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2-苯乙烯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荧光性能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廖显威 梁晓琴 +2 位作者 王莹 吴雪梅 范志金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4,共4页
采用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RHF/AM1对 3种有较高杀霉活性的 2 苯乙烯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 ,对探索新型有机发光材料以及设计具有特定光电转换功能材料的分子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对各化合物进行的构型优... 采用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RHF/AM1对 3种有较高杀霉活性的 2 苯乙烯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 ,对探索新型有机发光材料以及设计具有特定光电转换功能材料的分子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对各化合物进行的构型优化表明 ,分子具有一定的平面结构 ,且具有较大的离域π键。对优化后的构型进行振动分析 ,其最小振动频率分别为 1 3 5 0 ,9 66,7 5 3cm-1,均未出现虚频率。 4种化合物的HOMO和LUMO之间的能量差ΔE分别为 7 83 8,7 70 6,7 2 88eV ,ΔE较小 ,离域电子容易激发。在此基础上用RHF/CIS方法分别计算了它们的荧光光谱 ,选用 1 1 5 3个组态进行计算 ,所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乙烯基苯并噻唑 量子化学 荧光光谱 光电转换 振动频率 几何构型 分子前线轨道能量 振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计量学辅助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洛美沙星和司帕沙星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树伟 潘建章 +1 位作者 何艺 王小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1-473,共3页
在pH=3.0的B—R缓冲溶液中,洛美沙星(LMX)和司帕沙星(SPFX)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86nm和296nm,两者吸收光谱严重重叠.本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K-矩阵(AKC)、P-矩阵(CPA)等计算方法辅助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了模拟样中LMX和SPFX的... 在pH=3.0的B—R缓冲溶液中,洛美沙星(LMX)和司帕沙星(SPFX)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86nm和296nm,两者吸收光谱严重重叠.本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K-矩阵(AKC)、P-矩阵(CPA)等计算方法辅助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了模拟样中LMX和SPFX的含量。发现CPA法明显优于MLR和AKC,LMX和SPFX的平均回收率分别达99.5%和99.9%,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59%和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美沙星 司帕沙星 紫外分光光度法 多元线性回归 K-矩阵 P-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_2与HNCO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钱一鸣 朱元强 李来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7-518,521,共3页
UMP2 method was performed to study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CH2 with HNCO.The geometrical configurations of reactants,intermediates,transition states and products were optimized by UMP2 method at the 6-311++G(d,p)l... UMP2 method was performed to study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CH2 with HNCO.The geometrical configurations of reactants,intermediates,transition states and products were optimized by UMP2 method at the 6-311++G(d,p)level.The energies of stationary points along the pathways were calculated at QCISD(T)/6-311++G(d,p).Intermediates and transition states were confirmed by the results of vibration analysis and IRC calculation.From the results of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CH2 with HNCO,it is shown that in this reaction there exist three pathways,which are CH2(S)+HNCO→IM1→TS1→CH3+NCO;CH2(S)+HNCO→IM2→TS2→CH2CONH,CH2(T)+HNCO→IM3→TS3→CH2NH+CO,and CH2(T)+HNCO→IM3→TS3→CH2NH+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机理 过渡态 活化能 HN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腐蚀法制备荧光多孔硅及对Ag^+的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熊小莉 薛康 +2 位作者 尤超 纪煜垚 肖丹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2-668,共7页
采用简便的化学腐蚀法在45℃下制备了橘红色荧光多孔硅(PS),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比表面积(BET)对P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Ag^+能在PS上发生氧化沉积而猝灭荧光。基于此,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检测Ag^+的新方法。... 采用简便的化学腐蚀法在45℃下制备了橘红色荧光多孔硅(PS),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比表面积(BET)对P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Ag^+能在PS上发生氧化沉积而猝灭荧光。基于此,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检测Ag^+的新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Ag^+浓度与PS的荧光强度在4.5×10^(-8)~6.6×10^(-7)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2×10^(-8)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1 4。该方法用于水样中Ag~的检测,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腐蚀法 多孔硅 荧光 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WO_4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室温光致发光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高道江 肖定全 +3 位作者 金亿鑫 毕剑 余萍 赖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1-713,716,共4页
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恒电流电化学方法直接在钨片基体上制备了白钨矿结构的SrWO4晶态薄膜。电化学反应的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为1mA/cm2、电解液的pH值为12.5、电化学处理时间为1.5h。采用XRD、SEM、XPS技术对制备的SrWO4薄膜进行了表征;... 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恒电流电化学方法直接在钨片基体上制备了白钨矿结构的SrWO4晶态薄膜。电化学反应的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为1mA/cm2、电解液的pH值为12.5、电化学处理时间为1.5h。采用XRD、SEM、XPS技术对制备的SrWO4薄膜进行了表征;首次测试了制备的SrWO4薄膜的室温光致发光光谱,结果表明SrWO4薄膜受到波长为325nm的激光激发后,在400nm附近有一较强的发射光谱,同时在450~580nm波段之间有一个宽的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WO4薄膜 电化学制备 白钨矿结构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五元化合物的荧光光谱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廖显威 赵颖 +3 位作者 吴雪梅 邓嘉莉 王莹 范志金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7-540,共4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 31G 水平上对三种五元杂环物质进行了构型优化,对优化后的构型做振动分析,均未出现虚频率。在此基础上通过轨道分析,探索了分子内部电子跃迁的机理。结果表明,这三种五元化合物HOMO到LUMO的跃...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 31G 水平上对三种五元杂环物质进行了构型优化,对优化后的构型做振动分析,均未出现虚频率。在此基础上通过轨道分析,探索了分子内部电子跃迁的机理。结果表明,这三种五元化合物HOMO到LUMO的跃迁是电子从C1、C2、C3和C4转移到杂原子(吡咯中的N原子,呋喃中的O原子和噻吩中的S原子)上,并在6 31G 水平上用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方法分别计算了三种物质的荧光光谱,所得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元杂环 量子化学 荧光光谱 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4H_4分子取代基效应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毛双 谭英雄 +2 位作者 蒲雪梅 李来才 田安民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9-796,共8页
本文计算了甲基(-CH_3),羟基(-OH)对1-丁氮烯和2-丁氮烯的取代基效应.1-丁氮烯引入取代基后.N=N双键的键长变短,而N-N单键的键长增长.异构体2-丁氮烯的键长变化较小.引入甲基或羟基后,N原子的孤对电子会与相应的N-C(N-O)键之间发生相互... 本文计算了甲基(-CH_3),羟基(-OH)对1-丁氮烯和2-丁氮烯的取代基效应.1-丁氮烯引入取代基后.N=N双键的键长变短,而N-N单键的键长增长.异构体2-丁氮烯的键长变化较小.引入甲基或羟基后,N原子的孤对电子会与相应的N-C(N-O)键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整个分子的超共轭作用增强.随着取代基数目的增多,总能量和生成热就会降低,取代基数目与分子能量(生成热)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氢化合物 取代基效应 相对稳定性 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制备Ba_(1-x)Sr_xMoO_4薄膜及其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赖欣 高道江 毕剑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5,共3页
采用恒电流电化学方法于室温条件下在金属钼片上制备白钨矿结构的Ba1-xSrxMoO4晶态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光电子能谱(XPS)对制备的薄膜进行了分析表征;探讨了Ba1-xSrxMoO4薄膜的成膜机制。结果表明,制备的B... 采用恒电流电化学方法于室温条件下在金属钼片上制备白钨矿结构的Ba1-xSrxMoO4晶态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光电子能谱(XPS)对制备的薄膜进行了分析表征;探讨了Ba1-xSrxMoO4薄膜的成膜机制。结果表明,制备的Ba1-xSrxMoO4表面均匀致密,为四方单相薄膜。适宜的电化学制备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1mA/cm2,电解液的pH为13,电化学处理时间为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1-xSrxMoO4薄膜 电化学 白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Ni、Pd、Pt)配合物二阶超极化率的量子化学研究
9
作者 曾薇 丁涪江 赵可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5-689,共5页
对ⅧA族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trans-[Ni(C≡CPh)2(PEt3)2]、trans-[Pd(C≡CPh)2(PEt3)2]、trans-[Pt(C≡CPh)2(PEt3)2])的二阶超极化率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研究。分别使用Lanl2dz基组、CEP-31G和CEP-31+G基组,在MP2、HF、B3LYP水平上计算... 对ⅧA族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trans-[Ni(C≡CPh)2(PEt3)2]、trans-[Pd(C≡CPh)2(PEt3)2]、trans-[Pt(C≡CPh)2(PEt3)2])的二阶超极化率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研究。分别使用Lanl2dz基组、CEP-31G和CEP-31+G基组,在MP2、HF、B3LYP水平上计算分子的二阶超极化率,各金属配合物的二阶超极化率(γ)的变化趋势为:trans-[Ni(C≡CPh)2(PEt3)2]<trans-[Pd(C≡CPh)2(PEt3)2]<trans-[Pt(C≡CPh)2(PEt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配合物 二阶超极化率 基组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自旋偶合常数^2JC-C-F的量子化学计算
10
作者 赵颖 邓嘉莉 廖显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2-334,共3页
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上对36个化合物进行构型优化、频率分析,计算了C C F的核自旋偶合常数2JC C F。由此拟合出一个基于该方法和相同水平上计算2JC C F的公式,选取四种化合物进行验证,计算值与文献值吻合。
关键词 核自旋偶合常数 密度泛函 B3LYP ^2JC-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处理对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蒋文举 江霞 +1 位作者 朱晓帆 金燕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在高纯氮气的保护下对活性炭在4种不同功率和作用时间下进行了微波改性处理,利用ASAP2010氮气吸附仪和X-射线分析仪测定了活性炭经微波处理后孔隙结构和基本微晶的变化,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微波加热对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高纯氮气的保护下对活性炭在4种不同功率和作用时间下进行了微波改性处理,利用ASAP2010氮气吸附仪和X-射线分析仪测定了活性炭经微波处理后孔隙结构和基本微晶的变化,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微波加热对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使活性炭比表面积变化不大,孔容稍有缩小,主要变化发生在中孔范围,孔径分布变化不大,只是向小孔方向发生稍微的移动,活性炭基本微晶增大,石墨化程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孔隙结构 微波改性处理 微晶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H_2、YH_2分子的结构与势能函数 被引量:10
12
作者 倪羽 蒋刚 +3 位作者 朱正和 孙颖 高涛 王红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80-1384,共5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对钯和钇原子采用SDD收缩价基函数,氢原子采用6-311++G全电子基函数,对PdH2和YH2体系的结构进行优化计算,得到PdH2分子最稳态为C2v构型,电子组态为1A1,平衡核间距RPdH=0.1692nm,键角∠HPdH=29.4°,离解能... 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对钯和钇原子采用SDD收缩价基函数,氢原子采用6-311++G全电子基函数,对PdH2和YH2体系的结构进行优化计算,得到PdH2分子最稳态为C2v构型,电子组态为1A1,平衡核间距RPdH=0.1692nm,键角∠HPdH=29.4°,离解能De=5.5212eV,基态简正振动频率:ν1(b2)=1470.1cm-1、ν2(a1)=1007.9cm-1、ν3(a1)=2907.0cm-1.YH2分子最稳态也为C2v构型,电子组态2A1,RYH=0.1962nm,∠HYH=114.3°,De=5.6691eV,基态简正振动频率:ν1(b2)=1457.9cm-1、ν2(a1)=476.0cm-1、ν3(a1)=1506.3cm-1.由微观过程的可逆性原理分析了分子的可能离解极限.并用多体项展式理论方法分别导出基态PdH2和YH2分子的势能函数,其等值势能面图准确地再现了PdH2和YH2分子的结构特征和离解能,由此讨论了Pd+H2和Y+H2分子反应的势能面静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H2 YH2 分子结构 势能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红橘中有机磷 被引量:12
13
作者 朱静平 刘兴艳 +1 位作者 马建华 周浩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51-352,共2页
采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红橘中的总磷、无机磷,得到有机磷含量.实验表明,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回收率在97%~100%之间,解决了食品、饲料中有机磷测定需要特定仪器、方法繁琐的问题.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总磷 无机磷 有机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磷酸酯酸洗缓蚀剂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京 李可 赵仕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9-81,共3页
文章评价了目前各类缓蚀剂在石油和天然气的钻采及输油气管道工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简述了近年来绿色缓蚀剂的发展趋势,介绍了以多元醇和多聚磷酸为主要原料合成新型多元磷酸酯酸洗缓蚀剂的方法,及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合成新型多元磷... 文章评价了目前各类缓蚀剂在石油和天然气的钻采及输油气管道工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简述了近年来绿色缓蚀剂的发展趋势,介绍了以多元醇和多聚磷酸为主要原料合成新型多元磷酸酯酸洗缓蚀剂的方法,及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合成新型多元磷酸酯缓蚀剂的最佳条件。针对输油气管道的作业环境,文章介绍了采用挂片实验对新型缓蚀剂在强酸性条件下的缓蚀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文章还根据多元磷酸酯的缓蚀机理讨论了协同效应对其缓蚀效果的影响,并总结了多元磷酸酯酸洗缓蚀剂的优势,提出了改进其缓蚀效果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 新型 合成 酸洗缓蚀剂 多元醇 绿色缓蚀剂 挂片实验 输油气管道 石油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_3CHF自由基与HNCO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俊伶 尚静 +2 位作者 王佩怡 李来才 田安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21-925,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3CHF自由基与HNCO的微观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在QCISD(T)/6-311++G(d,p)水平上计算体系在反应通道各驻点的能量.振动分析结果和IR...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3CHF自由基与HNCO的微观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在QCISD(T)/6-311++G(d,p)水平上计算体系在反应通道各驻点的能量.振动分析结果和IRC分析结果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计算所得的成键临界点电荷密度变化也确认了该反应过程,并找到了七条反应通道.其中生成氟代烷基酰亚胺稳定分子的通道活化能垒最低,在该反应体系中是与氢迁移平行竞争较易发生的一条反应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3CHF自由基 HNCO 反应机理 活化能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振光散射光谱法测定痕量氯离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树伟 苏小东 +2 位作者 王小红 潘建章 何艺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5-536,共2页
Chloride ion was determined by the resonance light scattering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e RLS intensity of the blank solution was faint.While chloride ion was added,the RLS intensity enhanced quickly and was proport... Chloride ion was determined by the resonance light scattering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e RLS intensity of the blank solution was faint.While chloride ion was added,the RLS intensity enhanced quickly and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choloride ions.The assay is simple,rapid and sensitive with the linear range up to 14.0 μg/mL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at 0.04 μg/mL.The recoveries of the method found to be in the range of 98.7%—102% with RSD between 1.1% and 2.2%.This assay was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chloride ions in acid copper plating bath and in tap water,and the 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光散射光谱法 氯离子 比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二氮杂苯-水复合物的氢键结构与性质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权 黄方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6,共5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和MP2方法对邻二氮杂苯-水复合物基态的氢键结构与相互作用能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复合物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N…H-O.在复合物中,水的H-O对称伸缩振动频率明显红移.同时,使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邻二...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和MP2方法对邻二氮杂苯-水复合物基态的氢键结构与相互作用能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复合物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N…H-O.在复合物中,水的H-O对称伸缩振动频率明显红移.同时,使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邻二氮杂苯单体及复合物的低占据1(n,π*)和1(π,π*)态的垂直激发能,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二氮杂苯 氢键 垂直激发能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5H5异构体的结构与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伯华 李来才 +1 位作者 王欣 田安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73,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N5H5氮氢化合物异构体可能存在的构型进行了几何优化,得到23种稳定异构体,并研究了这些异构体间可能的互变异构情况.为了讨论N5H5异构体作为含能材料候选物质的可能性,还采用了G3B...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N5H5氮氢化合物异构体可能存在的构型进行了几何优化,得到23种稳定异构体,并研究了这些异构体间可能的互变异构情况.为了讨论N5H5异构体作为含能材料候选物质的可能性,还采用了G3B3方法计算了能量,并且计算了异构体的生成热("Hf,298).结果表明,在23种异构体中链状异构体最稳定,四元环四氮烷异构体最不稳定,存在一个N"N双键的异构体较同类异构体能量低,较为稳定;N5H5氮氢化合物的生成热均为正,其中异构体E1生成热最高.估算了N5H5的摩尔体积,由密度公式!=MT/Vmol,得到E1的密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氢化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相对稳定性 生成热 过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专用特效叶面肥在春茶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丽雪 廖洋 +2 位作者 李可 柴岚岚 赵仕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00-803,共4页
通过在茶园喷施茶叶专用特效叶面肥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越冬芽早发多发,春茶提早开采,春茶增值。绿茶感官品质及与品质密切相关的有效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含量均有提高且效果显著。茶叶专用特效叶面肥值得在茶叶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茶树 叶面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的共振光散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铭 李树伟 +2 位作者 邓嘉利 李小燕 赵可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7-320,共4页
研究了槲皮素(Qu)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结果表明,pH在3.30~6.50范围内,Qu的共振光散射信号很强且稳定,当pHi6.50时,共振光散射强度随pH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在pH4.00的B-R缓冲溶液中,在λ=497nM处,共振光散射强度在... 研究了槲皮素(Qu)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结果表明,pH在3.30~6.50范围内,Qu的共振光散射信号很强且稳定,当pHi6.50时,共振光散射强度随pH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在pH4.00的B-R缓冲溶液中,在λ=497nM处,共振光散射强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Qu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3.0×10^-4 mol·L^-1,相关系数r〉0.999,检测限为3.1×10^-7 mol·L^-1。同时运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Qu分子内、分子间氢键进行了计算,理论计算表明:Qu共振光信号增强的原因是Qu分子通过4—4’分子间氢键聚合形成了超分子聚合体,这一结论和实验得到的光谱数据完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光散射 槲皮素 超分子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