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20世纪30-40年代巴蜀文化研究的新学转型——以郑德坤、卫聚贤为重点 被引量:1
1
作者 龚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3-195,共13页
在抗战内迁和学术转型的双重因素影响下,20世纪30-40年代巴蜀文化迎来了研究热潮,其总体目标是重建科学可信的古代巴蜀文化。依据这一时期的民族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中的新发现,学界已形成或以巴蜀古史史料的辨伪与重建、或以秦汉以... 在抗战内迁和学术转型的双重因素影响下,20世纪30-40年代巴蜀文化迎来了研究热潮,其总体目标是重建科学可信的古代巴蜀文化。依据这一时期的民族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中的新发现,学界已形成或以巴蜀古史史料的辨伪与重建、或以秦汉以降巴蜀史料证说巴蜀古史、或以考古新发现材料去重建古代巴蜀文化的多元研究新理路。在此基础之上,郑德坤以“亚欧大陆文化交流网络”为线索,从广域的世界史视野出发,将域内外古文化和本土有限的历史记载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巴蜀文化的演进脉络;卫聚贤则以“古蜀人文化之异”为视角,将巴蜀地区考古发现中有特色的古器物与民族学、民俗学和历史学材料密切结合,并与中原文化、南方文化作对比研究,从而较为全面地构建起古代巴蜀文化诸内涵体系。经过郑、卫二氏的共同努力,确立了古代巴蜀文化研究的全新历史脉络与内涵,最终促成了巴蜀文化研究的新学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40年代 巴蜀文化研究 新学转型 郑德坤 卫聚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雨楼随笔》与相如、文君文化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房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5-140,共6页
清代学者王培荀所撰《听雨楼随笔》收录了与司马相如、卓文君相关的诗作及评述,这些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相如与文君文化的面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在相如与文君文化传播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王培荀 《听雨楼随笔》 相如与文君文化 史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40年代古史研究思潮对早期巴蜀古史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龚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0-198,共9页
晚近以来学界对于巴蜀古史的认识不断深入,抗战时期学界兴起了巴蜀古史研究与重建的热潮。尤其是庄学本对川北羌民族调查知识的发表,为学界进一步认识大禹和巴蜀古史问题提供了新材料、新视角。职是之故,早期的巴蜀古史研究呈现出非常... 晚近以来学界对于巴蜀古史的认识不断深入,抗战时期学界兴起了巴蜀古史研究与重建的热潮。尤其是庄学本对川北羌民族调查知识的发表,为学界进一步认识大禹和巴蜀古史问题提供了新材料、新视角。职是之故,早期的巴蜀古史研究呈现出非常重视民族学调查活动及其资料运用的现象。在学术思想上,它还深受“疑古”与“释古新证”两大学术思潮的影响。“疑古”影响下的学者,主张巴蜀之域的大禹传说是从中原流入,时限或早至战国或晚至西汉,巴蜀流传的古史传说多属虚构。“释古新证”影响下的学者,则认为川北羌民的大禹传说是巴蜀悠久古史的重要佐证。“疑古”或“释古新证”两种研究路径,对于早期巴蜀古史的研究与重建都提供了各自的经验,共同促进了巴蜀古史科学命题的生成,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巴蜀古史重建 古史研究思潮 大禹传说 庄学本 顾颉刚 王国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举停废后童生、生员的多种出路和选择——以四川南部县为例的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亮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5-194,208,共11页
停废科举是清季制度与社会变革的重要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为缓解停废科举可能引发的士心震荡,清廷尽可能多地为身处科名底层的童生、生员安排出路,如兴办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出台优渥的科举善后考试政策等。在四川南部县,童生和生员还... 停废科举是清季制度与社会变革的重要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为缓解停废科举可能引发的士心震荡,清廷尽可能多地为身处科名底层的童生、生员安排出路,如兴办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出台优渥的科举善后考试政策等。在四川南部县,童生和生员还有从事新政公务、私塾教读等出路可供选择,且童生还能通过获取“训生”的方式来弥补旧学功名缺失的遗憾。此外,清廷及各直省地方在学堂入学和科举善后考试中亦多有变通,为年龄较大的童生、生员以及转习新学成绩不佳者宽谋出路。然而,由于清廷对学堂、科举二途的理想化预设,低估了“科举情节”的影响力,加上忽略州县公务对解决童生、生员等旧学人员出路的重要作用等因素,出路过多也带来诸多问题并引发系列乱象。这不仅影响清廷疏通旧学之成效,也给新政运行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失之于“多”的科举善后举措,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亦有镜鉴与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科举停废 童生 生员 科举善后考试 四川南部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巴文化与巴楚文化的形成 被引量:42
5
作者 段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19,共8页
巴是一个文明古国 ,早在商代已见称于世。从商至西周 ,巴立国于汉水上游 ,春秋时一度东出汉东 ,与楚国缔结政治军事联盟 ,发生种种和战关系。同时 ,在川东鄂西称为巴的广袤地域上 ,活跃着若干族群 ,它们与汉上巴国有着不尽一致的关系。... 巴是一个文明古国 ,早在商代已见称于世。从商至西周 ,巴立国于汉水上游 ,春秋时一度东出汉东 ,与楚国缔结政治军事联盟 ,发生种种和战关系。同时 ,在川东鄂西称为巴的广袤地域上 ,活跃着若干族群 ,它们与汉上巴国有着不尽一致的关系。所谓巴文化 ,在战国以前其实包含着巴国文化和巴地文化两大组成部分或层次 ,两者不论在地域还是面貌上均有明显相异 ,战国时由于巴国南移长江流域 ,巴文化才从地域和形态上充分整合起来。所谓巴楚文化 ,主要是指在原为巴地后为楚地的地域范围内 ,巴文化与楚文化的共生与互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国 巴地 巴文化 巴楚关系 巴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丝绸之路:中—印交通与文化走廊 被引量:13
6
作者 段渝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97,共7页
从古代四川、云南通往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在历史文献中被称为蜀身毒道,中—印间的各种历史文化因素在这条交通线路上长期而大量地积淀下来,随时代而持续发展演变。古代文明、丝绸文化、宗教文化、古城镇文化、茶文化、玉文化、黄金文... 从古代四川、云南通往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在历史文献中被称为蜀身毒道,中—印间的各种历史文化因素在这条交通线路上长期而大量地积淀下来,随时代而持续发展演变。古代文明、丝绸文化、宗教文化、古城镇文化、茶文化、玉文化、黄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抗战文化等构成这条走廊的主要内涵,使它成为一条内涵丰富而具有鲜明特征的历史文化走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丝绸之路 中—印交通 文化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大禹研究的主要观点和论争 被引量:7
7
作者 段渝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5-166,共12页
在中国古史传说中,大禹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位在中国文明史上具有关键性作用和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中国古史的问题,夏代和夏文化的问题,中国国家与文明的形成等问题,莫不同禹息息相关。而百年以来关于禹兴西羌、大禹治水、禹娶涂山... 在中国古史传说中,大禹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位在中国文明史上具有关键性作用和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中国古史的问题,夏代和夏文化的问题,中国国家与文明的形成等问题,莫不同禹息息相关。而百年以来关于禹兴西羌、大禹治水、禹娶涂山、禹都阳城、禹画九州、禹铸九鼎、禹征三苗等早已为人们所耳熟能详的“禹迹”,以至于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过大禹其人等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重要分歧和论争。本文对百年来学术界关于大禹研究的主要观点和论争略做梳理述评,供海内外学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 观点 论争 百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夷青铜文化及其文明的起源 被引量:6
8
作者 段渝 刘弘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5-183,共9页
先秦秦汉时期西南夷的社会组织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发展水平,在较为独立和封闭的地理空间中演进为具有相当分层与组织能力的社会,并产生了相当发达的青铜文化,其中一些政治共同体已经演进到复杂酋邦的水平,处于文明时代的前夜,即使没有汉... 先秦秦汉时期西南夷的社会组织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发展水平,在较为独立和封闭的地理空间中演进为具有相当分层与组织能力的社会,并产生了相当发达的青铜文化,其中一些政治共同体已经演进到复杂酋邦的水平,处于文明时代的前夜,即使没有汉王朝国家力量与汉文化进入的强烈影响,它们同样可以独立演进并进入文明时代。对西南夷地区古代酋邦社会的研究,对于考察古代文明起源,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夷 青铜文化 酋邦 文明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星堆文化看古代文明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段渝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2-169,共8页
商代以三星堆文化为表征的古蜀王国,是一个实行神权政治的文明古国。从考古学上对三星堆的物质文化特征所进行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但对三星堆文化所蕴涵的古代文明的非物质文化的本质性特征,还须通过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才能... 商代以三星堆文化为表征的古蜀王国,是一个实行神权政治的文明古国。从考古学上对三星堆的物质文化特征所进行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但对三星堆文化所蕴涵的古代文明的非物质文化的本质性特征,还须通过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才能透彻地揭示出来。从三星堆文化进行透视,可见古代文明的本质特征,在于从酋邦制社会里发展出了一个能够控制并占有基本资源的政治组织,这个政治组织就是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文化 古代文明 本质特征 殷商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长江干流青铜文化的几个问题——兼论渝东与川东渠江流域青铜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段渝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49,共8页
古代巴国的青铜文化,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比较系统的实物资料而一直未能获得更多的研究。近年以来川渝地区以及三峡地区考古工作的全面开展,为巴国青铜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资料和条件。但由于巴国历史与疆域变迁的复杂性,使巴国青铜文化的... 古代巴国的青铜文化,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比较系统的实物资料而一直未能获得更多的研究。近年以来川渝地区以及三峡地区考古工作的全面开展,为巴国青铜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资料和条件。但由于巴国历史与疆域变迁的复杂性,使巴国青铜文化的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 长江干流 青铜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书同文”到“语同音”:语言文字规范统一与文化认同 被引量:3
11
作者 汤洪 张以品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0-199,共10页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秦始皇施行“书同文”,规范书面文字的使用,对后世国家统一与民族文化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语同音”是自周代以来中华民族或隐或显的未竟事业。从先秦雅言到汉代通语,从唐音到明清官话,...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秦始皇施行“书同文”,规范书面文字的使用,对后世国家统一与民族文化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语同音”是自周代以来中华民族或隐或显的未竟事业。从先秦雅言到汉代通语,从唐音到明清官话,直至20世纪初的国语运动,“语同音”的千年实践一直未曾间断。新中国成立,《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普通话的推广使语同音千年梦想迈向新征程,国人语言观念积极转变,推普工作虽困难重重但依然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语言是国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快“语同音”的历史进程,不断提升人民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当前推进“语同音”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同文 语同音 通用语言文字 推普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蜀傩坛三圣之“土主”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黎春林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0-12,16,共4页
巴蜀傩坛三圣之"土主"并非"随地异祀"的一方之主,而是确有其人。"川主、土主、药王"三圣合信合祀之风的盛行、文昌信仰的兴起和《文昌大洞仙经》弹演,促使"壁山神"赵延之登上傩坛,成为巴蜀傩坛... 巴蜀傩坛三圣之"土主"并非"随地异祀"的一方之主,而是确有其人。"川主、土主、药王"三圣合信合祀之风的盛行、文昌信仰的兴起和《文昌大洞仙经》弹演,促使"壁山神"赵延之登上傩坛,成为巴蜀傩坛"三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傩坛 壁山神 赵延之 文昌大洞仙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蜀地农业的有关材料与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邹一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3,共5页
通过对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古蜀是一个物产丰饶、农业经济发达的地方,体现在其农业的发展、经济作物的栽培三大农业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水利建设成就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 先秦 古蜀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语词流变的文化考释 被引量:2
14
作者 汤洪 任敬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6-173,共8页
西汉初年陆贾《新语》最早以译音方式记载“琥珀”,东汉班固《汉书》意化为“虎魄”。魏晋《名医别录》进一步解说“虎魄”,并附会出“虎死,精魄入地化为石”等各种本土民间文化期许。由译音无义的“琥珀”而变为译意特称“虎魄”,尚有... 西汉初年陆贾《新语》最早以译音方式记载“琥珀”,东汉班固《汉书》意化为“虎魄”。魏晋《名医别录》进一步解说“虎魄”,并附会出“虎死,精魄入地化为石”等各种本土民间文化期许。由译音无义的“琥珀”而变为译意特称“虎魄”,尚有“虎珀”中间语言变体的长期存在。随魏晋六朝引入域外“琥珀”特别是“虫珀”风尚日炽,加之其时道教学者对“琥珀”成因、品种的研究,人们对“琥珀”的认识不断修正,并凝固为《隋书》泛称的“兽魄”。此外,揆诸文献,“育沛”、“遗玉”、“顿牟”、“江珠”原本或皆非“琥珀”别称。“琥珀”一词的书写流变,反映出中华民族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之后所发生的文化互动直至本土化的变异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 虎珀 虎魄 《神农本草经》 文化期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的发展阶段及主要成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段渝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31,共7页
古代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以至中、西亚地区文明交流互动的交通线路,学术界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经历了三次高潮,在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时间、主线路及道路的主要作用,以及经由南方丝绸之... 古代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以至中、西亚地区文明交流互动的交通线路,学术界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经历了三次高潮,在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时间、主线路及道路的主要作用,以及经由南方丝绸之路,中国文明对外传播的时间、路径、途径、机制、内容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充分认识到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并将南方丝绸之路放到整个欧亚古代文明的背景下进行探索,大大推进了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丝绸之路研究 发展阶段 主要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蜀易学渊源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生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1-125,共5页
巴蜀易学源远流长,神话传说作《易》之祖伏羲氏即为巴人。巴蜀地区卜筮活动兴盛,易学在此产生、传承具有一定基础。秦楚与巴蜀毗邻,文化联系紧密。巴蜀易学从楚地传入是可能的。明杨慎以孔子弟子商瞿为蜀人,宋人杨绘、谯定之易传自扬雄... 巴蜀易学源远流长,神话传说作《易》之祖伏羲氏即为巴人。巴蜀地区卜筮活动兴盛,易学在此产生、传承具有一定基础。秦楚与巴蜀毗邻,文化联系紧密。巴蜀易学从楚地传入是可能的。明杨慎以孔子弟子商瞿为蜀人,宋人杨绘、谯定之易传自扬雄之师严君平,均反映出巴蜀易学起源早,影响远,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易学 渊源 商瞿 杨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长琮的形制、刻符及隐含信息
17
作者 刘文强 姚佳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7,138,139,共10页
金沙长琮的形制、刻符等隐含着丰富的史前信息。一方面,金沙长琮是典型的良渚文化晚期高琮形制,此类多节长琮从良渚文化晚期开始,有着自太湖地区经海岱再至中原、后又辗转甘青、最终落脚成都平原的渐次单向分布轨迹,此条分布轨迹路线清... 金沙长琮的形制、刻符等隐含着丰富的史前信息。一方面,金沙长琮是典型的良渚文化晚期高琮形制,此类多节长琮从良渚文化晚期开始,有着自太湖地区经海岱再至中原、后又辗转甘青、最终落脚成都平原的渐次单向分布轨迹,此条分布轨迹路线清晰、指向明确,完全不同于一支文化向四周延展的文化辐射,很可能是距今4300年左右开始的良渚先民及其部分后裔的迁徙路径之一;另一方面,金沙长琮的刻符由大汶口文化陶尊刻符演变而来,可能代表了大汶口文化的一支部族,而于典型良渚文化长琮之上刻画大汶口文化的族群标记,当代表了大汶口文化部族与良渚文化族群之间的联盟与合作。金沙长琮隐含的种种史前族群交流信息,对研究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学文化互动、西南地区史前文化及族群来源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长琮 刻符 良渚先民 大汶口先民 合作 迁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抄诗》与高丽朝科举文化
18
作者 房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9-132,共4页
《十抄诗》是高丽朝一部影响较大的七言律诗范本。它产生于科举文化大盛之时,其编纂与高丽朝以诗赋取士的举措密切相关,书中所录诗人多为唐五代科举考试的名家。此书为我们认识高丽朝科举文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文学史料,具有珍贵的文献... 《十抄诗》是高丽朝一部影响较大的七言律诗范本。它产生于科举文化大盛之时,其编纂与高丽朝以诗赋取士的举措密切相关,书中所录诗人多为唐五代科举考试的名家。此书为我们认识高丽朝科举文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文学史料,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抄诗》 高丽朝 科举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宗教及其管理调查研究——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田野点
19
作者 岳小国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64,共6页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现有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宗教派别。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宗教组织、宗教活动和信众状况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原有的行政主导型宗教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地宗教管理工作正在拓宽工作思路、改...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现有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宗教派别。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宗教组织、宗教活动和信众状况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原有的行政主导型宗教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地宗教管理工作正在拓宽工作思路、改革创新,以引导宗教和谐发展。调查发现,长阳宗教新时期也呈现新的特点,其社会化、大众化趋势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宗教的世俗化 宗教的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匠心传承视野下的荥经砂器创新产品设计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龙 赵爱丽 谭丽梅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71-275,共5页
目的运用"工匠精神"对荥经砂器进行解析,运用现代产品设计手段对荥经砂器进行系统化的创新设计与实践,以推动荥经砂器适应当代文化与市场的需求,从而保护和发展荥经砂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方法解析荥经砂器传承至今的"... 目的运用"工匠精神"对荥经砂器进行解析,运用现代产品设计手段对荥经砂器进行系统化的创新设计与实践,以推动荥经砂器适应当代文化与市场的需求,从而保护和发展荥经砂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方法解析荥经砂器传承至今的"工匠精神",以市场现状与砂器传承为出发点,以创新思维为向导,以创新方法为手段,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促进荥经砂器的市场化、现代化和多元化发展。结论结合传统工匠精神,通过对荥经砂器造物的研究与设计实践总结出针对传承、创新的一般方法,用设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将荥经砂器衍生成为兼具文化性和功能性的产品,从而拓展荥经砂器的产品范畴,打造出具有浓厚本土文化特色并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创新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荥经砂器 产品设计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