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科学社会主义教材建设的新成果——评《科学社会主义教程》
1
作者
程思进
王洪楚
《探索》
1986年第1期77-80,共4页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结晶。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从事科学社会主义教学和理论研究的同...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结晶。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从事科学社会主义教学和理论研究的同志,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总结新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具体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
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
现实意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优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片面性不是认识发展的必然形式——与高庆刚同志商榷
2
作者
姚定一
《江汉论坛》
1988年第10期7-7,共1页
1、哲学上所谓'必然形式'是反映或表征事物和现象发展的本质形式.本质是普遍的,因此'必然性'与'普遍性'是同一阶梯、同一层次的范畴.辩证唯物主义所理解的'普遍性'当然不是'抽象的普遍',而是体...
1、哲学上所谓'必然形式'是反映或表征事物和现象发展的本质形式.本质是普遍的,因此'必然性'与'普遍性'是同一阶梯、同一层次的范畴.辩证唯物主义所理解的'普遍性'当然不是'抽象的普遍',而是体现'特殊的和个别的东西的全部丰富性的普遍'(《哲学笔记》第98页).因此,必然性自身必定是全面的,或者住自身中包含着'全面性'.'片面性是认识发展的必然形式'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判断,是不能成立的.2、作者认为客观世界是一张大网,'要认识这一张大网,总要从某一点、某一层开始,然后逐步进行延伸.'因此按照作者的逻辑必然是这样:作为认识出发点的'某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发展
片面性
辩证唯物主义
普遍性
客观世界
逻辑必然
丰富性
哲学
有限与无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大钊的革命思想与历史科学
被引量:
1
3
作者
马功成
《探索》
1987年第1期69-72,78,共5页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是第一个把十月革命的真象和马克思主义真理传播给中国人民的导师,也是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历史科学的第一人。他的著作,不仅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①而且是历史科学的宝库。他认为...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是第一个把十月革命的真象和马克思主义真理传播给中国人民的导师,也是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历史科学的第一人。他的著作,不仅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①而且是历史科学的宝库。他认为,所谓历史就是“社会的变革”,历史科学就是“研究社会变革的学问”。②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世界一切现象,无能逃于理法的支配者,人事界的现象,亦不能无特种的理法。”③只有掌握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正确地指导革命实践。他从这个总的观点出发,深刻地论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提出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中国人民
日本帝国主义
十月革命
革命思想
中国共产党
反帝反封建
近代中国社会
封建主义
革命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国两制”与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4
作者
赵明俊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6-30,共5页
如果说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国两制”还仅仅是我党和政府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一种科学构想和政治理论的话,那么随着香港、澳门问题的圆满解决,到九十年代末,“一国两制”就成了我国政治生活中活生生的现实。它的实施...
如果说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国两制”还仅仅是我党和政府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一种科学构想和政治理论的话,那么随着香港、澳门问题的圆满解决,到九十年代末,“一国两制”就成了我国政治生活中活生生的现实。它的实施无疑会从理论上给我们提出一系列的新课题。本文试从政治学的角度对实施“一国两制”历史时期的我国国家结合形式及其特点作一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两制”
单一制
行政区
香港
联邦成员国
联邦制国家
中央人民政府
联邦政府
地方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析原因规定为现象的局限性
5
作者
侯东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6-31,共6页
长期以来,许多哲学教科书及其它书籍都把原因规定为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这几乎成了无可置疑的定论。事实上,将原因这一范畴在现象的基础上加以界定,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新的科学认识范围的不断拓展,这种...
长期以来,许多哲学教科书及其它书籍都把原因规定为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这几乎成了无可置疑的定论。事实上,将原因这一范畴在现象的基础上加以界定,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新的科学认识范围的不断拓展,这种局限性显得愈来愈突出。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关系
因果联系
唯物辩证法
非本质联系
决定论原则
导因
外部联系
系统的结构
统计性
微观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观念变革
6
作者
刘方明
《探索》
1986年第4期5-8,12,共5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批判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的责难,阐明共产党人的各项原则时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深...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批判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的责难,阐明共产党人的各项原则时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深思才能了解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变革
新观念
经济体制改革
相适应
生活条件
面向世界
改革内容
客观规律
自我完善
改革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法治社会: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7
作者
德兴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7-69,共3页
自人类社会演进到国家阶段以后,就产生了以法治理国家、还是以人治理国家、这个问题,法治社会就成为一些社会有识之士追求的目标。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盛行的都是“人治”。“人治”,在古代的说法就是...
自人类社会演进到国家阶段以后,就产生了以法治理国家、还是以人治理国家、这个问题,法治社会就成为一些社会有识之士追求的目标。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盛行的都是“人治”。“人治”,在古代的说法就是。朕即国家一、“言出法随”I现在来说,就是凭个人主观意志办事,由领导者个人说了算,有法不依,以言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
法治社会
以法治理
“人治”
社会演进
主观意志
有法不依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劳动者个人收入差别的变动趋势
8
作者
李余友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4期33-35,共3页
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者个人收入问题,不仅是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物质利益,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试图就我国当前现状,对劳动者个人收入差别的变动趋势作一探索。深入探索劳动者个人收入的变动趋势,有利于更好...
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者个人收入问题,不仅是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物质利益,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试图就我国当前现状,对劳动者个人收入差别的变动趋势作一探索。深入探索劳动者个人收入的变动趋势,有利于更好地克服平均主义,进行工资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政策上,对过去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有所突破,较多的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农村实行的新的分配制度,拉开了收入差距,一部分人开始富裕起来,由此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城市,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者收入
变动趋势
收入差别
平均主义
收入差距
长期存在
收入分配政策
个人收入
社会主义经济
工资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县域经济深化改革初探
9
作者
李余友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0年第2期54-56,共3页
这里所说的县域经济,是指县级机构直接管理所涉及的经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县级经济管理机关肩负着本县经济整体改革的重任。如何深化改革县域经济,为县级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全县经济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探讨,是...
这里所说的县域经济,是指县级机构直接管理所涉及的经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县级经济管理机关肩负着本县经济整体改革的重任。如何深化改革县域经济,为县级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全县经济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探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县级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改革
经济的
整体改革
重要课题
发展创造
产业结构
乡镇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与宏观指导
10
作者
李余友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86年第4期53-56,共4页
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在世界各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都被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现阶段农村发展的总趋势正处在由传统型农村向现代化农村转变的历史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必然趋...
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在世界各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都被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现阶段农村发展的总趋势正处在由传统型农村向现代化农村转变的历史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必然趋势。本文就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转移途径以及宏观指导谈点粗浅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剩余劳动力转移
宏观指导
转移问题
农村人口
农村劳动力
必然趋势
农村经济
乡镇企业
我国现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学社会主义教材建设的新成果——评《科学社会主义教程》
1
作者
程思进
王洪楚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政教系
出处
《探索》
1986年第1期77-80,共4页
文摘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结晶。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从事科学社会主义教学和理论研究的同志,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总结新经验。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具体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
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
现实意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优越性
分类号
D2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片面性不是认识发展的必然形式——与高庆刚同志商榷
2
作者
姚定一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政教系
出处
《江汉论坛》
1988年第10期7-7,共1页
文摘
1、哲学上所谓'必然形式'是反映或表征事物和现象发展的本质形式.本质是普遍的,因此'必然性'与'普遍性'是同一阶梯、同一层次的范畴.辩证唯物主义所理解的'普遍性'当然不是'抽象的普遍',而是体现'特殊的和个别的东西的全部丰富性的普遍'(《哲学笔记》第98页).因此,必然性自身必定是全面的,或者住自身中包含着'全面性'.'片面性是认识发展的必然形式'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判断,是不能成立的.2、作者认为客观世界是一张大网,'要认识这一张大网,总要从某一点、某一层开始,然后逐步进行延伸.'因此按照作者的逻辑必然是这样:作为认识出发点的'某一点'。
关键词
认识发展
片面性
辩证唯物主义
普遍性
客观世界
逻辑必然
丰富性
哲学
有限与无限
表征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大钊的革命思想与历史科学
被引量:
1
3
作者
马功成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政教系
教
授
出处
《探索》
1987年第1期69-72,78,共5页
文摘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是第一个把十月革命的真象和马克思主义真理传播给中国人民的导师,也是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历史科学的第一人。他的著作,不仅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①而且是历史科学的宝库。他认为,所谓历史就是“社会的变革”,历史科学就是“研究社会变革的学问”。②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世界一切现象,无能逃于理法的支配者,人事界的现象,亦不能无特种的理法。”③只有掌握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正确地指导革命实践。他从这个总的观点出发,深刻地论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提出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关键词
李大钊
中国人民
日本帝国主义
十月革命
革命思想
中国共产党
反帝反封建
近代中国社会
封建主义
革命实践
分类号
D2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国两制”与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4
作者
赵明俊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政教系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6-30,共5页
文摘
如果说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国两制”还仅仅是我党和政府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一种科学构想和政治理论的话,那么随着香港、澳门问题的圆满解决,到九十年代末,“一国两制”就成了我国政治生活中活生生的现实。它的实施无疑会从理论上给我们提出一系列的新课题。本文试从政治学的角度对实施“一国两制”历史时期的我国国家结合形式及其特点作一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两制”
单一制
行政区
香港
联邦成员国
联邦制国家
中央人民政府
联邦政府
地方政府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析原因规定为现象的局限性
5
作者
侯东成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政教系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6-31,共6页
文摘
长期以来,许多哲学教科书及其它书籍都把原因规定为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这几乎成了无可置疑的定论。事实上,将原因这一范畴在现象的基础上加以界定,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新的科学认识范围的不断拓展,这种局限性显得愈来愈突出。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
因果关系
因果联系
唯物辩证法
非本质联系
决定论原则
导因
外部联系
系统的结构
统计性
微观粒子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观念变革
6
作者
刘方明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政教系
出处
《探索》
1986年第4期5-8,12,共5页
文摘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批判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的责难,阐明共产党人的各项原则时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深思才能了解吗?”。
关键词
观念变革
新观念
经济体制改革
相适应
生活条件
面向世界
改革内容
客观规律
自我完善
改革过程
分类号
D2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法治社会: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7
作者
德兴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政教系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7-69,共3页
文摘
自人类社会演进到国家阶段以后,就产生了以法治理国家、还是以人治理国家、这个问题,法治社会就成为一些社会有识之士追求的目标。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盛行的都是“人治”。“人治”,在古代的说法就是。朕即国家一、“言出法随”I现在来说,就是凭个人主观意志办事,由领导者个人说了算,有法不依,以言代法。
关键词
社会发展
法治社会
以法治理
“人治”
社会演进
主观意志
有法不依
国家
分类号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劳动者个人收入差别的变动趋势
8
作者
李余友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政教系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4期33-35,共3页
文摘
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者个人收入问题,不仅是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物质利益,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试图就我国当前现状,对劳动者个人收入差别的变动趋势作一探索。深入探索劳动者个人收入的变动趋势,有利于更好地克服平均主义,进行工资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政策上,对过去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有所突破,较多的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农村实行的新的分配制度,拉开了收入差距,一部分人开始富裕起来,由此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城市,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
关键词
劳动者收入
变动趋势
收入差别
平均主义
收入差距
长期存在
收入分配政策
个人收入
社会主义经济
工资改革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县域经济深化改革初探
9
作者
李余友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政教系
出处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0年第2期54-56,共3页
文摘
这里所说的县域经济,是指县级机构直接管理所涉及的经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县级经济管理机关肩负着本县经济整体改革的重任。如何深化改革县域经济,为县级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全县经济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探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县级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改革
经济的
整体改革
重要课题
发展创造
产业结构
乡镇企业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与宏观指导
10
作者
李余友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政教系
出处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86年第4期53-56,共4页
文摘
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在世界各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都被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现阶段农村发展的总趋势正处在由传统型农村向现代化农村转变的历史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必然趋势。本文就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转移途径以及宏观指导谈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剩余劳动力转移
宏观指导
转移问题
农村人口
农村劳动力
必然趋势
农村经济
乡镇企业
我国现阶段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科学社会主义教材建设的新成果——评《科学社会主义教程》
程思进
王洪楚
《探索》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片面性不是认识发展的必然形式——与高庆刚同志商榷
姚定一
《江汉论坛》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李大钊的革命思想与历史科学
马功成
《探索》
198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一国两制”与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赵明俊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析原因规定为现象的局限性
侯东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试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观念变革
刘方明
《探索》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法治社会: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德兴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我国劳动者个人收入差别的变动趋势
李余友
《社会科学研究》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县域经济深化改革初探
李余友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与宏观指导
李余友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