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推进四川师大跨越式发展——庆祝四川师范大学建校50周年
1
作者 高林远 封小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6-20,W001-W004,共5页
关键词 “三个代表” 四川师大 跨越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大学校史研究与编纂 被引量:14
2
作者 汪洪亮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1-125,共5页
大学校史是一所高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是教育史、学术史、文化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交叉地带。大学校史研究和编纂首先是个学术问题,同时又极具现实意义,可“彰往而察来”,为现实服务,但不可因为现实需要而“改造”历史。校史追溯须... 大学校史是一所高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是教育史、学术史、文化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交叉地带。大学校史研究和编纂首先是个学术问题,同时又极具现实意义,可“彰往而察来”,为现实服务,但不可因为现实需要而“改造”历史。校史追溯须遵循“整体性继承”原则,校史研究必须实事求是,校史编纂应该学术与人文兼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校史研究 校史编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大学生发展能力的构想 被引量:6
3
作者 邹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81,共6页
大学生的发展能力即大学生顺应时代发展,并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创新,最终与时代同步发展的综合性能力。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属同一历史进程。一方面,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又是推进个人发展的... 大学生的发展能力即大学生顺应时代发展,并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创新,最终与时代同步发展的综合性能力。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属同一历史进程。一方面,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又是推进个人发展的驱力。没有个人能力的发展不可能有社会的发展,而个人能力的发展又必须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大学生的发展能力由智力能力因素和心理能力因素构成。智力能力涉及大学生的知识信息和技能技术,心理能力则与大学生的意志力、情绪情感和应变力有关。虽然智力能力因素和心理能力因素均可能影响大学生发展能力的形成,但在许多情况下,心理能力则是决定大学生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发展能力 智力能力 心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公平就业环境的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泽兵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53,共5页
大学生公平就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就业规则的不公平和就业过程的不公平,其成因主要有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够成熟、现行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用人单位的利益驱动等。... 大学生公平就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就业规则的不公平和就业过程的不公平,其成因主要有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够成熟、现行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用人单位的利益驱动等。构建大学生公平就业环境必须构建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实现就业信息共享,必须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就业法律保障体系,严格执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大学生 公平就业 环境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青年的生存境遇及引导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汪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1,共4页
数字青年出生于数字技术对世界产生颠覆性创变的环境中,自带“数字基因”,是伴随网络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渐次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是新时代数字思政的主要客体。探析数字青年的生存境遇,数字技术迭代革新为其衍生提供技术驱力、数... 数字青年出生于数字技术对世界产生颠覆性创变的环境中,自带“数字基因”,是伴随网络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渐次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是新时代数字思政的主要客体。探析数字青年的生存境遇,数字技术迭代革新为其衍生提供技术驱力、数字产品普及应用为其成长铺就环境基石、数字文化多元交融为其塑造构筑精神支撑。透视数字青年的丰富样态,其身体特质呈现为现实性与虚拟化交融、思维特质反映为流变性与碎片化并存、交往特质表现为趣缘性与平面化同在、发展特质体现为自主性与智能化交错。因此,需要从弘扬数字文明风尚、规范数字交往行为、优化数字内容呈现、净化数字生态环境等方面着力,有效引导数字青年立志做新时代好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青年 生存境遇 引导策略 数字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三重向度 被引量:22
6
作者 龚学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价值,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既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延续,也有利于时代新人的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价值,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既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延续,也有利于时代新人的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时,应坚持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的价值向度,应体现品质特色与人才特色的内容向度,应践行文化活化与文化再生的实践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高校思政教育 大学生 文化传承 文化育人 品质特色 文化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先争优活动视野下的高校师德建设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泽兵 黄钢威 肖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86,共6页
高校党的创先争优活动与师德建设的主旨、载体、评判标准等有着显著的一致性。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求切实解决师德缺失的各种问题,而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则应借鉴创先争优活动的"公开承诺"、"亮牌示范"、"三... 高校党的创先争优活动与师德建设的主旨、载体、评判标准等有着显著的一致性。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求切实解决师德缺失的各种问题,而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则应借鉴创先争优活动的"公开承诺"、"亮牌示范"、"三赛三比"和"一讲二评三公示"等方法,从加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教师的师表意识和爱心、提供持久动力等方面加强师德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先争优 高校 师德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段永清 肖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7,共8页
时代精神作为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推进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精神风貌、民族气质、行为规范、价值追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特指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时代精神作为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推进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精神风貌、民族气质、行为规范、价值追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特指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在总体上呈现出的由改革创新精神所统领的整个时代精神。从实践来看,改革创新既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又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文化特质,它体现出历史性、实践性、民族性、科学性、包容性等鲜明特征,经历了初步形成、继续深化和全面拓展三个发展阶段。要在新时期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需要积极回应时代发展需求和科学解答时代课题并举、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创新、总结归纳和宣传普及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 演进历程 弘扬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反贫困策略的新视野 被引量:4
9
作者 黄钢威 刘恒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前,高校学生反贫困的一般策略是实施奖励、生活扶助的经济策略以及心理辅导的压力缓解策略。客观上看,这些策略是高校学生反贫困的基础性方法,只能解决一时之忧,而很难从根本上调动多数贫困学生发掘内部动力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开拓... 目前,高校学生反贫困的一般策略是实施奖励、生活扶助的经济策略以及心理辅导的压力缓解策略。客观上看,这些策略是高校学生反贫困的基础性方法,只能解决一时之忧,而很难从根本上调动多数贫困学生发掘内部动力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开拓高校学生反贫困策略的新视野,促进反贫困循环、缩短贫困差距和提高高校学生反贫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反贫困策略 贫困恶性循环 贫困良性循环 反贫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力的企业经理人力资本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平 段永清 胡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5,共4页
在剖析企业经理人力资本投入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借鉴人力资本理论的最新发展,打开经理"能力"黑箱,研究经理人力资本的内部结构,建立了基于能力的经理人力资本结构模型,并进一步将经理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相联系,揭示... 在剖析企业经理人力资本投入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借鉴人力资本理论的最新发展,打开经理"能力"黑箱,研究经理人力资本的内部结构,建立了基于能力的经理人力资本结构模型,并进一步将经理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相联系,揭示了经理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的本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理 能力 投入 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和谐发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元方 王泽兵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35,共6页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但自然科学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广泛应用也带来许多问题。如人类健康的新问题、人类安全问题、人的德行发展和价值取向受到巨大冲击、"数字化"和"公式化"对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但自然科学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广泛应用也带来许多问题。如人类健康的新问题、人类安全问题、人的德行发展和价值取向受到巨大冲击、"数字化"和"公式化"对人文科学发展的影响、"人类中心主义"思潮带来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影响等。我们应全面发展自然科学,不断提高人类把握自然科学的能力,发扬科学精神,树立科技伦理观,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 和谐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与生活关系的历史透视与现实建构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燕 李松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47,共5页
教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教学领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历史上的教学准备说、教学即生活说与生活即教学说三种基本观点,不仅为我们从理论上反思教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源头,而且为我们从实践上建构教学与生活的现实关系提供了基... 教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教学领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历史上的教学准备说、教学即生活说与生活即教学说三种基本观点,不仅为我们从理论上反思教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源头,而且为我们从实践上建构教学与生活的现实关系提供了基本的框架。目的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之间的张力形成了教学世界的现实内容与基本矛盾,也是教学与生活关系产生紧张的主要根源。基于中国基础教育的现实语境,唯有协调、平衡目的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之间的内在冲突,才有可能找到修复教学与生活关系的现实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与生活 历史透视 现实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国以来我党对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认识历程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林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共5页
我党对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认识,一直是放在与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中来把握的。按照对其认识的进程划分,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对立阶段、统一阶段和确认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阶段。这一认识进程表明,我党是一个善于把马克思主... 我党对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认识,一直是放在与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中来把握的。按照对其认识的进程划分,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对立阶段、统一阶段和确认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阶段。这一认识进程表明,我党是一个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建设实际相结合、不断接受实践检验、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政党,是一个勇于理论创新、坚持与时俱进的政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以来 中国共产党 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 认识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与发展途径 被引量:7
14
作者 段永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24,共7页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命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符合中国国情,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实现,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命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符合中国国情,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实现,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途径是:发展公民社会,培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积极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平台。我们要增强民主制度选择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为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十八大报告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春秋繁露》的和谐观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启涛 高林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共5页
西汉大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被誉为“西汉大师说经第一书”。该书海纳百川,集前代学术之大成,非常系统地阐释了“天人合一”等重要理念,更为宝贵的是,该著从四个方面开拓性地阐发了中国古代和谐理念的重要内涵。《春秋繁露》所体现的... 西汉大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被誉为“西汉大师说经第一书”。该书海纳百川,集前代学术之大成,非常系统地阐释了“天人合一”等重要理念,更为宝贵的是,该著从四个方面开拓性地阐发了中国古代和谐理念的重要内涵。《春秋繁露》所体现的和谐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思维,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春秋繁露》 和谐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理论视野下的我国和谐社会构建 被引量:5
16
作者 肖柯 《理论月刊》 2007年第1期35-37,共3页
我国社会资本的现状具有存量结构不合理,增量发展尚待优化的特点。应从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整合机制,培育现代公民意识;扬弃传统社会资本;调整政府—市场—社会间关系,构建新型的关系网络等方面,积累现代社会资本,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和谐社会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焦虑情绪衍生的社会问题及家庭诱因解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邹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6-70,共5页
目前,因青少年焦虑情绪衍生的社会问题很多,其中,自杀、暴力、吸毒等问题尤为严重。导致青少年焦虑情绪的诱因是多方面的,而家庭诱因则甚为突出,亲代婚姻解体,代际、代内暴力,亲代期望过高、教养误区及自身焦虑情绪等,无一不在影响着青... 目前,因青少年焦虑情绪衍生的社会问题很多,其中,自杀、暴力、吸毒等问题尤为严重。导致青少年焦虑情绪的诱因是多方面的,而家庭诱因则甚为突出,亲代婚姻解体,代际、代内暴力,亲代期望过高、教养误区及自身焦虑情绪等,无一不在影响着青少年并泛化着该人群的焦虑情绪。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青少年焦虑情绪产生的不良家庭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焦虑情绪 社会问题 家庭诱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文化的现代转型——学校现代化的文化哲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51,共5页
对学校现代化问题进行文化哲学的探讨,是对人、文化与学校现代化三者关系的深层追问,也为目前的学校现代化实践开拓一个崭新的思维空间。在文化哲学看来,学校现代化的核心和最深刻的内涵是人自身的现代化。而人自身的现代化最终体现为... 对学校现代化问题进行文化哲学的探讨,是对人、文化与学校现代化三者关系的深层追问,也为目前的学校现代化实践开拓一个崭新的思维空间。在文化哲学看来,学校现代化的核心和最深刻的内涵是人自身的现代化。而人自身的现代化最终体现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在生存方式上的根本变革,即学校文化的转型。这就必须立足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对现存学校文化的非现代性因素进行反思、批判与重建,实现从与传统农业文明相适应的由经验、常识、情感为内在要素的学校文化模式向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以理性精神和人本精神为核心的现代学校文化模式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现代化 学校文化 文化哲学 文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钢威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64,共7页
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和实践内容中的党内民主选举,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和源头。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选举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选举实践探索的认识,并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将"公推直选"的民主选举方... 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和实践内容中的党内民主选举,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和源头。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选举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选举实践探索的认识,并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将"公推直选"的民主选举方式引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选举实践,不仅是高校党内民主选举改革的必要尝试,更是推进高校、全党党内民主建设乃至全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内民主选举 高校基层党组织 公推直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任结构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邹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52,共8页
社会信任结构的基本构架依托社会组织体系形成,是一个有着众多子系统和分层结构的大体系。调查发现,当今社会正面临全面的信用及信任危机。社会变迁带来的暂时制度缺陷、社会转型期呈现的多元价值、市场经济形成的非诚信空间等因素均与... 社会信任结构的基本构架依托社会组织体系形成,是一个有着众多子系统和分层结构的大体系。调查发现,当今社会正面临全面的信用及信任危机。社会变迁带来的暂时制度缺陷、社会转型期呈现的多元价值、市场经济形成的非诚信空间等因素均与信用缺失有关,个人利益受损、个人情感受伤、个人人格因素均可能导致民众的非信任心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全方位的信用体系,必须坚持上下结合、内外结合、各部门通力合作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结构 信用体系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