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益主体合作与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以四川省成都幸福梅林农业观光旅游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华 王永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农业观光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改变农村二元结构,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农业观光旅游的利益主体关系复杂,随着农业观光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不同利益主体的矛盾冲突日渐显现。因此,利益主体的合作、协调对农业... 农业观光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改变农村二元结构,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农业观光旅游的利益主体关系复杂,随着农业观光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不同利益主体的矛盾冲突日渐显现。因此,利益主体的合作、协调对农业观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只有从战略的眼光审视、规划和管理农业观光旅游,我国的农业观光旅游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观光旅游 利益主体 协调合作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权理论在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发展中的应用研究-以四川省理县桃坪羌寨为例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旺 王汝辉 《旅游科学》 CSSCI 2008年第2期63-68,共6页
文化权的主体是拥有、认同该文化的少数民族全体,主要包括文化自决权、文化发展权和文化使用权。企业资本介入到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开发后,少数民族的文化权被忽视、盗用和滥用的现象屡屡发生。本文拟从文化权理论的视角,通过具体案例分... 文化权的主体是拥有、认同该文化的少数民族全体,主要包括文化自决权、文化发展权和文化使用权。企业资本介入到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开发后,少数民族的文化权被忽视、盗用和滥用的现象屡屡发生。本文拟从文化权理论的视角,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探讨在企业资本介入后如何让少数民族自身在社区旅游发展中成为真正的受益者,从而让少数民族自身产生主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内在激励,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权 少数民族 社区旅游 桃坪羌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空间模式理论在四川历史文化城镇旅游开发中的运用与提升 被引量:9
3
作者 曹丹 李小波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7-122,共6页
旅游空间模式反映了旅游者在空间上的活动行为以及旅游开发的空间组织形式。空间模式的研究对于把握旅游者的流动规律,找出旅游开发中的节点和关键地带,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回顾了四川历史文化城镇旅游开发以及国... 旅游空间模式反映了旅游者在空间上的活动行为以及旅游开发的空间组织形式。空间模式的研究对于把握旅游者的流动规律,找出旅游开发中的节点和关键地带,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回顾了四川历史文化城镇旅游开发以及国内外旅游空间模式理论的研究成果,将Stewart和Vogt的经典旅游空间模式应用到四川省历史文化城镇的旅游开发中,可以总结出双核市场模式和依托型模式两种新的模式,以及四川旅游在空间结构形成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和解决途径,使传统的模式理论得以完善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空间模式 历史文化城镇 四川 旅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四川为例 被引量:46
4
作者 王雪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6-121,共6页
古镇是一种新兴的旅游资源。古镇古老的建筑、古朴的环境、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深厚的人文内涵及其居民闲适恬淡的生活状态、淳朴的民俗民风等构成了古镇旅游的资源条件,而邻近大中城市或著名景区景点的古镇则具备了古镇旅游开发的区... 古镇是一种新兴的旅游资源。古镇古老的建筑、古朴的环境、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深厚的人文内涵及其居民闲适恬淡的生活状态、淳朴的民俗民风等构成了古镇旅游的资源条件,而邻近大中城市或著名景区景点的古镇则具备了古镇旅游开发的区位条件。在开发古镇旅游资源时,既要研究旅游者心理,又要提高旅游地本身的吸引力,要针对不同需求的旅游者设计出不同的旅游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镇 旅游资源 资源条件 区位条件 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造四川文化强省形象部署文化旅游产业战略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汝辉 罗晓彬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40-142,共3页
关键词 文化旅游 旅游开发规划 四川文化 旅游文化 旅游业开发 产业战略 可持续旅游发展 旅游开发现状 九环线 出境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船录》所见四川旅游资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邦炜 陈盈洁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7-124,共8页
以都江堰、青城山、乐山、峨眉山、青神中岩五大景区为重点,可以考察范成大《吴船录》及其《西征小集》、《东征小集》所见四川旅游资源,以期对这些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增添这些旅游景区的文化意蕴和人文内涵。
关键词 南宋前期 范成大 《吴船录》 四川 旅游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四川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毛丽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8-43,共6页
中国是以道教为民族传统宗教的国家 ,而四川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 ,道教文化资源丰富。应利用道教文化资源开展特色旅游 ,进一步丰富道教旅游文化产品 ,有选择地建立一些新型度假区和休闲疗养地 ,以道教传统节日为依托 ,举办各种道教文... 中国是以道教为民族传统宗教的国家 ,而四川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 ,道教文化资源丰富。应利用道教文化资源开展特色旅游 ,进一步丰富道教旅游文化产品 ,有选择地建立一些新型度假区和休闲疗养地 ,以道教传统节日为依托 ,举办各种道教文化艺术节 ,让道教文化与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文化 文化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旅游商品开发探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罗晓彬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2-137,共6页
四川是全国旅游大省,既拥有旅游商品开发的悠久传统和现实优势,又存在着品种花色单一、制作陈旧粗糙、市场价格混乱、生产技术落后、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四川旅游商品开发除继续抓好传统工艺品生产外,应重点强化品牌意识,拓宽产品... 四川是全国旅游大省,既拥有旅游商品开发的悠久传统和现实优势,又存在着品种花色单一、制作陈旧粗糙、市场价格混乱、生产技术落后、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四川旅游商品开发除继续抓好传统工艺品生产外,应重点强化品牌意识,拓宽产品线,开发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食品、保健品和纪念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旅游商品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目的地营销:震后四川旅游业的恢复策略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兴琼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6-10,23,共6页
汶川地震给四川旅游业造成了严重影响。重塑四川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尽早恢复游客信心是四川旅游业恢复的关键,而政府目的地营销是四川旅游业恢复的重要策略和手段。本文在梳理政府目的地营销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目的地营销... 汶川地震给四川旅游业造成了严重影响。重塑四川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尽早恢复游客信心是四川旅游业恢复的关键,而政府目的地营销是四川旅游业恢复的重要策略和手段。本文在梳理政府目的地营销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目的地营销在四川旅游业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原因,并强调重塑和推广旅游目的地形象、积极开拓和获取客源市场、加强信息沟通和正确引导舆论是政府目的地营销在旅游恢复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最后提示了一些注意事项,以期为四川旅游业的早日恢复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目的地营销 汶川地震 四川旅游 恢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云南和四川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差异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8-123,共6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 ,云南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为旅游资源大省的四川 ,其旅游业在可进入性、宣传力度、服务质量、环保意识及其经营收入和影响等方面均不如云南省 ,根源在于四川省的旅游发展意识和旅游资源开发观... 自改革开放以来 ,云南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为旅游资源大省的四川 ,其旅游业在可进入性、宣传力度、服务质量、环保意识及其经营收入和影响等方面均不如云南省 ,根源在于四川省的旅游发展意识和旅游资源开发观念落后于云南。因此 ,发展四川旅游应该走政府主导下的全民发展旅游的路子 ;在旅游资源开发中 ,坚持“体现特色、培育精品、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开发 云南 四川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比较研究 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发展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晓彬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2-128,共7页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迅速发展和高校扩招,四川旅游教育,尤其是旅游高等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如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形式多样化、办学条件日趋完善等,但也存在诸如办学特色不突出、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手段方法陈旧、专业教师缺乏等不足...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迅速发展和高校扩招,四川旅游教育,尤其是旅游高等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如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形式多样化、办学条件日趋完善等,但也存在诸如办学特色不突出、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手段方法陈旧、专业教师缺乏等不足,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旅游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构建旅游资源产权制度的探讨 被引量:62
12
作者 刘旺 张文忠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29,共3页
现有的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安排在某种程度上已束缚旅游业的进一步持续发展和妨碍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 ,变革旅游资源产权制度成为必然的趋势。本文试图运用有关产权理论在对我国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安排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旅游资源... 现有的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安排在某种程度上已束缚旅游业的进一步持续发展和妨碍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 ,变革旅游资源产权制度成为必然的趋势。本文试图运用有关产权理论在对我国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安排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旅游资源产权制度构建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产权制度 旅游业 中国 管理体制 法律保障体系 产权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草地旅游资源及其合理开发保护 被引量:16
13
作者 朱琳 赵英伟 刘黎明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169-172,共4页
我国拥有丰富的草地旅游资源 ,但开发利用十分匮乏。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 ,对于保护草地资源环境、缩小东西部差距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草地旅游开发的特点出发 ,研究开发的原则和保护的对策 ,多途径。
关键词 草地旅游 旅游资源开发 中国 生态旅游 筹资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以来四川旱灾特点及其防治 被引量:24
14
作者 邓绍辉 罗晓彬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5-132,共8页
  建国以来,四川干旱灾害几乎年年发生,而且具有分布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灾情重和损失大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大气环流异常、地形条件差异、降雨量不均匀、农业耕种不当等。为了减少或消除干旱所造成的各种危害和损失,四川必须进一步...   建国以来,四川干旱灾害几乎年年发生,而且具有分布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灾情重和损失大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大气环流异常、地形条件差异、降雨量不均匀、农业耕种不当等。为了减少或消除干旱所造成的各种危害和损失,四川必须进一步采取蓄水、改种、兴林等综合配套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以来 四川 干旱灾害 特点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区域旅游规划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旺 杨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116,共6页
针对我国现阶段区域旅游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运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着重指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对旅游规划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区域旅游规划的新观念和新框架。
关键词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区域旅游规划 旅游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旅游参与的微观机制研究--以丹巴县甲居藏寨为例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旺 吴雪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少数民族社区的旅游资源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社区居民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是社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居民能否真正参与社区旅游的发展关系到社区经济、文化能否协调发展。本文以丹巴县甲居藏寨社区旅游的开发为例,在大量实地... 少数民族社区的旅游资源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社区居民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是社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居民能否真正参与社区旅游的发展关系到社区经济、文化能否协调发展。本文以丹巴县甲居藏寨社区旅游的开发为例,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教育引导、利益分配、保障、补偿、民主决策和约束六个方面对少数民族社区参与的微观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旅游开发 社区参与 微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世博园规划的主题升华与城市旅游形象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小波 于希贤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1-63,共3页
昆明世博园的总体规划体现了“博览”二字 ,但对主题思想认识不足。笔者提出 ,将鸣凤山景区纳入规划范围 ,可实现“人与自然”主题从“人的自然化”到“自然的人化”的升华 ,并形成丰富的文化景观 。
关键词 世博园 鸣凤山 人与自然 主题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阆中风水意象解构及其规划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小波 文绍琼 《规划师》 2005年第8期84-87,共4页
关键词 城市意象 城市规划 20世纪60年代 解构 风水 四川 IMAGE 城市景观 时间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盐业遗址与三峡旅游——兼论工业遗产旅游的特点与开发 被引量:31
19
作者 李小波 祁黄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4-108,共5页
中美联合三峡盐业考古是中国首次盐业专题考古。考古发现不仅为认识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新的视野,也为三峡旅游开发开辟了新的思路。通过全面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古盐业遗址具备旅游文化价值、观赏价值和娱乐价值,完全应该... 中美联合三峡盐业考古是中国首次盐业专题考古。考古发现不仅为认识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新的视野,也为三峡旅游开发开辟了新的思路。通过全面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古盐业遗址具备旅游文化价值、观赏价值和娱乐价值,完全应该作相应的旅游开发规划与建设,值得旅游界与社会各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古盐业遗址 工业遗产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家“仁礼观”与生态旅游环境伦理体系构建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丽娟 赖斌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10期275-278,共4页
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而生态旅游环境伦理是生态旅游区别于传统旅游最本质的指导思想之一,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多是借鉴国外学者的观点并且还没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体系。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其“仁礼... 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而生态旅游环境伦理是生态旅游区别于传统旅游最本质的指导思想之一,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多是借鉴国外学者的观点并且还没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体系。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其“仁礼观”更是深入人心。本文试图以儒家“仁礼观”为基础,从理性思维和道德规范的角度构建一套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生态旅游环境伦理体系理论基础,并首次提出生态旅游实践者的概念,界定了实现该体系的主体范围,从而构建完整的生态旅游环境伦理体系,并透彻地掌握其内在规律,更好地为生态旅游所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环境伦理 理性思维 道德规范 儒家“仁礼观” 生态旅游实践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