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身认知视域下《黑神话:悟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价值及启示 被引量:3
1
作者 白洋 张晓林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4,共7页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抓手,是提升民族凝聚力、建设体育强国的精神支柱。采用文本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分析《黑神话:悟空》在具身认知视域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及价值。研究认...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抓手,是提升民族凝聚力、建设体育强国的精神支柱。采用文本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分析《黑神话:悟空》在具身认知视域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及价值。研究认为:《黑神话:悟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突出角色互动、身体感知的动作表现,体现身心合一、内外兼修的具身理念,传递继承传统、创新融合的价值观念等特征,并彰显以融入传统武术的视听符号凸显古为今用、以传递原著精神的西游叙事增强文化自信、以蕴含思政教育的互动机制形塑思想观念的价值。基于此,得出赓续传统文化血脉,增强体育文化影响力与感召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筑牢国家文化软实力精神支柱;赋能体育文化创新,释放文体旅协同发展效能;加强传统体育文化阐发,深化学校体育跨学科交融互鉴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神话:悟空》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 具身认知 武术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课后体育服务发展体系研究及启示
2
作者 关清文 姜俐如 +3 位作者 张晓林 龚芷璇 王涛 肖悦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1,共10页
课后体育服务发展体系是落实“双减”政策、提升以体育人质量的重要载体。在早发内生的美国,课后体育服务发展体系基于社会变革的学生看管之“困”、迫于生活方式的体质改善之“难”和鉴于发展实践的组织协同之“急”而生成,具有服务目... 课后体育服务发展体系是落实“双减”政策、提升以体育人质量的重要载体。在早发内生的美国,课后体育服务发展体系基于社会变革的学生看管之“困”、迫于生活方式的体质改善之“难”和鉴于发展实践的组织协同之“急”而生成,具有服务目标多元化、服务对象个性化、服务内容游戏化、服务能力精准化等特征;在实践运行中,“政府引领”“社会主导”“数据支持”和“标准规范”成为其核心要素。为此,借鉴美国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启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强政府—大社会”的课后体育服务治理模式;拓展课后育人功能,探索“多中心—全过程”的课后体育服务实施方式;重视人员能力培养,追求“可持续—有活力”的课后体育服务发展样式;完善评估监管机制,形成“重数据—常反馈”的课后体育服务革新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青少年体育 课后体育服务 美国 课后服务 体育活动 家校社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开放式体育课程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38
3
作者 陈建嘉 何伟 李野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9-80,共2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倡导的开放式体育课程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 ,揭示了开放式体育课程是一种崭新的思维理念 ,提出了开放式体育课程的基本特征 ,即 :课程改革思路的多视角特征 ;体育课程...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倡导的开放式体育课程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 ,揭示了开放式体育课程是一种崭新的思维理念 ,提出了开放式体育课程的基本特征 ,即 :课程改革思路的多视角特征 ;体育课程结构多样化特征 ;体育课程形式开放化特征 ;体育课程资源拓展性特征。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贯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 体育课程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扩招的形势与公共体育课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陈建嘉 刘宇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3-47,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方法 ,对我国大学扩大招生规模后的形势及对公共体育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大学扩大招生规模决策是英明的 ,但由于学生猛增 ,给公共体育教学带来了体育场设施严重不足、教师数量和质量等方面...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方法 ,对我国大学扩大招生规模后的形势及对公共体育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大学扩大招生规模决策是英明的 ,但由于学生猛增 ,给公共体育教学带来了体育场设施严重不足、教师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 ,重视扩建与维修体育场馆 ,增加教师数量和提高质量 ,认真组织、周密设计体育教学运行方案等 ,成为高校体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扩招对策 公共体育课 体育教学 数理统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 被引量:9
5
作者 孙德朝 陈佳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83-86,共4页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文献资料等方法分四个区域收集样本对四川农村150所中小学285名体育教师从其对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理解和诠释;体育与健康课程执行情况;体育教学计划实施情况;体育教师教案撰写和检查情况;体育教材使用情况;体...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文献资料等方法分四个区域收集样本对四川农村150所中小学285名体育教师从其对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理解和诠释;体育与健康课程执行情况;体育教学计划实施情况;体育教师教案撰写和检查情况;体育教材使用情况;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理论课教学情况;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施情况;学生体育成绩考核评价情况等八个方面立足教师层面对体育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力求为四川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改革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贯彻施行提供参考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农村学校 学校体育 现状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体育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 被引量:8
6
作者 何怀勇 王花粉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57,共3页
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部,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历史等原因使得体育事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通过对四川省体育社团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制约四川省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四川省体育社团的可... 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部,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历史等原因使得体育事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通过对四川省体育社团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制约四川省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四川省体育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团 体育单项协会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体育师范生说课-微格强化训练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媛 雷玲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2-94,共3页
对高校体育师范生说课-微格强化训练进行了实践探索,采用问卷及录像分析,结合相关教学理论分析,认为采用说课-微格强化训练教学对体育师范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是可行的,具有培养目标突出、因人而异、区别提高、重点培养、学生易掌握等优... 对高校体育师范生说课-微格强化训练进行了实践探索,采用问卷及录像分析,结合相关教学理论分析,认为采用说课-微格强化训练教学对体育师范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是可行的,具有培养目标突出、因人而异、区别提高、重点培养、学生易掌握等优势。能够缩短并优化教学进程,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格教学法 体育教育专业 教学技能 实践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智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9-121,共3页
分析目前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为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学改革、课程设置等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体育专业 大学生 人文素质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大学生体育教学运动处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唐锦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5-107,共3页
对西南地区在校师范女大学生220人进行了SCL—90症状自评量表、CSAI-2量表测试和形态、机能、身体素质、身体成分测试。结果显示:1、运动处方组和体育课组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阳性项目数和总均分,人际关系、自信心、... 对西南地区在校师范女大学生220人进行了SCL—90症状自评量表、CSAI-2量表测试和形态、机能、身体素质、身体成分测试。结果显示:1、运动处方组和体育课组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阳性项目数和总均分,人际关系、自信心、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的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运动处方组的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体育课组女大学生;2、依运动处方锻炼后,体成分、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均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运动处方 健美操 西南地区 体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暇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发展轨迹:基于平行潜变量增长模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勇 吴静涛 +1 位作者 张晓林 胡军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94,共13页
大学生睡眠障碍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但余暇体育锻炼的干预机制和潜变量发展趋势并不清楚。本文使用问卷调查法对357名大学生进行历时1年3次的追踪调查,分析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与睡眠质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余暇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睡眠... 大学生睡眠障碍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但余暇体育锻炼的干预机制和潜变量发展趋势并不清楚。本文使用问卷调查法对357名大学生进行历时1年3次的追踪调查,分析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与睡眠质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余暇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的时序效应。研究发现:(1)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在3个时段呈线性递减趋势(Slope value=-0.03,P<0.01),而睡眠质量呈线性增长趋势(Slope value=0.01,P<0.01);(2)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初始水平可以负向预测睡眠质量的初始水平和后续增长速率(β=-0.23,P<0.01);(3)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下降速率显著预测了后期睡眠质量增长速度(β=-0.06,P<0.01);(4)余暇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7,P<0.01)。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初始水平及发展是睡眠质量改善的推动因素,为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暇体育锻炼 睡眠质量 情绪调节 潜变量增长模型 交叉滞后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数据挖掘的长江经济带户外体育旅游流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年乐 周道平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3,共8页
随着旅游数字化变革和在线旅游网站的日益普及,基于Python技术挖掘的网络游记为户外体育旅游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源和开辟新的研究方法,对于进一步理解户外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长江经... 随着旅游数字化变革和在线旅游网站的日益普及,基于Python技术挖掘的网络游记为户外体育旅游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源和开辟新的研究方法,对于进一步理解户外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长江经济带户外体育旅游流时空特征。研究认为:1)时间上,户外体育旅游流年内变化呈“山岭”型峰林结构分布和“三峰四谷”的峰林结构变化规律;户外体育旅游流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呈现出不稳定的发展态势;户外体育旅游流在清明小长假、“五一”假期、“十一”假期客流量大,形成3个明显波峰;户外体育旅游流从周五开始拉升,周六达到峰值,客流量周内幅度变化呈现淡季-旺季客流量>旺季-淡季客流量>淡季客流量>旺季客流量>整体客流量的变化特征。2)空间上,户外体育旅游流客源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的长三角城市群,呈明显集聚态势;户外体育旅游流目的地主要分布在户外体育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呈“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户外体育旅游流的辐射中心为客流流动量大、流动频次高的成都市和上海市等城市节点,具体表现出地理邻近效应显著、经济发达城市与户外体育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之间流动频繁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体育旅游流 网络游记 旅游大数据 长江经济带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十年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政策的注意力配置研究——基于“结构要素—决策属性”分析框架 被引量:3
12
作者 关清文 张晓林 +2 位作者 杨雅晰 王涛 陈新键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3,共11页
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政策在指引我国青少年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指挥棒”作用。该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文本编码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在构建“结构要素—决策属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采用注意力配置理论对新时代十年青少年和学... 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政策在指引我国青少年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指挥棒”作用。该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文本编码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在构建“结构要素—决策属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采用注意力配置理论对新时代十年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政策进行了注意力配置研究。结果显示,新时代十年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政策存在政策之间互动更强、融入领域更为广泛和压实执行责任更细等特征;政策结构要素维度在目标定位、资源输入、过程内容和评价监管等层面的注意力配置分布各有不同;决策属性维度呈现出不同决策部门的政策注意力配置偏向:中央政府倾向于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教育部门集中在以学校为阵地的体育教学活动、体育部门偏向于以训练和竞赛为主的体育活动、其他部门更注重以体质和卫生为主的健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青少年体育 政策研究 注意力配置 新时代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优质体育教育研究的全球实践与本土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关清文 张晓林 +3 位作者 何敬恩 王涛 覃凌 刘敏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4-721,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着重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强国的核心构件,可从多年来国际推介的优质体育教育(QPE)研究中探寻发展思路。1978年以来,在联合国教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着重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强国的核心构件,可从多年来国际推介的优质体育教育(QPE)研究中探寻发展思路。1978年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议与支持下,QPE研究已成为全球各国聚焦体育教育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深入爬梳QPE研究的历程、主题等内容发现,国际QPE研究历经《宪章》的颁布—哈德曼的调查—全球项目的启动等事件推动及自身研究成果的不断积淀,历经研究孕育萌芽阶段、研究起步发展阶段和研究快速发展阶段,形成本体认识、顶层设计、学校开展、学生发展和工具开发等研究主题。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主旋律下,QPE研究的全球实践可从优化学校体育顶层设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和创新学校体育评价方式等方面予以我国本土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优质体育教育 QPE 学校体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体育秩序的生成发展、运行维护与中国参与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振朋 王润斌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8-93,共16页
国际体育秩序,作为国际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状态与运行图景的基础,反映了国际体育发展的逻辑理路以及运行机制。研究首先基于国际关系学和国际政治学知识论点和理论体系,归纳总结了国际体育秩序包含以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 国际体育秩序,作为国际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状态与运行图景的基础,反映了国际体育发展的逻辑理路以及运行机制。研究首先基于国际关系学和国际政治学知识论点和理论体系,归纳总结了国际体育秩序包含以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为核心的权力主体,以奥林匹克制度规则为主、联合国等相关制度为辅的制度体系,和以奥林匹克主义和体育善治为主导的价值理念。其次,梳理了国际体育秩序形成伴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和西方现代体育国际化发展,通过权力扩散吸纳利益相关者(权力主体)的不断加入、制度供给日益丰富和国际体育制度体系逐渐完善、奥林匹克运动理念转向和多元化价值理念不断交融并日臻完善。最后,研究聚焦中国实践,审视中国参与国际体育秩序在努力实现角色转变的同时,既彰显了中国特色的体育制度和价值理念,同时也面临诸多外在挑战和存在内在短板,未来中国应更积极地参与国际体育事务以提升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通过制度供给和理念传播助力国际体育秩序重塑,努力实现中国体育治理能力提升与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体育秩序 国际关系学 国际奥委会 奥林匹克运动 中国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课后体育服务的发展特征、运行机制及经验启示 被引量:5
15
作者 卢邦赵 张晓林 +3 位作者 关清文 周雅玲 肖悦 陈润娟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50,共8页
澳大利亚青少年体育发展始终走在世界前列,课后体育服务的实施也较为成熟,总结其发展经验可为我国“双减”之后课后体育服务的推进提供启示。研究发现,澳大利亚课后体育服务具有师资力量专业化、实施内容个性化、场地设施共享化、服务... 澳大利亚青少年体育发展始终走在世界前列,课后体育服务的实施也较为成熟,总结其发展经验可为我国“双减”之后课后体育服务的推进提供启示。研究发现,澳大利亚课后体育服务具有师资力量专业化、实施内容个性化、场地设施共享化、服务机构多元化等发展特征,依托法律政策的行动引领机制、面向不同群体的资源支持机制、聚焦服务过程的安全保障机制、基于跟踪调查的监督反馈机制等保障澳大利亚课后体育服务的稳步发展。其对我国课后体育服务发展的启示包括:(1)优化顶层设计,完善课后体育服务运行的长效机制;(2)推动课程改革,打造课程校内外一体化的服务体系;(3)协同多方主体,构建区域化多功能发展的管理模式;(4)重视学生发展,探索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培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青少年体育 课后体育服务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体育以体育人“非学科”化引发的思考——兼与《学校体育以体育人“非学科”化》一文作者商榷
16
作者 张晓林 白洋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5,共6页
从主题比较、逻辑关系、论证过程和学科发展路径层面对《非学科化》一文的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商榷,厘清学校体育以体育人“学科”化与“非学科”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学校体育以体育人“学... 从主题比较、逻辑关系、论证过程和学科发展路径层面对《非学科化》一文的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商榷,厘清学校体育以体育人“学科”化与“非学科”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学校体育以体育人“学科”化的重要标志,而《非学科化》一文的立论源于校外培训的体育范畴,学校体育与校外培训中的体育存在本质差异。推动学校体育学科的高质量发展,需精准把握体育学科发展方向,着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强化学科治理能力,积极推动体育学科交叉融合,从而提升学校体育以体育人落实落细、见行见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以体育人 体育学科 非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课后体育服务“学社融合”的变迁、特征及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悦 张晓林 +2 位作者 关清文 陈润娟 张晓刚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8,共10页
通过深析日本课后体育服务“学社融合”的特点,为我国课后体育服务落实“双减”政策提供有益思路。研究发现:日本课后体育服务“学社融合”的历史变迁可分为“孕育萌芽期”“持续发展期”和“成熟稳定期”,并从组织、场地和内容等课后... 通过深析日本课后体育服务“学社融合”的特点,为我国课后体育服务落实“双减”政策提供有益思路。研究发现:日本课后体育服务“学社融合”的历史变迁可分为“孕育萌芽期”“持续发展期”和“成熟稳定期”,并从组织、场地和内容等课后体育服务共识性视角上产生了学社人才融合、学社场地融合和学社活动融合等特征,以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三级分权制度保障机制、分级资金共筹支持机制和多维评价监管反馈机制牵动着日本课后体育服务的运行。对我国课后体育服务的经验启示:(1)确保参与主体利益,畅通学社协同的合作渠道;(2)完善服务顶层设计,建立各司其职的管理体制;(3)明确服务供给标准,形成多渠道的资助方式;(4)建立服务评价标准,构建PDCA循环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后体育服务 “双减”政策 学社融合 课后服务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技体育领域多目标追踪任务研究进展
18
作者 郑国熠 张韧仁 苏余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6-246,共11页
多目标追踪(MOT)任务作为研究动态场景下视觉信息加工机制的重要实验范式,不仅揭示了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视觉信息的加工机制,而且对于运动员开展认知训练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就多目标追踪任务在竞技体育领域中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综述... 多目标追踪(MOT)任务作为研究动态场景下视觉信息加工机制的重要实验范式,不仅揭示了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视觉信息的加工机制,而且对于运动员开展认知训练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就多目标追踪任务在竞技体育领域中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综述,总结经典MOT任务、3D-MOT任务以及脑机制研究现状,同时也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竞技体育领域的后续研究和认知训练提供借鉴参考。主要结果:(1)追踪负荷、干扰负荷和运动速度是影响运动员操作绩效的主要因素,运动水平与运动员的MOT任务操作绩效之间存在相关关系。(2)3D-MOT训练能改善运动员的注意力、加工速度等基本认知功能,也开始通过测量运动员的认知功能、模拟真实运动场景以及监测运动员受伤后脑震荡恢复情况的方式付诸于实践。3D-MOT任务已应用于测量运动员的认知功能、模拟真实运动场景以及监测运动员受伤后脑震荡恢复情况。(3)有关MOT任务脑机制的研究,竞技体育领域处于摸索阶段;有关3D-MOT任务脑机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4)未来竞技体育领域还需追求研究设计的生态学效度,验证3D-MOT训练的远移效应,探究行为背后的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追踪 竞技体育 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模拟与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用岗 余利容 杨成伟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为实现对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的预判与诊断,精准把握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的力度与方向,文章以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影响因素为系统变量,运用系统动力学构建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系统动力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1)基准情景下的校... 为实现对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的预判与诊断,精准把握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的力度与方向,文章以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影响因素为系统变量,运用系统动力学构建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系统动力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1)基准情景下的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增长速率较为缓慢,预计到2030年,执行力较2009年仅能提升178.8%;(2)政策共识、执行文化、执行协同、执行成效4个维度所包含的47个变量均能对政策执行力产生正向增强作用,但单一变量的提升效果较小且有限;(3)在政策执行初期提升执行协同的效果最为显著,到后期政策共识成为制约政策执行力上限的关键变量。基于此模型,可通过不同策略组合设计出政策共识与执行机构联动并行发展,执行文化与执行控制约束并行发展,达成共识、培育文化、完善机制、反馈成效全面发展等3条执行力提升路径,模拟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的仿真效果,为校园足球政策执行者提高政策执行力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足球 政策执行力 系统动力学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用岗 杨成伟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以2015—2021年教育部遴选认定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特色学校主要集中于华东、华中地区,整体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空间格局,... 以2015—2021年教育部遴选认定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特色学校主要集中于华东、华中地区,整体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空间格局,具有聚集性和不均衡性的分布特征;(2)形成以北京、河南、江苏、上海、广东为中心的高密度核心区和以西藏、新疆、甘肃、青海为中心的次高密度核心区以及成都、郑州、昆明、西安、广州等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集聚分布;(3)特色学校在全局空间分布上具有正相关性,呈现显著集聚特征,局部空间以“L-L”和“H-H”关联类型聚集为主;(4)特色学校空间格局的形成受降雨量、海拔、学校数量、教育经费投入和足球高水平运动队等因素综合影响.其中,教育经费投入对特色学校空间分布影响最大.基于分析结果,在空间布局、区域占比、学段配比、城乡结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足球 特色学校 GIS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