计 审美特色 服饰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地区藏羌刺绣图案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肖清芮 刘海燕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7,共8页
四川地区是藏族与羌族的重要聚居地之一,其古老而深厚的历史底蕴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刺绣艺术作为藏羌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的刺绣图案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文章以四川地区藏族和羌族的刺绣图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收... 四川地区是藏族与羌族的重要聚居地之一,其古老而深厚的历史底蕴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刺绣艺术作为藏羌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的刺绣图案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文章以四川地区藏族和羌族的刺绣图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收集四川地区藏羌刺绣图案资料的整理,进行文献调查和对比分析,从刺绣图案分布、图案题材、构成特点、色彩设计四个方面对两者的刺绣图案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地区藏族和羌族的刺绣图案在图案分布位置、图案题材、图案构成形式等方面极其相似,在刺绣图案的色彩方面却存在一定差异。而两者的共性与差异都与两个民族的文化源头、生活环境、宗教信仰、艺术风格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地区 藏族 羌族 刺绣 图案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锦艺术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和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文婷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9-170,共2页
蜀锦是四川地区优秀的丝织品,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也是四川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着四川社会文化以及民族审美发展的进程。将蜀锦艺术应用到茶叶包装设计中,对于茶叶包装设计审美性的提升以及... 蜀锦是四川地区优秀的丝织品,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也是四川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着四川社会文化以及民族审美发展的进程。将蜀锦艺术应用到茶叶包装设计中,对于茶叶包装设计审美性的提升以及蜀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蜀锦艺术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对蜀锦艺术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锦艺术 包装设计 实用价值 创新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扣在服装设计中排列布局的“变”与“形” 被引量:5
4
作者 杜佳灿 周雯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81,共6页
为了拓展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盘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思维,针对目前专业领域内盘扣造型与技艺的研究居多,而关于盘扣与服饰的空间关系研究较少的现状,采用个案分析法结合创新实践,通过梳理盘扣的起源与发展,归纳与分析盘扣的常... 为了拓展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盘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思维,针对目前专业领域内盘扣造型与技艺的研究居多,而关于盘扣与服饰的空间关系研究较少的现状,采用个案分析法结合创新实践,通过梳理盘扣的起源与发展,归纳与分析盘扣的常见造型、材质及工艺技法,对比不同时期盘扣在服饰中的排列组合方式,实践盘扣在创意女装中排列布局的个性设计,探索其对服装整体造型和风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变盘扣在服装设计中排列布局的固有思维,不仅可以增加服装的个性、趣味和层次感,而且也为传统元素融入现代服装多元化设计提供了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扣 服装设计 排列布局 美学价值 多元化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遮挡视错觉的服装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韩旭辉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2-57,共6页
为丰富服装设计理论和创新思路,针对当前服装设计领域的视错觉研究多关注于平面图案与线条引起的尺度错觉和形态错觉的平面设计,未充分利用服装本身的三维立体特征进行交互设计的问题。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从知觉恒常性视错觉产生... 为丰富服装设计理论和创新思路,针对当前服装设计领域的视错觉研究多关注于平面图案与线条引起的尺度错觉和形态错觉的平面设计,未充分利用服装本身的三维立体特征进行交互设计的问题。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从知觉恒常性视错觉产生的机制,梳理了遮挡视错觉在服装设计中的3种表现形式,提出隐藏结构是遮挡视错觉的设计方法,并通过服装设计实验,运用并验证了基于遮挡的视错觉设计。得到:基于知觉恒常性的遮挡视错觉原理可以充分运用于服装结构造型和工艺设计中,视错觉服装设计是艺术审美和工艺简化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错觉 服装设计 悖论设计 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CS色彩体系的老年家具色彩设计方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婉玉 杨国庆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7,共7页
老年家具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其色彩满足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本文基于NCS色彩体系提出了老年家具的色彩设计方法。首先,通过网络收集文化视觉图像并进行挑选,完成色彩样本采集。然后,使用图像... 老年家具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其色彩满足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本文基于NCS色彩体系提出了老年家具的色彩设计方法。首先,通过网络收集文化视觉图像并进行挑选,完成色彩样本采集。然后,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色彩提取,通过NCS色卡得出色彩数据,制作NCS色相环和色三角,并结合老年人的视觉特点对色彩样本进行筛选,得到老年家具设计的基础色彩。最后,通过语义差异法对基础色彩进行感性意象分析,根据色彩感性意象和具体情况做出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S色彩体系 老年家具 老年色彩 感性意象 色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IGHT平台的GFRP托盘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妮华 于宝磊 +4 位作者 殷震 柴东 何金牛 杜艺飞 刘可洋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8,共7页
托盘是货物运输中的重要工具,其生产原料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废弃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托盘进行结构设计,使用ABAQUS进行静力分析,并通过ISIGHT对托盘进行DOE全因子试验优化。将托盘结构参数作为变量,托盘质量、最大... 托盘是货物运输中的重要工具,其生产原料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废弃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托盘进行结构设计,使用ABAQUS进行静力分析,并通过ISIGHT对托盘进行DOE全因子试验优化。将托盘结构参数作为变量,托盘质量、最大应力作为优化目标,进而得到局部最优解。将DOE试验结果通过RBF模型进行拟合,得到近似模型,并通过NSGA-Ⅱ算法对其进行优化,进而得到最优结构。结果表明,DOE优化后,托盘质量增加了9.2%,最大应力降低了18.2%;通过NSGA-Ⅱ算法优化后,托盘质量减小了1.2%,最大应力降低了15.3%,实现了对托盘结构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RP托盘 托盘结构 力学仿真 近似模型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民间改制型儿童斗篷的复原与设计研究
8
作者 吕轩 崔荣荣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9,共9页
传统民间改制型儿童斗篷是利用成人旧衣物改制而成的童装之一。文章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和笔者田野考察拍摄的改制型儿童斗篷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其改制背景、工艺痕迹、服装结构来推演旧衣物来源,并通过复原马面裙、女褂改制成... 传统民间改制型儿童斗篷是利用成人旧衣物改制而成的童装之一。文章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和笔者田野考察拍摄的改制型儿童斗篷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其改制背景、工艺痕迹、服装结构来推演旧衣物来源,并通过复原马面裙、女褂改制成儿童斗篷的过程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民间制作者通常首选布料面积大、绣花精致具有装饰性的传统民间服饰作为改制材料,其次是其他家纺产品;其设计特征表现为色彩选择以祈福为目的,图案重组以满足显露需求为重点,细节装饰以搭配主体为基准,改制遵循“以大化小”“翻旧为新”“美化传承”的原则。所蕴含的设计思想和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艰苦朴素品质、祈福观念、民间造物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间服饰 儿童斗篷 旧衣改制 复原 设计特征 民间造物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服饰艺术遗迹——评《华服史迹:考古视域下的中国服饰研究》
9
作者 彭静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I0003-I0004,共2页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研究经多年发展逐渐成熟,各类服装通史及服装相关研究初具规模。现今不断考古出土的各类遗迹又源源不断地为中国服饰文化研究添砖加瓦。由甄娜著,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23年2月出版的《华服史迹:考古视域下的中国服饰艺...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研究经多年发展逐渐成熟,各类服装通史及服装相关研究初具规模。现今不断考古出土的各类遗迹又源源不断地为中国服饰文化研究添砖加瓦。由甄娜著,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23年2月出版的《华服史迹:考古视域下的中国服饰艺术研究》(以下简称《华服史迹》)以考古发掘历史遗存和传世实物为主,以历史文献记载为辅,对我国历代服饰现象遗存进行服装学的描述和说明。该书分为10个章节,梳理了从远古到明清中国服饰艺术发展脉络和流变,阐述各朝服饰文化现象以及折射出的当时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审美、礼仪等精神追求,也为当今服饰艺术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提供滋养与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掘 中国纺织出版社 服饰艺术 历史文献记载 华服 中国服饰文化 服装学 历史遗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服饰艺术的多维探析——评《华服史迹:考古视域下的中国服饰艺术研究》
10
作者 罗雅莉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I0003-I0004,共2页
有关中国古代服饰的传统研究多以编年史或断代史的形式,围绕所处的社会背景对服饰文化进行分析。由甄娜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23年1月出版的《华服史迹:考古视域下的中国服饰艺术研究》一书,则秉承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法与英国... 有关中国古代服饰的传统研究多以编年史或断代史的形式,围绕所处的社会背景对服饰文化进行分析。由甄娜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23年1月出版的《华服史迹:考古视域下的中国服饰艺术研究》一书,则秉承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法与英国史学家彼得·伯克的“图像证史”概念,着眼历史学与服装专业等学科交叉语境下的多维解读与论证思路,从复杂的古籍文献、历史遗存实物和图像资料中,开拓出明晰化、系统化与多元化的中国服饰艺术历史脉络及动态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服饰文化传承方面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艺术 中国古代服饰 服装专业 华服 中国纺织出版社 服饰文化 二重证据法 图像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离子色谱仪设计方法
11
作者 刘玉磊 邹海朋 +3 位作者 何渭 马艳阳 魏荣莉 陈亚男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5-170,共6页
为提升离子色谱仪设计效率,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离子色谱仪设计方法。通过数据采集工具构建图片数据集,采用生成模型对图像特征进行智能反推,获取图片样本的特征数据。通过大语言模型工具对获取的特征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词... 为提升离子色谱仪设计效率,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离子色谱仪设计方法。通过数据采集工具构建图片数据集,采用生成模型对图像特征进行智能反推,获取图片样本的特征数据。通过大语言模型工具对获取的特征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词频统计和语义分析,构建了离子色谱造型特征的分类数据,采用基于特征描述的扩散模型构建设计方案数据集。对迭代优化后的智能生成方案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设计方案在造型方面可通过满意度评估。文中方法结合大数据智能推理和智能生成式设计可改善离子色谱仪调研和设计周期长等问题,为同类科学仪器的智能生成式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仪 智能生成式设计 扩散模型 大语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山州彝族服装的结构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2
作者 周雯 罗晓梅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3-50,共8页
凉山州彝族服饰文化体系相比大部分少数民族保存完整,保留着传统民族服装的文化记忆,是研究中国传统服装结构的可靠样本之一。通过对凉山州彝族服装的田野考察,汇集了以诺、圣扎、所地三个方言区彝族服装的图片和相关参数,以及与当地居... 凉山州彝族服饰文化体系相比大部分少数民族保存完整,保留着传统民族服装的文化记忆,是研究中国传统服装结构的可靠样本之一。通过对凉山州彝族服装的田野考察,汇集了以诺、圣扎、所地三个方言区彝族服装的图片和相关参数,以及与当地居民和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整理归纳了各类有价值的文献,绘制还原了凉山州地区彝族服装的结构图,并分析其结构特征和形成因素。凉山彝族服装结构展示了鲜明的民族特征和丰厚的历史积淀,美学、文化和学术研究价值兼备。对其挖掘和研究,既是对其服饰文化和制作工艺的传承,也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彝族服装 服装结构 少数民族 服装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恢复和空间通道注意力的下采样图像取证网络
13
作者 刘澳龄 单武扬 +2 位作者 邱骏颖 田茂 李军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2-1588,共7页
下采样操作会使图像丢失高频取证痕迹和细节信息,增加图像取证的难度,而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取证网络不能有效检测经过下采样操作篡改的图像,导致提高下采样图像取证方法的鲁棒性成为图像取证的瓶颈。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一个下采... 下采样操作会使图像丢失高频取证痕迹和细节信息,增加图像取证的难度,而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取证网络不能有效检测经过下采样操作篡改的图像,导致提高下采样图像取证方法的鲁棒性成为图像取证的瓶颈。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一个下采样图像取证网络HirrNet(Hierarchical RRU-Net)。HirrNet主要包括图像恢复模块和篡改检测模块:图像恢复模块使用分层条件流(HCF)的思想,通过恢复篡改图像取证痕迹和细节信息减少高频信息的丢失,从而提高篡改检测性能;篡改检测模块则使用端到端图像分割网络RRU-Net(Ringed Residual U-Net)进行篡改检测。此外,通过结合空间和通道压缩与激励(SCSE)机制,可有效增强下采样图像中与篡改相关的特征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HirrNet在DSO、Columbia、CASIA和NIST16数据集上的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下面积(AUC)、F1分数和交并比(IoU)优于对比网络。其中,在CASIA数据集上,对于尺寸缩小至原图1/2和1/4的篡改图像,HirrNet的AUC指标相较于对比方法平均提升25和30个百分点。可见,HirrNet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的下采样图像取证方法鲁棒性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取证 图像恢复 空间通道注意力 下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应用型产品设计课程群教学改革实践初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军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11期220-221,共2页
依据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以"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原则,本文根据产品设计课程的特点,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完善与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以实践... 依据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以"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原则,本文根据产品设计课程的特点,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完善与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以实践—实训—实战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构建产品设计课程群的实验教学模式来提高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产品设计能力,为学生就业、未来专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 产品设计课程群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剑河县苗族柳利式女装特征及变迁研究
15
作者 曾雅俊 周雯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9,共9页
苗族柳利式女性盛装是贵州省剑河地区颇具特色的支系服饰之一,以拼接大片红色刺绣为典型特征。本文依托服饰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结合相关文献从形制、造型、纹样、色彩等层面梳理盛装的表征特色,从而解读其服饰文化和历史... 苗族柳利式女性盛装是贵州省剑河地区颇具特色的支系服饰之一,以拼接大片红色刺绣为典型特征。本文依托服饰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结合相关文献从形制、造型、纹样、色彩等层面梳理盛装的表征特色,从而解读其服饰文化和历史成因,并梳理其演变发展过程,分析其变迁原因。研究表明,苗族柳利式女性盛装的历史变迁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传承、民族交流等密切相关,同时现今的发展受到工业技术、网络市场、多样审美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服饰 苗族 剑河 柳利式 红绣 黔东南 女性盛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马西来——隋唐天马织锦形象研究
16
作者 姜朝炜 韩旭辉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4-112,共9页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原和西方的织锦中都有天马形象出现。学界在其形象来源、图案特点等方面已有一定论述,然而对于天马织锦生产技术和为何在隋唐盛行的问题却少有论及。文章通过考古实物与文献史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中原和中亚...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原和西方的织锦中都有天马形象出现。学界在其形象来源、图案特点等方面已有一定论述,然而对于天马织锦生产技术和为何在隋唐盛行的问题却少有论及。文章通过考古实物与文献史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中原和中亚地区天马织锦。研究认为,中原地区和中亚地区织锦由于织造设备和技术层面的差异,造成了天马纹锦实物尺寸和组织结构的不同;中原地区天马纹锦中天马纹样的来源不应只是希腊或萨珊波斯,而是受东西方各自的天马形象共同影响相互借鉴的产物。天马织锦的流行与本土化创新,同中国历代崇马文化、带翼神兽使用传统及唐代马类活动盛行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织锦 天马纹锦 萨珊波斯 团窠 织机 中亚织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智模型测量的智能机器人服务设计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婉玉 余隋怀 刘卓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110,共6页
针对服务设计中设计者与用户认知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利用访谈法、卡片分类法等构建设计者与用户的心智模型。以路径搜索法测量模型相似性的方法,确定认知差异要素,最终辅助设计者设计出更加符合用户认知的智能机器人服务。以金融行业... 针对服务设计中设计者与用户认知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利用访谈法、卡片分类法等构建设计者与用户的心智模型。以路径搜索法测量模型相似性的方法,确定认知差异要素,最终辅助设计者设计出更加符合用户认知的智能机器人服务。以金融行业智能机器人服务设计为例,比较了设计者与用户的心智模型,测量并确定了认知差异要素,辅助设计者构建了与用户认知一致的服务蓝图及智能机器人服务设计方案,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设计 心智模型 认知差异 智能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舞蹈的文化特质及其艺术再生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2期206-208,共3页
艺术再生源于对经典艺术的重塑与创新,进而在全新环境下体现经典艺术的价值。敦煌舞蹈充分汲取了敦煌壁画中的舞姿特点,并通过对静态舞蹈形象的模仿与设计,使静态的形象变得灵动可感。文章论述敦煌舞蹈的文化特质,指出敦煌舞蹈具有大众... 艺术再生源于对经典艺术的重塑与创新,进而在全新环境下体现经典艺术的价值。敦煌舞蹈充分汲取了敦煌壁画中的舞姿特点,并通过对静态舞蹈形象的模仿与设计,使静态的形象变得灵动可感。文章论述敦煌舞蹈的文化特质,指出敦煌舞蹈具有大众审美共性与宗教的理性与慈悲,也体现了自由与奔放的精神;分析了敦煌舞蹈中造型与舞蹈形式的再生过程,认为敦煌舞蹈具有独特的再生艺术魅力,并且可以通过科技化与创意性开发、再生资源提炼与临摹、商业化运作等方式实现艺术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艺术 舞蹈创作 敦煌舞蹈 文化特质 艺术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符号学的凉山彝绣图形设计与创新实践 被引量:37
19
作者 杨蓓 钟玮 张婉玉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8-125,共8页
以符号学与设计学为研究背景,针对凉山彝绣的创新设计过程进行符号学思维推演,通过彝绣图形的设计创新及在服装中的应用,探索与现代服饰设计共融的发展空间。采取文献与实物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并行的方法,通过彝绣的图案结... 以符号学与设计学为研究背景,针对凉山彝绣的创新设计过程进行符号学思维推演,通过彝绣图形的设计创新及在服装中的应用,探索与现代服饰设计共融的发展空间。采取文献与实物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并行的方法,通过彝绣的图案结构、纹样题材与构图格局等方面元素挖掘,对彝绣的符号构成进行梳理,建立解读模型与设计流程,经设计论证凉山彝绣自身具备符号象征的特性和设计产物的本质。研究表明,彝绣符号"能指与所指"架构具备成为彝绣设计创新的理论支持及服饰产品设计应用的条件,运用符号学的观点与方法可以为凉山彝绣的资源开发及设计创新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绣 图案结构 纹样题材 符号学 少数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织锦团窠纹分析及其创新设计 被引量:24
20
作者 张婉玉 陈宇 周春燕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6-132,共7页
团窠纹是唐代织锦中的一种重要装饰纹样,其现代化发展出现了演变性差、创新性弱、时尚度低等问题。通过分析唐代团窠纹的文化内涵和构成规律,解构团窠纹的外环纹样和中心纹样,利用分裂语法规则将纹样分解成基本的单元形,结合形状文法规... 团窠纹是唐代织锦中的一种重要装饰纹样,其现代化发展出现了演变性差、创新性弱、时尚度低等问题。通过分析唐代团窠纹的文化内涵和构成规律,解构团窠纹的外环纹样和中心纹样,利用分裂语法规则将纹样分解成基本的单元形,结合形状文法规则推衍重构,获得新的单元形并进行创新纹样开发,实现唐代织锦团窠纹的现代化设计与应用。文章以立狮宝花纹为例进行现代织锦纹样创新设计,提高了织锦的时尚美观度,在保护团窠纹文化基因的基础上,更加契合当代审美需要。研究旨在保护、创新唐代团窠纹,并为其他纹样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窠纹 唐代织锦 织锦纹样设计 分裂语法 形状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