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振器冲击响应及破坏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英龙 赵华 +1 位作者 王萌 张国刚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99,共7页
为提高减振器在冲击载荷下的阻尼力性能及防止活塞杆、阀片的冲击疲劳破坏,建立了瞬态双向流固耦合冲击响应有限元系统,开展了冲击响应及破坏仿真研究。深入研究了ROE欧拉求解器对数值振荡的控制及流固耦合显式算法,并讨论了多种降低流... 为提高减振器在冲击载荷下的阻尼力性能及防止活塞杆、阀片的冲击疲劳破坏,建立了瞬态双向流固耦合冲击响应有限元系统,开展了冲击响应及破坏仿真研究。深入研究了ROE欧拉求解器对数值振荡的控制及流固耦合显式算法,并讨论了多种降低流固耦合仿真计算规模、提高计算精度和稳定计算的方法。以实车路试冲击加速度信号为激励,完成了减振器在冲击载荷下流固耦合的仿真,并获得了上腔流场压力历程曲线。依据流场压力、加速度信号,考虑固定环压装过程,获得了减振器在冲击下的阻尼力性能,并获得了切槽处冲击应力的分布。结果显示:在冲击载荷下,减振器的阻尼力上升更快、波动更剧烈、最大值也更大,活塞杆在冲击载荷下的最大应力为96.4 MPa,具有较好的抗冲击疲劳断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 减振器 流固耦合 压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液力减振器异响问题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华 吴英龙 张国刚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9-463,共5页
通过实车路试,确定了7只严重异响件(A类)和6支无异响件(N类)。由示功试验和振动噪声试验获得有、无外连接套下的加速度信号和阻尼力信号。通过对比分析可知,有外连接套下,A类减振器加速度的峰值普遍比N类大,峰值频率均在80~250 Hz频域内... 通过实车路试,确定了7只严重异响件(A类)和6支无异响件(N类)。由示功试验和振动噪声试验获得有、无外连接套下的加速度信号和阻尼力信号。通过对比分析可知,有外连接套下,A类减振器加速度的峰值普遍比N类大,峰值频率均在80~250 Hz频域内;无外连接套下,A类减振器的阻尼力在压缩-复原换向0.1671×T/4 s后出现明显的异常波动,其由开阀造成。A类减振器阻尼力信号在各峰值附近的RMS值、Max值和Ave值普遍比N类大。同时,异响件的开阀状态均比正常件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器 波动 频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筒液力减振器节流特性试验和仿真研究
3
作者 吴英龙 赵华 +1 位作者 王萌 张国刚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5-280,共6页
为了解减振器的节流特性及阻尼力异常波动的原因,试验和仿真研究了减振器液压变化历程和阀片受力过程.设置子循环能减少计算量,同时会造成液压剧烈波动的假象.经拟合处理,设置子循环的液压速度过程曲线能表示阻尼力速度特性.开阀前,118... 为了解减振器的节流特性及阻尼力异常波动的原因,试验和仿真研究了减振器液压变化历程和阀片受力过程.设置子循环能减少计算量,同时会造成液压剧烈波动的假象.经拟合处理,设置子循环的液压速度过程曲线能表示阻尼力速度特性.开阀前,118减振器的节流由常通孔决定;开阀后由阀片与活塞间的缝隙决定.阀片的应力分布明显分为3层,不能认为阀片全面积受均匀分布的液压作用.结果表明:阀片与弹簧座接触方式的转变是造成异常波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器 节流特性 流固耦合 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液压减振器设计理论与仿真 被引量:4
4
作者 吴英龙 赵华 张国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9-35,共7页
从理论上研究了局部节流损失、沿程节流损失、起始段填充和常通孔等影响因素,建立了减振器开阀后的节流公式。研究了阀片与弹簧座的3种接触方式:集中接触、部分受液压作用的分布接触和全部受液压作用的分布接触,并基于板壳理论建立了相... 从理论上研究了局部节流损失、沿程节流损失、起始段填充和常通孔等影响因素,建立了减振器开阀后的节流公式。研究了阀片与弹簧座的3种接触方式:集中接触、部分受液压作用的分布接触和全部受液压作用的分布接触,并基于板壳理论建立了相应的阀片变形计算公式。完成了阻尼力-速度特性测试,获得了节流通道的压力-速度特性曲线,验证了瞬态双向流固耦合分析的仿真结果;采用流固耦合仿真分析了阀片应力和位移分布、筒内流场分布及其变化特点,与Java数值计算的理论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减振器 节流计算 变形计算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