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地理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被引量:5
1
作者 程武学 杨宇科 +2 位作者 封玲 张伟 蒋容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5-197,221,共4页
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实验室除服务于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科研之外,还应加强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其科研科普双功能的效应。通过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的具体实践,总结地理学科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3种有效的开放模式... 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实验室除服务于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科研之外,还应加强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其科研科普双功能的效应。通过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的具体实践,总结地理学科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3种有效的开放模式。旨在通过有效的开放模式的实践推动实验室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模式 地理实验室 探究与实践 资源有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地理园区提升地理学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武学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3-35,共3页
首先论述了目前地理学科大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接着对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依托地理园区的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并结合地理学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重点提出了提升地理学大学... 首先论述了目前地理学科大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接着对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依托地理园区的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并结合地理学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重点提出了提升地理学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措施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地理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源市森林资源空间分布研究
3
作者 徐园园 杨佳嘉 +2 位作者 陈裕鑫 李德洪 程武学 《绿色科技》 2023年第5期192-196,共5页
森林资源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具有生态、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全面掌握万源市目前的森林资源分布状况,以便更好地管理林业资源,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提升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基于2020年万源市森林... 森林资源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具有生态、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全面掌握万源市目前的森林资源分布状况,以便更好地管理林业资源,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提升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基于2020年万源市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并结合万源市第一次森林火灾风险普查评估调查成果数据,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对万源市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结果表明:万源市森林覆盖率较高,31个乡镇森林覆盖率均大于50%,其中庙子乡森林覆盖率高达92.85%;万源市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拔700~1400 m的暖温带、坡度为15°~24°的斜坡、坡向为西北坡、坡位为中坡的地区。针对目前的森林资源状况,提出了健全管理制度、因地制宜选择树种、预防火灾等对策,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现状 GIS 万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荥经县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悦 郭虎 程武学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第1期32-36,50,共6页
本文分别对1990年、2000年、2010年、2015年荥经县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和格局的主要景观指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域的最大景观始终为林地;耕地、水域、其他景观类型不断减少,林地、园地、建设用地、草地景观均不同程度增加... 本文分别对1990年、2000年、2010年、2015年荥经县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和格局的主要景观指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域的最大景观始终为林地;耕地、水域、其他景观类型不断减少,林地、园地、建设用地、草地景观均不同程度增加;整个景观格局经历了先破碎化,后又恢复的过程,影响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子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农村人口迁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 荥经县 土地利用景观类型 驱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独一味的地理潜在分布区预测
5
作者 熊钰丹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88-92,共5页
为了解气候因子对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生长状况的影响,通过ArcGIS和MaxEnt模型,利用110个独一味地理信息点以及19个气候变量模拟分析影响独一味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预测2050s、2070s的RCP 2.6、RCP 8.5气候情景下独一味的分布... 为了解气候因子对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生长状况的影响,通过ArcGIS和MaxEnt模型,利用110个独一味地理信息点以及19个气候变量模拟分析影响独一味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预测2050s、2070s的RCP 2.6、RCP 8.5气候情景下独一味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训练集与测试集AUC值分别为0.975和0.978,模型模拟当代潜在分布区可信度极高。等温性(bio13)、最暖季均温(bio10)、最暖季节降雨量(bio18)是影响独一味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变量。独一味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高原地区,包括四川省西部、西藏自治区东部等地,独一味最适生长区面积从西向东依次递减。未来气候与当前气候情景下独一味的生长区面积相比,未来气候情景下的独一味生长区面积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且生长区随着生长区边缘向生长区中心消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 MaxEnt模型 潜在分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影像的济宁市春季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监测 被引量:10
6
作者 巫明焱 董光 +3 位作者 税丽 胡大川 程武学 范曙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9-569,共11页
准确快速获取小春作物的播种面积、空间分布及年际时空变化信息,可为农业部门制定政策、合理安排生产提供依据。利用多期Landsat 8影像,综合不同作物的光谱特征、纹理、NDVI值等信息,分别建立多时相小春作物提取模型,获取济宁市小麦和... 准确快速获取小春作物的播种面积、空间分布及年际时空变化信息,可为农业部门制定政策、合理安排生产提供依据。利用多期Landsat 8影像,综合不同作物的光谱特征、纹理、NDVI值等信息,分别建立多时相小春作物提取模型,获取济宁市小麦和大蒜的种植信息,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济宁市大蒜和小麦的种植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小麦在农业生产上占据主导地位,空间分布广泛且较为稳定,种植重心偏移量较小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其固定种植区的面积每年均稳定在3.2×10~5hm^2左右,2014-2017年,种植面积先增加后减少,但波动幅度较小;大蒜种植区主要集中在金乡县和鱼台县,受气象状况和市场影响,其种植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波动幅度较大,空间分布变化也较为明显,种植重心偏移现象突出。本研究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济宁市春季主要作物种植信息,可为农业部门掌握小春作物种植情况,制定农业政策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大蒜 多光谱遥感 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影像的梭磨乡冷杉林地上碳储量估测及其时空动态 被引量:2
7
作者 乌迪 巫明焱 +2 位作者 陈佳丽 董光 程武学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1期111-122,共12页
森林碳储量研究对森林质量评价、林业资源科学管理及森林生态结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省马尔康县梭磨乡冷杉林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森林资源调查实测数据和同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构建2010年地面冷杉... 森林碳储量研究对森林质量评价、林业资源科学管理及森林生态结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省马尔康县梭磨乡冷杉林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森林资源调查实测数据和同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构建2010年地面冷杉林地上碳储量和遥感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然后,基于伪不变特征原理的相对辐射校正法计算2010年冷杉林地上碳储量估测模型与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5年四期影像数据的相关关系,分别估测了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研究区冷杉林地上碳储量,从而揭示出近20年来马尔康县梭磨乡冷杉林地上碳储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看,研究区冷杉林地上碳储量主要分布在贯穿全区东西方向且海拔3000—4000米的区域;从时间分布看,1995—2015年间,研究区冷杉林地上碳储量总量和碳密度呈持续上升趋势,森林碳储量结构处于良性发展阶段。该研究结果对高山峡谷地区森林碳储量的后续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影像 碳储量 生物量 冷杉 多元回归 时空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绿地土壤特性及对雨洪削减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董光 周维 何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研究成都市锦江区5类城市绿地的土壤特性,分析各类绿地土壤的分布规律,建立锦江区绿地土壤对雨洪削减效应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锦江区绿地土壤质地以粉砂质壤土、粉砂质黏壤土和粉砂质黏土为主;城市绿地土壤受人为活动影响显著,物理性... 研究成都市锦江区5类城市绿地的土壤特性,分析各类绿地土壤的分布规律,建立锦江区绿地土壤对雨洪削减效应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锦江区绿地土壤质地以粉砂质壤土、粉砂质黏壤土和粉砂质黏土为主;城市绿地土壤受人为活动影响显著,物理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土壤孔隙度和渗透性均下降;不同类型的绿地土壤入渗速率差异较大,以生产绿地和公园绿地为最好。绿地土壤对雨洪的蓄渗效果随土壤入渗速率的增大而增大,且下凹式绿地的蓄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土壤特性 入渗速率 蓄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