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FFT和EMHSA的双时相光学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网络
1
作者 王杏伟 唐康其 +1 位作者 刘燕 刘欢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1,共9页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变化检测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对于复杂场景的变化检测仍然存在识别不完整、误检率高的问题。该文在SNUnet的基础上,通过融合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和高效多头自注意力机制(efficient multi...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变化检测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对于复杂场景的变化检测仍然存在识别不完整、误检率高的问题。该文在SNUnet的基础上,通过融合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和高效多头自注意力机制(efficient multi-head self attention,EMHSA),提出了FTUNet网络。网络中的FFT模块实现对两时相图像的风格统一,降低由于光照变化等外界因素产生的“伪变化”所引起的错误检测;而在网络的特征提取阶段,引入EMHSA,充分提取特征图的上下文信息,以提高变化目标分割结果的完整性。在LEVIR-CD和SYSU-CD这2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FTUNet的F1得分比SNUNet分别提升1.42和1.53百分点,交并比分别提升2.31和2.07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傅里叶变换 遥感影像 变化检测 风格统一 上下文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重大事故隐患评判方法
2
作者 袁凡雨 米琴 +1 位作者 陈杰 校康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41,共5页
为提高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精准性,提出一种基于事故树分析(ATA)的重大事故隐患评判方法,该方法通过系统运用风险矩阵和事故树分析等评价工具,通过事故风险分级确定高风险以上事故,以此作为顶上事件进行ATA,运用布尔代数规则简化事故... 为提高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精准性,提出一种基于事故树分析(ATA)的重大事故隐患评判方法,该方法通过系统运用风险矩阵和事故树分析等评价工具,通过事故风险分级确定高风险以上事故,以此作为顶上事件进行ATA,运用布尔代数规则简化事故树,从而获得诱发事故发生的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排序;按照“二八定律”找出结构重要度最高的前20%的基本事件,以此确定可导致事故发生的核心事件,并作为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精准管控;通过高层建筑火灾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通过AT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失效在高层建筑火灾事故树中结构重要度最高,应判定为高层建筑重大火灾事故隐患条款,故基于ATA的重大事故隐患评判方法可有效确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树分析(ATA) 重大事故隐患 评判方法 事故风险分级 高层建筑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甘洛县山体滑坡应急调查与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郑琅 张欣 王立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7-122,共6页
2019年8月14日四川省甘洛县苏雄乡埃岱村成昆铁路2号隧道口突发山体滑坡,造成17名铁路工人遇难。为了确保应急处置安全、科学、高效的实施,通过无人机低空航测和现场调访、地质测量等方法对“8·14”甘洛滑坡进行了现场应急调查,在... 2019年8月14日四川省甘洛县苏雄乡埃岱村成昆铁路2号隧道口突发山体滑坡,造成17名铁路工人遇难。为了确保应急处置安全、科学、高效的实施,通过无人机低空航测和现场调访、地质测量等方法对“8·14”甘洛滑坡进行了现场应急调查,在获取了滑坡区地质条件和滑坡的形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滑坡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滑波区斜坡受河谷下切卸荷的浅表生时效变形、物理化学风化以及工程扰动等因素的长期作用,斜坡岩体破碎,稳定性差,在强降雨和侧缘冲沟泥石流冲蚀作用下在高位突然失稳下滑,形成高速滑坡,破坏力巨大。在极端降雨情况下,冲沟泥石流的冲蚀作用对坡体表层岩土体的扰动极易引发滑坡灾害,这类滑坡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应急调查 成因机制 冲蚀作用 强降雨 甘洛县埃岱村滑坡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结构火灾下倒塌应急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靳晓 王东升 +4 位作者 王立娟 马国超 唐尧 刘欢 黄昌萍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47-3853,共7页
建筑火灾已经成为威胁城市公众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为了保护消防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综合运用红外热成像、测量机器人和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构建了一种建筑结构火灾下倒塌应急监测方法,对火灾下建筑的温度场和形变场进行监测,辅助开展... 建筑火灾已经成为威胁城市公众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为了保护消防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综合运用红外热成像、测量机器人和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构建了一种建筑结构火灾下倒塌应急监测方法,对火灾下建筑的温度场和形变场进行监测,辅助开展建筑倒塌风险分析。该方法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获取建筑火灾的温度场数据;利用测量机器人和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分别获取关键点位高精度形变数据和多方位立体形变数据;建立了雾凇优化算法(Rime Optimization Algorithm,RIME)与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相结合的协同校正模型RIME-ELM,利用关键点位高精度形变数据对近景摄影测量的监测结果进行校正,提高立体形变监测数据的精度。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搭建建筑结构实体模型,模拟开展火灾应急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所获取的火场温度和形变数据符合建筑火灾一般规律,利用RIME-ELM模型所获取的形变校正结果与ELM模型相比,平均相对误差明显降低。这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能够为消防应急救援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建筑火灾 倒塌应急监测 雾凇优化算法(RIME) 极限学习机(EL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堰塞湖灾后应急救援决策研究——以甘肃文县“8·17”泥石流灾害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唐尧 王立娟 +2 位作者 马松 尹恒 王志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4-129,共6页
以甘肃文县2020年"8.17"泥石流灾害为例,开展泥石流-堰塞湖灾害灾后应急救援决策研究,探索性将该类灾害前期阶段应急救援决策总结为:灾情盲估预判-先期应急备灾-成因剖析-灾情宏观初判-应急救援决策等。研究结果表明:预判影... 以甘肃文县2020年"8.17"泥石流灾害为例,开展泥石流-堰塞湖灾害灾后应急救援决策研究,探索性将该类灾害前期阶段应急救援决策总结为:灾情盲估预判-先期应急备灾-成因剖析-灾情宏观初判-应急救援决策等。研究结果表明:预判影响人口约10.8万人,预估需求帐篷约2.3万顶、饮用水约240 t/d,文县消防救援大队距离最近,附近有文县第一人民医院等8家医疗防疫力量,石鸡坝初级中学等10所学校可作为临时安置避难场所备选;受影响矿山企业5家,重要水库1座;泥石流淤积物堆积区约7.91×10~4 m~2,堰塞湖面积约1.06 km~2,淹没区约37.4×10~4 m~2,因灾受损民居51处、桥梁3处、电站1处、加油站1处及耕地10处,优选3条灾后救援生命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救援 泥石流 堰塞湖 石鸡坝镇 甘肃文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融合遥感数据的稀土矿山安全监测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马国超 王立娟 +2 位作者 马松 贾虎军 靳晓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9-116,共8页
近年来,随着稀土经济和战略价值的不断攀升,四川攀西山区的稀土开采活动日渐频繁,给当地生态及居民安全造成了极大压力,实现矿山生产高效精准的安全监察成为当地政府的迫切之需。本文探索性集成高分卫星和无人机航测技术,构建多尺度融... 近年来,随着稀土经济和战略价值的不断攀升,四川攀西山区的稀土开采活动日渐频繁,给当地生态及居民安全造成了极大压力,实现矿山生产高效精准的安全监察成为当地政府的迫切之需。本文探索性集成高分卫星和无人机航测技术,构建多尺度融合遥感数据,进而开展了稀土矿安全生产监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融合遥感数据适用于高山稀土矿区的安全监察工作,能够快速排查安全生产隐患,精准监测隐患空间参数,有效辅助安全分析与工程规划,极大提升了矿山安全生产监控效率。该技术方法移植性强,适用性广,具有广阔的拓展应用市场,为复杂环境下的矿山安全监控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山 卫星遥感 无人机航测 多尺度 安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nSAR技术在成昆铁路复线路基及边坡垂直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欢 王立娟 +3 位作者 马松 靳晓 范冬丽 黄永威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72,共6页
针对常规铁路路基及边坡垂直变形监测技术效率较低、局限性较大的问题,本文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技术引入铁路路基及边坡的垂直变形监测中。以成昆(成都-昆明)铁... 针对常规铁路路基及边坡垂直变形监测技术效率较低、局限性较大的问题,本文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技术引入铁路路基及边坡的垂直变形监测中。以成昆(成都-昆明)铁路复线越西段一处(R1区域)路基及边坡为依托,利用4期ALOS-2卫星PALSAR-2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研究DInSAR技术在路基及边坡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监测的126 d内,R1区域地表垂直变形速率为0.12^-0.13 mm/d;以水准测量监测结果为真值,经误差分析得出DInSAR监测中误差为7.57 mm;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实践证明,雷达影像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无人机影像等光学影像的互补使用是解决铁路工程领域监测问题的有效途径;DInSAR监测得到的点(像元)密度远大于水准点的密度,能更好地反映区域性地表变形的细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昆铁路复线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试验研究 铁路路基 边坡 垂直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遥感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布局动态管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靳晓 王立娟 +3 位作者 王东升 贾虎军 唐尧 刘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4-50,共7页
为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事故,解决传统安全监测手段的空间局限性问题,结合高分遥感与数值模拟技术,开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区域安全布局动态管控研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并确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重点管控范围;基于高分遥感... 为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事故,解决传统安全监测手段的空间局限性问题,结合高分遥感与数值模拟技术,开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区域安全布局动态管控研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并确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重点管控范围;基于高分遥感影像提出适用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布局动态管控的变化检测方法,动态监测安全防护范围内的建筑、道路等人工构筑物的变化情况,严控事故影响范围内的人工构筑物密度;以内江市隆桥化工为实例开展示范应用。结果表明:高分遥感技术能够高效监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防护范围内的工程建设情况,有助于危险化学品企业保持足够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降低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事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 安全布局 动态管控 变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