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抗战时期商务印书馆的外国文学译作出版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陈传芝
-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宜宾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
-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0-114,共5页
-
文摘
抗战时期的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因为屡遭巨劫,组建、运作异常艰辛。总部在"一·二八"后分散在上海租界和香港,上海、北京、香港沦陷后又迁往重庆,其间一切资产几乎损失殆尽。
-
关键词
商务印书馆
抗战时期
外国文学
出版
译作
上海租界
香港
-
分类号
G239.22
[文化科学]
-
-
题名商务印书馆的文化抗战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陈传芝
-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宜宾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
-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124,共4页
-
文摘
抗战时期,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在日本侵略军的军事围剿和文化洗劫中,通过图书出版维持商业生存的文化抗战,大大加速了商务人与中华民族的精神觉醒,同时也加剧了商务印书馆、出版业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
关键词
商务印书馆
中国文化
抗战时期
日本侵略军
现代化进程
图书出版
中华民族
出版业
-
分类号
G239.22
[文化科学]
-
-
题名虚无·自由·审美——萨特哲学的关键词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陈传芝
-
机构
四川大学
四川宜宾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
-
出处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3-85,共3页
-
文摘
萨特虚无哲学认为,作为人的主体性的存在,是"虚无化"自在存在的自为存在,人基于此拥有了自由的可能性,而自由承担的道德责任是自由选择的价值取向。他基于虚无观塑造的人物形象,直面人的本质存在和从虚无发展起来的情感渴求,获得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审美意义。虚无与自由、审美的内在相关性使萨特哲学具有超现实的乐观主义精神,给存在主义哲学的发展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审美批评注入了新的活力。
-
关键词
萨特哲学
虚无
自由
审美
乐观
-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